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四爺笑了笑,問他: 「那你學得怎麼樣?」
弘暉咧嘴一笑: 「皇瑪法誇我了。」
雖然弘暉和康熙相處的時間不長,甚至不像弘皙那樣被他親手栽培過,但是在弘暉的心中,康熙不止是他的祖父,更是大清的皇帝,他博學多才又英明神武,能夠得他一句誇獎,弘暉別提有多高興了。
而且弘暉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他總感覺他皇瑪法來上書房是奔著他來的。
當然了,由於這話說出去似乎有往自己臉上貼金的嫌疑,所以弘暉沒有對著其他人說過,只是回到家裡後跟四爺和安好提過一次。
猜到康熙心思的四爺和知道劇情的安好很清楚這不是弘暉的錯覺,不過兩人都沒有對弘暉多說什麼,只是讓他用平常心對待就好。
只是等弘暉走後,安好問四爺: 「我沒有叮囑弘暉在皇阿瑪面前好好表現還可以理解,你怎麼也跟我是一個意思?」
安好已經從四爺那兒得知康熙現在決定秘密建儲了,連她都看得出來在一眾孫兒當中,康熙更欣賞和看好弘暉,安好就不信四爺看不出來。
雖然說父憑子貴什麼的在康熙那兒是不可能行得通的,但是弘暉要是在康熙面前表現得好的話,那麼他確實是可以幫四爺加分。
「我知道你沒有讓弘暉特意在皇阿瑪面前好好表現是捨不得給他那麼大的壓力,你是弘暉的額娘,我是弘暉的阿瑪,你待弘暉的心如我待他一般。」四爺道, 「況且弘暉本身就在皇阿瑪面前表現得不錯,我又何必畫蛇添足呢?順其自然就好,省得適得其反。」
安好就笑道: 「你就對你自己那麼有信心?」
四爺攬著安好的肩膀反問她: 「難道你對我沒信心?」
安好搖搖頭,不,她對他可有信心了。
*
康熙四十七年的冬天,因為一場風寒,康熙病倒了,原以為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場小病而已,哪能想到康熙到最後竟然病得起不了身了。
或許是因為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康熙讓梁九功將諸位皇子以及大臣們請來干清宮,等人齊之後便命人將他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匣子取過來。
自從康熙決定秘密建儲之後,誰都知道「正大光明」這塊匾額後面放著的是什麼,因此康熙一說,眾人的心便猛地一跳。
康熙在梁九功的攙扶下坐起身來,從奴才手裡接過匣子後打開取出了裡面的遺詔。
「朕自從決定秘密建儲後,便以滿蒙漢三種文字寫下了這三份遺詔,自寫下那日起至今,朕從未替換過新的傳位詔書,也從未萌生過更改繼承人的念頭。」
說到這裡,康熙抬頭朝底下跪著的兒子們看去,旋即開口讓四爺上前。
四爺上前後跪在康熙的面前: 「皇阿瑪。」
「你很好,朕將江山交到你的手上,朕很放心。」康熙對四爺說完這句話後,看向底下的其他兒子以及大臣們, 「朕決定傳位給皇四子胤禛,其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
說罷,康熙就將手裡的三份詔書都交給馬齊和李光地等大臣,由他們當眾宣讀並確認三份遺詔的真假。
其實不必馬齊他們作證,任誰也不敢說四爺得位不正,畢竟康熙這會兒還沒有死。
所以跪在底下聽遺詔內容的皇子們哪怕他們當中有人再不甘心,但是在康熙駕崩後,李光地等人朝四爺跪下,請求新皇繼位的時候,他們也不得不附和一聲: 「請新皇繼位。」
四爺起身後看著跪在他面前的一眾兄弟與大臣,神情有些恍惚。
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世界的康熙會提前那麼多年駕崩,更從來沒有想過康熙會在臨死前當著所有人的面將皇位交到他的手上,有康熙臨死前的那番話,想來日後也無人會再質疑他得位不正,更不會有人惡意揣測是他謀害自己的皇阿瑪。
一想到這裡,在原來世界所積攢下來的委屈和喪父之痛讓四爺不由的淚如雨下。
*
轉眼來到雍正元年,處理完大行皇帝的喪事後,四爺直接下旨冊立安好為後。
這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內,畢竟安好是四爺的結髮妻子,與其恩愛數年,兩人又孕有一子一女,將安好冊立為後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只是任誰也沒有想到,之後四爺會再下一道冊立嫡長子弘暉為皇太子的聖旨。
不說其他人了,就連安好也有些意外: 「這麼快就冊立弘暉做太子嗎?」
雖然安好知道四爺疼愛弘暉的程度並不遜色她,但是立儲不是小事,而弘暉現在這個年紀雖然說小不小,但是說大也不大,她原以為四爺會選擇磨礪弘暉一番再將儲君之位交到他手上的,又或者說會效仿大行皇帝決定秘密建儲。
哪裡想到四爺直接乾脆利落就下旨冊立弘暉為皇太子了?
四爺道: 「換做旁人高興都來不及,你倒好,竟還嫌我冊立得太快了?」
「我這不是怕你後悔麼?」安好可是弘暉的親娘,難不成她還會因為自己的親兒子當太子而不高興嗎?
