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下班後,陳勉去環直接夏樣。
車開出去幾分鐘後,他直奔主題t z,問夏樣願不願意去家裡吃飯。
夏樣當然很樂意,但擔心會不會太唐突。
而且拜訪長輩,她應該準備禮物,現在這個點,不太來得及。
陳勉說什麼都不用帶,夏樣還是讓他開去了商場,買了些水果。
這頓晚飯吃得極為拘謹。
但陳勉和家人的關係,有明顯緩和的趨勢。
吃完飯,陳禮松說要去書房處理文件,被張蘊攔下,「阿勉回來一次不容易,一起坐坐吧。」
陳勉看出兩位長輩的侷促,知道有些事情急不來,於是牽起夏樣,看向陳禮松:「我今晚還有事就先走了,改天再來看您。」
回家的一路上,陳勉都沒說話。
車窗外是琉璃般的世界,車內放著音樂,光影斑駁。
在等第二個紅燈時,時隔多年,陳勉再一次跟夏樣提起了他的家庭:「哥哥出事前,他們挺疼我的。我在家裡最小,最頑皮,儘管很讓他們頭疼,但他們給我的愛,一點都不比給哥哥少……甚至因為我不懂事,對我的包容還更大些。」
小時候的陳勉,因為經常調皮,會被罰寫檢討,每次都是陳策偷偷幫他寫。但父母又怎麼會看不穿小孩子的把戲,每次都當作不知道,配合著哥倆演戲。
儘管兄弟倆口味完全不同,陳禮松和張蘊還是會清楚地記得他們的愛吃的東西。
兄弟倆的愛好也完全不沾邊——陳策喜歡建築,陳禮松會給他找限量版的積木,會帶他認識建築設計界的偶像;陳勉喜歡法律,陳禮松會找世界各地相關的書籍,陪他去法院看案件審理……
只是這一切,在陳勉十五歲那年,戛然而止。
陳禮松也好,張蘊也好,都知道不能把天災造成的後果,強按在陳勉身上,但每次看到他,就會想起陳策。
想起出事那天,陳策報完志願回去的路上,還跟他們通過電話——他聲調上揚,意氣風發地說,他的志願表上只寫了清大的建築系。還說買了個蛋糕,要回去和弟弟慶祝……
為人父母,他們沒辦法接受,那樣一個鮮活的生命,先於那通電話結束。
每次看到陳勉,他們都會想起永遠留在十八歲的陳策。
對陳勉好一分,對陳策的愧疚就多一分。
於是兩人不約而同,一頭扎進工作,把陳勉放逐到了角落。
這麼多年,他們對陳勉也有歉疚。
只是想起彌補時,才發現,好像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於是,一家人心照不宣地,維持著不遠不近的關係。
直到張蘊去醫院看朋友,看到穿著病號服的陳勉。
他介紹身邊站著的女孩子,說是女朋友,她站在他們面前,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她的阿勉,原來已經長這麼大了。
那天下午回家後,她鬼使神差地打開搜索框,輸入了陳勉的名字。
他已經是很成功的律師,某軟體上有他的成長經歷——上過什麼學校,拿過什麼獎,做過什麼案子,都寫得一清二楚。
那一瞬間她才驚覺,自己錯過了這麼多。
她萬萬不能再錯過任何。
之後她終於找了個時間去君壹,卻被告知陳律師去了河新村做法律援助,要一周後才回來。
一周後,她卻收到了河新村地震的新聞。
那一瞬間,張蘊的心像是沉入海底。
她立刻聯繫陳勉,撥出去的電話卻沒得到回應。
遠在國外的陳禮松,立刻買了最近的航班飛回來,回來時,在機場和陳勉撞見了。
或許是不想再讓陳勉成為另一個遺憾,二老開始想挽回些什麼。只是冷淡了這麼多年,他們還沒找到合適的,表達愛的方式。
但萬事總要有個開始。
有些事,只要開始了,就一定會越來越好。
-
有了那晚回家吃晚飯的開端,之後發生的事似乎都十分順利。
張蘊和夏樣很聊得來,以至於後來,她想叫他們回家吃飯,電話都往夏樣那打。
每次吃完飯離開,陳勉的車裡都會多一些東西——要麼是各地的特產,要麼是張蘊自己做的點心,但每次都會有馬師傅家的棗泥糕。
張蘊說,「都是給夏夏的。」
某天周五晚,吃飯時,張蘊開了瓶紅酒,結束時已經有了幾分醉意。
陳禮松說扶她回房間休息,她卻拉著夏樣和陳勉:「時間還早,陪我出去轉轉。」
兩人一左一右攙著她往外走,幾秒後陳禮松也抬腳跟上。
初夏時節,傍晚的天空被橘色暈染,雲隨意而懶散地鋪開。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張蘊忽然停下,淚眼婆娑地看向陳勉。她想說的很多,可千言萬語,最後只凝成無比心疼的一句:「阿勉,這些年,辛苦你了。」
陳勉整個人像是滯了一瞬,隨後抬手替她擦眼淚,故作輕鬆道:「不辛苦,這些年,您兒子挺好的。」
張蘊轉向夏樣,語氣里充滿遺憾。「聽老爺子說,你和阿勉是高中同學,高中時你還去過家裡。如果我對阿勉關心多些,我們大概早就見過了。」
「這些年,謝謝你。」
謝謝你陪在他身邊。
