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音娘,我們會一直這樣幸福下去的。」宋珩輕聲低喃道。
此後五年裡,趙國與楚國的戰事日漸頻繁,宋珩常常出征在外,施晏微不得不插手一些朝堂上的事務。
天佑九年,宋珩在四十二歲這年完成了南北的統一大業,結束了自前朝末期持續了數十年的戰亂局面。
這期間,李令儀和沈鏡安返回過洛陽兩次,帶給楊筠和宋明廷許多有趣的小物件,每回住上兩三個月,便又往西域而去。
天佑十年,正月初一的大朝會上,番邦和海外各國紛紛來朝。
高句麗和扶桑皆進獻珍寶美人。
宋珩未將那些皆還未到雙十年華的女郎納入後宮,只叫各自帶回國去,並當著殿上眾人的面緊緊握著施晏微的手,下達口諭:「朕此生有聖后一人足矣,往後各國不可再向朕進獻美人。」
是日,宋珩應付完朝會,對著禮單開始挑選送給施晏微賞玩的寶物,其餘的再沖入國庫。
自去歲天下一統後,宋珩便與施晏微商議著下達了諸多休養生息的政令,至今年秋收,全國各地糧食產量和人口皆有所提升。
楊筠如今已是十四的年紀,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於時政上亦頗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尚史局則編纂到了前朝的女史,經實地查訪後,關於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之間關系不再是男郎筆下的政敵關系,而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好友關系。
「千歲萬歲,椒花頌聲」,太平為婉兒所書的墓志銘便是最好的印證。
次年,女學自洛陽往各州推行。縣裡雖還鮮少建立女學,但在長安、太原、揚州、江寧等地的發展形勢向好。
六月,楊筠迎來了她的及笄禮。
宋珩將她的笄禮舉辦得十分隆重,接受群臣和將士的參拜,並為她加封鎮國二字,是為鎮國永安公主。
又三年,趙國國力日盛,百姓安居樂業,海晏河清。
入秋後,施晏微同往年一樣,總要鬧上一迴風寒,只這回卻是格外厲害,養了兩個月還不見好,後宮和七尚諸事逐漸交由楊筠處理。
不上朝時,宋珩一整日都在大業殿裡批摺子處理國事;上朝時,下了朝便往大業殿來,每日都要親自餵她吃下湯藥才能安心。
楊筠和宋明廷都很擔心她的身體和病情,即便每日再忙,總也要來瞧她。
施晏微病體沉重,每日困在大業殿中,難免胡思亂世;加之天氣漸冷,人越發不想動,心情自然難好起來。
宋珩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賞金千兩張貼皇榜,欲要尋到民間的神醫來為她醫治。
這日,宮人提了食盒進前布膳。
宋珩扶著施晏微起身下床,陪著她吃過午膳,施晏微說屋裡悶,難得一回肯踏出殿門,來至池塘殿前的池塘邊,往那石頭上坐了,盯著池塘中的長不大的魚群看了會兒,又去看樹上吵嘴的兩隻雀兒。
良久後,其中一隻噗通飛走了。施晏微復又去看那池中的魚,兀自低低道了一句:「這世上本不該有池塘和籠子的。」
宋珩全身心都關注著她,加之耳力過人,自是將她的這句自說自話聽了個全。
即便過了這麼多年,她對池塘和籠外天地還是那樣嚮往。
在宮中的十多年來,她雖不曾宣之於口,借著皇后的身份做了她想的一些事,可在她的內心深處,這座紫薇城於她而言,依舊是一座巨大的牢籠。
或許,放她離宮,她的心結解開了,病就會好了?
宋珩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強忍著心痛,問她:「音娘不喜歡大業殿,也不喜歡紫薇城對不對?」
施晏微不明白他為何突然有此問,緩緩抬頭,有些茫然地看向他。
他必定不願聽到肯定的答案,可她也沒辦法違心說出喜歡二字。施晏微沉默著,久久沒有答話。
她沒有否認。宋珩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即便心中有一千一萬個不舍,還是艱難地做出決定,「阿奴和珍珍都大了,他們和朕一樣,都很支持音娘做的這些事。即便音娘不在宮中,我們也會將它們延續下去。音娘喜歡池塘外和籠子外的生活,我放音娘出宮去養病可好?」
他要放她出宮。施晏微疑心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亦或是在夢中,看向他的目光越發迷茫,還帶著些不可思議的意味。
宋珩立時就猜到她在想什麼,忙又提醒她,給她吃下定心丸:「音娘沒有聽錯,也不是在夢中。」
「我願意放你出宮養病,對外只說皇后鳳體抱恙,去了驪山上的華清宮養病。」
是夜,宋珩將楊筠和宋明廷召集到朝元殿,將這一決定告知他們。
三日後,一切事宜皆準備妥當,宋珩親自將施晏微送出紫薇城。
馬車在洛河畔的詢善坊前停下,宋珩抱她下車,往府里進。
「此處離洛河不遠,登上閣樓的三層便可看見洛河。南市亦不遠,音娘若想去逛集市,無需兩刻鐘便可到抵達。還有林二娘府上,乘坐馬車至多一刻半鐘可至。」
