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頁
也因此,徐茵茵總算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吃西紅柿了,一個西紅柿炒蛋,方婉兮小朋友就最喜歡用那湯汁澆在米飯上吃的了,一吃就能吃滿滿的一大碗呢。
一晃到了除夕,因為方從雲不在,就徐茵茵母女兩個過年未免太過冷清,是以,徐春山早早的就來接了母女倆回忠毅伯府去過年。
徐家就沒什麼外嫁女不能回家過年的規矩,年紀越大了,徐老頭巴不得過年的的時候大家都團團圓圓的,一個都不少呢。
他也早就讓趙文山徐春喜一家三口回來一起團年來了。
只五丫,程弘得了個留京的主事的差事,便在京城置了宅子,將程父程母都接進了京城來享福,是以,過年自然是程家自己過的。
除夕團圓,徐家熱鬧非凡,徐春山這輩的大家陪著徐老頭有說有笑,張秀蘭這些個兒媳就陪著徐老太說閒。
至於徐大郎這輩的,也有得玩,玩麻將玩紙牌的。
再下來的徐家承徐清瑤這長兄長姐就帶著一眾弟弟妹妹們玩,人可不少,徐大郎兩個兒子,徐二郎一兒一女,徐三郎兩個兒子,再加上方婉兮,吵鬧得不行。
徐老頭看著一大家子,他的子孫後代們,笑得憨態可掬,慈祥不已。
而年夜飯開始的時候,又添了一個好消息,進門幾個月的董清華懷孕了!
似乎徐家的喜事總是在年節這樣熱鬧的時候來個喜上加喜,一時間,眾人紛紛笑呵呵的恭喜起徐達駿這個徐家最小的孫子也要當爹了。
正月也在徐茵茵帶著女兒各家拜年走動中一晃而過了,眼看著進入二月里,徐茵茵便讓人打點起了行裝,準備啟程了。
徐春山和張秀蘭分外不舍,恨不得跟著閨女外孫女一同去交州,只是兒媳有孕在身,他們如何走得。
倒是到方府來陪著女兒外孫女住了好幾天,忙前忙後的幫著打點行裝,抓緊機會同女兒外孫女好好的相處。
在啟程的頭一天晚上,徐春山和張秀蘭拉著徐茵茵直說道等董清華生了,孩子帶大了些,他們一定去交州多待些日子的。
第二日清早,徐茵茵和女兒就在徐家眾人的相送下緩緩駛離了京城,南下而去了。
第649章 第六百四十八話:如今的宜陽府
徐茵茵帶的人可不少,除了留在京城打理宅子的,其他的人都給帶上了,再加上雇的一支鏢局,浩浩蕩蕩的,那隊伍可壯大得很,相信便是有土匪盯上了,見到這麼龐大的隊伍,那也得掂量掂量的。
二月初,說起來天氣還沒那麼暖和的,之所以這廂就離京,徐茵茵是打算到了宜陽府小住一段時間,讓婉兮陪陪曾祖父母,再繼續南下往交州去。
對此,早就接了信的方白氏那是翹首以盼著早早的就準備好了,這還是曾孫女自出生頭一回回祖宅來呢。
算著日子,差不多該到了,方白氏便派了人從早到晚的在城門口候著,如此候了三天,終於得了稟報說是孫媳婦一行進城了,方白氏喜出望外,掐著時間的趕忙往門口來。
兩廂見面,方白氏看著跟白玉糰子一般的曾孫女,頓時就笑出了一臉的褶子來,「婉姐兒,我是你曾祖母,還記得曾祖母嗎?」
這都是孩子話了,方白氏去春回宜陽府的時候,方婉兮也才七八個月,哪能認得人呢。
不過方婉兮卻煞有其事的點頭道:「記得,婉兮記得曾祖母!」
實則上是早在路上娘親就同她仔細說過啦!
曾祖母臉胖胖圓圓的,跟白面饅頭一樣,曾祖父留著長長的鬍子是個跟曾外祖父一樣的小老頭兒——她都記得的!
