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頁
世家豪族是那麼好榨的嗎?那麼好榨的話也不會國庫掏錢令各州縣買糧買到現在還沒買足夠用的糧了。
各有各盤算,朝廷想榨世家一石糧,世家也想叼朝廷一塊肉!
……
「陛下,依微臣所見,還是向百姓收取田賦。」這是戶部尚書。
薛晏直接出列反駁:「既然已經下詔免賦三年,如今不少州縣才不過免了一二年,反口就又收取田賦,如此豈非失信於民?」
「那薛大人倒是拿出個高見來,軍中莫說斷糧半年,斷糧半個月都得翻天,陛下若恐失信於民,微臣看來也不是甚難事,另換個名目徵收便是了。」
「辦法可以想!換個名目就不是失信於民了?陳大人修得好一手掩耳盜鈴術!」
「這如何是掩耳盜鈴了?歷朝歷代誰不如此?」
「前朝是此中翹楚,所以前朝國祚只綿延數十年便亡國了!敢是也要讓大齊也二世而亡不成?」
便又有人提出了屯田制,自是又被回懟。
「往前數幾百年,又不是沒人這麼幹過,最後如何?屯戶要供軍需,所得遠低於民戶,最後是屯戶紛紛成了逃戶。當然,初期確實有用,但咱們大齊如今缺的是地嗎?缺的是種地的人!而今舉國不過一百六十萬戶,能做民戶,誰肯去做屯田戶?若強行劃出屯田戶,那些如今藏身山澤的逃戶還敢不敢回來?」
……
一班朝臣唇槍舌箭,舌尖都快懟出火星子來了,獨解決的辦法沒能出來。
皇帝聽了三刻多鐘,眉心已然刻出一個深深的川字,太極殿守衛這時入殿通稟,說是歙州刺史曾子騫回京了,如今便在殿外,請求朝堂覲見!
一眾鬥嘴斗得快掐起來的大臣嘎一下靜了音,莫名轉頭看那守衛,心下無語,這上朝呢,一個外官這時候插進來求朝堂覲見?曾子騫瘋了?多大的臉面啊。
然後陡然反應了過來。
等等!
誰?
曾子騫???!!!!
曾三郎又回京了???!!!!
……
是的,沒錯,曾三郎,刺史中的傳奇,他又雙叒叕回京了!!!!
別州刺史,人家一年能回一趟京不錯了,在聖上跟前連個臉熟都混不上,他就不一樣了,他幾個月就搞一趟大事的啊!
朝臣們齊刷刷抬眼往御座上一看,果然,前頭還聽得眉心打結、額頭青筋突突的皇帝,一聽曾子騫求見,那精氣神都振奮起來了,身子也坐直了,竟還微微前傾幾分,煩燥也沒了,臉上居然還帶笑了。
脫口一個「宣」字,說得那叫一個激動迫切又響亮啊!
第275章 國力增三成
歙州刺史曾子騫從不讓人失望!
他滿面笑容進殿,叩行大禮後第一句便是賀大齊、賀聖上喜的!
一聽這話,滿朝文武官員眼皮就是一跳!果然,果然,又來了!
剛才跟薛晏、李瑀幾位大臣對噴噴得舌頭冒火星的戶部尚書蹙眉看曾子騫一眼,對於當前最緊要之事的探討被打斷是格外不爽的。
「曾大人,眼下除非你幫朝廷弄來能養兵一年的糧食,否則什麼事也稱不上是喜事,造犁劁豬確實利國利民,但放在眼下解不了朝廷困局。」
顯然是把對著薛晏和李瑀那一幫子人的火星子一併燒到曾子騫頭上了。
曾子騫眉頭一動,笑了:「陳尚書,您看看,巧了不是?」
這一句話回得,御座上的皇帝眉頭都不禁跳了跳,「別耍寶了,快說說,何事回京?」
曾子騫立馬正經,從袖裡掏出一封奏摺雙手呈上,等岑喜接過,他標標準准行了個揖禮,滿面帶笑道:「臣賀聖上——
鄉君桑蘿歷時四年之久,實驗堆肥之法,用之可使水稻每畝增產四十斤!
