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曼娘知道大嫂跟自己不一樣,自己雖有才女的名聲,到底是個庸碌女子,眼裡,心裡,只有自己的丈夫,孩子,家。
而大嫂除了這些,心裡還有天下廚行,大嫂天生就不是個平凡女子,卻,即便如此,大嫂也是一個最有智慧的妻子與主婦,自己在她身上學會了許多。
小桃跟大師兄的婚禮簡單而隆重,沒有過多的賓客,來的都是家人,喜宴也未擺在雅舍,用大師兄的話說,他最喜歡的就是當初在齊州時候,自己跟梅大的婚禮,所以就在他們的小院擺了幾桌。
婚後小桃的爹娘也沒回冀州,大概是對大師兄這個女婿異常滿意,留在了京里,跟他們夫妻一起過。
平常小兩口子去雅舍,老兩口就拾掇家裡的事兒,掃掃院子,澆澆花兒,種種菜,等小兩口子回來,一家子再一起吃飯。
飯是馬大腳做的,先開頭還怕自己的手藝,大廚女婿不喜歡,後來發現每次女婿都吃得很多,才放了心。趕上小兩口休息的日子,便出去逛逛,有時就在城裡逛逛街景兒,有時也會去郊外,異常順遂。
且不說這一家四口和樂融融,再說安然,說是回去,等動身的時候都進了七月,暑熱褪去,立秋了。
雖說晌午頭上還有些熱,一早一晚的卻涼快多了,怕熱著安然,安嘉慕吩咐,只一早一晚的趕路,中間熱的時候,就尋了個涼快地兒,扎帳篷休息,等日頭落下去再接著趕路,本來不算多遠的路,卻走了三天才到。
剛望見冀州的城門,就見源源不斷的難民,京畿重地,自然不許這些難民進去,冀州就成了這些難民逃難的地方,留心聽他們的口音,都是南腔,想來是南邊戰禍不斷,老百姓沒了活路,才千里迢迢的跑到冀州來。
這背井離鄉的滋味不好受,加上許多人不大會說官話,語言不通,更難生存,而且,一旦打起仗來,誰還顧得上老百姓的死活啊,能保住一條命逃出來,都是運氣了,故此,這些人即便逃出來了,也是身無分文。
有手藝有力氣的還好,那些婦孺孩子就難熬了。
忽的瞧見城牆根兒坐著一個婦人,懷裡抱著個奶娃子,那孩子想是餓了哇哇的哭,孩子娘只是抱著孩子哄著,眼淚啪嗒啪嗒的往下掉,可憐非常。
安然叫停住馬車,讓僕婦下去問問,若是那孩子餓的,就抱過來。
僕婦嚇了一跳:“大夫人,這可使不得,那娘倆一看就是從南邊逃過來的,不知根底兒,若是有什麼病……”
安然打斷她:“若真有病,更不該餓著。”
僕婦看向大老爺,安嘉慕雖心裡不怎麼願意,可一想到妻子的xing子,仍然點了點頭。
僕婦才過去,跟那婦人說,安然從車窗瞧著,見那婦人驚慌失措,緊緊抱著孩子,大概誤會了。
安然抱著嘟嘟下車走了過去:“大嫂,我是看孩子餓的狠了,我先餵他一頓,好歹先吃飽了,你們娘倆再想往後的事兒,大人不妨事,這么小的孩子哪忍得了飢。”
婦人見安然懷裡也抱著孩子,這才信了。
安然把嘟嘟jiāo給後頭的安嘉慕,邀著婦人上了馬車,把孩子從婦人懷裡接過來,解開衣襟……
孩子餓恨了,一聞見奶香,什麼都顧不得了,咕咚咕咚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婦人抹著眼淚道:“先頭我的奶也夠,這一路顛簸,吃喝不上,奶就回去了。”
安然:“孩子的爹呢?”
婦人搖搖頭:“兵荒馬亂的,上船之前就走散了,也不知是死是活,這輩子還見不見得著?”
