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頁
點名從會試第一名開始,依次往下。
身著綠袍的禮部官員清了清嗓子,“段玉。”
大家豎起了耳朵,用視角的餘光打量這位神出鬼沒的會元。
下一瞬,一個沙啞略顯滄桑的聲音,鏗鏘有力地答:“到!”
士子們:?!!!這分明是個女聲,怎麼可能?
第153章 狀元娘
許乘月暗暗偷笑, 心裡樂開了花兒。
儘管現場鴉雀無聲,但她敏感地感受到了眾人內心的驚濤駭浪,若不是顧及這是在皇城內,有許多雙眼睛盯著, 怕是早已驚叫出聲。
後面點到了幾個名字, 卻遲遲沒有人應答,點名的官員不悅地再重複一遍, 才有人慌裡慌張地答到。
點名完畢, 許乘月站在女子隊伍里,進入洛城殿, 在各自的位子上安坐好。
一片安靜,眾人內心的暗流涌動久久不能平復。
不久後,太后、皇帝攜禮部官員到場。
眾人行禮請安。
太后目光在下面的舉子身上掃了一圈, 先落在許乘月身上,隨後又落在那個初次允許女子參加科舉,就拔得頭籌的女會元身上,滿意地頷首。
說了幾句勉勵和警告的話,考試正式開始。
許乘月拿到試題,前後翻了一遍, 發現出題的風格和院試會試如出一轍, 落點詳實,注重民生。
她兩次上榜後分析了原因,以她的文采, 只能算是普通, 甚至有些凹得難受, 直接用了大白話。
但優點也顯而易見,寫的東西都是言之有物, 根據後世實踐得出來的真知,在大唐切實可行。
可能因此才兩次中選,如果不是清楚自己沒有那麼神通廣大,恐怕會以為這試題是為她量身打造的。
許乘月全神貫注,忘了在多雙眼睛注視下的不自在,答完後檢查了幾遍,聽到宣布停止時立馬擱筆。
殿試結束,許乘月總算放下了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繼續趕稿更新。
然而禮部的官員輕鬆不起來,他們開始了繁重而忙碌的閱卷流程,許多題目本身沒有固定答案,內簾官邊看還要與其他幾位商討一番,期間因為意見不和還大吵了幾架。
閱完卷後,要將結果呈現給太后,由她點出狀元榜眼探花。
將舉子們的答卷呈給太后,禮部的內簾官同禮部的高官一起等候在堂下,眼觀鼻鼻觀心。
他們搞了小動作,把那個女會元和開陽郡君的試卷往下壓了壓,害怕真出了個女狀元。
先前會試,頭名的那張答卷,批閱完之後在禮部傳了遍,所有的官員交口稱讚,以為是狀元之才,誰知道竟然是個女子。
知道真相後,禮部誇讚的話再不好說出口,臉都丟盡了。
這一次絕不能再重蹈覆轍。
然而太后的想法儘管捉磨不透,但想必極為樂意看到女狀元的誕生,所以他們有些忐忑不安。
沉默與肅靜之中,太后開口了,“朕看,這位段玉的文章做得最好,用詞精妙,文采斐然,論點亦是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當得起狀元,為何被壓在底下?”
禮部官員冷汗刷地一下冒出來,尚書硬著頭皮開口,“聖人說得對,但她的文章太過大膽跳脫,不如臣等商議後,選定的那一位老成持重,嚴謹老練,狀元的人選穩妥一些比較好。”
“穩妥?翻來覆去說得那幾樣,一點獨到的見解都沒有,不行。”
爭來吵去,還是太后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因為她手裡拿的那張答卷,實在太有說服力,讓眾人無法辯駁,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女狀元的出現。
他們無力挽回,沉重地閉了閉眼,已經可以想像到放榜之後同僚會怎麼看他們了。
金榜放榜之時,比會試更加熱鬧,看榜的不僅有舉子及其家人僕從們,還有其他看熱鬧的長安百姓。
每三年一度的殿試,是長安城少有的盛況,狀元更是大家爭相討論的對象,萬一背景稍微有點來頭,或者背後有什麼故事,那就更值得大家討論了。
畢竟那可是狀元!
“段玉,這名字起得好啊,一聽就是有大才之人,想必是個溫潤如玉,玉樹臨風的狀元郎。”
“哈哈,仁兄有所不知,這可不是狀元郎,是個狀元娘。”有知情者得意地說。
“什麼意思?莫非段玉是個女子?!”聽到此話的路人震驚得語氣飄忽。
指出真相的人篤定地點了點頭。
人群一下子沸騰開來,各種驚呼聲不絕於耳,一傳十,十傳百,來榜單前湊熱鬧的人都聽說了。
女狀元,多新鮮呢!聽說還是三元及第,了不得啊!
有人感慨巾幗不讓鬚眉,這位狀元娘必定是奇才,才會在科舉第一次對女子開放時,被點為魁首。
也有人感慨世風日下,這麼多文士竟比不過一個女子。
放榜之後要進宮謝禮,許乘月一早收到通知,此時已在宮門口,與其他同年一起會合。
男子與女子仍舊是涇渭分明的兩邊,但文士們再高傲不起來,低垂下頭顱,覺得難堪極了。
女郎們昂首挺胸,安閒自在地談笑著。她們此前並不相識,但因緣聚會,在同一屆中榜,當然有必要結識一番。
她們都對那位段娘子很是好奇,剛開始見她冷漠嚴肅,不敢上前搭話,後來說了幾句,發現她其實很好說話,只是有些不善言談。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身著綠袍的禮部官員清了清嗓子,“段玉。”
大家豎起了耳朵,用視角的餘光打量這位神出鬼沒的會元。
下一瞬,一個沙啞略顯滄桑的聲音,鏗鏘有力地答:“到!”
