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頁
.
到咸陽後,韓順跟著壬武入了趟宮,天未黑透就又回來了,只說是得了個照顧幼主讀書的閒差。
因著不缺錢財,他們直接在北市賃下一了座二進的鋪面。這所鋪面的位置其實並不好,在北市最東側,僻靜的很。被灞河支流環抱著,僅一條小巷連到主路上。
也正因此,隔壁的一所三進的大貨棧空了兩個月,哪怕只開了一年二金的賃錢,也一直沒能尋著主。
採買好用度器具,又請了三日的灑掃僕役將前前後後一共八間寢屋客堂收拾齊整後,趙姝立在門檻邊,同二丫一起扶著木梯子,看著年邁的韓順把『季氏醫館』的招牌掛了。
一切收拾停當,三人都是滿腦袋汗。眼瞧著到午膳時分,韓順領著二丫說要去鶴鳴閣吃好的,趙姝早膳吃得太撐,想著有幾味藥材還沒曬透,怕生了蟲急著再翻曬一遍,也就獨自一人留在了醫館裡。
七月末正午太陽底下的天依舊酷熱,攤曬完半院子的藥,天上陡然起了風,唯恐一會兒風大時要把藥材吹亂弄混了,趙姝索性坐在外院一棵大銀杏樹底下守著。
院子里風搖影動,遍栽的各色夏花絢爛,廊下一角拴了架舊鞦韆,看得出來,此地從前的主人是個有意境的。
一旦靜下來,她闔目仰首倚在樹邊,聽著不遠處灞河淌動潺潺,免不得又有過往種種現出。
各國這些年都因養兵擴軍而窮耗民力,唯獨秦國,似乎並沒受太大影響。
時隔兩年,咸陽城明顯得愈發繁盛了。
或許是來了咸陽的關係,她閉上眼,在趙國的一切變得浮生飄渺,反倒是當年入秦後的困厄糾葛,那人的嗤怒刻薄、回護唐突……過往似雲霞輕繞心海,才褪散又聚起,怎麼也揮不盡。
有些苦惱地輕攏著眉,迷迷糊糊得就打起盹來。
雜亂舊事歇下,斑駁光影打在眼皮上,淺夢裡又浮現出那日分別前,那人皎若幽曇的一個笑。
猶如仲春原上的野草,一霎是初識時節冬雪皚皚里他桀驁不甘地苦掙,一霎又轉作終南湖船上,他一雙璨然眸底的妖冶無賴。
紛亂念頭蕪雜瘋長。
『吱嘎』一記短調,擾褪殘夢。
她迷濛著睜眼,只以為是來求醫的,等扶著樹幹起身後,瞧見正闔門的一個側影時,不由得倒抽一口氣,整個人木在地上。
但見來人著一件淺青葛衣,頭上無冠,僅效那些儒生一樣,束一根同色絹帶。
這一身穿戴極為尋常,可要做到服色滾邊紋飾一毫不差,就絕不是巧合了。
兄長從前在外遊歷,不願招搖,就是用這一等外衫髮帶。
又是一月不見,他將白髮束得齊整,關了院門轉身過來時,隨著兩人距離的縮小,她便越發肯定非是巧合。
「邯鄲的暗樁半月前埋下,我想你當年走的匆忙,正好他的府第在城外一直荒置著。探子看了好幾日,也無人在意過問,趙國你怕是不好回了,取回來作個念想……」
「多此一舉。」他話未說完,天上起了風,趙姝卻連藥材也不看了,拄了拐垂眸就朝屋裡去*七*七*整*理。
等二人進了內院小廳,嬴無疾解下了一直背著的包袱,沉默著在靠窗的案上解開。
筆架、碎成兩半的血玉、杯盞、一套用舊的針砭、雕了竹菊的陶塤、繩編半散的醫札……甚至還有一隻許多年前幼時編的藤馬風鈴。
『轟隆隆』天上忽起滾雷沉沉,一陣風鑽入,吹動案上風鈴,發出沉悶難聽的生鏽金屬音。
她怔怔地看著,這一件件早已無主的死物。
虛掌凌空一一探過,抖著手拎起那一串藤馬風鈴,鈴鐺銅芯里鏽跡斑駁,馬首處磨損得褪色變型,藤條處處是裂紋,兩顆墨玉墜著的眼珠子也不知去了哪兒。
在漸喘漸促的呼吸里,她驚詫地發現,自己竟連當日砸碎父王新得的稀世墨玉,說要用來作馬眼睛時,父王痛惜捶足又拿她沒辦法的表情都記得。
可是……她抬頭看向穿著有些偏短的葛衣的人時,竟是驚恐的發現,她好像獨獨記不清兄長的臉了。
「去生火。」
「什麼?」
她忽然重重地將手中藤馬一把擲去窗外,幾乎用氣音虛弱複述:「幫我生火。」
無可彌補,不能挽回,沒有將來。
韓順說他已經記不得四十年前故去的女兒的臉,年深日久,生死無常,這是眾生逃不脫的歸途。
她不想去思考,為何自己兩年就會模糊。
天道浩渺,逝者已矣。
她可得以自己為重,好好活著,直到歸入塵泥化入風雨的一日。
既然難過這一道檻,那便不見不念。
……
醫札丟進去的時候,院中銅盆里火竄起半人高,繼而就是噼啪不斷的爆裂聲。
天光驟然暗下來,火苗映得她豐盈面龐紅紅的,目光凝在盆里扭曲成炭的一件件物事上,她眼中似被火灼得乾涸,出神地呆望,不知在想些什麼。