夏樣抬眼,目光正好和陳勉對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車開出去幾分鐘後,他直奔主題t z,問夏樣願不願意去家裡吃飯。
夏樣當然很樂意,但擔心會不會太唐突。
而且拜訪長輩,她應該準備禮物,現在這個點,不太來得及。
陳勉說什麼都不用帶,夏樣還是讓他開去了商場,買了些水果。
這頓晚飯吃得極為拘謹。
但陳勉和家人的關係,有明顯緩和的趨勢。
吃完飯,陳禮松說要去書房處理文件,被張蘊攔下,「阿勉回來一次不容易,一起坐坐吧。」
陳勉看出兩位長輩的侷促,知道有些事情急不來,於是牽起夏樣,看向陳禮松:「我今晚還有事就先走了,改天再來看您。」
回家的一路上,陳勉都沒說話。
車窗外是琉璃般的世界,車內放著音樂,光影斑駁。
在等第二個紅燈時,時隔多年,陳勉再一次跟夏樣提起了他的家庭:「哥哥出事前,他們挺疼我的。我在家裡最小,最頑皮,儘管很讓他們頭疼,但他們給我的愛,一點都不比給哥哥少……甚至因為我不懂事,對我的包容還更大些。」
小時候的陳勉,因為經常調皮,會被罰寫檢討,每次都是陳策偷偷幫他寫。但父母又怎麼會看不穿小孩子的把戲,每次都當作不知道,配合著哥倆演戲。
儘管兄弟倆口味完全不同,陳禮松和張蘊還是會清楚地記得他們的愛吃的東西。
兄弟倆的愛好也完全不沾邊——陳策喜歡建築,陳禮松會給他找限量版的積木,會帶他認識建築設計界的偶像;陳勉喜歡法律,陳禮松會找世界各地相關的書籍,陪他去法院看案件審理……
只是這一切,在陳勉十五歲那年,戛然而止。
陳禮松也好,張蘊也好,都知道不能把天災造成的後果,強按在陳勉身上,但每次看到他,就會想起陳策。
想起出事那天,陳策報完志願回去的路上,還跟他們通過電話——他聲調上揚,意氣風發地說,他的志願表上只寫了清大的建築系。還說買了個蛋糕,要回去和弟弟慶祝……
為人父母,他們沒辦法接受,那樣一個鮮活的生命,先於那通電話結束。
每次看到陳勉,他們都會想起永遠留在十八歲的陳策。
對陳勉好一分,對陳策的愧疚就多一分。
於是兩人不約而同,一頭扎進工作,把陳勉放逐到了角落。
這麼多年,他們對陳勉也有歉疚。
只是想起彌補時,才發現,好像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於是,一家人心照不宣地,維持著不遠不近的關係。
直到張蘊去醫院看朋友,看到穿著病號服的陳勉。
他介紹身邊站著的女孩子,說是女朋友,她站在他們面前,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她的阿勉,原來已經長這麼大了。
那天下午回家後,她鬼使神差地打開搜索框,輸入了陳勉的名字。
他已經是很成功的律師,某軟體上有他的成長經歷——上過什麼學校,拿過什麼獎,做過什麼案子,都寫得一清二楚。
那一瞬間她才驚覺,自己錯過了這麼多。
她萬萬不能再錯過任何。
之後她終於找了個時間去君壹,卻被告知陳律師去了河新村做法律援助,要一周後才回來。
一周後,她卻收到了河新村地震的新聞。
那一瞬間,張蘊的心像是沉入海底。
她立刻聯繫陳勉,撥出去的電話卻沒得到回應。
遠在國外的陳禮松,立刻買了最近的航班飛回來,回來時,在機場和陳勉撞見了。
或許是不想再讓陳勉成為另一個遺憾,二老開始想挽回些什麼。只是冷淡了這麼多年,他們還沒找到合適的,表達愛的方式。
但萬事總要有個開始。
有些事,只要開始了,就一定會越來越好。
-
有了那晚回家吃晚飯的開端,之後發生的事似乎都十分順利。
張蘊和夏樣很聊得來,以至於後來,她想叫他們回家吃飯,電話都往夏樣那打。
每次吃完飯離開,陳勉的車裡都會多一些東西——要麼是各地的特產,要麼是張蘊自己做的點心,但每次都會有馬師傅家的棗泥糕。
張蘊說,「都是給夏夏的。」
某天周五晚,吃飯時,張蘊開了瓶紅酒,結束時已經有了幾分醉意。
陳禮松說扶她回房間休息,她卻拉著夏樣和陳勉:「時間還早,陪我出去轉轉。」
兩人一左一右攙著她往外走,幾秒後陳禮松也抬腳跟上。
初夏時節,傍晚的天空被橘色暈染,雲隨意而懶散地鋪開。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張蘊忽然停下,淚眼婆娑地看向陳勉。她想說的很多,可千言萬語,最後只凝成無比心疼的一句:「阿勉,這些年,辛苦你了。」
陳勉整個人像是滯了一瞬,隨後抬手替她擦眼淚,故作輕鬆道:「不辛苦,這些年,您兒子挺好的。」
張蘊轉向夏樣,語氣里充滿遺憾。「聽老爺子說,你和阿勉是高中同學,高中時你還去過家裡。如果我對阿勉關心多些,我們大概早就見過了。」
「這些年,謝謝你。」
謝謝你陪在他身邊。
夏樣抬眼,目光正好和陳勉對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