士子們:?!!!這分明是個女聲,怎麼可能?
第153章 狀元娘
許乘月暗暗偷笑, 心裡樂開了花兒。
儘管現場鴉雀無聲,但她敏感地感受到了眾人內心的驚濤駭浪,若不是顧及這是在皇城內,有許多雙眼睛盯著, 怕是早已驚叫出聲。
後面點到了幾個名字, 卻遲遲沒有人應答,點名的官員不悅地再重複一遍, 才有人慌裡慌張地答到。
點名完畢, 許乘月站在女子隊伍里,進入洛城殿, 在各自的位子上安坐好。
一片安靜,眾人內心的暗流涌動久久不能平復。
不久後,太后、皇帝攜禮部官員到場。
眾人行禮請安。
太后目光在下面的舉子身上掃了一圈, 先落在許乘月身上,隨後又落在那個初次允許女子參加科舉,就拔得頭籌的女會元身上,滿意地頷首。
說了幾句勉勵和警告的話,考試正式開始。
許乘月拿到試題,前後翻了一遍, 發現出題的風格和院試會試如出一轍, 落點詳實,注重民生。
她兩次上榜後分析了原因,以她的文采, 只能算是普通, 甚至有些凹得難受, 直接用了大白話。
但優點也顯而易見,寫的東西都是言之有物, 根據後世實踐得出來的真知,在大唐切實可行。
可能因此才兩次中選,如果不是清楚自己沒有那麼神通廣大,恐怕會以為這試題是為她量身打造的。
許乘月全神貫注,忘了在多雙眼睛注視下的不自在,答完後檢查了幾遍,聽到宣布停止時立馬擱筆。
殿試結束,許乘月總算放下了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繼續趕稿更新。
然而禮部的官員輕鬆不起來,他們開始了繁重而忙碌的閱卷流程,許多題目本身沒有固定答案,內簾官邊看還要與其他幾位商討一番,期間因為意見不和還大吵了幾架。
閱完卷後,要將結果呈現給太后,由她點出狀元榜眼探花。
將舉子們的答卷呈給太后,禮部的內簾官同禮部的高官一起等候在堂下,眼觀鼻鼻觀心。
他們搞了小動作,把那個女會元和開陽郡君的試卷往下壓了壓,害怕真出了個女狀元。
先前會試,頭名的那張答卷,批閱完之後在禮部傳了遍,所有的官員交口稱讚,以為是狀元之才,誰知道竟然是個女子。
知道真相後,禮部誇讚的話再不好說出口,臉都丟盡了。
這一次絕不能再重蹈覆轍。
然而太后的想法儘管捉磨不透,但想必極為樂意看到女狀元的誕生,所以他們有些忐忑不安。
沉默與肅靜之中,太后開口了,“朕看,這位段玉的文章做得最好,用詞精妙,文采斐然,論點亦是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當得起狀元,為何被壓在底下?”
禮部官員冷汗刷地一下冒出來,尚書硬著頭皮開口,“聖人說得對,但她的文章太過大膽跳脫,不如臣等商議後,選定的那一位老成持重,嚴謹老練,狀元的人選穩妥一些比較好。”
“穩妥?翻來覆去說得那幾樣,一點獨到的見解都沒有,不行。”
爭來吵去,還是太后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因為她手裡拿的那張答卷,實在太有說服力,讓眾人無法辯駁,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女狀元的出現。
他們無力挽回,沉重地閉了閉眼,已經可以想像到放榜之後同僚會怎麼看他們了。
金榜放榜之時,比會試更加熱鬧,看榜的不僅有舉子及其家人僕從們,還有其他看熱鬧的長安百姓。
每三年一度的殿試,是長安城少有的盛況,狀元更是大家爭相討論的對象,萬一背景稍微有點來頭,或者背後有什麼故事,那就更值得大家討論了。
畢竟那可是狀元!
“段玉,這名字起得好啊,一聽就是有大才之人,想必是個溫潤如玉,玉樹臨風的狀元郎。”
“哈哈,仁兄有所不知,這可不是狀元郎,是個狀元娘。”有知情者得意地說。
“什麼意思?莫非段玉是個女子?!”聽到此話的路人震驚得語氣飄忽。
指出真相的人篤定地點了點頭。
人群一下子沸騰開來,各種驚呼聲不絕於耳,一傳十,十傳百,來榜單前湊熱鬧的人都聽說了。
女狀元,多新鮮呢!聽說還是三元及第,了不得啊!
有人感慨巾幗不讓鬚眉,這位狀元娘必定是奇才,才會在科舉第一次對女子開放時,被點為魁首。
也有人感慨世風日下,這麼多文士竟比不過一個女子。
放榜之後要進宮謝禮,許乘月一早收到通知,此時已在宮門口,與其他同年一起會合。
男子與女子仍舊是涇渭分明的兩邊,但文士們再高傲不起來,低垂下頭顱,覺得難堪極了。
女郎們昂首挺胸,安閒自在地談笑著。她們此前並不相識,但因緣聚會,在同一屆中榜,當然有必要結識一番。
她們都對那位段娘子很是好奇,剛開始見她冷漠嚴肅,不敢上前搭話,後來說了幾句,發現她其實很好說話,只是有些不善言談。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