第296頁
嬤嬤利落離去,獨留太后一人。
太后走至窗邊,正見大雪已停,厚重的雪壓斷一根枝丫,發出咔嚓的聲響。
她看著落在地上的樹枝,眼底儘是憤恨不甘。
如何能甘心啊?她被楚驚春壓制了那麼久,還不曾好好地出一口氣,楚驚春忽然就這麼死了。死便死罷,居然還特意留下一手牽制她?
再抬首時,點點光影在眼中亮起,匯聚成灼熱的欲望。
不出幾月,皇后與妃子入宮,陛下年幼不能理事。屆時,朝堂與後宮皆由她一人做主。
午膳時,嬤嬤回至壽安宮,臉色仍是不大好。
太后臉色一凜:「沒辦妥?」
原是早前便說好的事,只需走一個過場便是。
嬤嬤微微搖頭:「很順利,楚統領並未改口,先前定下幾位重臣的女兒,除了程大學士早就推拒之外,全都樂得女兒儘早入宮。只是,奴婢回來時路過正陽殿,跪在殿前的數位大臣還未離去。奴婢打探了一二……」
「怎麼回事?」太后心下一緊,「塑金身立廟宇之事,陛下絕不可能應允。此事有違祖制,便是陛下自己,亦不能如神明一般,享萬民香火。」
嬤嬤踟躕道:「是以,以姜大人和國舅爺為首的大臣們改了口。他們說,塑金身立廟宇雖是百姓之願,可到底是勞民傷財。然萬民書呈上,又不可不顧。遂退了一步,說,只立雕像即可,將雕像置於護國寺偏殿,供百姓日日瞻仰便是。」
「大膽!」太后厲聲斥道,「她算個什麼東西,也配立於神明左右?」
說著,忽的猛地轉過頭,眸底晦暗不明。
「只怕,這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太后嗓音幽沉,「金身廟宇算什麼,過個十年百年一樣荒廢。可若是立於護國寺,便朝代更迭,仍會有人記得她楚驚春。」
「真是好手段,好手筆!」
「太后,那咱們該怎麼辦?奴婢打探到,陛下已經快扛不住了!」
太后胸口不停起伏,氣得眼前一陣暈眩,嬤嬤及時上前攙扶才沒有跌倒。
這兩日,大喜大悲一樁樁緊隨而來,尤其她的身子,萎靡了數月,確然經不起如此折騰。
「太后娘娘,您保重身子要緊。」
音落,叩門聲驀地響起。
嬤嬤去瞧,回首時,臉色愈加難看。
「回稟太后娘娘,看守皇陵的侍衛來報,淑太妃逃了。算路線,應是奔著皇城來了。」
太后頓了下,忽的笑了。
旋即冷嗤一聲:「那麼聰穎的女兒,居然有這麼一個愚蠢的娘。哀家有時候真是忍不住想,淑妃那點腦子,怕是全都用來取悅先皇。」
嬤嬤道:「太后娘娘,太妃私逃可是大罪,您看?」
「淑太妃進京,想是為了見楚玥,那就讓她們母女見上最後一面。屆時,按罪論處。」頓了頓,又想起什麼。「對了,楚玥那個丫頭,手上沾的人命不少吧,攏一攏,一併交由刑部處置。」
嬤嬤愣了下,遲疑道:「這般,會不會太快了?」
楚驚春舊黨自然要一一處置,可淑太妃和八公主畢竟是楚驚春至親,一面是百姓祈福,一面又取她至親的性命,只怕落一個落井下石的名聲。
「哀家昨夜做了個夢,醒來時忘了乾淨,方才看著外面的雪忽然又想了起來。」太后抬手點了點一側圈椅,「楚驚春就坐在那兒,和從前一樣,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她活得好好地,沖我笑。」
「哀家忍不住想,她真的死了嗎?」
嬤嬤驚訝抬眼。
「陛下說她死了,屍骨無存,那便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你說,她會不會還活著,正藏在哪個地方療傷?或是就等著哀家鬆懈,她好給哀家致命一擊?」
嬤嬤不解:「長公主受困於數萬人之間,應是不可能生還吧!」
「太后娘娘,您是想……若是長公主還活著,必不會眼睜睜看著淑太妃和八公主去死?」
「奴婢斗膽,長公主自小被逐出皇宮,同淑太妃幾乎沒有半點母女親情。若真的還活著,怕是不會因此現身。」
若真還記著淑太妃是她的母親,當初便不會將她打發至皇陵,又將親妹妹幽禁。
太后不屑冷嗤:「是沒幾分情感。可是,置之不問是一回事,眼睜睜看著她們死又是另一回事。你忘了,當初要和親,她可是沒打算將楚玥送過去?」
「看一個人,正是要看她在要緊之時的選擇。」
「倘或換了你,你會怎麼做?」
嬤嬤愣了下,細想過後方道:「若是奴婢,便是要打仗,也會先將八公主送過去和親,屆時便可為我大軍拖延更多時日。長公主不肯送八公主前去,莫非真是不忍?」
太后眼皮微垂,眼底划過一抹嘲諷。
「她呀,就是嘴硬心軟。從前,楚玥幾次三番要殺她,她居然還能輕輕揭過?」
「是,奴婢這就去安排。」
困住淑太妃和八公主,再將消息放出去,倘或楚驚春還活著,必然會現身。
黑夜捲走最後一點光亮時,嬤嬤迴轉,帶來一好一壞兩個消息。
「回稟太后娘娘,為長公主立雕像的事落定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太后走至窗邊,正見大雪已停,厚重的雪壓斷一根枝丫,發出咔嚓的聲響。
她看著落在地上的樹枝,眼底儘是憤恨不甘。
如何能甘心啊?她被楚驚春壓制了那麼久,還不曾好好地出一口氣,楚驚春忽然就這麼死了。死便死罷,居然還特意留下一手牽制她?