「怎麼可能?」四爺道, 「弘暉是你我的孩子,自幼他就比其他兄弟要出色聰慧,有他這樣的繼承人,我日後肩上的擔子都能夠輕一些。」
「聽你這麼說,我反倒有點捨不得弘暉那么小就被你當做儲君一樣栽培了。」
四爺一聽,笑道: 「你捨不得弘暉辛苦,就捨得我辛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弘暉咧嘴一笑: 「皇瑪法誇我了。」
雖然弘暉和康熙相處的時間不長,甚至不像弘皙那樣被他親手栽培過,但是在弘暉的心中,康熙不止是他的祖父,更是大清的皇帝,他博學多才又英明神武,能夠得他一句誇獎,弘暉別提有多高興了。
而且弘暉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他總感覺他皇瑪法來上書房是奔著他來的。
當然了,由於這話說出去似乎有往自己臉上貼金的嫌疑,所以弘暉沒有對著其他人說過,只是回到家裡後跟四爺和安好提過一次。
猜到康熙心思的四爺和知道劇情的安好很清楚這不是弘暉的錯覺,不過兩人都沒有對弘暉多說什麼,只是讓他用平常心對待就好。
只是等弘暉走後,安好問四爺: 「我沒有叮囑弘暉在皇阿瑪面前好好表現還可以理解,你怎麼也跟我是一個意思?」
安好已經從四爺那兒得知康熙現在決定秘密建儲了,連她都看得出來在一眾孫兒當中,康熙更欣賞和看好弘暉,安好就不信四爺看不出來。
雖然說父憑子貴什麼的在康熙那兒是不可能行得通的,但是弘暉要是在康熙面前表現得好的話,那麼他確實是可以幫四爺加分。
「我知道你沒有讓弘暉特意在皇阿瑪面前好好表現是捨不得給他那麼大的壓力,你是弘暉的額娘,我是弘暉的阿瑪,你待弘暉的心如我待他一般。」四爺道, 「況且弘暉本身就在皇阿瑪面前表現得不錯,我又何必畫蛇添足呢?順其自然就好,省得適得其反。」
安好就笑道: 「你就對你自己那麼有信心?」
四爺攬著安好的肩膀反問她: 「難道你對我沒信心?」
安好搖搖頭,不,她對他可有信心了。
*
康熙四十七年的冬天,因為一場風寒,康熙病倒了,原以為這是再普通不過的一場小病而已,哪能想到康熙到最後竟然病得起不了身了。
或許是因為感覺到自己大限將至,康熙讓梁九功將諸位皇子以及大臣們請來干清宮,等人齊之後便命人將他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匣子取過來。
自從康熙決定秘密建儲之後,誰都知道「正大光明」這塊匾額後面放著的是什麼,因此康熙一說,眾人的心便猛地一跳。
康熙在梁九功的攙扶下坐起身來,從奴才手裡接過匣子後打開取出了裡面的遺詔。
「朕自從決定秘密建儲後,便以滿蒙漢三種文字寫下了這三份遺詔,自寫下那日起至今,朕從未替換過新的傳位詔書,也從未萌生過更改繼承人的念頭。」
說到這裡,康熙抬頭朝底下跪著的兒子們看去,旋即開口讓四爺上前。
四爺上前後跪在康熙的面前: 「皇阿瑪。」
「你很好,朕將江山交到你的手上,朕很放心。」康熙對四爺說完這句話後,看向底下的其他兒子以及大臣們, 「朕決定傳位給皇四子胤禛,其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
說罷,康熙就將手裡的三份詔書都交給馬齊和李光地等大臣,由他們當眾宣讀並確認三份遺詔的真假。
其實不必馬齊他們作證,任誰也不敢說四爺得位不正,畢竟康熙這會兒還沒有死。
所以跪在底下聽遺詔內容的皇子們哪怕他們當中有人再不甘心,但是在康熙駕崩後,李光地等人朝四爺跪下,請求新皇繼位的時候,他們也不得不附和一聲: 「請新皇繼位。」
四爺起身後看著跪在他面前的一眾兄弟與大臣,神情有些恍惚。
他從來沒有想過這個世界的康熙會提前那麼多年駕崩,更從來沒有想過康熙會在臨死前當著所有人的面將皇位交到他的手上,有康熙臨死前的那番話,想來日後也無人會再質疑他得位不正,更不會有人惡意揣測是他謀害自己的皇阿瑪。
一想到這裡,在原來世界所積攢下來的委屈和喪父之痛讓四爺不由的淚如雨下。
*
轉眼來到雍正元年,處理完大行皇帝的喪事後,四爺直接下旨冊立安好為後。
這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內,畢竟安好是四爺的結髮妻子,與其恩愛數年,兩人又孕有一子一女,將安好冊立為後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只是任誰也沒有想到,之後四爺會再下一道冊立嫡長子弘暉為皇太子的聖旨。
不說其他人了,就連安好也有些意外: 「這麼快就冊立弘暉做太子嗎?」
雖然安好知道四爺疼愛弘暉的程度並不遜色她,但是立儲不是小事,而弘暉現在這個年紀雖然說小不小,但是說大也不大,她原以為四爺會選擇磨礪弘暉一番再將儲君之位交到他手上的,又或者說會效仿大行皇帝決定秘密建儲。
哪裡想到四爺直接乾脆利落就下旨冊立弘暉為皇太子了?
四爺道: 「換做旁人高興都來不及,你倒好,竟還嫌我冊立得太快了?」
「我這不是怕你後悔麼?」安好可是弘暉的親娘,難不成她還會因為自己的親兒子當太子而不高興嗎?
「怎麼可能?」四爺道, 「弘暉是你我的孩子,自幼他就比其他兄弟要出色聰慧,有他這樣的繼承人,我日後肩上的擔子都能夠輕一些。」
「聽你這麼說,我反倒有點捨不得弘暉那么小就被你當做儲君一樣栽培了。」
四爺一聽,笑道: 「你捨不得弘暉辛苦,就捨得我辛苦?」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