宋珩說話間,將她放到羅漢床上,替她脫去鞋襪,取來毯子蓋住她的腿腳,「等到了春日,音娘還可自行種下不同花和樹。你喜歡木芙蓉和牡丹,我們就多種一些在前院;還有你愛吃的石榴和葡萄可以種在後院,架子我已令人搭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此後五年裡,趙國與楚國的戰事日漸頻繁,宋珩常常出征在外,施晏微不得不插手一些朝堂上的事務。
天佑九年,宋珩在四十二歲這年完成了南北的統一大業,結束了自前朝末期持續了數十年的戰亂局面。
這期間,李令儀和沈鏡安返回過洛陽兩次,帶給楊筠和宋明廷許多有趣的小物件,每回住上兩三個月,便又往西域而去。
天佑十年,正月初一的大朝會上,番邦和海外各國紛紛來朝。
高句麗和扶桑皆進獻珍寶美人。
宋珩未將那些皆還未到雙十年華的女郎納入後宮,只叫各自帶回國去,並當著殿上眾人的面緊緊握著施晏微的手,下達口諭:「朕此生有聖后一人足矣,往後各國不可再向朕進獻美人。」
是日,宋珩應付完朝會,對著禮單開始挑選送給施晏微賞玩的寶物,其餘的再沖入國庫。
自去歲天下一統後,宋珩便與施晏微商議著下達了諸多休養生息的政令,至今年秋收,全國各地糧食產量和人口皆有所提升。
楊筠如今已是十四的年紀,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於時政上亦頗有自己的一番見解。
尚史局則編纂到了前朝的女史,經實地查訪後,關於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之間關系不再是男郎筆下的政敵關系,而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好友關系。
「千歲萬歲,椒花頌聲」,太平為婉兒所書的墓志銘便是最好的印證。
次年,女學自洛陽往各州推行。縣裡雖還鮮少建立女學,但在長安、太原、揚州、江寧等地的發展形勢向好。
六月,楊筠迎來了她的及笄禮。
宋珩將她的笄禮舉辦得十分隆重,接受群臣和將士的參拜,並為她加封鎮國二字,是為鎮國永安公主。
又三年,趙國國力日盛,百姓安居樂業,海晏河清。
入秋後,施晏微同往年一樣,總要鬧上一迴風寒,只這回卻是格外厲害,養了兩個月還不見好,後宮和七尚諸事逐漸交由楊筠處理。
不上朝時,宋珩一整日都在大業殿裡批摺子處理國事;上朝時,下了朝便往大業殿來,每日都要親自餵她吃下湯藥才能安心。
楊筠和宋明廷都很擔心她的身體和病情,即便每日再忙,總也要來瞧她。
施晏微病體沉重,每日困在大業殿中,難免胡思亂世;加之天氣漸冷,人越發不想動,心情自然難好起來。
宋珩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賞金千兩張貼皇榜,欲要尋到民間的神醫來為她醫治。
這日,宮人提了食盒進前布膳。
宋珩扶著施晏微起身下床,陪著她吃過午膳,施晏微說屋裡悶,難得一回肯踏出殿門,來至池塘殿前的池塘邊,往那石頭上坐了,盯著池塘中的長不大的魚群看了會兒,又去看樹上吵嘴的兩隻雀兒。
良久後,其中一隻噗通飛走了。施晏微復又去看那池中的魚,兀自低低道了一句:「這世上本不該有池塘和籠子的。」
宋珩全身心都關注著她,加之耳力過人,自是將她的這句自說自話聽了個全。
即便過了這麼多年,她對池塘和籠外天地還是那樣嚮往。
在宮中的十多年來,她雖不曾宣之於口,借著皇后的身份做了她想的一些事,可在她的內心深處,這座紫薇城於她而言,依舊是一座巨大的牢籠。
或許,放她離宮,她的心結解開了,病就會好了?
宋珩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強忍著心痛,問她:「音娘不喜歡大業殿,也不喜歡紫薇城對不對?」
施晏微不明白他為何突然有此問,緩緩抬頭,有些茫然地看向他。
他必定不願聽到肯定的答案,可她也沒辦法違心說出喜歡二字。施晏微沉默著,久久沒有答話。
她沒有否認。宋珩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即便心中有一千一萬個不舍,還是艱難地做出決定,「阿奴和珍珍都大了,他們和朕一樣,都很支持音娘做的這些事。即便音娘不在宮中,我們也會將它們延續下去。音娘喜歡池塘外和籠子外的生活,我放音娘出宮去養病可好?」
他要放她出宮。施晏微疑心自己是不是聽錯了,亦或是在夢中,看向他的目光越發迷茫,還帶著些不可思議的意味。
宋珩立時就猜到她在想什麼,忙又提醒她,給她吃下定心丸:「音娘沒有聽錯,也不是在夢中。」
「我願意放你出宮養病,對外只說皇后鳳體抱恙,去了驪山上的華清宮養病。」
是夜,宋珩將楊筠和宋明廷召集到朝元殿,將這一決定告知他們。
三日後,一切事宜皆準備妥當,宋珩親自將施晏微送出紫薇城。
馬車在洛河畔的詢善坊前停下,宋珩抱她下車,往府里進。
「此處離洛河不遠,登上閣樓的三層便可看見洛河。南市亦不遠,音娘若想去逛集市,無需兩刻鐘便可到抵達。還有林二娘府上,乘坐馬車至多一刻半鐘可至。」
宋珩說話間,將她放到羅漢床上,替她脫去鞋襪,取來毯子蓋住她的腿腳,「等到了春日,音娘還可自行種下不同花和樹。你喜歡木芙蓉和牡丹,我們就多種一些在前院;還有你愛吃的石榴和葡萄可以種在後院,架子我已令人搭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