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安靜地聽完了最後一句,容凜沉默良久,只有許久不再微微敲動的手指暗示了他是在思考一些東西。
半晌,他開口問道,卻問了個風馬牛不想干、最起碼是方蘊蘭眼中萬聖至尊絕不會關心和在乎的問題:「所以,到最後,你這個所謂的『臣妾』——仍然是有名無實。」
這話像是個疑問,但又沒有問。
容凜眉頭微揚:「而朕,卻對著朝堂……大開殺戒?」
他的疑問,從頭到尾都不是在出於疑問。僅有的幾次出聲,都是在鼓舞著方蘊蘭繼續將這場大戲唱下去。
「臣妾——」
窺到對面眼神中輕飄飄透出的幽暗,方蘊蘭識趣地默默改了稱呼:「臣女身居內宮,並不敢多打探朝堂之事。更何況,天恩浩蕩,雷霆雨露皆為君恩,臣女又哪敢對陛下的行事妄加揣測?只是當時人心不免惶惶,臣女也被身邊人感染罷了。」
儘管方蘊蘭將自己杜撰的故事訴說與陛下聽,已經是犯下了欺君大罪,但她並沒有自作聰明地企圖從中增減事實。她盡力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說了。
方蘊蘭深知,如果胡天海地撒下了太多彌天大謊,只為滿足自己最想要說的,那麼將會處處都是破綻。
所以她已將一切都稟明給了陛下,其中九成九的事實都沒有半點隱瞞,甚至並沒有多加口舌,任性而隱晦地將自己私下的揣摩說出來。
她已儘量客觀地、以一個胸中有愧、心灰意冷而深居內宮不問世事的掛名宮妃的身份,闡述了自己寡陋的見聞。
容凜聽得眉頭漸鎖,
他凝視著以前這位猶有驕色的少年麗人,眼神中透著興味與好奇,仔細讀來,頗有些耐人尋味。
誠然,若按照眼前這女子口中所述,確確實實像他能做出來的事,包括故事中那所謂「大家公子」的行事反應,容凜也完全有跡可循、理得一清二楚,竟和自己的考慮一絲不差;
容凜也想不清楚,她是如何神神叨叨地釀出了所謂神跡,方蘊蘭——這個往日雖有些機心,但仍能為善算人心者輕易看破的高門驕女——又是怎麼通過了內獄的審訊、騙過了李雎的眼、甚至連容凜自己乍一聽都挑不出毛病……
但是。
但是——
與其讓容凜相信方蘊蘭所說是道祖垂憐,令她時光倒轉以安社稷——假使方蘊蘭真能有這個心的話——還不如讓他相信是她偷聽了牆角,然後誤打誤撞硬著頭皮扛過了李雎的審訊。
畢竟,方蘊蘭的身份有這個資源和渠道接觸,不是嗎?
至於她口口聲聲堅持的所謂「蒼天垂憐」「道祖顯神」……
呵,如果求仙問道、叩神占卜果真那麼有用,那麼前朝皇帝也不至於為了挽回他心愛的玉妃,連續斬了三個太常。
如果天命果真有常,他容家太祖就更不可能舉族反帝,與群逐鹿,終而獲之!
如果生死果真有命,那麼胎里孱弱的他自己就更早該求神拜佛了!
容凜終究還是沒有把手裡這杯茶喝完,頃刻間,他心裡已有了決論。
容凜緩緩點頭,吐露出了和起初相似的一句話:「從方才的言談上來看,大娘子確實對孤,情、根、深、重。」
「臣妾、臣妾愧不敢當!」方蘊蘭一下攥緊了拳頭,心下忍不住生出一絲竊喜。
她急切而虔誠地重新伏地跪行大禮,然後抬頭,向著她心中已經追尋渴慕了兩世的陛下,露出一個虛弱卻恭謹的微笑。
「皇恩浩蕩,陛下萬歲,貴妃娘娘安康,臣妾只是……」
「巧言令色。」
容凜居高臨下,淡淡道:「李雎輕佻,居然信了你的詭話,還敬上於孤。」
*
朝堂之上,著皇帝親自下詔所賜,結結實實給下屬上了二十個板子的謝·沒有感情·均:「方蘊蘭博幸未成,心有不甘,便四處尋摸,與邪道巫蠱之術士相往來——」
一干大臣:等等!什麼?!邪道巫蠱?!!
