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世子,這是軍營,不是你的世子所,再有下次就要以擅離職守論處了。」
慕容澄笑一笑,「都督和知府商量出對策了嗎?究竟要不要將糧草轉移?」
「不必了,明天一早衙役就開城門送難民出城,北平是要塞,弄得如此『內憂外患』,還叫我們怎麼排兵布陣?」他對高老爺也頗有微詞,「那高家諸多不配合,回去定要請都督和聖上告他一狀。」
這就是行軍行伍之人的狂妄自大,倒不是全然貶義,只是他們見慣生死,有時對活生生的人命也能做到冷酷無情。
這些餓了十天半個月的流民在他們眼裡已然是這場戰役的犧牲品,結局既定,不會再有轉機。
慕容澄微微蹙眉,不大喜歡這個結局,但軍規森嚴,他不能越界,只有接受這個安排。
*
與慕容澄分別後,蓮衣總覺得有塊大石頭在心上壓著。那些流民是一團凝聚起來的火藥,隨時都有引燃的風險,她可憐這些人,也擔心慕容澄惹上麻煩,不能妥善將糧草運出北平。
這一晚她沒睡好覺,念了一晚上的阿彌陀佛,大概是真念錯了,清心咒沒有這句,她一夜無眠到了天亮。本打算出門看看情況,卻被徐達告知不要離開高府,外頭官府的人正到處驅趕流民,要將他們抓起來送出北平。
這可行嗎?蓮衣不知道,她腦袋裡思緒被抽空,空蕩蕩能聽見回音……
她沒有聽徐達的勸說,仍然走到了街上,她站在遠處,看到城門口已經出事了,不知何時這裡圍了一幫流民,朝著城門外叫罵。
「憑什麼趕我們出城?我們不走!北平這麼大,怎麼就沒有我們的容身之所了!」
「我們不走!我們要糧食!」
「娘——我餓!」
聲浪一陣高過一陣,將蓮衣給定在了原地,她怎麼也料不到事態蔓延得這麼快,官府的手腕又如此雷霆,要不到糧食轉臉就要靠驅趕流民來穩定城內局面。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在官府的眼中,這些流民的性命,還比不上自己兜里的那幾個銅錢?若是正經出錢和高家買糧,又怎麼會造成現在的局面?
城樓下,流民一次次試圖突破衙役的圍堵,幾次碰撞,人群中忽然爆發一聲譁然,緊接著所有人都如同驚弓之鳥,流民硬闖,衙役慌亂之下不得不拔刀威懾人群。可是那前仆後繼的流民哪裡停得下來,後頭的人裹挾著前人,有如黑風壓境,場面一發不可收拾。
蓮衣站在遠處目睹了全程,鼻尖嗅到一絲血腥。
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面對那三十車救急的糧食,雖然該有人讓步,但沒有人該死啊!
她忽地被人拉住,轉身見是徐達。他驚嚇不已,「沈姑娘!你不要命了?這個節骨眼可不能出來!快和我回去!」
蓮衣怔然跟著他走了幾步,頓住腳,鬼使神差問出一句:「徐大哥,一千八百兩,能買高家糧倉多少糧食?」
徐達大驚,「姑娘這是何意?」
她聲音有點打顫,「你說…能穩住城裡的流民嗎?夠吃幾天?」
第74章
幾乎是在城門爆發內.亂的第一時間,消息就傳到了城郊衛所。
局面一旦造成,便無法輕易挽回,中軍都督當即下令出兵,進城協助北平的地方官將難民驅逐出城。
軍營就是個一言堂,主將發話軍令如山,慕容澄這時候不得不承認,他固然打過一場勝仗,熟讀兵法,可是在如此緊要關頭,他或許還沒有能力為自己的決策負責。
不論是拿出軍糧救濟流民,還是放棄這一條條尚且努力求生的人命,對他而言都無法輕易取捨。
但一旦錯過了決斷的最佳時機,或許就會滿盤皆輸。
所以快刀斬亂麻有事是不可避免的,即便他並不全然認可主將的做法,但在軍營之中,面對極端的生死抉擇,所有人都應當站在同一戰線,一起承擔後果。
中軍都督一聲令下,一百人的兵力去往城中鎮.壓流民,走在半路卻看到對面有官府的人策馬奔來。
那日揮舞手臂高呼,「不必出兵!高府放糧了!不必出兵了!」
這話聽得軍士們一頭霧水,難道高府又答應開糧倉救濟流民了?
前來送信的人氣還沒喘勻就從馬背跌到了中軍都督的面前,他手指著城樓說:「高府出來了一幫人,說要在城郊搭棚子開粥鋪施粥,讓流民稍安勿躁。流民擔心這是騙人出城的把戲,沒有輕信,我出來時兩邊還在對峙,但高府說的應當是真的,我看到他們的人在城郊搭棚子呢!」
眾人面面相覷,都想不明白這個高老爺昨日還言之鑿鑿,稱自己絕不可能做「冤大頭」,怎麼一個晚上他就突然反悔了?
