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蔣震這邊的人,便都成了短髮。

  後來,便是那些東洋百姓,也紛紛效仿,改了原先奇怪的髮型。

  蔣震占據的地盤越來越大,甚至靠著做生意,賺到了很多錢。

  蔣震來到東洋的第二年,大齊的海軍,依舊在和程永真,還有大齊沿海一帶的倭寇死磕,而蔣震派了人,裝作普通的海商,從大齊帶走了很多願意去東洋的手下,更把他那些手下當初沒來得及帶走的家人帶走了大部分。

  其中小部分沒有帶走,有些是不願意走,還有一些,則是在丈夫突然離開之後,已經另嫁他人了。

  這些人,蔣震是在鄭逸的幫助下帶走的。

  他成了那位長大成人的陛下第一個動手的對象,鄭家卻沒事。

  鄭家的長河鹽場管得很好,一直穩住了鹽價不說,還賺了很多銀兩,手上又不像蔣震一樣有武裝勢力,對鄭家,那位陛下是拉攏為主的。

  鄭二老爺一直都是個識趣的人,自然不可能不同意。

  聖上到底是太后的孩子,太后都是對聖上很是忍讓的,他難道還能跟聖上作對?

  蔣震把這批人帶到東洋之後,他手上的人手,便又多了一些,而這個時候,程永真的一些舊部被大齊的海軍打散,他們走投無路之後,也選擇了投靠蔣震。

  曾經在海上,最強大的是程永真,可這會兒,卻已經變成了蔣震,蔣震的手下,單是青壯男子,便已經有了兩三萬人。

  這個數量並不是特別大,跟大齊幾百萬的軍隊,壓根就不能比,但在東洋,卻已經是一股強大的勢力了。

  尤其是,蔣震還一直都在和大齊剩下的一些海商做交易。

  他買了很多大齊的匠人,買了武器和糧食,把自己的手下武裝了起來,並且開始收留越來越多的東洋人。

  東洋的皇室和木府直到這個時候,才發現不對勁,但已經來不及了。

  連年征戰,他們手上早就已經沒有多少武器,還沒有糧食……

  要是在往後推上很多年,科技發展起來,有了報紙之類的刊物,指不定他們還能動員一下東洋的百姓,讓大家一起抵抗侵略者,但這會兒,可沒有這些,很多東洋的百姓,對皇室也就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而已。

  更何況,蔣震從未做過屠殺這樣的事情,他對東洋的百姓,可一直都是很友好的。

  第168章 正文完結了

  蔣震天然地不喜歡東洋,以前在大齊的時候,就不像其他海商一樣喜歡僱傭東洋人給自己幹活。

  不過,他倒也不至於無故殺人……當然,讓他們學大齊的語言,這是必須的。

  剛到東洋的時候,蔣震度過了一段略顯混亂的日子,但後來程永真的舊部前來投靠,他那支去給遼東鐵騎運送糧糙的船隊也被他派人追回來了,還把原本打算送去遼東的糧食帶了回來,蔣震的日子,便安穩下來了。

  然後,蔣震就趁此機會,和趙金哥還有手底下的幾個帳房一起,編寫了兩部教材,這兩部教材,分別是簡體字的語文教材,以及數學教材。

  大齊的文字,是繁體字。

  蔣震來到大齊之後,是學了繁體字的,他也不得不承認,繁體字有它獨特的美,但同樣的,繁體字有個缺點——學起來太難。

  一些文字特別簡單的國家,很多人不需要上學,便能學會他們國家的文字,但這在大齊,是沒人做得到的,畢竟那一個個的字,著實不好學。

  這些年,蔣震一直都有讓自己的手下去讀書,去學認字,但他的手下都學的很一般,認得字不多不說,有時候認識了,要寫也是寫不出來的。

  要讓以前從未學過字的人,學會那麼多的常用字,絕對不容易。

  當初在現代,簡體字和拼音的發明,便是為了把教育更快地普及開來,讓那些以前從未讀過書的人,可以更快地學會文字……現在,蔣震自然也就將之搬了過來。

  而這,確實是有好處的,用了簡體字之後,大家學字的速度就加快了,而拼音的存在,則是讓所有人都能統一口音。

  當然,鑑於很多東西蔣震自己都忘了,所以他到底不能完全複製過來……不過這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不是嗎?

