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幾個孩子的生母來探望兒子女兒時,每每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於是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來。
雖說把孩子交由長輩或是主位撫養,是為了她們的身體好,她們自己也是願意的,孩子多一個人疼也是極好的。
但交由誰撫養,遇到的情況往往都不一樣。
最差的一種是送出宮去,生母往往見不到孩子,也很難時時知道孩子的情況,可能等到宮外來人,送來的就是孩子已經夭折的消息。
然後就是送去給太后太妃,好處是孩子有了人疼愛愛護,不容易被乳母嬤嬤欺負,壞處就是這種寡居的太妃們,往往會把孩子當做是自己的,生母若是去看得太勤快,反而可能招怨,雖說不是什麼大事,但一來人心裡不舒服,二來嘛,也是怕她們把孩子教得不親近自己。
交給主位撫養,好處就是離得近了,探望也方便,壞處就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主位對底下的嬪妃只有約束權力,但孩子在人家手裡頭,哪能不時時奉承著,過分些的,也只好眼巴巴看著孩子和主位親近,自己不敢說話。
然而交給這位皇貴妃娘娘,卻是一點壞處都沒有,不光不拘著她們來看孩子,乳母嬤嬤的事情,也不會非要插手管,閒了更是三天兩頭來陪著孩子們玩鬧,還想出了這些她們看著都覺得有意思的玩具。
德妃位份高,和時舒來往的機會比別人多些,自然更加清楚這位皇貴妃的性子。
要說她還是宮女那會兒,就十分仰慕這位皇貴妃娘娘了,到了如今自己做到妃位上,就更加欽佩。
她不爭不搶,卻能得到一切別人艷羨不已的東西,不光是出身好,人也是極為通透的。
要麼說這麼久了,即便膝下無子,也還是能得皇上的信重和寵愛。
就光一個差點做了皇后,卻始終沒能更進一步還能保持良好心態這一點,就是多少人做不到的,她不單能,還能讓皇上時時覺得虧欠她,從各種地方找補她,這已經是難得的了。
不是皇后,卻勝似皇后。
起初還有人傳聞,也許是這位娘娘不知何處惹了皇上不喜,所以遲遲不給她後位,也許是皇上忌憚佟家,不許佟家出兩個皇后,才這個壓制著皇貴妃的位份。
可要德妃來看,這兩種說法簡直是錯到離譜了。
若是真的不喜,皇貴妃怎麼會盛寵不衰,貴妃之位已然足夠,何必非要抬到皇貴妃的位置,若是真要壓制,又怎麼會放任皇貴妃和太子親近呢?
只能說,皇上心裡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她也不敢猜,更不敢對皇貴妃有絲毫的不敬,在這一點上,她們四妃是達成了共識的。
都是在宮裡熬了多少年的老人,甚至見識過孝昭皇后在世時,皇上有多重視貴妃的場面,自然不會自討苦吃。
何況,以她們的家世,能憑藉子嗣把四妃位置占了個遍,連仁孝皇后的妹妹都不得不屈居下位,她已然很知足了,不敢肖想更上一層。
時舒自然不知道面前一臉溫和的德妃短時間內已經想了這麼多,讓人把四阿哥這幾日需要的東西準備好,送去永和宮,時舒就和四阿哥揮了揮手。
景陽宮越來越像個託兒所了,平日裡孩子們上學,她就陪玩,偶爾幾日,則是讓他們各自生母帶回去相處幾天。
時舒這麼想著,笑眯眯地沖戀戀不捨(對玩具和四阿哥)的八阿哥揮揮手,後者就被嬤嬤抱走了。
*
內務府正在準備封后需要的東西。
然而不知道皇上怎麼想的,東西往往是準備一陣子,忽然就被叫停或者重新返工某部分,然後再開始,再返工。
也正是因此,誰也不確定皇上到底怎麼想的,更不確定這是哪位娘娘有此殊榮,自然不敢貿然往出傳消息。
若是傳了別人,必然要得罪皇貴妃,若是傳了皇貴妃,但皇上也許只是心血來潮並不準備下旨,還是得罪了皇貴妃......
景仁宮,皇帝一臉緊張地看著給時舒把脈的太醫。
太醫卻會錯了意,把了脈沉吟許久,說了一大通有的沒的廢話,大意就是娘娘身體健康沒什麼問題,言下之意就是還沒懷孕,身體很適合懷孕但是還沒懷,努力肯定會有的。
時舒:......
等太醫走了,皇帝激動得在房裡走了一個來回,才漸漸冷靜下來看著時舒道:「皇后的朝服這會兒應當已經做好了。」
時舒領會了他的意思,先前皇帝有幾次立後的心思,後來又淡了下去,直到最近他不知道找誰研究出來了,說先試試準備冊封禮,中途看看時舒的身體怎麼樣,如果沒事,說明這事兒能成,對她沒有妨礙。
畢竟四妃這幾年身子骨都很硬朗,孩子們夭折的也少了,個個活蹦亂跳的,皇帝自然也沒有那麼相信自己克親人了。
於是一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封后詔書,忽然就這麼頒發下來了。
......
