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老者道:「今早上軍隊才進城,眼下已經有流民在官府討要糧食了。」
想來官府的人去找高老爺,就是為了這個,蓮衣問:「他們想要軍糧?」
老者卻笑了笑,「什麼軍糧民糧,吃到誰嘴裡就是誰的糧。」
回高府的路上,婆子膽戰心驚地問蓮衣:「姑娘,你說咱們和高府談好的生意還能成嗎?高老爺不知道在打仗嗎?這個節骨眼可不是開酒樓的好時機啊。」
蓮衣絞著手,倒不是為了生意的事苦悶。
她想起蜀王那時總掛在嘴邊的幾句話,拿出來說:「打仗只苦貧民,何況現在還沒有打到北平,你也聽那老人家說了,軍隊帶了三十車糧食來,浩浩蕩蕩的,大豊國力強盛,只要出兵這仗就輸不了。難民都是西邊進來的,知道北平繁榮都湧進北平,等仗打完了,能回家了誰都不願意在外邊當流民。難民走了,北平也就恢復如常了。」
「是這個道理,姑娘懂得真多!」
蓮衣不怎麼好意思,心想哪裡是她懂得多,都是從別處聽來的罷了。可誰學東西不是從別處學來的?她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雖沒讀過書,但也從過去十幾年的經歷里學成了自己的一套東西。
再不是那個空有一腔孤勇的小姑娘了。
蓮衣走在回高府的路上,盤算著要不還是儘早回家比較好,適才那番談話有些叫她膽寒,特別是臨走那句「吃到誰嘴裡就是誰的糧」,聽著實在別有深意。
三十車的糧食,就在北平的衛所里,三十車!能救回多少條流民的性命?
要是這些對官府怨聲載道的難民殊死一搏,闖入衛所和朝廷搶糧,又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難民或許會得手,但官兵手持武器,又怎會放任這些可憐的流民搶奪運往前線的糧草?內.亂便是這樣一觸即發的。
即便蓮衣不懂軍務,她也知道,不管是哪個倒霉蛋負責押運這三十車糧草,他的麻煩都大了。
蓮衣回到高府附近,看到高府正門口非但停著一架氣派的馬車,那馬車後邊還齊刷刷站滿了軍士。蓮衣未免感到不明所以,她出府時,門口分明只停了這架官老爺坐來的馬車。那後頭這些軍士又是什麼時候來的?誰帶來的?
看甲冑制式也很眼熟。雖說大豊甲冑大同小異,但南北氣候溫差大,因此在細節上還是有些差異的,蓮衣覺得眼熟也正常,畢竟這些軍士就是從京城來的。
他們堵著門,蓮衣不敢貿然上前,只好在不遠處垂手站著,儘量不引起注意。
過了會兒,大抵是門裡都談得差不多了,高老爺親自走出來送客,就見到兩個身高腿長的武官開路,先走了出來,緊隨其後是一位文官,最後出來的才是高老爺。
蓮衣怔怔瞧著他們的方向,眼神叫那個打頭陣出來的高大人影給定住了。
壞了,她害相思病了。
怎麼看誰都是慕容澄啊?這個背身站著看不到臉的男子好像他!不不不,不對,雖說身形乍看與他有九分相似,但是氣質遠比不上他,瞧著還有點佝僂似的,難不成是甲冑太沉站不直麼?
可是就連婆子也這麼覺得,「姑娘,那個人遠看著好像世子爺啊。」
蓮衣心裡直犯嘀咕,那應該是真的很像吧?總不可能婆子也害了慕容澄的相思病。
她只好嘟嘟囔囔道:「要是能轉過來就好了,我也好看看他臉長得像不像。」
婆子擔心她離家太遠想得多了神傷,還得自己來哄,順嘴道:「不像,肯定不像,轉過來定然沒有世子爺半分神氣,姑娘你瞧他像是有點弓著背,世子爺可永遠是昂首挺胸的。」
二人七嘴八舌地雞蛋裡挑骨頭,其實對方根本就是在遷就周圍人的身高,欠著身子聽人講話。
不過既然一致認為不像,蓮衣也就不再探究了。那幾人也都來在馬前,男子行雲流水翻身上馬,亮給蓮衣一個無比眼熟的側身。
蓮衣呼吸一滯,一把拉住了身側的婆子,「可是我眼花了?」
「應當不是…姑娘,我怎麼瞧著他就是世子爺啊!」
那廂慕容澄騎到馬背上視線寬闊,一眼瞥見了屋檐下站著的幾個格格不入的人影,當中有個姑娘圍著醬色的腰帶,正朝自己怔愣地望。
他本來累極了,霎時只剩滿腔高興,也顧不上有沒有人看,朝她咧嘴一笑,掣韁繩調轉馬頭,徑直跟著大部隊離開了高府。
「是世子爺!是世子爺啊!他曉得姑娘在這!特意來的是不是?你看他還對你笑呢!」婆子和丫鬟壓低著嗓子驚叫,唯獨蓮衣木愣愣望著隊伍遠去。
等人都整齊劃一地走了,她一個箭步衝進高府門內,往裡追趕,攔住高老爺去路。
高老爺叫她嚇得往後一縮脖,見是她,放慢了腳步,「丫頭,出去玩了一圈就回來了?可是外頭太亂了,將你給嚇回來了?沒事兒,別聽那些風言風語,這仗打完就好了,打完就太平了。」
說著,他擺手又要往裡走,蓮衣追上去當即問:「高老爺,適才那些軍士是怎麼回事?那幾個穿盔甲的可是從京城來和突厥打仗的?他們是來您府上做什麼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想來官府的人去找高老爺,就是為了這個,蓮衣問:「他們想要軍糧?」
老者卻笑了笑,「什麼軍糧民糧,吃到誰嘴裡就是誰的糧。」
回高府的路上,婆子膽戰心驚地問蓮衣:「姑娘,你說咱們和高府談好的生意還能成嗎?高老爺不知道在打仗嗎?這個節骨眼可不是開酒樓的好時機啊。」
蓮衣絞著手,倒不是為了生意的事苦悶。
她想起蜀王那時總掛在嘴邊的幾句話,拿出來說:「打仗只苦貧民,何況現在還沒有打到北平,你也聽那老人家說了,軍隊帶了三十車糧食來,浩浩蕩蕩的,大豊國力強盛,只要出兵這仗就輸不了。難民都是西邊進來的,知道北平繁榮都湧進北平,等仗打完了,能回家了誰都不願意在外邊當流民。難民走了,北平也就恢復如常了。」
「是這個道理,姑娘懂得真多!」
蓮衣不怎麼好意思,心想哪裡是她懂得多,都是從別處聽來的罷了。可誰學東西不是從別處學來的?她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雖沒讀過書,但也從過去十幾年的經歷里學成了自己的一套東西。
再不是那個空有一腔孤勇的小姑娘了。
蓮衣走在回高府的路上,盤算著要不還是儘早回家比較好,適才那番談話有些叫她膽寒,特別是臨走那句「吃到誰嘴裡就是誰的糧」,聽著實在別有深意。
三十車的糧食,就在北平的衛所里,三十車!能救回多少條流民的性命?