但方白氏可不管那麼多,一聽曾孫女甜甜的說記得曾祖母,頓時這心就融化了,拉著曾孫女又親又抱的,喜歡得不得了。
等見過方先生,方婉兮甜甜的跟曾祖父請安叫著曾祖父,叫方先生也是心裡樂得一塌糊塗。
徐茵茵自是帶著女兒住在青朴院的,待她安頓好,童家有兩口子便來同她問安匯報這兩年的事務。
沒兩日,負責整個宜陽府稅收以及她的慈善基金會的胡平業也帶著幾個下手前來拜見請安,匯報這兩年大大小小的帳目。
這兩年下來,宜陽府已經是每縣都督辦起了慈幼堂和善老堂,宜陽府城更是各有兩家,收容了不少無家可歸的孤兒乞兒以及老無所依的老人們,讓他們有得吃有得住快樂開心的健康長大跟安心養老。
慈幼院裡的孩子們,前前後後選出了兩批願意習武將來做護衛護院的孩子都交給天鷹訓練著,兩年過去,很有成效。
至於其他的孩子,除了供吃供住,還特意請了先生教他們識字寫字,請了繡娘帳房先生等教他們各有所長,以便將來長大有一技之長謀生。
這些花用,需要不少的銀子來支撐著,徐茵茵在宜陽府的生意收益以及稅收,幾乎都投在了一個基金會,雖然花了不少心意,但效果也是顯著的。
而今的宜陽府,大街小巷上看不到一個乞丐流浪漢,住戶區村子裡也都看不到一個鰥寡孤獨的老人,百姓們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富足,連偷盜之類的事都很少有了。
宜陽百姓們提起他們的嘉成郡主,那都是語帶虔誠,但凡有一絲怠慢都覺得是對嘉成郡主的褻瀆,還有的人家給嘉成郡主供上了長生牌。
這慈幼堂和善老堂利不及整個宜陽府的人,只因去年宜陽府遭了雪災,嘉成郡主讓人賑災救災,施粥放糧,又讓人幫著給災民重建家園,所有花用皆是嘉成郡主一力承擔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一晃到了除夕,因為方從雲不在,就徐茵茵母女兩個過年未免太過冷清,是以,徐春山早早的就來接了母女倆回忠毅伯府去過年。
徐家就沒什麼外嫁女不能回家過年的規矩,年紀越大了,徐老頭巴不得過年的的時候大家都團團圓圓的,一個都不少呢。
他也早就讓趙文山徐春喜一家三口回來一起團年來了。
只五丫,程弘得了個留京的主事的差事,便在京城置了宅子,將程父程母都接進了京城來享福,是以,過年自然是程家自己過的。
除夕團圓,徐家熱鬧非凡,徐春山這輩的大家陪著徐老頭有說有笑,張秀蘭這些個兒媳就陪著徐老太說閒。
至於徐大郎這輩的,也有得玩,玩麻將玩紙牌的。
再下來的徐家承徐清瑤這長兄長姐就帶著一眾弟弟妹妹們玩,人可不少,徐大郎兩個兒子,徐二郎一兒一女,徐三郎兩個兒子,再加上方婉兮,吵鬧得不行。
徐老頭看著一大家子,他的子孫後代們,笑得憨態可掬,慈祥不已。
而年夜飯開始的時候,又添了一個好消息,進門幾個月的董清華懷孕了!