安然安慰她:“你們娘倆好好保重,一定能見得著。”看著孩子吃飽睡了,安然遞給婦人,娘倆下了車。
安然看了看周圍成群的災民,城門的衙差不讓進去,也只能在城根兒下頭待著了,或坐,或站,或靠,或躺,有老有少拖家帶口,什麼樣兒的都有,一個個面huáng肌瘦,明顯營養不良。
而他們的臉上的絕望,卻更讓人發酸。
安然:“雖入了秋,到底還有些熱,你瞧他們就喝護城河裡的水兒,這怎麼成,這麼多人,這麼下去,若引起疫病流傳,可是大麻煩,如果下雨就更壞了,廚藝學院不是已經蓋的差不多了嗎,把她們安置在哪兒吧,先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再想以後。”
安嘉慕點點頭,叫安平找人辦這件事兒,並叫人在城外設粥棚。
安然叫過安平來,告訴了他一個青菜ròu粥的法子,吩咐就照著這個法子熬,這些難民不知餓了多久,一眼看過去大都面有菜色,最要緊是增qiáng體抗力,才能最好的預防瘟疫的發生,青菜ròu粥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這時候就別管味道了,先吃飽了要緊。
簡單的吩咐了下去,兩口子才進了城,安然逕自回了安府,心裡著惦記月兒那小丫頭,安嘉慕去了府衙。
安然知道他是去找季公明了,畢竟賑濟災民這樣的事兒,官府出頭才會事半功倍……
?
☆、第103章菜ròu粥
?望著安府的馬車消失在城門裡,抱著孩子婦人呆愣了一會兒,忙趕上去,問城門前的看門的兵丁掃聽:“這位兵爺,敢問剛那餵我家孩子的恩人,是哪府里的貴人?”
當兵的本要驅趕她,瞧了她懷裡的孩子一眼,留了qíng面,聽她問起安然,不禁道:“你這孩子倒真是個有造化的,能吃上大夫人一口奶,將來必有後福。”
“哪家的大夫人,還請兵爺告知,婦人也好記下,以後做牛做馬報答恩人。”
當兵的看了她一眼:“真是外省人,連我們冀州安府的大夫人都不知道,那總該知道天下第一廚吧。”
婦人忙點頭:“兵爺說的是安大廚,小婦人知道,當年安大廚在蘇州松月樓跟總督府的廚子比試廚藝的時候,我跟我家相公剛成親,還去瞧熱鬧了呢,只不過去的晚了,湊不上前兒,只遠遠的瞧了幾眼,對了安大廚還跟郡王殿下開了江南最好的館子,叫雅舍,南邊的仗一打起來,沒了活路,還是雅舍里那位,聽說是安大廚小叔子的爺,求了鹽幫幫忙,我們才能坐船逃了出來,不然,這會兒早沒命了,那些叛軍闖進我們老百姓家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禽shòu不如……”
說著掉下淚來,哭的當兵的心裡都發酸:“大嫂子快別哭了,風地里,回頭哭出毛病來,孩子還能指望誰,而且,大嫂不用擔心,咱們大夫人最是個菩薩心,之前一直在京里養身子,如今既然回來了,斷不會不管這事兒的,說起來,我們也是當差的,不是不讓你們進城,是上頭下了令,不許放你們進去。”
正說著,就見城裡呼啦啦來了一溜十幾輛車,一到城外,得有好幾十個小夥計就從車上跳了下來,把後頭車上東西搬下來,就開始挑地方盤火灶,燒水,煮粥。
一桶一桶的米倒進大鍋里,混著碎ròu一起煮ròu粥,差不多熟了,又倒進一桶切碎的青菜,一陣陣ròu香,不用招呼,難民就一哄圍了過去。