手上只剩了最後半枚血玉,醒過神來,她攥緊血玉,抬手伸向銅盆,便立刻被一隻骨節分明的大掌握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到咸陽後,韓順跟著壬武入了趟宮,天未黑透就又回來了,只說是得了個照顧幼主讀書的閒差。
因著不缺錢財,他們直接在北市賃下一了座二進的鋪面。這所鋪面的位置其實並不好,在北市最東側,僻靜的很。被灞河支流環抱著,僅一條小巷連到主路上。
也正因此,隔壁的一所三進的大貨棧空了兩個月,哪怕只開了一年二金的賃錢,也一直沒能尋著主。
採買好用度器具,又請了三日的灑掃僕役將前前後後一共八間寢屋客堂收拾齊整後,趙姝立在門檻邊,同二丫一起扶著木梯子,看著年邁的韓順把『季氏醫館』的招牌掛了。
一切收拾停當,三人都是滿腦袋汗。眼瞧著到午膳時分,韓順領著二丫說要去鶴鳴閣吃好的,趙姝早膳吃得太撐,想著有幾味藥材還沒曬透,怕生了蟲急著再翻曬一遍,也就獨自一人留在了醫館裡。
七月末正午太陽底下的天依舊酷熱,攤曬完半院子的藥,天上陡然起了風,唯恐一會兒風大時要把藥材吹亂弄混了,趙姝索性坐在外院一棵大銀杏樹底下守著。
院子里風搖影動,遍栽的各色夏花絢爛,廊下一角拴了架舊鞦韆,看得出來,此地從前的主人是個有意境的。
一旦靜下來,她闔目仰首倚在樹邊,聽著不遠處灞河淌動潺潺,免不得又有過往種種現出。
各國這些年都因養兵擴軍而窮耗民力,唯獨秦國,似乎並沒受太大影響。
時隔兩年,咸陽城明顯得愈發繁盛了。
或許是來了咸陽的關係,她閉上眼,在趙國的一切變得浮生飄渺,反倒是當年入秦後的困厄糾葛,那人的嗤怒刻薄、回護唐突……過往似雲霞輕繞心海,才褪散又聚起,怎麼也揮不盡。
有些苦惱地輕攏著眉,迷迷糊糊得就打起盹來。
雜亂舊事歇下,斑駁光影打在眼皮上,淺夢裡又浮現出那日分別前,那人皎若幽曇的一個笑。
猶如仲春原上的野草,一霎是初識時節冬雪皚皚里他桀驁不甘地苦掙,一霎又轉作終南湖船上,他一雙璨然眸底的妖冶無賴。
紛亂念頭蕪雜瘋長。
『吱嘎』一記短調,擾褪殘夢。
她迷濛著睜眼,只以為是來求醫的,等扶著樹幹起身後,瞧見正闔門的一個側影時,不由得倒抽一口氣,整個人木在地上。
但見來人著一件淺青葛衣,頭上無冠,僅效那些儒生一樣,束一根同色絹帶。
這一身穿戴極為尋常,可要做到服色滾邊紋飾一毫不差,就絕不是巧合了。
兄長從前在外遊歷,不願招搖,就是用這一等外衫髮帶。
又是一月不見,他將白髮束得齊整,關了院門轉身過來時,隨著兩人距離的縮小,她便越發肯定非是巧合。
「邯鄲的暗樁半月前埋下,我想你當年走的匆忙,正好他的府第在城外一直荒置著。探子看了好幾日,也無人在意過問,趙國你怕是不好回了,取回來作個念想……」
「多此一舉。」他話未說完,天上起了風,趙姝卻連藥材也不看了,拄了拐垂眸就朝屋裡去*七*七*整*理。
等二人進了內院小廳,嬴無疾解下了一直背著的包袱,沉默著在靠窗的案上解開。
筆架、碎成兩半的血玉、杯盞、一套用舊的針砭、雕了竹菊的陶塤、繩編半散的醫札……甚至還有一隻許多年前幼時編的藤馬風鈴。
『轟隆隆』天上忽起滾雷沉沉,一陣風鑽入,吹動案上風鈴,發出沉悶難聽的生鏽金屬音。
她怔怔地看著,這一件件早已無主的死物。
虛掌凌空一一探過,抖著手拎起那一串藤馬風鈴,鈴鐺銅芯里鏽跡斑駁,馬首處磨損得褪色變型,藤條處處是裂紋,兩顆墨玉墜著的眼珠子也不知去了哪兒。
在漸喘漸促的呼吸里,她驚詫地發現,自己竟連當日砸碎父王新得的稀世墨玉,說要用來作馬眼睛時,父王痛惜捶足又拿她沒辦法的表情都記得。
可是……她抬頭看向穿著有些偏短的葛衣的人時,竟是驚恐的發現,她好像獨獨記不清兄長的臉了。
「去生火。」
「什麼?」
她忽然重重地將手中藤馬一把擲去窗外,幾乎用氣音虛弱複述:「幫我生火。」
無可彌補,不能挽回,沒有將來。
韓順說他已經記不得四十年前故去的女兒的臉,年深日久,生死無常,這是眾生逃不脫的歸途。
她不想去思考,為何自己兩年就會模糊。
天道浩渺,逝者已矣。
她可得以自己為重,好好活著,直到歸入塵泥化入風雨的一日。
既然難過這一道檻,那便不見不念。
……
醫札丟進去的時候,院中銅盆里火竄起半人高,繼而就是噼啪不斷的爆裂聲。
天光驟然暗下來,火苗映得她豐盈面龐紅紅的,目光凝在盆里扭曲成炭的一件件物事上,她眼中似被火灼得乾涸,出神地呆望,不知在想些什麼。
手上只剩了最後半枚血玉,醒過神來,她攥緊血玉,抬手伸向銅盆,便立刻被一隻骨節分明的大掌握住。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