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秦雪知道這話有些矯情,正想著,顧景程從後面趕了過來,要帶她去做檢查。
秦雪看了眼陳江月,對方明顯不太想理她,秦雪也沒再繼續打擾陳江月,跟著顧景程走了。
沒一會兒,鄭洛拿著單子上來了。
「江月,醫生說孩子很健康,咱們回去吧。」
鄭洛牽著陳江月出去,陳江月忽然停下來,回頭看了一眼。
正好看見秦雪和顧景程並肩的身影消失在拐角,陳江月忽然就釋然了。
那些不是她的人生。
大哥好好的,娶了大嫂,有了可愛的兒子陳博。
二哥也評了職稱,二嫂去年才生了一對雙胞胎。
三哥去了國外,還交了個外國女朋友。
而她,有鄭洛,還有肚子裡這個即將出生的寶寶。
第46章
小陳博從出生起,就一直是陳江林在照顧。
作為新手奶爸,剛開始的時候還手忙腳亂,經過王秀英和余媽媽從旁指點,陳江林很快進階了。
換尿片、洗澡、餵奶、哄睡、拍奶嗝,樣樣都練習的十分熟練。
小陳博是八月的時候斷的奶,剛開始喝奶粉的時候,怎麼都不願意喝,哭的小臉漲紅。
全靠陳江林日夜照看,才漸漸好了起來。
等長到一歲多點,小陳博已經開始可以黏黏糊糊說一兩個字了。
由於吐字還不是很清楚,除了一直照顧孩子的陳江林外,沒人能第一時間理解小陳博的意思。
因此小陳博也更親陳江林,但是陳江林教會他的第一個詞卻是媽媽。
兩歲多會走路了,陳江林才帶上余渺和小陳博回了一趟江城探親。
同行的還有趙和平和王秀英,兩個老人年紀越來越大,說是要趁還能走動的時候,回去看看鄉親們。
要不然等將來老的不能動了,再想回去看鄉親們,也有心無力。
開始陳江林留兩個老人在京市養老的時候,倆人還不太願意,覺著這事本該是兩個兒子的任務,怎麼也不能讓外孫承擔。
陳江林先跟兩個舅舅那邊通氣,京市這邊醫療條件更好,要是兩個老人有個什麼頭疼腦熱,就醫也更方便。
舅舅們自然是同意這點的,陳江林也不想讓那邊以為就此就能當時甩手掌柜,提前跟他們打了預防針。
趙和平王秀英要是生病去醫院,兩個舅舅得共同出醫藥費,要是需要住院,還得來人日夜伺候。
陳江林倒不在乎那麼點錢,卻也不想讓人把自己當冤大頭。
這幾年,江城的變化也很大。
汽水廠改革後,從國企變私企,趙建民高低升了個小組長,工資又加了不少。
孫玉乾脆把家裡的地給大房種,帶著兒子一起進城,專門給人家上門打掃衛生。
趙建國包了弟弟家的地,又包了村里其他人家種不了的地,借錢蓋了許多大棚,開始種大棚蔬菜。
當初陳江林隨口跟他提了一嘴,回去後趙建國還真琢磨上了,跟妻子商量後,就準備干。
蘇小芳怕丈夫一個人忙不過來,從陳江林店裡辭職,回到丁家窪幫著趙建國一起種大棚蔬菜。
趙小虎念書不行,混了個初中畢業,就開始在家幫趙建國幹活。
趙小海倒是念了個高中畢業,後來上了個中專,畢業後學了們手藝,也能養家餬口。
趙小娟是唯一考上大學的,念了個本省的農業大學。
趙建國哪怕種地經驗在豐富,大棚蔬菜跟平時地里種菜也是有不小區別的,許多事情他研究不明白,就打電話問女兒趙小娟。
趙小娟知道的就會跟趙建國說,不知道的會在下課後問老師,有時候還會買一些農業方面的書,寄回去給趙建國。
二房兩個孩子相比起趙小虎、趙小海兄弟,就比較出息了。
趙小龍跟趙小娟同一時期上的大學,雖然沒什麼名氣,但將來畢業好歹也是個大學生。
趙小強前兩年高考,只差幾分,沒能上大學,去念了大專。
孫玉倒沒覺著有什麼,反正畢業還包分配,大學還是大專那不都差不多。
除了兩個舅舅家日子越過越好,表叔陳光雲最近也是紅光滿面。
前陣子經人介紹,又找了一個媳婦。
陳姍姍也大了,不像小時候那樣不理解父母離婚的原因,對於父親陳光雲再婚,她反而表示支持。
女方是個寡婦,帶著一個兒子。
寡婦的兒子在外地工作,對方結了婚,有自己的家庭,只有逢年過節上門看看老娘。
陳姍姍的工作也在外省,一年也就回去一兩次。
一年到頭,家裡也只有陳光雲和寡婦兩個人。
倆人年紀也都不小,早就過了意氣衝動的年紀,平時別說吵架,連拌嘴都沒有過。
什麼事都是有商有量的,感情說不上轟轟烈烈,倒有些細水長流,相互扶持的感覺。
家屬院的房子已經是二三十年的老房子,陳江林在江城另外買了房,一家人偶爾會回來住幾天,回來前都會請人先打掃一番。
在江城住了幾天,看過了親戚,陳江林就帶著小陳博在江城四處玩。
中間王民有一家也回來探親,據說是王民有的奶奶身體不太好,陳江林還帶了東西上門看望。