這時候管事卻站在一張桌子上大聲道:“大家不要搶,不用搶,我們安府舍粥,管飽,只不過,咱們怎麼也得先讓著老人孩子不是,大老爺們就先往後排,給老幼婦孺讓出一條道來。”
管事的話一出來,那些沖在前頭的漢子們,都有些臉紅,忙著往後退。
當兵的忙道:“大嫂子快去領粥吧,好歹的先把肚子填飽了再說。”
婦人早餓的不行了,忙抱著孩子跑了過去。
不說安府在城外舍粥,再說安然,一路回了府里,到了家,先抱著小月兒親熱了半天。小月兒長得很快,大本年不見,也沒跟安然認生,大概是安然身上有嘟嘟的味道,孩子對孩子天生就會親近。
小丫頭跟嘟嘟咿咿呀呀的jiāo流起來,好笑非常,格外依戀周泰媳婦兒,眼睛一眼看不到都不行,這個安然倒知道原因,劉喜兒叫人跟自己說了。
過年的時候gān娘,病了些日子,雖說不是什麼大病,但也不能勞累,就把周泰媳婦換了來照顧小月兒。
周泰媳婦本來就是孩子的親大娘,自己又稀罕孩子,把小月兒照顧的無微不至,故此,小月兒愛這般依戀周泰媳婦。
娘幾個在一起都弄了會兒,孩子就困了,嘟嘟還好,到底是個小子,餵飽了閉上眼就睡,小月兒在奶娘懷裡吃飽了,伸出兩隻小胳膊找周泰媳婦兒。周泰媳婦兒抱進懷裡,才肯睡覺。
周泰媳婦兒只得抱著孩子去裡屋哄。
安然道:“好在有大嫂。”
柳大娘低聲道:“有件事gān娘正想跟你商量呢,周泰媳婦兒這肚子總沒有信兒,卻又稀罕孩子,周泰如今忙,成日的不在家,我好歹有你gān爹陪著說說話兒,她就一個人,成天對著空落落的院子,人都待傻了,不如把月兒接回去,有個孩子在跟前,也有點兒事兒gān不是,說不準還能給小月兒招來個弟弟。”
雖說當初陳氏把孩子託付給了自己,但安然也知道,自己畢竟不是孩子的親娘,若無嘟嘟還好,如今嘟嘟出生,廚藝學院也即將招生,還有自家男人,即便能照顧小月兒,也遠不如周泰媳婦兒合適。
而且,安然也有一些顧慮,孩子長在自己身邊兒,小時還好,大了會不會有問題,畢竟她不是安府的小姐,這樣在安府長大,以後心理上會不會自卑自己的出身。
gān娘擔心的大概也是這個,周和是有些混,但gān爹gān娘,周泰兩口子卻是最老實本份的人。
果然,gān娘嘆了口氣:“安然,gān娘一家子能有今天的日子,都是當初做夢也想不到的,託了你的福,才有這樣的日子,gān娘這輩子都足了,小月兒是周家的孩子,哪怕她爹是個混帳,也得讓孩子知道,gān娘不是信不過你,是覺著孩子留在安家或許更好些。”
安然握住gān娘的手:“gān娘何必說這些,您老想怎麼著都成,孩子本來就是周家的。”娘倆說了會兒話,就說起冀州城外的難民。
柳大娘嘆了口氣:“真是造孽啊,南邊這一打仗,可苦了老百姓,不知毀了多少戶人家呢。”
周泰媳婦哄孩子睡了,從屋裡出來:“可不是嗎,昨兒我出城去莊子上給周泰送衣裳,瞧見城外烏壓壓都是人,那些漢子還罷了,好歹身qiáng力壯的,餓個一兩頓還沒什麼,那些老人婦人孩子,可遭了罪,如今天兒還熱,等立了秋,一掉天兒,冷起來,連個遮風避雨的地兒都沒有,可不要活活凍死了,城裡雖有好些老百姓送了些米麵吃食出去,也救不了這麼多人啊,要說咱們城裡有善堂,雖安置不下這麼多人,好歹先把老人孩子安置了,像這樣都把人擋在外頭等死不成。”
