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頁
「好。」
福婆微微張嘴,震驚,這門親事還真成了。
呆滯之後,福婆喜出望外,「哎,您應了就真行了,那路郎君啊,肯定要高興壞了!」
福婆高興地起身,便要給前頭的路郎君報喜去,卻恰見著路頤琳從厝房後門出來,沖她們這邊看過來,還微微一頷首。
福婆遠遠地瞧見那路郎君,動作一頓,再次驚了,她看看路頤琳,再看看顧冉,她想起來,這路郎君因何看起來眼熟了。
這眉眼,這身段,「那個,顧東家,您覺不覺得那路郎君……」
「覺得。」顧冉眼皮一跳,從方才福婆的驚疑,猜到福婆要說什麼,打斷了她的話,幽幽嘆了口氣,「就是覺得,路郎君某些時候,有三分似六娘,所以……」
福婆倒是啞了,沒錯,她方才,想起來這路郎君,可不就是有三分像六娘嗎?
「六娘回不來了,但他有三分似,又剛好是南洋回來的,我與他成親,不似就留住了六娘了麼?」顧冉故作傷感道。
原來,顧東家是因為這個原因允下這門親事的。
「不過,我這般想,倒是對路郎君不甚公平,福婆你心知肚明便好,可別對旁人再說。」顧冉說著,將五兩銀子遞了過去,「日後,還得繼續麻煩您呢!」
「哎,好說,好說。」福婆接過銀子,使勁點頭,「咱們做媒的,當然願成一門親,不毀人姻緣!」
等到揣好銀子走到前頭厝房,帶這個好消息與路郎君時,福婆便將像不像的問題拋腦後去了。
很快,村里頭的人都知曉他們的顧東家跟新來的路家郎君定親的事了,議論紛紛,有吃驚的,有高興的,有奇怪的。
便連農耕期間,學院休沐的沈二,也找上門來管一管這閒事。
沈二今年三月院試的時候考上了秀才。
那個時候是驚悉裴六娘跟著他家的商船出海後兩個多月了,雖然為意中人在南洋漂泊忐忑難安,但也因為此多了一股勇氣。
他沈家不過是尋常商隊,但若是他能考中為官,倒是能為沈家營生作為依仗。
大盛朝並不禁商,亦未有看低商人身份。
蓋因大盛朝建國之初,便是有賴於天南地北的行商們,將五湖四海的物資口糧運往大盛朝京都,初代大盛朝女帝亦看出了商貿的重要性,從那時候起便未對行商過度抑制局限,才有後來便利的海商航運,商人之子亦能進學考官。
但慣常傳統亦是行商里頭相當重視的一環。
家中為商者,若有為官者,不管官大官小,多少能為行商時帶來便利。
所以許三郎家的郎君都想娶官宦世家的娘子,所以沈二才想考官。
但這個時候沈二考官還多了另一個動機:若是自己為官身,怕能多得裴六娘看中一二,指不定,他與她的婚事,就成了呢?
況且聽阿爹說,她此次出海,是有意從商,那他為官成為六娘憑仗,豈不是更好?
所以沈二壓下悲傷,氣勢十足地去考院試,一舉中了,如今是秀才之身了,也是夏溪村獨一份的——林三雖然是考上了盛林學府,成為天子門生,可想要功名,還得學成去京城授官後才有。
但沈二,已經是秀才了,身份地位官府承認,帶來的實惠肉眼可見,夏溪村人都欽佩不已。
沈老爺還擺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樂哈哈地,就等著兒子再靠個舉人回來。
沈二心裡頭也樂呵地準備著明年的府試呢,沒想到自家商隊平安歸來,卻獨獨少了一個裴六娘!
他傷心過,頹廢后,最終還是不得不從絕望中掙扎過來,振作起來。
自此之後,沈二沒有跟顧二娘疏遠,倒是更親近了一些。
顧二娘跟六娘均都是單身娘子,向來是相依為命的,如今六娘沒了,顧二娘怕是亦不好受,而且還少了個彼此幫襯的人,所以沈二有些子道義在身上,覺得得更多照顧一些,甚至一次醉酒時覺得,六娘沒了,找熟悉六娘的二娘也好。
結果這意圖漏出來後,被顧冉抓著掃帚子狠狠地趕出了小厝,之後酒醒了,這話便也不敢再提了。
如今聽聞多樁親事都沒成的顧二娘如今竟然這般快就定下了親事,心中詫異,到底是六娘相熟的姊妹,不過問一句,他也不放心。
於是就想過來掌掌眼了。
於是就見到了正在顧家小厝里頭逗弄貓兒的路郎君。
他早已經聽聞過路郎君的大名。
村里頭的人早就傳開了,這人是南洋回來的,因為夏溪村名氣大,就落籍到他們村子裡了,還一來就看中了顧二娘,這麼些日子來,在顧二娘身邊跟前跟後的,所以大伙兒早明白路郎君對顧二娘的心思了,就是沒想到,這一次他托福婆提親,還一提就成了。
就是他,這個人,要跟六娘的好姊姊二娘成親的人?
