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頁
南音明白嘉伊的意思,雖然於銀蓮是照顧她們長大的人,但實際上出錢出東西的,是南音,若她貿然認了於銀蓮夫婦做乾親,就有點背叛南音的感覺了。
南音道:「我自是沒意見的,到時候請我喝杯認親酒就行。嘉伊認了陳老闆和你做乾爹乾娘,跟著你們在外頭行走也方便許多。」
於銀蓮連連點頭:「老陳也是這般說的,嘉伊跟在我身邊,許多人都以為她是我和老陳的親閨女,畢竟長得好,養的也好,還聰明伶俐的。」
想認成丫鬟都不容易,畢竟嘉伊氣質就不像伺候人的。
於銀蓮又給南音說了嘉伊做的一些事兒,聽得南音都驚嘆不已:「之前將她關在善堂,倒是耽誤她了。」
於銀蓮嗔怪道:「姑姑別亂想,嘉伊一直說,非常感激這幾年在善堂學了讀書識字,還學了算術,要不然她到了南邊,不識字不懂怎麼算,還聽不懂當地人說話,一整個兒就是瞎子聾子了。」
嘉伊出門在外,給善堂來了好幾封信,說得最多的,也是讓善堂的姐姐妹妹們好好讀書識字,好好學算術,到了外頭,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
即便是嘉伊在同齡人中算不錯了,卻還總是覺得,學的東西不夠用,當初要是學了更多東西就好了。
南音笑著道:「她才十二歲,以後還有許多機會學的。在外頭學的東西,也是善堂里學不到的,就像銀蓮你,也是出去跑了跑,才長了許多見識的。」
於銀蓮點頭:「姑姑說的極是。」
只是,像嘉伊那樣的小姑娘是少數,大多數姑娘都是正常人水平,所以嘉伊的路子不太適合她們。
不過,嘉伊確實成了善堂里許多小姑娘的榜樣就是了。
接下來,齊格和於銀蓮又安排了善堂里的一些阿姨,準備帶著二十多個孩子去寧夏府,主要是做紡織的手工坊。
待安頓好寧夏府那邊的事兒,於銀蓮就要回到京城來待產了。經過了鳳歌幾年前那次驚險的生產,於銀蓮覺得,以自己的年紀生孩子,在姑姑身邊要安心多了。
陳老闆也是這麼想的。
南音見她們今年的事兒都安排得清清楚楚的,也就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了。
不僅是善堂里的孩子們在成長,從宮裡出來後,來到了善堂的宮女們,也在成長。於銀蓮的成長蛻變,就是她們所羨慕和嚮往的。
看著於銀蓮坐在人群中,像一員大將一樣,果決又迅速地安排著人和事,南音對身邊的鳳歌道:「你若是想,也能像銀蓮一樣,尋一些愛做的事情來做。」
鳳歌笑了笑,道:「我很喜歡現在做的事,現在守著思衡,日子過得平靜安寧,我就很滿足了。而且我不喜歡做生意,不喜歡和那些人打交道。」
南音便歇了聲。
既然鳳歌志不在此,她也就不多言了。
善堂有一個這樣安於這裡的人也挺好。
等選出了二十多個小姑娘,也確定了四五個去寧夏府的人,齊格便跟康熙告了假,親自領著人護送了過去。
她們離開京城的時候比較低調,為的是避免小姑娘們的父母親戚們糾纏過來。
南音表面看上去鎮定,心裡卻有些悵然,捨不得看著長大的小姑娘們,又有些憂慮,畢竟寧夏府離京城距離不近,若有什麼事兒,也難以及時照應到。
等恍然回神的時候,南音有些失笑,自己這心態,還真有些像老母親,在現代社會的時候,送孩子們出去讀大學,去工作,去成家立業,她都沒有這麼擔憂的。到了這清朝,反而糾結了起來。
於是,南音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給自己找了一些事兒干。
算術課的內容整理完了,她便整理科學課的內容。
一年多下來,已經帶著孩子們認識了天文地理大自然等多個學科的知識,粗淺地涉及到了一些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的內容,讓孩子們對自然科學已經有了初步整體的認知。
忙碌起來後,確實沒時間顧得上擔憂和操心了,一直到齊格回來,給南音掏出了三十多封信,南音還有些恍惚。
小姑娘們都學過最基礎的識字寫字,最常用的三千個字都掌握住了,才算是過關,所以她們寫的信少有拼音和錯字,雖然沒什麼文采,句式風格十分日常,但還算通順,這就夠了。
齊格告訴南音道:「我在寧夏府的時候,找了驛站里與陳老闆關係不錯的人,叮囑了他們注意她們送往京城的信件,孩子們說會一個月給你寫一次信,以後我都給你送來。」
南音壓下心中翻湧的情緒,道:「謝謝你。」
「姑姑若要謝我,能不能做些好吃的給我?」齊格立馬打蛇隨棍上了。
南音一腔的離愁別緒立馬被他弄得無影無蹤了:「行——我的貝子爺!」
南音心裡裝著去了寧夏府的二十多個女孩,沒大注意到,康熙審閱校對完她整理的那些算術課程內容以後,便安排了那些教授算術的先生們學習理解。
到了下半年,京城裡孩子們學的算術教材,從年幼開始,逐步替換成南音整理的那些。
