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頁
一聲高過一聲,一群人越罵越亢奮,足足在門前吵罵兩個時辰。
衛牧出來勸了一次,並發布了一條延緩上繳貸款的政令,罵聲稍停,沒一會兒比先前罵得更凶了。
這便是默認了,清河雅苑的崔老闆捲款跑路,連累其他工程都不能推進,他們買了房,兩年後卻拿不到房。
一時群情激奮,開始錘砸杏園的大門,還有人本事大,去翻圍牆。所幸,杏園早有防備,將人都攔了下來。不過,到底是不急著交錢了,大部分人離開了。
第五日,李危去上了早朝。
沒多提此事,只問聖上華誕準備的怎麼樣了。
禮部呈上了單子,理由詳細規劃了華誕當日的行程,吃食,慶祝活動,李純過目後,遞給李危,李危搭眼瞧了道:「還是太簡陋了,要大辦特辦,讓整座長安城都熱鬧起來。」
禮部尚書問道:「那楚王的意思是?」
李危指著慶典所在的宮殿道:「宮中不是有一座花萼相輝樓嗎?就在那裡辦,請長安城中有才有德之士都來參加。」
「山南道大旱得以緩解,長安城的百姓馬上就能住上新房,又遇聖上華誕,是多喜慶的事。」他將單子還給禮部尚書,「再擬一份來。」
這樣一來,老百姓知道朝廷有錢,卻不拿來建設民生,就會吵得更厲害。
--------------------
第87章 華誕
==============
長安城內,十八處城門都掛上了喜慶的紅燈籠,各坊市街道灑掃得纖塵不染,插彩旗,掛紅簾。城內有好事的商販,早早地擺出了銅羅腰鼓,有的抱著琵琶箏笛,等待著夜晚的狂歡。
人們都在為即將到來的聖上華誕而興奮,如同迎接一個盛大的節日。
一切看上去都這般喜氣洋洋,無人不愉悅,焦急緊張地盼望著,唯有關起房門來才敢鬱悶地抱怨兩句,還不敢對外人說,就是好友也不行。
這話只敢對婆娘說。
「有錢過大壽,沒錢給我們蓋房子。」
「這過了今日沒明日的事不是臨到他們頭上,他們當然不急。」
「唉!為了給皇帝過生日,鋪子又得關門三天。」
「米價也上漲了,再這麼下去連飯都得吃不上,我聽說城郊的那些人就已經在扒番薯吃了。」
皇帝過生辰,老百姓受罪。
唉——
繁華熱鬧的背景下,是森森白骨。
城中達官顯貴的府邸,朱門洞開,一架一架馬車從四面八方滾滾駛向長安大街,華蓋遮天,坐在裡頭的婦人或士大夫,高貴得如同下凡的神官,傲然奢靡,睥睨凡塵。
等他們一批一批地入了宮門,城中厚德高才飽學之士也紛紛打扮光鮮,或步行,或騎馬,或乘轎,也往宮門而去,城內各坊市各行各業也按照長安令的指使,鑼鼓喧天,箏鳴如鶴鳴,宛如普天同慶,太平盛景。
宮宴設在花萼相輝樓,當年此樓是為了先皇的一位寵妃所建,樓內設酒泉,酒泉邊曾有數百佳句流傳。
這樓在本朝多有廢棄之勢,今次重開,只是掃去灰塵,重新布置,已初見金碧輝煌往日盛景。
大臣們按照品級落座在主位兩邊,依次排下去,而居住在長安城中的厚德高才之士都安置在偏廳的宴會上,觥籌交錯,眾人言談雅致,一片祥和。
李危眼皮略微抬了抬,兵部尚書宋青桐會意,起身獻禮。
送的是一座通體透亮的玉山,有華山之陡峭,黃山之嶙峋,玉色清透無暇,價值萬金。
甫一亮相,就讓其他人為之一震。
這是清河郡的鎮郡之寶,傳說是清河郡起勢時從江中打撈起來的祥瑞,真算起來,其所象徵的意義無價。
忽然間,場內人人坐如針氈。
氣氛僵持之際,一位書生上前,送上一張扇面:「這是草民自書,雖比不上宋大人禮物的分毫,但卻重在草民對聖上的拳拳之心。」
這人也不算籍籍無名之輩,他是大周有名的書法家,他的墨寶千金難求。
而今夜來的人,都不是等閒之輩,他一帶頭,那些人也紛紛送上了禮物,小到一抔城郊的土,大到一扇屏風,零零碎碎,加起來都不值千兩。
還有獻舞的,獻樂的,獻詩的,還有幾人合獻的。
一時間好不熱鬧。
於是乎,朝臣們也開始獻禮。
再寒酸也不能比這些沒有功名的人要寒酸,否則就失了面子。他們都是會拿捏的人,早就打聽了一些,只是一開始被宋青桐那一座玉山被震住了,現在放開了,也不怕了。
大家也心知李危這次的意思,也不能太讓他難堪,否則以後他們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華誕辦了三日,季氏提及是不是可以去接季明月回府了。
說話的人是國公府的長媳,季明月的親娘。
「明月在溫泉宮長住月余,對公主多有叨擾,我這個做娘的實在過意不去。」
其他各府的夫人也與她一同跪請李純,各府的男人們臉上卻淡漠許多。
陛下華誕事出突然,卻沒有任何人提及遠在封地的四皇子,也沒有人去給他送信,這原本是一個入長安的機會,只要四皇子入了長安,一切都還有轉圜的餘地,然而現在並沒有人在乎他了,這一切都是李純的手段。