路郎君抱著小花起身抬眸,沈二眼前一晃,仿佛見到了另一個人,衝口而出:「六娘?」
路頤琳認出了沈二,但由顧冉帶著他去沈家串門時,並沒有見過他——沈二因為進學的緣故,經常留宿縣城,又因為回來夏溪村會觸景傷神——畢竟是六娘生活過的村落,所以極少回夏溪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福婆微微張嘴,震驚,這門親事還真成了。
呆滯之後,福婆喜出望外,「哎,您應了就真行了,那路郎君啊,肯定要高興壞了!」
福婆高興地起身,便要給前頭的路郎君報喜去,卻恰見著路頤琳從厝房後門出來,沖她們這邊看過來,還微微一頷首。
福婆遠遠地瞧見那路郎君,動作一頓,再次驚了,她看看路頤琳,再看看顧冉,她想起來,這路郎君因何看起來眼熟了。
這眉眼,這身段,「那個,顧東家,您覺不覺得那路郎君……」
「覺得。」顧冉眼皮一跳,從方才福婆的驚疑,猜到福婆要說什麼,打斷了她的話,幽幽嘆了口氣,「就是覺得,路郎君某些時候,有三分似六娘,所以……」
福婆倒是啞了,沒錯,她方才,想起來這路郎君,可不就是有三分像六娘嗎?
「六娘回不來了,但他有三分似,又剛好是南洋回來的,我與他成親,不似就留住了六娘了麼?」顧冉故作傷感道。
原來,顧東家是因為這個原因允下這門親事的。
「不過,我這般想,倒是對路郎君不甚公平,福婆你心知肚明便好,可別對旁人再說。」顧冉說著,將五兩銀子遞了過去,「日後,還得繼續麻煩您呢!」
「哎,好說,好說。」福婆接過銀子,使勁點頭,「咱們做媒的,當然願成一門親,不毀人姻緣!」
等到揣好銀子走到前頭厝房,帶這個好消息與路郎君時,福婆便將像不像的問題拋腦後去了。
很快,村里頭的人都知曉他們的顧東家跟新來的路家郎君定親的事了,議論紛紛,有吃驚的,有高興的,有奇怪的。
便連農耕期間,學院休沐的沈二,也找上門來管一管這閒事。
沈二今年三月院試的時候考上了秀才。
那個時候是驚悉裴六娘跟著他家的商船出海後兩個多月了,雖然為意中人在南洋漂泊忐忑難安,但也因為此多了一股勇氣。
他沈家不過是尋常商隊,但若是他能考中為官,倒是能為沈家營生作為依仗。
大盛朝並不禁商,亦未有看低商人身份。
蓋因大盛朝建國之初,便是有賴於天南地北的行商們,將五湖四海的物資口糧運往大盛朝京都,初代大盛朝女帝亦看出了商貿的重要性,從那時候起便未對行商過度抑制局限,才有後來便利的海商航運,商人之子亦能進學考官。
但慣常傳統亦是行商里頭相當重視的一環。
家中為商者,若有為官者,不管官大官小,多少能為行商時帶來便利。
所以許三郎家的郎君都想娶官宦世家的娘子,所以沈二才想考官。
但這個時候沈二考官還多了另一個動機:若是自己為官身,怕能多得裴六娘看中一二,指不定,他與她的婚事,就成了呢?
況且聽阿爹說,她此次出海,是有意從商,那他為官成為六娘憑仗,豈不是更好?
所以沈二壓下悲傷,氣勢十足地去考院試,一舉中了,如今是秀才之身了,也是夏溪村獨一份的——林三雖然是考上了盛林學府,成為天子門生,可想要功名,還得學成去京城授官後才有。
但沈二,已經是秀才了,身份地位官府承認,帶來的實惠肉眼可見,夏溪村人都欽佩不已。
沈老爺還擺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樂哈哈地,就等著兒子再靠個舉人回來。
沈二心裡頭也樂呵地準備著明年的府試呢,沒想到自家商隊平安歸來,卻獨獨少了一個裴六娘!
他傷心過,頹廢后,最終還是不得不從絕望中掙扎過來,振作起來。
自此之後,沈二沒有跟顧二娘疏遠,倒是更親近了一些。
顧二娘跟六娘均都是單身娘子,向來是相依為命的,如今六娘沒了,顧二娘怕是亦不好受,而且還少了個彼此幫襯的人,所以沈二有些子道義在身上,覺得得更多照顧一些,甚至一次醉酒時覺得,六娘沒了,找熟悉六娘的二娘也好。
結果這意圖漏出來後,被顧冉抓著掃帚子狠狠地趕出了小厝,之後酒醒了,這話便也不敢再提了。
如今聽聞多樁親事都沒成的顧二娘如今竟然這般快就定下了親事,心中詫異,到底是六娘相熟的姊妹,不過問一句,他也不放心。
於是就想過來掌掌眼了。
於是就見到了正在顧家小厝里頭逗弄貓兒的路郎君。
他早已經聽聞過路郎君的大名。
村里頭的人早就傳開了,這人是南洋回來的,因為夏溪村名氣大,就落籍到他們村子裡了,還一來就看中了顧二娘,這麼些日子來,在顧二娘身邊跟前跟後的,所以大伙兒早明白路郎君對顧二娘的心思了,就是沒想到,這一次他托福婆提親,還一提就成了。
就是他,這個人,要跟六娘的好姊姊二娘成親的人?
路郎君抱著小花起身抬眸,沈二眼前一晃,仿佛見到了另一個人,衝口而出:「六娘?」
路頤琳認出了沈二,但由顧冉帶著他去沈家串門時,並沒有見過他——沈二因為進學的緣故,經常留宿縣城,又因為回來夏溪村會觸景傷神——畢竟是六娘生活過的村落,所以極少回夏溪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