安然:“府衙大人有他的難處,畢竟難民眾多,加之仍源源不斷而來,若是冀州的城門一開,可不光外頭那些難民,那些逃出來的老百姓,若是都跑到冀州來,難民太多,就容易生出民變,到那時就不是官府能控制的了。”
而大嫂除了這些,心裡還有天下廚行,大嫂天生就不是個平凡女子,卻,即便如此,大嫂也是一個最有智慧的妻子與主婦,自己在她身上學會了許多。
小桃跟大師兄的婚禮簡單而隆重,沒有過多的賓客,來的都是家人,喜宴也未擺在雅舍,用大師兄的話說,他最喜歡的就是當初在齊州時候,自己跟梅大的婚禮,所以就在他們的小院擺了幾桌。
婚後小桃的爹娘也沒回冀州,大概是對大師兄這個女婿異常滿意,留在了京里,跟他們夫妻一起過。
平常小兩口子去雅舍,老兩口就拾掇家裡的事兒,掃掃院子,澆澆花兒,種種菜,等小兩口子回來,一家子再一起吃飯。
飯是馬大腳做的,先開頭還怕自己的手藝,大廚女婿不喜歡,後來發現每次女婿都吃得很多,才放了心。趕上小兩口休息的日子,便出去逛逛,有時就在城裡逛逛街景兒,有時也會去郊外,異常順遂。
且不說這一家四口和樂融融,再說安然,說是回去,等動身的時候都進了七月,暑熱褪去,立秋了。
雖說晌午頭上還有些熱,一早一晚的卻涼快多了,怕熱著安然,安嘉慕吩咐,只一早一晚的趕路,中間熱的時候,就尋了個涼快地兒,扎帳篷休息,等日頭落下去再接著趕路,本來不算多遠的路,卻走了三天才到。
剛望見冀州的城門,就見源源不斷的難民,京畿重地,自然不許這些難民進去,冀州就成了這些難民逃難的地方,留心聽他們的口音,都是南腔,想來是南邊戰禍不斷,老百姓沒了活路,才千里迢迢的跑到冀州來。
這背井離鄉的滋味不好受,加上許多人不大會說官話,語言不通,更難生存,而且,一旦打起仗來,誰還顧得上老百姓的死活啊,能保住一條命逃出來,都是運氣了,故此,這些人即便逃出來了,也是身無分文。
有手藝有力氣的還好,那些婦孺孩子就難熬了。
忽的瞧見城牆根兒坐著一個婦人,懷裡抱著個奶娃子,那孩子想是餓了哇哇的哭,孩子娘只是抱著孩子哄著,眼淚啪嗒啪嗒的往下掉,可憐非常。
安然叫停住馬車,讓僕婦下去問問,若是那孩子餓的,就抱過來。
僕婦嚇了一跳:“大夫人,這可使不得,那娘倆一看就是從南邊逃過來的,不知根底兒,若是有什麼病……”
安然打斷她:“若真有病,更不該餓著。”
僕婦看向大老爺,安嘉慕雖心裡不怎麼願意,可一想到妻子的xing子,仍然點了點頭。
僕婦才過去,跟那婦人說,安然從車窗瞧著,見那婦人驚慌失措,緊緊抱著孩子,大概誤會了。
安然抱著嘟嘟下車走了過去:“大嫂,我是看孩子餓的狠了,我先餵他一頓,好歹先吃飽了,你們娘倆再想往後的事兒,大人不妨事,這么小的孩子哪忍得了飢。”
婦人見安然懷裡也抱著孩子,這才信了。
安然把嘟嘟jiāo給後頭的安嘉慕,邀著婦人上了馬車,把孩子從婦人懷裡接過來,解開衣襟……
孩子餓恨了,一聞見奶香,什麼都顧不得了,咕咚咕咚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婦人抹著眼淚道:“先頭我的奶也夠,這一路顛簸,吃喝不上,奶就回去了。”
安然:“孩子的爹呢?”
婦人搖搖頭:“兵荒馬亂的,上船之前就走散了,也不知是死是活,這輩子還見不見得著?”
