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澄看向她們:“如果以後我放你們離開,你們想做什麼,想去哪裡?”

  素雲和碧雲對視了一眼,連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跪在若澄面前,齊聲說道:“王妃,可是奴婢們做錯了什麼?”

  若澄連忙俯身把她們扶起來:“你們什麼都沒做錯,但你們年紀都不小了,不想回鄉見親人,或者好好嫁人嗎?實話告訴你們,我跟王爺打算在這次戰事結束以後,離開京城,到時候你們也都去過自己的日子吧。本來我不打算這麼早告訴你們,免得大家難過。可怕到時候說,你們又來不及準備。”

  “王妃……”素雲低低叫了一聲,“奴婢不想離開您。”

  “奴婢也不想。奴婢想一直跟著您。”碧雲已經有些哭腔。

  若澄將她們二人拉到身邊坐下來,悵然到:“王爺想要離開,恐怕沒那麼容易。宮裡的阻擾也不小,而且一旦他放開手中的權力,危險也多了幾分。我不是不想再帶著你們,可這些年,你們的青春都耗在我身上了,我想給你們自由。以後若有緣分,我們還會再見的。希望到時候你們兒孫滿堂,幸福美滿。”

  素雲和碧雲都開始低聲哭泣,若澄一手抱著一個,情緒被她們感染,眼眶也有點濕潤:“好啦,離王爺回來還有幾個月的時間,我們沒那麼快分別的,都不哭了。”

  “王妃。”婢女在外面叫了一聲。

  “什麼事?”若澄問道。

  “葉大人登門拜訪,說是為了白日的事來向您請罪。李公公已經將他請到正堂,您過去見嗎?”

  若澄有些意外。她今日跟蘇見微說要葉明修給她一個交代,其實就是想拿晉王妃的架勢嚇一嚇她,沒想到葉明修竟然真的親自來了。她連忙換了身衣服去正堂。

  葉明修身上還穿著官服,獨自坐在堂中飲茶,燭火照亮他的側臉,氣質溫潤如玉。他好像還是當初在蘇家族學教書的葉先生,收養了很多流浪的小狗小貓,一心做著魚躍龍門的夢。短短几年的時間,他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富貴高位,可那身官服,又將他們之間的距離拉遠了。

  若澄嘆了一聲,提著裙擺走上台階。葉明修聽見聲響,立刻站了起來。

  若澄穿了身織金的纏枝蓮褙子,鳳尾裙,梳著高髻,並沒有琳琅滿目的珠翠,只插了個幾根華簪子,卻素雅動人。她踏著月光進來,氣質脫俗,宛如仙娥降於人間。

  葉明修忽然想起自己很久很久以前做過的那個夢,雖然都只是些零星的片段,可夢裡的她眼神憂鬱,跟如今神采奕奕的樣子判若兩人。當真是被愛情滋潤的模樣。

  他有幾分釋然,又有幾分悵然。

  “葉大人不用多禮,請坐吧。”若澄坐下之後,對葉明修說道。

  葉明修站著行禮:“下官特來登門謝罪。今日之事,是下官之過,未約束好家人,誤傷了姚伯父。適才登門之前,下官也已經去姚家賠過不是,取得了姚伯父的諒解。還要多謝王妃提醒拙荊,免了下官一場禍事。若王妃還有別的吩咐,下官定不推辭。”

  若澄看著葉明修道:“大人行事周慮,為人謙和,我猜今日之事你也不知情。既然舅舅都原諒你了,我當然也不會再有二話。自少小時與大人相識,知道大人有鴻鵠之志。你一步步走到今日,實屬不易。舅舅為人和善,且心中一直對你有愧,自然不會追究。可換了個人,可能就無法善了。以後多注意些吧。”

  “王妃所言極是,下官以後定當嚴加管束府內。”葉明修恭敬地說道。

  若澄心中本來是對葉明修有氣的,但是他主動放低了姿態,一副任打任罵的模樣,她也不好再發作。

  “既然來了,不坐下喝杯茶嗎?”若澄換了口氣,“王爺離開京城已經十多日了,沒有隻言片語寄回來。大人可知道些情況?”

  葉明修依言坐下,碧雲送了茶水進來。他負責糧草,幾乎隔兩日就要與前線通信,自然對朱翊深的情況知道得很清楚。瓦剌十萬騎兵駐紮在離開平衛不足十里的地方,每日都要面臨著攻城的巨大壓力。朱翊深現在忙著加固城防,等待圖蘭雅公主的援兵,當然沒有閒暇寫信。

  葉明修斟酌著字句說道:“大概是王爺專注於戰事,所以才沒有寄信回來。不過王妃不必擔心,如今開平衛的情況尚好,下官這兩日還要送新的糧草過去。倒是押送官若見到王爺,可以幫忙探問。”

  若澄略略安心了一些:“有勞大人了。”

  “哎呀,你快讓我進去,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見我們大人!”外面響起了阿柒的聲音,好像被人攔住了。

  若澄說道:“讓他進來。”

  阿柒三步並作兩步就跑進了堂中,先向若澄行禮,暗暗驚訝這還是當初那個沈姑娘嗎?簡直都認不出來了。他不敢當著若澄的面亂說,只道:“大人,跟小的出來一下。剛剛有人送了封信來。”

  第138章

  葉明修的到若澄允許, 跟著阿柒到了外面,阿柒把新塞到他手裡:“大人,好像是前線來的, 小的不敢拆。”

  葉明修拆開信看了一眼, 不動聲色地把信放回去, 走回堂屋向若澄辭行。

  若澄不覺有異, 讓李懷恩送二人出府。

  等出了府,阿柒好奇地問道:“大人,信上都寫了什麼?”

  葉明修不語, 只是手指微微收緊。開平衛離京城的距離不算遠,就在幾日之前,瓦剌終於發動了第一次正面的攻擊。蒙古騎兵所向披靡,威力巨大,他們不知何時還訓練的弓箭手, 將我方的兵陣沖亂不說,險些衝破了城門。

  好在朱翊深很快阻止了強有力的抵抗, 命火/槍營在城牆上狙擊, 方才穩住了戰局。但我軍傷亡不小,加固的防線也被全線沖潰。朱翊深欲往關西七衛調兵,集中兵力於開平衛。但關西七衛之中,有幾處已經是主將失蹤, 士兵逃散的狀態, 根本無法作戰。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 葉明修必須馬上進宮面見朱正熙。

  自從朱翊深上了戰場, 朱正熙一夜都睡不好,閒暇時就站在江山輿圖前面,憂心忡忡。若圖蘭雅找不到大漠深處的鷹衛,或者鷹衛對於十萬騎兵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他不知道九叔能否守得住長城那道防線。

  長城一破,京城自然難守。如今朝堂之上,已經有大臣建議他先去應天府避避風頭。那兒本來就是國都,如今作為陪都,無論是宮殿還是各部機關都未廢置。

  當初太/祖避開在北方擇都,就是因為政局未穩,懼怕北邊的遊牧民族南下搗亂,才選擇了應天府。後來因為國力日盛,厲兵秣馬,終於收歸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區,而當時的統治者出於種種原因,最後將國都定在了京師這個地方。

  在幾人皇帝接連不斷地北伐戰爭之下,本朝對北方的控制可以說達到了空前鼎盛的地步。但自端和帝開始,這種控制又漸漸地鬆弛了。原因便是國內各處的天災和人禍,還有東南沿海猶如毒瘤一般的倭患。

  面對內憂外患,朱正熙只覺得心力交瘁,他登基這數月,仿佛經歷比以前的歲月更加漫長的煎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