實驗水旱輪作之法,氣候適宜之州縣可實現一年兩熟,且水旱輪作之法能平衡肥力,使地力均衡,結合堆肥法使用,哪怕是下等田亦可實現田地至少連作三年不需休耕!」
說到堆肥之法還好,說到第二段的水旱輪作法,皇帝噌地一下,幾乎是從龍椅上彈了起來!
「曾子騫!此話當真!?」
每畝增產四十斤!
一年兩熟!!
下等田至少連作三年不需休耕!!!
這是什麼概念?
皇帝在那一瞬間能清楚感受到自己身體裡血液的流速,心臟都快衝破胸腔跳出去了!
滿朝文武猶聽天書一般,剛才還是陳懟懟的戶部尚書,瞠目結舌看著曾子騫。
「曾三郎,你在說什麼……」
他對農事雖不算多麼精通,可也知地力有限,不勤給休養就得用殘了,尤其下等地,往往是種一年休耕一年,自古以來皆如此,怎麼可能一年兩熟還連作三年不需休耕?
「臣不敢欺君,臣之所以說下等田可至少連作三年不需休耕,是因為鄉君在山中帶著一眾山民實驗此法時僅種了三年便離山了,因而有三年一說,事實上若肥跟得上的情況下,上限是幾年,臣並不知曉。」
皇帝已經緊走一步接了岑喜快步送上來的摺子,展開奏摺一目十行看了起來,看了一遍,似不敢信,又看一遍!
「好!」
「好!」
「好一個桑蘿!」
他興奮得在御座前來來回迴轉了幾圈,樂夠了,把摺子拍岑喜手上:「送下去,給眾卿都看看!朕親封的鄉君,真是我大齊的福星!畝產增加,一年兩熟,數年不需要休耕,這是讓我大齊百姓每年能收穫的糧食至少增三成!」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各有各盤算,朝廷想榨世家一石糧,世家也想叼朝廷一塊肉!
……
「陛下,依微臣所見,還是向百姓收取田賦。」這是戶部尚書。
薛晏直接出列反駁:「既然已經下詔免賦三年,如今不少州縣才不過免了一二年,反口就又收取田賦,如此豈非失信於民?」
「那薛大人倒是拿出個高見來,軍中莫說斷糧半年,斷糧半個月都得翻天,陛下若恐失信於民,微臣看來也不是甚難事,另換個名目徵收便是了。」
「辦法可以想!換個名目就不是失信於民了?陳大人修得好一手掩耳盜鈴術!」
「這如何是掩耳盜鈴了?歷朝歷代誰不如此?」
「前朝是此中翹楚,所以前朝國祚只綿延數十年便亡國了!敢是也要讓大齊也二世而亡不成?」
便又有人提出了屯田制,自是又被回懟。
「往前數幾百年,又不是沒人這麼幹過,最後如何?屯戶要供軍需,所得遠低於民戶,最後是屯戶紛紛成了逃戶。當然,初期確實有用,但咱們大齊如今缺的是地嗎?缺的是種地的人!而今舉國不過一百六十萬戶,能做民戶,誰肯去做屯田戶?若強行劃出屯田戶,那些如今藏身山澤的逃戶還敢不敢回來?」
……
一班朝臣唇槍舌箭,舌尖都快懟出火星子來了,獨解決的辦法沒能出來。
皇帝聽了三刻多鐘,眉心已然刻出一個深深的川字,太極殿守衛這時入殿通稟,說是歙州刺史曾子騫回京了,如今便在殿外,請求朝堂覲見!
一眾鬥嘴斗得快掐起來的大臣嘎一下靜了音,莫名轉頭看那守衛,心下無語,這上朝呢,一個外官這時候插進來求朝堂覲見?曾子騫瘋了?多大的臉面啊。
然後陡然反應了過來。
等等!