要是這些對官府怨聲載道的難民殊死一搏,闖入衛所和朝廷搶糧,又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難民或許會得手,但官兵手持武器,又怎會放任這些可憐的流民搶奪運往前線的糧草?內.亂便是這樣一觸即發的。
即便蓮衣不懂軍務,她也知道,不管是哪個倒霉蛋負責押運這三十車糧草,他的麻煩都大了。
蓮衣回到高府附近,看到高府正門口非但停著一架氣派的馬車,那馬車後邊還齊刷刷站滿了軍士。蓮衣未免感到不明所以,她出府時,門口分明只停了這架官老爺坐來的馬車。那後頭這些軍士又是什麼時候來的?誰帶來的?
看甲冑制式也很眼熟。雖說大豊甲冑大同小異,但南北氣候溫差大,因此在細節上還是有些差異的,蓮衣覺得眼熟也正常,畢竟這些軍士就是從京城來的。
他們堵著門,蓮衣不敢貿然上前,只好在不遠處垂手站著,儘量不引起注意。
過了會兒,大抵是門裡都談得差不多了,高老爺親自走出來送客,就見到兩個身高腿長的武官開路,先走了出來,緊隨其後是一位文官,最後出來的才是高老爺。
蓮衣怔怔瞧著他們的方向,眼神叫那個打頭陣出來的高大人影給定住了。
壞了,她害相思病了。
怎麼看誰都是慕容澄啊?這個背身站著看不到臉的男子好像他!不不不,不對,雖說身形乍看與他有九分相似,但是氣質遠比不上他,瞧著還有點佝僂似的,難不成是甲冑太沉站不直麼?
可是就連婆子也這麼覺得,「姑娘,那個人遠看著好像世子爺啊。」
蓮衣心裡直犯嘀咕,那應該是真的很像吧?總不可能婆子也害了慕容澄的相思病。
她只好嘟嘟囔囔道:「要是能轉過來就好了,我也好看看他臉長得像不像。」
婆子擔心她離家太遠想得多了神傷,還得自己來哄,順嘴道:「不像,肯定不像,轉過來定然沒有世子爺半分神氣,姑娘你瞧他像是有點弓著背,世子爺可永遠是昂首挺胸的。」
二人七嘴八舌地雞蛋裡挑骨頭,其實對方根本就是在遷就周圍人的身高,欠著身子聽人講話。
不過既然一致認為不像,蓮衣也就不再探究了。那幾人也都來在馬前,男子行雲流水翻身上馬,亮給蓮衣一個無比眼熟的側身。
蓮衣呼吸一滯,一把拉住了身側的婆子,「可是我眼花了?」
「應當不是…姑娘,我怎麼瞧著他就是世子爺啊!」
那廂慕容澄騎到馬背上視線寬闊,一眼瞥見了屋檐下站著的幾個格格不入的人影,當中有個姑娘圍著醬色的腰帶,正朝自己怔愣地望。
他本來累極了,霎時只剩滿腔高興,也顧不上有沒有人看,朝她咧嘴一笑,掣韁繩調轉馬頭,徑直跟著大部隊離開了高府。
「是世子爺!是世子爺啊!他曉得姑娘在這!特意來的是不是?你看他還對你笑呢!」婆子和丫鬟壓低著嗓子驚叫,唯獨蓮衣木愣愣望著隊伍遠去。
等人都整齊劃一地走了,她一個箭步衝進高府門內,往裡追趕,攔住高老爺去路。
高老爺叫她嚇得往後一縮脖,見是她,放慢了腳步,「丫頭,出去玩了一圈就回來了?可是外頭太亂了,將你給嚇回來了?沒事兒,別聽那些風言風語,這仗打完就好了,打完就太平了。」
說著,他擺手又要往裡走,蓮衣追上去當即問:「高老爺,適才那些軍士是怎麼回事?那幾個穿盔甲的可是從京城來和突厥打仗的?他們是來您府上做什麼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