詔書頒發到真正的冊封禮還有些日子。
人們的反應也都在時舒意料之中,佟家自然是高興的,後妃們反應不一,不過也沒人關心,景陽宮的幾個孩子還根本不清楚是什麼意思,唯有逐漸長大的太子胤礽,反應有些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雖說把孩子交由長輩或是主位撫養,是為了她們的身體好,她們自己也是願意的,孩子多一個人疼也是極好的。
但交由誰撫養,遇到的情況往往都不一樣。
最差的一種是送出宮去,生母往往見不到孩子,也很難時時知道孩子的情況,可能等到宮外來人,送來的就是孩子已經夭折的消息。
然後就是送去給太后太妃,好處是孩子有了人疼愛愛護,不容易被乳母嬤嬤欺負,壞處就是這種寡居的太妃們,往往會把孩子當做是自己的,生母若是去看得太勤快,反而可能招怨,雖說不是什麼大事,但一來人心裡不舒服,二來嘛,也是怕她們把孩子教得不親近自己。
交給主位撫養,好處就是離得近了,探望也方便,壞處就是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頭,主位對底下的嬪妃只有約束權力,但孩子在人家手裡頭,哪能不時時奉承著,過分些的,也只好眼巴巴看著孩子和主位親近,自己不敢說話。
然而交給這位皇貴妃娘娘,卻是一點壞處都沒有,不光不拘著她們來看孩子,乳母嬤嬤的事情,也不會非要插手管,閒了更是三天兩頭來陪著孩子們玩鬧,還想出了這些她們看著都覺得有意思的玩具。
德妃位份高,和時舒來往的機會比別人多些,自然更加清楚這位皇貴妃的性子。
要說她還是宮女那會兒,就十分仰慕這位皇貴妃娘娘了,到了如今自己做到妃位上,就更加欽佩。
她不爭不搶,卻能得到一切別人艷羨不已的東西,不光是出身好,人也是極為通透的。
要麼說這麼久了,即便膝下無子,也還是能得皇上的信重和寵愛。
就光一個差點做了皇后,卻始終沒能更進一步還能保持良好心態這一點,就是多少人做不到的,她不單能,還能讓皇上時時覺得虧欠她,從各種地方找補她,這已經是難得的了。
不是皇后,卻勝似皇后。
起初還有人傳聞,也許是這位娘娘不知何處惹了皇上不喜,所以遲遲不給她後位,也許是皇上忌憚佟家,不許佟家出兩個皇后,才這個壓制著皇貴妃的位份。
可要德妃來看,這兩種說法簡直是錯到離譜了。
若是真的不喜,皇貴妃怎麼會盛寵不衰,貴妃之位已然足夠,何必非要抬到皇貴妃的位置,若是真要壓制,又怎麼會放任皇貴妃和太子親近呢?
只能說,皇上心裡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她也不敢猜,更不敢對皇貴妃有絲毫的不敬,在這一點上,她們四妃是達成了共識的。
都是在宮裡熬了多少年的老人,甚至見識過孝昭皇后在世時,皇上有多重視貴妃的場面,自然不會自討苦吃。
何況,以她們的家世,能憑藉子嗣把四妃位置占了個遍,連仁孝皇后的妹妹都不得不屈居下位,她已然很知足了,不敢肖想更上一層。
時舒自然不知道面前一臉溫和的德妃短時間內已經想了這麼多,讓人把四阿哥這幾日需要的東西準備好,送去永和宮,時舒就和四阿哥揮了揮手。
景陽宮越來越像個託兒所了,平日裡孩子們上學,她就陪玩,偶爾幾日,則是讓他們各自生母帶回去相處幾天。
時舒這麼想著,笑眯眯地沖戀戀不捨(對玩具和四阿哥)的八阿哥揮揮手,後者就被嬤嬤抱走了。
*
內務府正在準備封后需要的東西。
然而不知道皇上怎麼想的,東西往往是準備一陣子,忽然就被叫停或者重新返工某部分,然後再開始,再返工。
也正是因此,誰也不確定皇上到底怎麼想的,更不確定這是哪位娘娘有此殊榮,自然不敢貿然往出傳消息。
若是傳了別人,必然要得罪皇貴妃,若是傳了皇貴妃,但皇上也許只是心血來潮並不準備下旨,還是得罪了皇貴妃......
景仁宮,皇帝一臉緊張地看著給時舒把脈的太醫。
太醫卻會錯了意,把了脈沉吟許久,說了一大通有的沒的廢話,大意就是娘娘身體健康沒什麼問題,言下之意就是還沒懷孕,身體很適合懷孕但是還沒懷,努力肯定會有的。
時舒:......
等太醫走了,皇帝激動得在房裡走了一個來回,才漸漸冷靜下來看著時舒道:「皇后的朝服這會兒應當已經做好了。」
時舒領會了他的意思,先前皇帝有幾次立後的心思,後來又淡了下去,直到最近他不知道找誰研究出來了,說先試試準備冊封禮,中途看看時舒的身體怎麼樣,如果沒事,說明這事兒能成,對她沒有妨礙。
畢竟四妃這幾年身子骨都很硬朗,孩子們夭折的也少了,個個活蹦亂跳的,皇帝自然也沒有那麼相信自己克親人了。
於是一道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封后詔書,忽然就這麼頒發下來了。
......
詔書頒發到真正的冊封禮還有些日子。
人們的反應也都在時舒意料之中,佟家自然是高興的,後妃們反應不一,不過也沒人關心,景陽宮的幾個孩子還根本不清楚是什麼意思,唯有逐漸長大的太子胤礽,反應有些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