安然安慰她:“你們娘倆好好保重,一定能見得著。”看著孩子吃飽睡了,安然遞給婦人,娘倆下了車。
安然看了看周圍成群的災民,城門的衙差不讓進去,也只能在城根兒下頭待著了,或坐,或站,或靠,或躺,有老有少拖家帶口,什麼樣兒的都有,一個個面huáng肌瘦,明顯營養不良。
而他們的臉上的絕望,卻更讓人發酸。
安然:“雖入了秋,到底還有些熱,你瞧他們就喝護城河裡的水兒,這怎麼成,這麼多人,這麼下去,若引起疫病流傳,可是大麻煩,如果下雨就更壞了,廚藝學院不是已經蓋的差不多了嗎,把她們安置在哪兒吧,先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再想以後。”
安嘉慕點點頭,叫安平找人辦這件事兒,並叫人在城外設粥棚。
安然叫過安平來,告訴了他一個青菜ròu粥的法子,吩咐就照著這個法子熬,這些難民不知餓了多久,一眼看過去大都面有菜色,最要緊是增qiáng體抗力,才能最好的預防瘟疫的發生,青菜ròu粥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這時候就別管味道了,先吃飽了要緊。
簡單的吩咐了下去,兩口子才進了城,安然逕自回了安府,心裡著惦記月兒那小丫頭,安嘉慕去了府衙。
安然知道他是去找季公明了,畢竟賑濟災民這樣的事兒,官府出頭才會事半功倍……
?
☆、第103章菜ròu粥
?望著安府的馬車消失在城門裡,抱著孩子婦人呆愣了一會兒,忙趕上去,問城門前的看門的兵丁掃聽:“這位兵爺,敢問剛那餵我家孩子的恩人,是哪府里的貴人?”
當兵的本要驅趕她,瞧了她懷裡的孩子一眼,留了qíng面,聽她問起安然,不禁道:“你這孩子倒真是個有造化的,能吃上大夫人一口奶,將來必有後福。”
“哪家的大夫人,還請兵爺告知,婦人也好記下,以後做牛做馬報答恩人。”
當兵的看了她一眼:“真是外省人,連我們冀州安府的大夫人都不知道,那總該知道天下第一廚吧。”
婦人忙點頭:“兵爺說的是安大廚,小婦人知道,當年安大廚在蘇州松月樓跟總督府的廚子比試廚藝的時候,我跟我家相公剛成親,還去瞧熱鬧了呢,只不過去的晚了,湊不上前兒,只遠遠的瞧了幾眼,對了安大廚還跟郡王殿下開了江南最好的館子,叫雅舍,南邊的仗一打起來,沒了活路,還是雅舍里那位,聽說是安大廚小叔子的爺,求了鹽幫幫忙,我們才能坐船逃了出來,不然,這會兒早沒命了,那些叛軍闖進我們老百姓家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禽shòu不如……”
說著掉下淚來,哭的當兵的心裡都發酸:“大嫂子快別哭了,風地里,回頭哭出毛病來,孩子還能指望誰,而且,大嫂不用擔心,咱們大夫人最是個菩薩心,之前一直在京里養身子,如今既然回來了,斷不會不管這事兒的,說起來,我們也是當差的,不是不讓你們進城,是上頭下了令,不許放你們進去。”
正說著,就見城裡呼啦啦來了一溜十幾輛車,一到城外,得有好幾十個小夥計就從車上跳了下來,把後頭車上東西搬下來,就開始挑地方盤火灶,燒水,煮粥。
一桶一桶的米倒進大鍋里,混著碎ròu一起煮ròu粥,差不多熟了,又倒進一桶切碎的青菜,一陣陣ròu香,不用招呼,難民就一哄圍了過去。
這時候管事卻站在一張桌子上大聲道:“大家不要搶,不用搶,我們安府舍粥,管飽,只不過,咱們怎麼也得先讓著老人孩子不是,大老爺們就先往後排,給老幼婦孺讓出一條道來。”