誰?
曾子騫???!!!!
曾三郎又回京了???!!!!
……
是的,沒錯,曾三郎,刺史中的傳奇,他又雙叒叕回京了!!!!
別州刺史,人家一年能回一趟京不錯了,在聖上跟前連個臉熟都混不上,他就不一樣了,他幾個月就搞一趟大事的啊!
朝臣們齊刷刷抬眼往御座上一看,果然,前頭還聽得眉心打結、額頭青筋突突的皇帝,一聽曾子騫求見,那精氣神都振奮起來了,身子也坐直了,竟還微微前傾幾分,煩燥也沒了,臉上居然還帶笑了。
脫口一個「宣」字,說得那叫一個激動迫切又響亮啊!
第275章 國力增三成
歙州刺史曾子騫從不讓人失望!
他滿面笑容進殿,叩行大禮後第一句便是賀大齊、賀聖上喜的!
一聽這話,滿朝文武官員眼皮就是一跳!果然,果然,又來了!
剛才跟薛晏、李瑀幾位大臣對噴噴得舌頭冒火星的戶部尚書蹙眉看曾子騫一眼,對於當前最緊要之事的探討被打斷是格外不爽的。
「曾大人,眼下除非你幫朝廷弄來能養兵一年的糧食,否則什麼事也稱不上是喜事,造犁劁豬確實利國利民,但放在眼下解不了朝廷困局。」
顯然是把對著薛晏和李瑀那一幫子人的火星子一併燒到曾子騫頭上了。
曾子騫眉頭一動,笑了:「陳尚書,您看看,巧了不是?」
這一句話回得,御座上的皇帝眉頭都不禁跳了跳,「別耍寶了,快說說,何事回京?」
曾子騫立馬正經,從袖裡掏出一封奏摺雙手呈上,等岑喜接過,他標標準准行了個揖禮,滿面帶笑道:「臣賀聖上——
鄉君桑蘿歷時四年之久,實驗堆肥之法,用之可使水稻每畝增產四十斤!
實驗水旱輪作之法,氣候適宜之州縣可實現一年兩熟,且水旱輪作之法能平衡肥力,使地力均衡,結合堆肥法使用,哪怕是下等田亦可實現田地至少連作三年不需休耕!」
說到堆肥之法還好,說到第二段的水旱輪作法,皇帝噌地一下,幾乎是從龍椅上彈了起來!
「曾子騫!此話當真!?」
每畝增產四十斤!
一年兩熟!!
下等田至少連作三年不需休耕!!!
這是什麼概念?
皇帝在那一瞬間能清楚感受到自己身體裡血液的流速,心臟都快衝破胸腔跳出去了!
滿朝文武猶聽天書一般,剛才還是陳懟懟的戶部尚書,瞠目結舌看著曾子騫。
「曾三郎,你在說什麼……」
他對農事雖不算多麼精通,可也知地力有限,不勤給休養就得用殘了,尤其下等地,往往是種一年休耕一年,自古以來皆如此,怎麼可能一年兩熟還連作三年不需休耕?
「臣不敢欺君,臣之所以說下等田可至少連作三年不需休耕,是因為鄉君在山中帶著一眾山民實驗此法時僅種了三年便離山了,因而有三年一說,事實上若肥跟得上的情況下,上限是幾年,臣並不知曉。」
皇帝已經緊走一步接了岑喜快步送上來的摺子,展開奏摺一目十行看了起來,看了一遍,似不敢信,又看一遍!
「好!」
「好!」
「好一個桑蘿!」
他興奮得在御座前來來回迴轉了幾圈,樂夠了,把摺子拍岑喜手上:「送下去,給眾卿都看看!朕親封的鄉君,真是我大齊的福星!畝產增加,一年兩熟,數年不需要休耕,這是讓我大齊百姓每年能收穫的糧食至少增三成!」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