因著南音說,加減乘除和幾何、簡單立體幾何都是最基礎的,只能算做是第一階段的學習內容,所以這部分冊子只有還在讀四書五經的孩子需要學,讀完了四書五經的就不用學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南音道:「我自是沒意見的,到時候請我喝杯認親酒就行。嘉伊認了陳老闆和你做乾爹乾娘,跟著你們在外頭行走也方便許多。」
於銀蓮連連點頭:「老陳也是這般說的,嘉伊跟在我身邊,許多人都以為她是我和老陳的親閨女,畢竟長得好,養的也好,還聰明伶俐的。」
想認成丫鬟都不容易,畢竟嘉伊氣質就不像伺候人的。
於銀蓮又給南音說了嘉伊做的一些事兒,聽得南音都驚嘆不已:「之前將她關在善堂,倒是耽誤她了。」
於銀蓮嗔怪道:「姑姑別亂想,嘉伊一直說,非常感激這幾年在善堂學了讀書識字,還學了算術,要不然她到了南邊,不識字不懂怎麼算,還聽不懂當地人說話,一整個兒就是瞎子聾子了。」
嘉伊出門在外,給善堂來了好幾封信,說得最多的,也是讓善堂的姐姐妹妹們好好讀書識字,好好學算術,到了外頭,才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
即便是嘉伊在同齡人中算不錯了,卻還總是覺得,學的東西不夠用,當初要是學了更多東西就好了。
南音笑著道:「她才十二歲,以後還有許多機會學的。在外頭學的東西,也是善堂里學不到的,就像銀蓮你,也是出去跑了跑,才長了許多見識的。」
於銀蓮點頭:「姑姑說的極是。」
只是,像嘉伊那樣的小姑娘是少數,大多數姑娘都是正常人水平,所以嘉伊的路子不太適合她們。
不過,嘉伊確實成了善堂里許多小姑娘的榜樣就是了。
接下來,齊格和於銀蓮又安排了善堂里的一些阿姨,準備帶著二十多個孩子去寧夏府,主要是做紡織的手工坊。
待安頓好寧夏府那邊的事兒,於銀蓮就要回到京城來待產了。經過了鳳歌幾年前那次驚險的生產,於銀蓮覺得,以自己的年紀生孩子,在姑姑身邊要安心多了。
陳老闆也是這麼想的。
南音見她們今年的事兒都安排得清清楚楚的,也就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了。
不僅是善堂里的孩子們在成長,從宮裡出來後,來到了善堂的宮女們,也在成長。於銀蓮的成長蛻變,就是她們所羨慕和嚮往的。
看著於銀蓮坐在人群中,像一員大將一樣,果決又迅速地安排著人和事,南音對身邊的鳳歌道:「你若是想,也能像銀蓮一樣,尋一些愛做的事情來做。」
鳳歌笑了笑,道:「我很喜歡現在做的事,現在守著思衡,日子過得平靜安寧,我就很滿足了。而且我不喜歡做生意,不喜歡和那些人打交道。」
南音便歇了聲。
既然鳳歌志不在此,她也就不多言了。
善堂有一個這樣安於這裡的人也挺好。
等選出了二十多個小姑娘,也確定了四五個去寧夏府的人,齊格便跟康熙告了假,親自領著人護送了過去。
她們離開京城的時候比較低調,為的是避免小姑娘們的父母親戚們糾纏過來。
南音表面看上去鎮定,心裡卻有些悵然,捨不得看著長大的小姑娘們,又有些憂慮,畢竟寧夏府離京城距離不近,若有什麼事兒,也難以及時照應到。
等恍然回神的時候,南音有些失笑,自己這心態,還真有些像老母親,在現代社會的時候,送孩子們出去讀大學,去工作,去成家立業,她都沒有這麼擔憂的。到了這清朝,反而糾結了起來。
於是,南音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給自己找了一些事兒干。
算術課的內容整理完了,她便整理科學課的內容。
一年多下來,已經帶著孩子們認識了天文地理大自然等多個學科的知識,粗淺地涉及到了一些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的內容,讓孩子們對自然科學已經有了初步整體的認知。
忙碌起來後,確實沒時間顧得上擔憂和操心了,一直到齊格回來,給南音掏出了三十多封信,南音還有些恍惚。
小姑娘們都學過最基礎的識字寫字,最常用的三千個字都掌握住了,才算是過關,所以她們寫的信少有拼音和錯字,雖然沒什麼文采,句式風格十分日常,但還算通順,這就夠了。
齊格告訴南音道:「我在寧夏府的時候,找了驛站里與陳老闆關係不錯的人,叮囑了他們注意她們送往京城的信件,孩子們說會一個月給你寫一次信,以後我都給你送來。」
南音壓下心中翻湧的情緒,道:「謝謝你。」
「姑姑若要謝我,能不能做些好吃的給我?」齊格立馬打蛇隨棍上了。
南音一腔的離愁別緒立馬被他弄得無影無蹤了:「行——我的貝子爺!」
南音心裡裝著去了寧夏府的二十多個女孩,沒大注意到,康熙審閱校對完她整理的那些算術課程內容以後,便安排了那些教授算術的先生們學習理解。
到了下半年,京城裡孩子們學的算術教材,從年幼開始,逐步替換成南音整理的那些。
因著南音說,加減乘除和幾何、簡單立體幾何都是最基礎的,只能算做是第一階段的學習內容,所以這部分冊子只有還在讀四書五經的孩子需要學,讀完了四書五經的就不用學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