管事的話一出來,那些沖在前頭的漢子們,都有些臉紅,忙著往後退。
當兵的忙道:“大嫂子快去領粥吧,好歹的先把肚子填飽了再說。”
婦人早餓的不行了,忙抱著孩子跑了過去。
不說安府在城外舍粥,再說安然,一路回了府里,到了家,先抱著小月兒親熱了半天。小月兒長得很快,大本年不見,也沒跟安然認生,大概是安然身上有嘟嘟的味道,孩子對孩子天生就會親近。
小丫頭跟嘟嘟咿咿呀呀的jiāo流起來,好笑非常,格外依戀周泰媳婦兒,眼睛一眼看不到都不行,這個安然倒知道原因,劉喜兒叫人跟自己說了。
過年的時候gān娘,病了些日子,雖說不是什麼大病,但也不能勞累,就把周泰媳婦換了來照顧小月兒。
周泰媳婦本來就是孩子的親大娘,自己又稀罕孩子,把小月兒照顧的無微不至,故此,小月兒愛這般依戀周泰媳婦。
娘幾個在一起都弄了會兒,孩子就困了,嘟嘟還好,到底是個小子,餵飽了閉上眼就睡,小月兒在奶娘懷裡吃飽了,伸出兩隻小胳膊找周泰媳婦兒。周泰媳婦兒抱進懷裡,才肯睡覺。
周泰媳婦兒只得抱著孩子去裡屋哄。
安然道:“好在有大嫂。”
柳大娘低聲道:“有件事gān娘正想跟你商量呢,周泰媳婦兒這肚子總沒有信兒,卻又稀罕孩子,周泰如今忙,成日的不在家,我好歹有你gān爹陪著說說話兒,她就一個人,成天對著空落落的院子,人都待傻了,不如把月兒接回去,有個孩子在跟前,也有點兒事兒gān不是,說不準還能給小月兒招來個弟弟。”
雖說當初陳氏把孩子託付給了自己,但安然也知道,自己畢竟不是孩子的親娘,若無嘟嘟還好,如今嘟嘟出生,廚藝學院也即將招生,還有自家男人,即便能照顧小月兒,也遠不如周泰媳婦兒合適。
而且,安然也有一些顧慮,孩子長在自己身邊兒,小時還好,大了會不會有問題,畢竟她不是安府的小姐,這樣在安府長大,以後心理上會不會自卑自己的出身。
gān娘擔心的大概也是這個,周和是有些混,但gān爹gān娘,周泰兩口子卻是最老實本份的人。
果然,gān娘嘆了口氣:“安然,gān娘一家子能有今天的日子,都是當初做夢也想不到的,託了你的福,才有這樣的日子,gān娘這輩子都足了,小月兒是周家的孩子,哪怕她爹是個混帳,也得讓孩子知道,gān娘不是信不過你,是覺著孩子留在安家或許更好些。”
安然握住gān娘的手:“gān娘何必說這些,您老想怎麼著都成,孩子本來就是周家的。”娘倆說了會兒話,就說起冀州城外的難民。
柳大娘嘆了口氣:“真是造孽啊,南邊這一打仗,可苦了老百姓,不知毀了多少戶人家呢。”
周泰媳婦哄孩子睡了,從屋裡出來:“可不是嗎,昨兒我出城去莊子上給周泰送衣裳,瞧見城外烏壓壓都是人,那些漢子還罷了,好歹身qiáng力壯的,餓個一兩頓還沒什麼,那些老人婦人孩子,可遭了罪,如今天兒還熱,等立了秋,一掉天兒,冷起來,連個遮風避雨的地兒都沒有,可不要活活凍死了,城裡雖有好些老百姓送了些米麵吃食出去,也救不了這麼多人啊,要說咱們城裡有善堂,雖安置不下這麼多人,好歹先把老人孩子安置了,像這樣都把人擋在外頭等死不成。”
安然:“府衙大人有他的難處,畢竟難民眾多,加之仍源源不斷而來,若是冀州的城門一開,可不光外頭那些難民,那些逃出來的老百姓,若是都跑到冀州來,難民太多,就容易生出民變,到那時就不是官府能控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