再抬首時,點點光影在眼中亮起,匯聚成灼熱的欲望。
不出幾月,皇后與妃子入宮,陛下年幼不能理事。屆時,朝堂與後宮皆由她一人做主。
午膳時,嬤嬤回至壽安宮,臉色仍是不大好。
太后臉色一凜:「沒辦妥?」
原是早前便說好的事,只需走一個過場便是。
嬤嬤微微搖頭:「很順利,楚統領並未改口,先前定下幾位重臣的女兒,除了程大學士早就推拒之外,全都樂得女兒儘早入宮。只是,奴婢回來時路過正陽殿,跪在殿前的數位大臣還未離去。奴婢打探了一二……」
「怎麼回事?」太后心下一緊,「塑金身立廟宇之事,陛下絕不可能應允。此事有違祖制,便是陛下自己,亦不能如神明一般,享萬民香火。」
嬤嬤踟躕道:「是以,以姜大人和國舅爺為首的大臣們改了口。他們說,塑金身立廟宇雖是百姓之願,可到底是勞民傷財。然萬民書呈上,又不可不顧。遂退了一步,說,只立雕像即可,將雕像置於護國寺偏殿,供百姓日日瞻仰便是。」
「大膽!」太后厲聲斥道,「她算個什麼東西,也配立於神明左右?」
說著,忽的猛地轉過頭,眸底晦暗不明。
「只怕,這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太后嗓音幽沉,「金身廟宇算什麼,過個十年百年一樣荒廢。可若是立於護國寺,便朝代更迭,仍會有人記得她楚驚春。」
「真是好手段,好手筆!」
「太后,那咱們該怎麼辦?奴婢打探到,陛下已經快扛不住了!」
太后胸口不停起伏,氣得眼前一陣暈眩,嬤嬤及時上前攙扶才沒有跌倒。
這兩日,大喜大悲一樁樁緊隨而來,尤其她的身子,萎靡了數月,確然經不起如此折騰。
「太后娘娘,您保重身子要緊。」
音落,叩門聲驀地響起。
嬤嬤去瞧,回首時,臉色愈加難看。
「回稟太后娘娘,看守皇陵的侍衛來報,淑太妃逃了。算路線,應是奔著皇城來了。」
太后頓了下,忽的笑了。
旋即冷嗤一聲:「那麼聰穎的女兒,居然有這麼一個愚蠢的娘。哀家有時候真是忍不住想,淑妃那點腦子,怕是全都用來取悅先皇。」
嬤嬤道:「太后娘娘,太妃私逃可是大罪,您看?」
「淑太妃進京,想是為了見楚玥,那就讓她們母女見上最後一面。屆時,按罪論處。」頓了頓,又想起什麼。「對了,楚玥那個丫頭,手上沾的人命不少吧,攏一攏,一併交由刑部處置。」
嬤嬤愣了下,遲疑道:「這般,會不會太快了?」
楚驚春舊黨自然要一一處置,可淑太妃和八公主畢竟是楚驚春至親,一面是百姓祈福,一面又取她至親的性命,只怕落一個落井下石的名聲。
「哀家昨夜做了個夢,醒來時忘了乾淨,方才看著外面的雪忽然又想了起來。」太后抬手點了點一側圈椅,「楚驚春就坐在那兒,和從前一樣,高高在上,頤指氣使。她活得好好地,沖我笑。」
「哀家忍不住想,她真的死了嗎?」
嬤嬤驚訝抬眼。
「陛下說她死了,屍骨無存,那便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你說,她會不會還活著,正藏在哪個地方療傷?或是就等著哀家鬆懈,她好給哀家致命一擊?」
嬤嬤不解:「長公主受困於數萬人之間,應是不可能生還吧!」
「太后娘娘,您是想……若是長公主還活著,必不會眼睜睜看著淑太妃和八公主去死?」
「奴婢斗膽,長公主自小被逐出皇宮,同淑太妃幾乎沒有半點母女親情。若真的還活著,怕是不會因此現身。」
若真還記著淑太妃是她的母親,當初便不會將她打發至皇陵,又將親妹妹幽禁。
太后不屑冷嗤:「是沒幾分情感。可是,置之不問是一回事,眼睜睜看著她們死又是另一回事。你忘了,當初要和親,她可是沒打算將楚玥送過去?」
「看一個人,正是要看她在要緊之時的選擇。」
「倘或換了你,你會怎麼做?」
嬤嬤愣了下,細想過後方道:「若是奴婢,便是要打仗,也會先將八公主送過去和親,屆時便可為我大軍拖延更多時日。長公主不肯送八公主前去,莫非真是不忍?」
太后眼皮微垂,眼底划過一抹嘲諷。
「她呀,就是嘴硬心軟。從前,楚玥幾次三番要殺她,她居然還能輕輕揭過?」
「是,奴婢這就去安排。」
困住淑太妃和八公主,再將消息放出去,倘或楚驚春還活著,必然會現身。
黑夜捲走最後一點光亮時,嬤嬤迴轉,帶來一好一壞兩個消息。
「回稟太后娘娘,為長公主立雕像的事落定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