有如此手段的人,怎麼會輕易放了人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衛牧出來勸了一次,並發布了一條延緩上繳貸款的政令,罵聲稍停,沒一會兒比先前罵得更凶了。
這便是默認了,清河雅苑的崔老闆捲款跑路,連累其他工程都不能推進,他們買了房,兩年後卻拿不到房。
一時群情激奮,開始錘砸杏園的大門,還有人本事大,去翻圍牆。所幸,杏園早有防備,將人都攔了下來。不過,到底是不急著交錢了,大部分人離開了。
第五日,李危去上了早朝。
沒多提此事,只問聖上華誕準備的怎麼樣了。
禮部呈上了單子,理由詳細規劃了華誕當日的行程,吃食,慶祝活動,李純過目後,遞給李危,李危搭眼瞧了道:「還是太簡陋了,要大辦特辦,讓整座長安城都熱鬧起來。」
禮部尚書問道:「那楚王的意思是?」
李危指著慶典所在的宮殿道:「宮中不是有一座花萼相輝樓嗎?就在那裡辦,請長安城中有才有德之士都來參加。」
「山南道大旱得以緩解,長安城的百姓馬上就能住上新房,又遇聖上華誕,是多喜慶的事。」他將單子還給禮部尚書,「再擬一份來。」
這樣一來,老百姓知道朝廷有錢,卻不拿來建設民生,就會吵得更厲害。
--------------------
第87章 華誕
==============
長安城內,十八處城門都掛上了喜慶的紅燈籠,各坊市街道灑掃得纖塵不染,插彩旗,掛紅簾。城內有好事的商販,早早地擺出了銅羅腰鼓,有的抱著琵琶箏笛,等待著夜晚的狂歡。
人們都在為即將到來的聖上華誕而興奮,如同迎接一個盛大的節日。
一切看上去都這般喜氣洋洋,無人不愉悅,焦急緊張地盼望著,唯有關起房門來才敢鬱悶地抱怨兩句,還不敢對外人說,就是好友也不行。
這話只敢對婆娘說。
「有錢過大壽,沒錢給我們蓋房子。」
「這過了今日沒明日的事不是臨到他們頭上,他們當然不急。」
「唉!為了給皇帝過生日,鋪子又得關門三天。」
「米價也上漲了,再這麼下去連飯都得吃不上,我聽說城郊的那些人就已經在扒番薯吃了。」
皇帝過生辰,老百姓受罪。
唉——
繁華熱鬧的背景下,是森森白骨。
城中達官顯貴的府邸,朱門洞開,一架一架馬車從四面八方滾滾駛向長安大街,華蓋遮天,坐在裡頭的婦人或士大夫,高貴得如同下凡的神官,傲然奢靡,睥睨凡塵。
等他們一批一批地入了宮門,城中厚德高才飽學之士也紛紛打扮光鮮,或步行,或騎馬,或乘轎,也往宮門而去,城內各坊市各行各業也按照長安令的指使,鑼鼓喧天,箏鳴如鶴鳴,宛如普天同慶,太平盛景。
宮宴設在花萼相輝樓,當年此樓是為了先皇的一位寵妃所建,樓內設酒泉,酒泉邊曾有數百佳句流傳。
這樓在本朝多有廢棄之勢,今次重開,只是掃去灰塵,重新布置,已初見金碧輝煌往日盛景。
大臣們按照品級落座在主位兩邊,依次排下去,而居住在長安城中的厚德高才之士都安置在偏廳的宴會上,觥籌交錯,眾人言談雅致,一片祥和。
李危眼皮略微抬了抬,兵部尚書宋青桐會意,起身獻禮。
送的是一座通體透亮的玉山,有華山之陡峭,黃山之嶙峋,玉色清透無暇,價值萬金。
甫一亮相,就讓其他人為之一震。
這是清河郡的鎮郡之寶,傳說是清河郡起勢時從江中打撈起來的祥瑞,真算起來,其所象徵的意義無價。
忽然間,場內人人坐如針氈。
氣氛僵持之際,一位書生上前,送上一張扇面:「這是草民自書,雖比不上宋大人禮物的分毫,但卻重在草民對聖上的拳拳之心。」
這人也不算籍籍無名之輩,他是大周有名的書法家,他的墨寶千金難求。
而今夜來的人,都不是等閒之輩,他一帶頭,那些人也紛紛送上了禮物,小到一抔城郊的土,大到一扇屏風,零零碎碎,加起來都不值千兩。
還有獻舞的,獻樂的,獻詩的,還有幾人合獻的。
一時間好不熱鬧。
於是乎,朝臣們也開始獻禮。
再寒酸也不能比這些沒有功名的人要寒酸,否則就失了面子。他們都是會拿捏的人,早就打聽了一些,只是一開始被宋青桐那一座玉山被震住了,現在放開了,也不怕了。
大家也心知李危這次的意思,也不能太讓他難堪,否則以後他們的日子也不會太好過。
華誕辦了三日,季氏提及是不是可以去接季明月回府了。
說話的人是國公府的長媳,季明月的親娘。
「明月在溫泉宮長住月余,對公主多有叨擾,我這個做娘的實在過意不去。」
其他各府的夫人也與她一同跪請李純,各府的男人們臉上卻淡漠許多。
陛下華誕事出突然,卻沒有任何人提及遠在封地的四皇子,也沒有人去給他送信,這原本是一個入長安的機會,只要四皇子入了長安,一切都還有轉圜的餘地,然而現在並沒有人在乎他了,這一切都是李純的手段。
有如此手段的人,怎麼會輕易放了人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