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頁
崔舒若的婚事也就因此被惦記,尤其是準備立足於長安的世家,他們迫切需要與皇室打好關係,並且和掌握實權的權貴們聯姻,從而更迅速的瓜分新王朝的權勢。
旁的世家絞盡腦汁,既不能太跌份,又不能太矜持,唯獨崔氏一族,早已有了打算。
崔守業自從見過崔舒若以後,就起了疑心。見過崔舒若的人不少,若非柳氏有意相瞞,他也不至於蒙在鼓裡那麼久。崔舒若的身世也不曾瞞著,想要打聽不難,且很輕易的就和走丟的崔神佑聯繫起來。
倘若崔舒若真是他在戰亂中丟失的女兒崔神佑,那麼崔家就等同於有了保命符,就憑崔舒若的功績,以及與皇室密不可分的關係,崔家想要與皇室親近,也就容易了不少。
崔守業想要認回女兒的心也就強烈了。
他一開始還準備將與崔舒若之間的關係當做殺手鐧,不欲讓人發覺,悄悄命人傳信相談。結果崔舒若壓根就不理會他,害他在城外亭子裡空等幾個時辰。
一計不成還有一計,路上假做偶遇,還沒等他下車,崔舒若就命人直接駕馬車上前,將他越過,登公主府的門,想要件她,卻被公主府的守衛攔住,稱公主不便見人。
好個不便見人,擺明了是推搪,而且說辭太過隨意,連應付都不願好好應付。
連著受挫幾次,崔守業顧不得先前的打算,便打算攤牌。他趁著崔舒若下朝,直接將人攔了下來,當著眾人的面與崔舒若說有事相商。
哪知崔舒若瞥了他一眼,說自己無甚閒暇,不比世家清貴。
崔守業當著下朝後三三兩兩離開宮內的百官面前丟了臉,面色鐵青,可想起自己的目的,又勉強將怒氣壓回心底,裝出慈父的悲傷哀意,幽幽嘆氣,「公主,你因戰亂而與家人分離,便不曾好奇骨肉至親今何在,又是如何思念你的嗎?」
原本要順著宮道出宮的朝臣們都驚住了,紛紛不自覺停下腳步,準備看熱鬧。
崔舒若不急不怒,「崔公說笑了,我雖記憶混淆,但也記得疼愛我的至親已然過世,餘下親人要麼對我漠視,要麼口蜜腹劍,對我不懷好意。」她故意咬字用力,意有所指。
「這般親人又怎會思我念我,怕是恨不得我早些死了。倘若真有一日來尋我,估摸著也是因有利可圖。既然崔公好奇,我衡陽今日當眾嚴明,倘若他們當真尋來了,我是萬萬不會相認,還要請聖人為我主持公道,問問所謂血脈親人緣何要將我丟在戰場,又是如何苛待我?」
被崔舒若一通搶白,崔守業人到中年仍舊儒雅好看的面容神情變了又變,最後摸了摸鬍子,既是扼制怒火,亦是強忍尷尬,「也許是有苦衷的?你的親人許是受了蒙蔽,已將罪魁禍首懲戒了呢?」
「那便更可笑了。」崔舒若毫不動容。
她笑眯眯的盯著崔守業,直到將他盯得面色不自然,「若真是關懷我,哪怕私底下問上一句,也能得知真相,可卻任由他人蒙蔽了十多年。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偏聽偏信,對親生女兒毫無慈愛之心。往小了說是為父不慈,往大了說是為人不正,家風不慈。」
崔舒若字字如刀,直將崔守業噎得說不出話。
到了最後,她還不忘裝模作樣的問上一句,「崔公,博陵崔氏乃是世家,想來定不會有此等悖逆人倫的事,您說是嗎?
畢竟世家可向來是我等楷模,『家風清正』。」
等到崔守業騎虎難下的勉強點頭後,崔舒若才笑著揚長而去,徒留旁人對他別有意味的注視。
不知是否崔守業心中多想,總覺得別人都對他指指點點。
但不論崔守業如何想,崔舒若許是博陵崔氏走丟的女兒一事,還是傳了出去,外頭瘋傳,有鼻子有眼的。趙巍衡自然有所耳聞,但他的反應不像某些推波助瀾的人以為的那麼大。
不提崔舒若早就和趙家人提過,單說以趙巍衡用人不疑,頗有些天之驕子的張狂秉性,就不會將此事放在心上。他身邊什麼樣的將領都有,可每個都對他衷心,他也絕不會隨意猜忌,怕自己壓不住他們。
他不比太上皇素愛猜忌,而是一個相當自信驕傲的皇帝。
當然,他的本事配得上他的自信,且綽綽有餘。
因著趙巍衡的態度,底下的人體察上意,自然不會冒頭,當面給崔舒若難堪。再說了,以崔舒若的地位,拉攏總比敵對要好。
這事人盡皆知,卻沒有一人敢拿出來給崔舒若添堵。
相反,倒是勾起了有心人的覬覦。既然崔舒若是崔守業的女兒,那麼她不但是與皇室密不可分,還是世家的人,若是能娶了她,相當於得到兩邊的助益。既能有皇室的看重,又與世家聯姻。娶一個女子得到最盛的兩方勢力,加上崔舒若手中便握有權力,實在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往衡陽長公主府上送請帖跟禮物的人越來越多,堪稱一句門庭若市。不僅如此,就連宮裡的娘娘們也被家裡人托著帶話,試探趙巍衡的心意。