  蔣震讓自己的手下學這些,自然也讓那些東洋人學了,尤其是他們的孩子。

  蔣震建起的學校里,上午,老師會教導孩子們文化課,到了下午,則會帶大一點的孩子們去干一些活兒,比如說裝訂書籍,種地種菜之類……

  讀書是免費的,他們想要一直讀書,當然就要幹活。

  那些東洋人並不覺得蔣震這是在用童工,倒是很感激蔣震,畢竟蔣震這麼做,讓他們的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然而,蔣震這麼幹,卻是存了私心的。

  這些學校都有個規定,在學校里,必須說普通話……也就是大齊的官話。

  蔣震當初讀小學的時候,他所在的小學,就有這麼一個規定。

  他所在的地方,方言其實很有特色,但就因為有這麼一個規定,跟他同齡的很多孩子,方言都說得很不好,甚至有些乾脆不會說。

  他收留的東洋人,都是東洋的底層百姓,本就是不會東洋的文字的,蔣震讓他們學大齊的語言,又讓他們的孩子從小學習大齊的文字……等將來,這些人估計會徹底忘了東洋的語言和文字。

  入侵一個國家,其實最狠的,是毀了這個國家的文明。

  而當這裡的東洋人徹底忘了他們的文明,他們還能算是東洋人嗎?

  當然,他們也不能算是大齊人……畢竟蔣震拿來教導這些人的,很多都是現代的知識。

  不僅如此,在風俗習慣上面,他還做了很多改變。

  比如在大齊,男人能三妻四妾,但在這裡,蔣震直接規定了,每個男人,都只能有一個妻子。

  蔣震要是在大齊,想讓人這麼幹,絕對會被人罵死,但在這裡,壓根沒人反對。

  他的手下裡面雖然也有識字的,但也算不得正經的讀書人,不至于堅持一些莫名的禮教,更何況……他們缺女人雙兒。

  不管是蔣震的手下,還是投靠過來的程永真的舊部,裡面絕大多數人,都是男人!

  那麼一大群人,都打著光棍呢!這時候蔣震說每個人只能娶一個妻子,他們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每個人只能娶一個妻子,這多好啊!要不然那些女人雙兒都要嫁給蔣震何春生什麼的,他們不就娶不到媳婦兒了嗎?

  就該一個人只能娶一個媳婦兒麼!

  蔣震的這個命令,他的手下一點都不反對,那些東洋人,自然也是不反對的。

  他們都窮,壓根就是東洋底層的,很多人都娶不上媳婦兒……既然如此,只能娶一個就只能娶一個好了,有啥關係?

  這是蔣震發布的第一個命令,沒過多久,蔣震又表示,女人和雙兒,也都要幹活,孩子的話,不管是女孩子還是小雙兒,都要去讀書。

  這也沒人反對。

  他們現在特別缺人,那些男人要參加訓練輪流巡邏保衛他們的領土,要出海做生意,實在不夠用,這時候,讓女人和雙兒也去做事,其實沒什麼不是嗎?

  沒見趙金哥還管著那麼多人嗎?

  至於小孩子一起讀書,就更沒什麼了。

  跟著蔣震來東洋的,大多是窮人,他們小時候,本就是男男女女玩在一起的,現在大家一起去讀書,又有什麼關係?

  蔣震的女兒,都跟著去讀書呢!

  蔣震其實很慶幸,慶幸跟著他來這裡的,都是一群窮苦出生的,也就特別好調教。

  很多觀念,都是在潛移默化地進行改變的。

  在蔣震刻意的引導之下,他所在的這塊地方,很多東西,都在慢慢地向現代靠攏,很多觀念,也在人們的潛意識裡慢慢生根發芽。

  當有一個女人因為不滿自己的丈夫愛打人,靠著自己能掙錢從家裡搬出來的時候,蔣震表示,她可以合離,然後另外找個人嫁了。

  那女人毫不猶豫地就合離了,也果真另外找人嫁了。

  大部分的男人,都沒有認識到這其中有問題……他們很多人娶不到媳婦兒,甚至巴不得這樣的事情多一點。

  不過,蔣震卻知道,這其實已經在改變了。

  要是他們還在大齊,要有這樣的改變實在太過困難,至少要將整個大齊的階級制度徹底打散好幾遍才成,但在這裡,就簡單多了。

  他們都是背井離鄉的亡命之徒,能活著就已經很好了,很多事情,都不會去在意。

  蔣震很早就開始插手東洋皇室和木府的戰爭了,他靠著賣東西給這兩方的人,賺了很多很多錢,但他一直不曾介入到戰爭中去。

  廣積糧,緩稱王,這也是適合他現在的情況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