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大人,聽說你為了撈你那不成器的孫子,花了幾十萬兩白銀,劉大人,朕問你,這銀子你從何而來?……噢,多年前地方鬧水災,朕明明已經派你去賑災,最後卻還是死了那麼多百姓……難怪,難怪啊!」

  「毛老太君,朕的毛老太君,你看看你那不肖子孫做的好事!」

  「……」

  敬宣帝挨個罵完,氣得坐到椅子上,揉捏額頭。

  他是真沒想到,他自以為當年查明真相的舞弊案,最後還有這麼多門門道道。

  若不是有宋衛風臥薪嘗膽,始終記得這份冤情,他搞不好真要被瞞一輩子!

  他那一世英名,百年後,史書還不知道會怎麼寫他!

  所有人家裡,只有毛老太君一個人,拄著虎頭拐杖,顫顫巍巍地在小太監的攙扶中跪下,「陛下!都是老身教子無方,才鬧出這種事情,老身……老身愧對陛下!」

  「老太君,今日這事不能再糊弄過去了。」敬宣帝抿了一口手邊涼茶,潤了潤嗓子,「此事朕不打算聲張,但朕想聽聽,你們要如何做?」

  毛老太君第一個道:「老身這就回去請家法,定會好好教訓一番。剩下的,全教於陛下決定,是關是罰,我毛家絕不多說一個字。」

  衛家來的也是衛家的老爺子。

  毛老太君不知道舞弊案的事情,可衛家老爺子,那可是全程都知道的,甚至衛家敢做這種事情,也是他點了頭,大家才敢下手的。

  如今東窗事發,老頭抖著手腕捋鬍子,還在強裝鎮定。

  敬宣帝盯著衛家老太爺,「衛大人,你說呢?」

  「老臣……老臣……」衛家老太爺支撐不住,跪在地上。

  「朕今年在科舉中看到不少好苗子,其中有一人,長得和你家種子嗣甚是相似。」敬宣帝提點衛家,「衛大人,你可不要一時糊塗,讓朕失望。」

  「老臣……」衛老太爺一咬牙,狠狠磕頭,「老臣的想法,與毛老太君一樣,全憑陛下做主!」

  他當年能為了衛家老三捨棄衛家老四,現在就能為了更好的衛大和衛二,捨棄衛家老三!

  敬宣帝早就料到是這樣的結果,說不上是滿意還是失望。

  只是在他看來,這衛家,實在不夠良善,繼續為官入仕確實不妥。

  毛家和衛家都表態,其他三戶人家再不願意,也只能閉上眼,認了罪。

  現在他們的罪證就放在敬宣帝面前,再死倔也沒有,怪只怪他們當初豬油蒙了心,一步舞弊,後面步步都是錯。

  早該自己承擔的責任,就應該自己承擔,用歪門點子,終有一日會被披露出來。

  有時候不是不報,只是時候不到而已。

  周自言等在外面,聽到敬宣帝那聲『賑災』,突然低下頭去。

  大慶地理位置不錯,甚少有天災人禍,最近一段稱得上是水災的一次,便是原身全家身亡的那一次。

  原來其中還有這等隱情。

  只是水災時限已經久遠,不能再查,就像舊日遠去,故人不在,原身再也不能知道當年水災是怎麼一回事。

  周自言這心,突然充滿淡淡的惆悵和遺憾。

  半月後,衛家,毛家,劉家等五戶人家的掌家君主,突然全都告老還鄉。

  陛下准了他們的申請,在他們脫下朝服第二天,便提拔了新的官員上任。

  新官員從容不迫地接下他們手中的公務,一切順順利利,並沒有引起任何慌亂。

  表面上,他們只是辭官回家而已,私底下,敬宣帝還頒了一道諭旨。

  當年涉事舞弊案的真正涉事者,不管是家中和人,其直系三代,都不可參加科舉和武舉,終身不得入朝為官。

  三代以後才可酌情免去此次責罰。

  按照大慶現在的情況來說,罰銀子罰家產都是其次,不允他們科舉,而且還是三代不允,三代以後,整個大慶不知道要冒出來多少有才華的讀書人,到那時是什麼情況,誰都不知道。

  而且三代不能科舉,朝中就算再有基礎,三代以後也消失殆盡了。

  敬宣帝這一手,基本就是斷了這一戶人家入仕的可能。

  對於這樣的結果,宋衛風挺滿意的。

  更別說衛家在敬宣帝的勒令下,磨磨蹭蹭做了衛家老四和衛儊的靈位,迎進衛家祠堂。

  趙夫人還因為是苦主身份,被敬宣帝特別允許,逢年過節時,去衛家祭拜衛儊。

  至於衛家老四……雖然他是有冤屈,可他平日為人作風實在稱不上一句好。

  既不是一個好相公,也不是一個好爹。

  宋衛風和趙夫人,不約而同全都遺忘了他,只在祭拜衛儊的時候,順便給他擺一些貢品。

  趙夫人一直留在京城,等到事情結束。

  如今所有都塵埃落定,她也該回去清修,臨走前留給宋衛風一封書信。

  上面只有一句話:【今世無緣做母子,但能相逢相處半年之久,也是上天垂憐。不知今後還會不會相見,唯願郎君珍重。】

  宋衛風收好這封信,順便把關於衛家的記憶,一起封鎖到腦海深處。

  從此以後,他只是宋家人。

  所有事情都結束後,敬宣帝又特意問了一遍宋衛風的任職意願。

  宋衛風這次自己選了六部之中的刑部。

  大慶三法司中,刑部收錄案件,處理案件、審判案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