次日,王民有夫妻帶著孩子上門走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秦雪看了眼陳江月,對方明顯不太想理她,秦雪也沒再繼續打擾陳江月,跟著顧景程走了。
沒一會兒,鄭洛拿著單子上來了。
「江月,醫生說孩子很健康,咱們回去吧。」
鄭洛牽著陳江月出去,陳江月忽然停下來,回頭看了一眼。
正好看見秦雪和顧景程並肩的身影消失在拐角,陳江月忽然就釋然了。
那些不是她的人生。
大哥好好的,娶了大嫂,有了可愛的兒子陳博。
二哥也評了職稱,二嫂去年才生了一對雙胞胎。
三哥去了國外,還交了個外國女朋友。
而她,有鄭洛,還有肚子裡這個即將出生的寶寶。
第46章
小陳博從出生起,就一直是陳江林在照顧。
作為新手奶爸,剛開始的時候還手忙腳亂,經過王秀英和余媽媽從旁指點,陳江林很快進階了。
換尿片、洗澡、餵奶、哄睡、拍奶嗝,樣樣都練習的十分熟練。
小陳博是八月的時候斷的奶,剛開始喝奶粉的時候,怎麼都不願意喝,哭的小臉漲紅。
全靠陳江林日夜照看,才漸漸好了起來。
等長到一歲多點,小陳博已經開始可以黏黏糊糊說一兩個字了。
由於吐字還不是很清楚,除了一直照顧孩子的陳江林外,沒人能第一時間理解小陳博的意思。
因此小陳博也更親陳江林,但是陳江林教會他的第一個詞卻是媽媽。
兩歲多會走路了,陳江林才帶上余渺和小陳博回了一趟江城探親。
同行的還有趙和平和王秀英,兩個老人年紀越來越大,說是要趁還能走動的時候,回去看看鄉親們。
要不然等將來老的不能動了,再想回去看鄉親們,也有心無力。
開始陳江林留兩個老人在京市養老的時候,倆人還不太願意,覺著這事本該是兩個兒子的任務,怎麼也不能讓外孫承擔。
陳江林先跟兩個舅舅那邊通氣,京市這邊醫療條件更好,要是兩個老人有個什麼頭疼腦熱,就醫也更方便。
舅舅們自然是同意這點的,陳江林也不想讓那邊以為就此就能當時甩手掌柜,提前跟他們打了預防針。
趙和平王秀英要是生病去醫院,兩個舅舅得共同出醫藥費,要是需要住院,還得來人日夜伺候。
陳江林倒不在乎那麼點錢,卻也不想讓人把自己當冤大頭。
這幾年,江城的變化也很大。
汽水廠改革後,從國企變私企,趙建民高低升了個小組長,工資又加了不少。
孫玉乾脆把家裡的地給大房種,帶著兒子一起進城,專門給人家上門打掃衛生。
趙建國包了弟弟家的地,又包了村里其他人家種不了的地,借錢蓋了許多大棚,開始種大棚蔬菜。
當初陳江林隨口跟他提了一嘴,回去後趙建國還真琢磨上了,跟妻子商量後,就準備干。
蘇小芳怕丈夫一個人忙不過來,從陳江林店裡辭職,回到丁家窪幫著趙建國一起種大棚蔬菜。
趙小虎念書不行,混了個初中畢業,就開始在家幫趙建國幹活。
趙小海倒是念了個高中畢業,後來上了個中專,畢業後學了們手藝,也能養家餬口。
趙小娟是唯一考上大學的,念了個本省的農業大學。
趙建國哪怕種地經驗在豐富,大棚蔬菜跟平時地里種菜也是有不小區別的,許多事情他研究不明白,就打電話問女兒趙小娟。
趙小娟知道的就會跟趙建國說,不知道的會在下課後問老師,有時候還會買一些農業方面的書,寄回去給趙建國。
二房兩個孩子相比起趙小虎、趙小海兄弟,就比較出息了。
趙小龍跟趙小娟同一時期上的大學,雖然沒什麼名氣,但將來畢業好歹也是個大學生。
趙小強前兩年高考,只差幾分,沒能上大學,去念了大專。
孫玉倒沒覺著有什麼,反正畢業還包分配,大學還是大專那不都差不多。
除了兩個舅舅家日子越過越好,表叔陳光雲最近也是紅光滿面。
前陣子經人介紹,又找了一個媳婦。
陳姍姍也大了,不像小時候那樣不理解父母離婚的原因,對於父親陳光雲再婚,她反而表示支持。
女方是個寡婦,帶著一個兒子。
寡婦的兒子在外地工作,對方結了婚,有自己的家庭,只有逢年過節上門看看老娘。
陳姍姍的工作也在外省,一年也就回去一兩次。
一年到頭,家裡也只有陳光雲和寡婦兩個人。
倆人年紀也都不小,早就過了意氣衝動的年紀,平時別說吵架,連拌嘴都沒有過。
什麼事都是有商有量的,感情說不上轟轟烈烈,倒有些細水長流,相互扶持的感覺。
家屬院的房子已經是二三十年的老房子,陳江林在江城另外買了房,一家人偶爾會回來住幾天,回來前都會請人先打掃一番。
在江城住了幾天,看過了親戚,陳江林就帶著小陳博在江城四處玩。
中間王民有一家也回來探親,據說是王民有的奶奶身體不太好,陳江林還帶了東西上門看望。
次日,王民有夫妻帶著孩子上門走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