許是父子倆一脈相承,趙巍衡生性恣意,也沒有為難姐姐妹妹,非要操縱賜婚的念頭。凡是來試探的,他全沒給好臉色,幾乎都是黑著臉讓不要多管閒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旁的世家絞盡腦汁,既不能太跌份,又不能太矜持,唯獨崔氏一族,早已有了打算。
崔守業自從見過崔舒若以後,就起了疑心。見過崔舒若的人不少,若非柳氏有意相瞞,他也不至於蒙在鼓裡那麼久。崔舒若的身世也不曾瞞著,想要打聽不難,且很輕易的就和走丟的崔神佑聯繫起來。
倘若崔舒若真是他在戰亂中丟失的女兒崔神佑,那麼崔家就等同於有了保命符,就憑崔舒若的功績,以及與皇室密不可分的關係,崔家想要與皇室親近,也就容易了不少。
崔守業想要認回女兒的心也就強烈了。
他一開始還準備將與崔舒若之間的關係當做殺手鐧,不欲讓人發覺,悄悄命人傳信相談。結果崔舒若壓根就不理會他,害他在城外亭子裡空等幾個時辰。
一計不成還有一計,路上假做偶遇,還沒等他下車,崔舒若就命人直接駕馬車上前,將他越過,登公主府的門,想要件她,卻被公主府的守衛攔住,稱公主不便見人。
好個不便見人,擺明了是推搪,而且說辭太過隨意,連應付都不願好好應付。
連著受挫幾次,崔守業顧不得先前的打算,便打算攤牌。他趁著崔舒若下朝,直接將人攔了下來,當著眾人的面與崔舒若說有事相商。
哪知崔舒若瞥了他一眼,說自己無甚閒暇,不比世家清貴。
崔守業當著下朝後三三兩兩離開宮內的百官面前丟了臉,面色鐵青,可想起自己的目的,又勉強將怒氣壓回心底,裝出慈父的悲傷哀意,幽幽嘆氣,「公主,你因戰亂而與家人分離,便不曾好奇骨肉至親今何在,又是如何思念你的嗎?」
原本要順著宮道出宮的朝臣們都驚住了,紛紛不自覺停下腳步,準備看熱鬧。
崔舒若不急不怒,「崔公說笑了,我雖記憶混淆,但也記得疼愛我的至親已然過世,餘下親人要麼對我漠視,要麼口蜜腹劍,對我不懷好意。」她故意咬字用力,意有所指。
「這般親人又怎會思我念我,怕是恨不得我早些死了。倘若真有一日來尋我,估摸著也是因有利可圖。既然崔公好奇,我衡陽今日當眾嚴明,倘若他們當真尋來了,我是萬萬不會相認,還要請聖人為我主持公道,問問所謂血脈親人緣何要將我丟在戰場,又是如何苛待我?」
被崔舒若一通搶白,崔守業人到中年仍舊儒雅好看的面容神情變了又變,最後摸了摸鬍子,既是扼制怒火,亦是強忍尷尬,「也許是有苦衷的?你的親人許是受了蒙蔽,已將罪魁禍首懲戒了呢?」
「那便更可笑了。」崔舒若毫不動容。
她笑眯眯的盯著崔守業,直到將他盯得面色不自然,「若真是關懷我,哪怕私底下問上一句,也能得知真相,可卻任由他人蒙蔽了十多年。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他偏聽偏信,對親生女兒毫無慈愛之心。往小了說是為父不慈,往大了說是為人不正,家風不慈。」
崔舒若字字如刀,直將崔守業噎得說不出話。
到了最後,她還不忘裝模作樣的問上一句,「崔公,博陵崔氏乃是世家,想來定不會有此等悖逆人倫的事,您說是嗎?
畢竟世家可向來是我等楷模,『家風清正』。」
等到崔守業騎虎難下的勉強點頭後,崔舒若才笑著揚長而去,徒留旁人對他別有意味的注視。
不知是否崔守業心中多想,總覺得別人都對他指指點點。
但不論崔守業如何想,崔舒若許是博陵崔氏走丟的女兒一事,還是傳了出去,外頭瘋傳,有鼻子有眼的。趙巍衡自然有所耳聞,但他的反應不像某些推波助瀾的人以為的那麼大。
不提崔舒若早就和趙家人提過,單說以趙巍衡用人不疑,頗有些天之驕子的張狂秉性,就不會將此事放在心上。他身邊什麼樣的將領都有,可每個都對他衷心,他也絕不會隨意猜忌,怕自己壓不住他們。
他不比太上皇素愛猜忌,而是一個相當自信驕傲的皇帝。
當然,他的本事配得上他的自信,且綽綽有餘。
因著趙巍衡的態度,底下的人體察上意,自然不會冒頭,當面給崔舒若難堪。再說了,以崔舒若的地位,拉攏總比敵對要好。
這事人盡皆知,卻沒有一人敢拿出來給崔舒若添堵。
相反,倒是勾起了有心人的覬覦。既然崔舒若是崔守業的女兒,那麼她不但是與皇室密不可分,還是世家的人,若是能娶了她,相當於得到兩邊的助益。既能有皇室的看重,又與世家聯姻。娶一個女子得到最盛的兩方勢力,加上崔舒若手中便握有權力,實在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往衡陽長公主府上送請帖跟禮物的人越來越多,堪稱一句門庭若市。不僅如此,就連宮裡的娘娘們也被家裡人托著帶話,試探趙巍衡的心意。
許是父子倆一脈相承,趙巍衡生性恣意,也沒有為難姐姐妹妹,非要操縱賜婚的念頭。凡是來試探的,他全沒給好臉色,幾乎都是黑著臉讓不要多管閒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