「……好高騖遠,華而不實,經查實劣跡斑斑、一錯再錯。」
「起初陛下尚念及誠意伯一門祖上勞苦功高,有意對其後人網開一面,未曾想此女不思悔改,在獄中仍桀驁不馴,巧言令色,詭話連篇,竟膽敢當面欺君!」
「此後,方女不僅妄拿平民、期求奇貨可居在先,更有陷害當朝貴妃、挑撥離間、意圖禍亂朝綱之舉,其耗費之長遠,其用心之歹毒,其城府之險惡,實乃冒天下之大不韙,圖為不軌,犯上作亂,大逆不道,罪不容誅!」
「誠意伯教女無方,屢有包庇支持之實,今上震怒。經千牛衛舉報,誠意伯府中人目無法紀、結黨營私,今特令革職除爵、轉大理寺細審——」
謝均眼神清掃,這才將陛下硃批的明旨看到底,一時間,不由瞳仁微縮:「罪人方氏蘊蘭,本該罪愆至死。但獨念其先前雖有裝神弄鬼之嫌,實有活人之實,死罪雖可免,但奉天子詔,關押內獄,永不得出,以儆效尤。」
……
隨著證據一樁樁一件件地擺在眼前,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這事還真是向來在京城譽有美名的方家千金做下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半晌,他開口問道,卻問了個風馬牛不想干、最起碼是方蘊蘭眼中萬聖至尊絕不會關心和在乎的問題:「所以,到最後,你這個所謂的『臣妾』——仍然是有名無實。」
這話像是個疑問,但又沒有問。
容凜眉頭微揚:「而朕,卻對著朝堂……大開殺戒?」
他的疑問,從頭到尾都不是在出於疑問。僅有的幾次出聲,都是在鼓舞著方蘊蘭繼續將這場大戲唱下去。
「臣妾——」
窺到對面眼神中輕飄飄透出的幽暗,方蘊蘭識趣地默默改了稱呼:「臣女身居內宮,並不敢多打探朝堂之事。更何況,天恩浩蕩,雷霆雨露皆為君恩,臣女又哪敢對陛下的行事妄加揣測?只是當時人心不免惶惶,臣女也被身邊人感染罷了。」
儘管方蘊蘭將自己杜撰的故事訴說與陛下聽,已經是犯下了欺君大罪,但她並沒有自作聰明地企圖從中增減事實。她盡力將自己知道的東西全說了。
方蘊蘭深知,如果胡天海地撒下了太多彌天大謊,只為滿足自己最想要說的,那麼將會處處都是破綻。
所以她已將一切都稟明給了陛下,其中九成九的事實都沒有半點隱瞞,甚至並沒有多加口舌,任性而隱晦地將自己私下的揣摩說出來。
她已儘量客觀地、以一個胸中有愧、心灰意冷而深居內宮不問世事的掛名宮妃的身份,闡述了自己寡陋的見聞。
容凜聽得眉頭漸鎖,
他凝視著以前這位猶有驕色的少年麗人,眼神中透著興味與好奇,仔細讀來,頗有些耐人尋味。
誠然,若按照眼前這女子口中所述,確確實實像他能做出來的事,包括故事中那所謂「大家公子」的行事反應,容凜也完全有跡可循、理得一清二楚,竟和自己的考慮一絲不差;
容凜也想不清楚,她是如何神神叨叨地釀出了所謂神跡,方蘊蘭——這個往日雖有些機心,但仍能為善算人心者輕易看破的高門驕女——又是怎麼通過了內獄的審訊、騙過了李雎的眼、甚至連容凜自己乍一聽都挑不出毛病……
但是。
但是——
與其讓容凜相信方蘊蘭所說是道祖垂憐,令她時光倒轉以安社稷——假使方蘊蘭真能有這個心的話——還不如讓他相信是她偷聽了牆角,然後誤打誤撞硬著頭皮扛過了李雎的審訊。
畢竟,方蘊蘭的身份有這個資源和渠道接觸,不是嗎?
至於她口口聲聲堅持的所謂「蒼天垂憐」「道祖顯神」……
呵,如果求仙問道、叩神占卜果真那麼有用,那麼前朝皇帝也不至於為了挽回他心愛的玉妃,連續斬了三個太常。
如果天命果真有常,他容家太祖就更不可能舉族反帝,與群逐鹿,終而獲之!
如果生死果真有命,那麼胎里孱弱的他自己就更早該求神拜佛了!
容凜終究還是沒有把手裡這杯茶喝完,頃刻間,他心裡已有了決論。
容凜緩緩點頭,吐露出了和起初相似的一句話:「從方才的言談上來看,大娘子確實對孤,情、根、深、重。」
「臣妾、臣妾愧不敢當!」方蘊蘭一下攥緊了拳頭,心下忍不住生出一絲竊喜。
她急切而虔誠地重新伏地跪行大禮,然後抬頭,向著她心中已經追尋渴慕了兩世的陛下,露出一個虛弱卻恭謹的微笑。
「皇恩浩蕩,陛下萬歲,貴妃娘娘安康,臣妾只是……」
「巧言令色。」
容凜居高臨下,淡淡道:「李雎輕佻,居然信了你的詭話,還敬上於孤。」
*
朝堂之上,著皇帝親自下詔所賜,結結實實給下屬上了二十個板子的謝·沒有感情·均:「方蘊蘭博幸未成,心有不甘,便四處尋摸,與邪道巫蠱之術士相往來——」
一干大臣:等等!什麼?!邪道巫蠱?!!
「……好高騖遠,華而不實,經查實劣跡斑斑、一錯再錯。」
「起初陛下尚念及誠意伯一門祖上勞苦功高,有意對其後人網開一面,未曾想此女不思悔改,在獄中仍桀驁不馴,巧言令色,詭話連篇,竟膽敢當面欺君!」
「此後,方女不僅妄拿平民、期求奇貨可居在先,更有陷害當朝貴妃、挑撥離間、意圖禍亂朝綱之舉,其耗費之長遠,其用心之歹毒,其城府之險惡,實乃冒天下之大不韙,圖為不軌,犯上作亂,大逆不道,罪不容誅!」
「誠意伯教女無方,屢有包庇支持之實,今上震怒。經千牛衛舉報,誠意伯府中人目無法紀、結黨營私,今特令革職除爵、轉大理寺細審——」
謝均眼神清掃,這才將陛下硃批的明旨看到底,一時間,不由瞳仁微縮:「罪人方氏蘊蘭,本該罪愆至死。但獨念其先前雖有裝神弄鬼之嫌,實有活人之實,死罪雖可免,但奉天子詔,關押內獄,永不得出,以儆效尤。」
……
隨著證據一樁樁一件件地擺在眼前,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這事還真是向來在京城譽有美名的方家千金做下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