似乎徐家的喜事總是在年節這樣熱鬧的時候來個喜上加喜,一時間,眾人紛紛笑呵呵的恭喜起徐達駿這個徐家最小的孫子也要當爹了。
正月也在徐茵茵帶著女兒各家拜年走動中一晃而過了,眼看著進入二月里,徐茵茵便讓人打點起了行裝,準備啟程了。
徐春山和張秀蘭分外不舍,恨不得跟著閨女外孫女一同去交州,只是兒媳有孕在身,他們如何走得。
倒是到方府來陪著女兒外孫女住了好幾天,忙前忙後的幫著打點行裝,抓緊機會同女兒外孫女好好的相處。
在啟程的頭一天晚上,徐春山和張秀蘭拉著徐茵茵直說道等董清華生了,孩子帶大了些,他們一定去交州多待些日子的。
第二日清早,徐茵茵和女兒就在徐家眾人的相送下緩緩駛離了京城,南下而去了。
第649章 第六百四十八話:如今的宜陽府
徐茵茵帶的人可不少,除了留在京城打理宅子的,其他的人都給帶上了,再加上雇的一支鏢局,浩浩蕩蕩的,那隊伍可壯大得很,相信便是有土匪盯上了,見到這麼龐大的隊伍,那也得掂量掂量的。
二月初,說起來天氣還沒那麼暖和的,之所以這廂就離京,徐茵茵是打算到了宜陽府小住一段時間,讓婉兮陪陪曾祖父母,再繼續南下往交州去。
對此,早就接了信的方白氏那是翹首以盼著早早的就準備好了,這還是曾孫女自出生頭一回回祖宅來呢。
算著日子,差不多該到了,方白氏便派了人從早到晚的在城門口候著,如此候了三天,終於得了稟報說是孫媳婦一行進城了,方白氏喜出望外,掐著時間的趕忙往門口來。
兩廂見面,方白氏看著跟白玉糰子一般的曾孫女,頓時就笑出了一臉的褶子來,「婉姐兒,我是你曾祖母,還記得曾祖母嗎?」
這都是孩子話了,方白氏去春回宜陽府的時候,方婉兮也才七八個月,哪能認得人呢。
不過方婉兮卻煞有其事的點頭道:「記得,婉兮記得曾祖母!」
實則上是早在路上娘親就同她仔細說過啦!
曾祖母臉胖胖圓圓的,跟白面饅頭一樣,曾祖父留著長長的鬍子是個跟曾外祖父一樣的小老頭兒——她都記得的!
但方白氏可不管那麼多,一聽曾孫女甜甜的說記得曾祖母,頓時這心就融化了,拉著曾孫女又親又抱的,喜歡得不得了。
等見過方先生,方婉兮甜甜的跟曾祖父請安叫著曾祖父,叫方先生也是心裡樂得一塌糊塗。
徐茵茵自是帶著女兒住在青朴院的,待她安頓好,童家有兩口子便來同她問安匯報這兩年的事務。
沒兩日,負責整個宜陽府稅收以及她的慈善基金會的胡平業也帶著幾個下手前來拜見請安,匯報這兩年大大小小的帳目。
這兩年下來,宜陽府已經是每縣都督辦起了慈幼堂和善老堂,宜陽府城更是各有兩家,收容了不少無家可歸的孤兒乞兒以及老無所依的老人們,讓他們有得吃有得住快樂開心的健康長大跟安心養老。
慈幼院裡的孩子們,前前後後選出了兩批願意習武將來做護衛護院的孩子都交給天鷹訓練著,兩年過去,很有成效。
至於其他的孩子,除了供吃供住,還特意請了先生教他們識字寫字,請了繡娘帳房先生等教他們各有所長,以便將來長大有一技之長謀生。
這些花用,需要不少的銀子來支撐著,徐茵茵在宜陽府的生意收益以及稅收,幾乎都投在了一個基金會,雖然花了不少心意,但效果也是顯著的。
而今的宜陽府,大街小巷上看不到一個乞丐流浪漢,住戶區村子裡也都看不到一個鰥寡孤獨的老人,百姓們安居樂業,日子過得富足,連偷盜之類的事都很少有了。
宜陽百姓們提起他們的嘉成郡主,那都是語帶虔誠,但凡有一絲怠慢都覺得是對嘉成郡主的褻瀆,還有的人家給嘉成郡主供上了長生牌。
這慈幼堂和善老堂利不及整個宜陽府的人,只因去年宜陽府遭了雪災,嘉成郡主讓人賑災救災,施粥放糧,又讓人幫著給災民重建家園,所有花用皆是嘉成郡主一力承擔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