但他反悔就是好事,既然如此官府也就不必再費勁折騰這些流民,衛所也不用再為那三十車至關重要的軍糧提心弔膽。
中軍都督大手一揮,「再探!打聽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
城外臨時搭起了一間粥棚,里里外外圍滿了高府家僕,他們趁著城裡正焦灼,趕緊運來了第一批糧食,架鍋燒水,煮起黏糊糊的雜糧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慕容澄笑一笑,「都督和知府商量出對策了嗎?究竟要不要將糧草轉移?」
「不必了,明天一早衙役就開城門送難民出城,北平是要塞,弄得如此『內憂外患』,還叫我們怎麼排兵布陣?」他對高老爺也頗有微詞,「那高家諸多不配合,回去定要請都督和聖上告他一狀。」
這就是行軍行伍之人的狂妄自大,倒不是全然貶義,只是他們見慣生死,有時對活生生的人命也能做到冷酷無情。
這些餓了十天半個月的流民在他們眼裡已然是這場戰役的犧牲品,結局既定,不會再有轉機。
慕容澄微微蹙眉,不大喜歡這個結局,但軍規森嚴,他不能越界,只有接受這個安排。
*
與慕容澄分別後,蓮衣總覺得有塊大石頭在心上壓著。那些流民是一團凝聚起來的火藥,隨時都有引燃的風險,她可憐這些人,也擔心慕容澄惹上麻煩,不能妥善將糧草運出北平。
這一晚她沒睡好覺,念了一晚上的阿彌陀佛,大概是真念錯了,清心咒沒有這句,她一夜無眠到了天亮。本打算出門看看情況,卻被徐達告知不要離開高府,外頭官府的人正到處驅趕流民,要將他們抓起來送出北平。
這可行嗎?蓮衣不知道,她腦袋裡思緒被抽空,空蕩蕩能聽見回音……
她沒有聽徐達的勸說,仍然走到了街上,她站在遠處,看到城門口已經出事了,不知何時這裡圍了一幫流民,朝著城門外叫罵。
「憑什麼趕我們出城?我們不走!北平這麼大,怎麼就沒有我們的容身之所了!」
「我們不走!我們要糧食!」
「娘——我餓!」
聲浪一陣高過一陣,將蓮衣給定在了原地,她怎麼也料不到事態蔓延得這麼快,官府的手腕又如此雷霆,要不到糧食轉臉就要靠驅趕流民來穩定城內局面。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在官府的眼中,這些流民的性命,還比不上自己兜里的那幾個銅錢?若是正經出錢和高家買糧,又怎麼會造成現在的局面?
城樓下,流民一次次試圖突破衙役的圍堵,幾次碰撞,人群中忽然爆發一聲譁然,緊接著所有人都如同驚弓之鳥,流民硬闖,衙役慌亂之下不得不拔刀威懾人群。可是那前仆後繼的流民哪裡停得下來,後頭的人裹挾著前人,有如黑風壓境,場面一發不可收拾。
蓮衣站在遠處目睹了全程,鼻尖嗅到一絲血腥。
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面對那三十車救急的糧食,雖然該有人讓步,但沒有人該死啊!
她忽地被人拉住,轉身見是徐達。他驚嚇不已,「沈姑娘!你不要命了?這個節骨眼可不能出來!快和我回去!」
蓮衣怔然跟著他走了幾步,頓住腳,鬼使神差問出一句:「徐大哥,一千八百兩,能買高家糧倉多少糧食?」
徐達大驚,「姑娘這是何意?」
她聲音有點打顫,「你說…能穩住城裡的流民嗎?夠吃幾天?」
第74章
幾乎是在城門爆發內.亂的第一時間,消息就傳到了城郊衛所。
局面一旦造成,便無法輕易挽回,中軍都督當即下令出兵,進城協助北平的地方官將難民驅逐出城。
軍營就是個一言堂,主將發話軍令如山,慕容澄這時候不得不承認,他固然打過一場勝仗,熟讀兵法,可是在如此緊要關頭,他或許還沒有能力為自己的決策負責。
不論是拿出軍糧救濟流民,還是放棄這一條條尚且努力求生的人命,對他而言都無法輕易取捨。
但一旦錯過了決斷的最佳時機,或許就會滿盤皆輸。
所以快刀斬亂麻有事是不可避免的,即便他並不全然認可主將的做法,但在軍營之中,面對極端的生死抉擇,所有人都應當站在同一戰線,一起承擔後果。
中軍都督一聲令下,一百人的兵力去往城中鎮.壓流民,走在半路卻看到對面有官府的人策馬奔來。
那日揮舞手臂高呼,「不必出兵!高府放糧了!不必出兵了!」
這話聽得軍士們一頭霧水,難道高府又答應開糧倉救濟流民了?
前來送信的人氣還沒喘勻就從馬背跌到了中軍都督的面前,他手指著城樓說:「高府出來了一幫人,說要在城郊搭棚子開粥鋪施粥,讓流民稍安勿躁。流民擔心這是騙人出城的把戲,沒有輕信,我出來時兩邊還在對峙,但高府說的應當是真的,我看到他們的人在城郊搭棚子呢!」
眾人面面相覷,都想不明白這個高老爺昨日還言之鑿鑿,稱自己絕不可能做「冤大頭」,怎麼一個晚上他就突然反悔了?
但他反悔就是好事,既然如此官府也就不必再費勁折騰這些流民,衛所也不用再為那三十車至關重要的軍糧提心弔膽。
中軍都督大手一揮,「再探!打聽清楚究竟是怎麼回事!」
*
城外臨時搭起了一間粥棚,里里外外圍滿了高府家僕,他們趁著城裡正焦灼,趕緊運來了第一批糧食,架鍋燒水,煮起黏糊糊的雜糧粥。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