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蕭瑜思量片刻,說想和冬兒一同去小廚房看看,他今日不想上朝,也不想處理政務,他先前說要和冬兒學做佳肴,當做他教冬兒讀書寫字的報酬,如今這筆帳虧空許久,是要還上了。
「但是你不許說我,不許罵我,人人都有擅長的事,我的臉皮很薄,你要多誇獎我我才能學得更好。」蕭瑜回想起之前做飯的經歷,似乎不那麼美妙,於是微微蹙眉補充道。
冬兒停下口中的哼唱,回過身望向他眉間的擔憂,他從來不在她面前表露擔憂的神色,如今居然是為了這樣的小事。
她笑了,握緊他的手道:「這是一定的,但是殿下你學會了之後要經常給冬兒做好吃的,你不是很喜歡算帳來去的嗎,哼!那冬兒之前給你做得好吃的也要算,殿下都要補回來……不過我想你學得沒有那麼快,想必今後的每一天,殿下都不能離開冬兒了。」
覺慧在為冬兒醫治後曾讓蕭琳代為轉交一封書信給蕭瑜,依照信中所言,冬兒三日後便能甦醒,此後餘生不再為心悸之症所擾,如若冬兒不曾甦醒,也務必不得前往法華殿打擾他修行。
蕭瑜對此自然應允,也早已命人備好覺慧所要求的黃金珍寶,故而冬兒甦醒當日午後,兩人便依照約定前往法華殿面見覺慧,然而卻只見到他安然端坐佛前,容色安寧,不知何時已然坐化離去。
覺慧所留不過唯有一封簡單書信,除卻當日所贈予蕭瑜的讖語,便只有寥寥幾筆,一來祝福兩人攜手相伴餘生,二來勸勉蕭瑜為君勤勉仁厚,至於他究竟是誰,他從何而來,他為什麼能知曉兩人的心中之念,恐怕不會再有回答,也無需再做回答。
蕭瑜和冬兒在殿中無言停駐許久,離殿後,蕭瑜下旨將原本為覺慧所備的黃金珍寶押解送往幽州普臨寺,用作修繕佛寺,將其封為皇家寺院,並於後山修建寶塔安葬覺慧的屍身,供百姓瞻仰。
冬兒病癒,有關孫青茹涉嫌以巫蠱之術謀禍皇后一案也很快告破,雖沉冤昭雪,固然蕭瑜有愛惜才能之心,孫青茹亦知自己曾經對立後一事染指過多,年老體衰,不便留於京中,便辭官歸鄉開辦書院,雖遠廟堂,卻得桃李天下。
自此一事過後,蕭琳不再同蕭瑜提及離京請封江州一事,腿上落下的殘疾也於入冬之時轉好,此後盡心輔佐蕭瑜穩定朝堂內外,與王妃安居京城之中,只是一如既往不願與朝臣有過多來往,於科舉舞弊一案中假意同蕭瑜離心,藉機剷除朝堂二心之臣,自此政令通達,蕭瑜力行改革,再無後繼之憂。
自皇后病癒至深冬初雪,京中鮮少流傳有關皇后娘娘的消息,間或有傳言稱當日皇后已然病故,只是新帝傷心欲絕,為安穩朝堂秘不發喪,只是此番流言還不曾傳開,新帝便帶著皇后前往太廟祭祖,似乎是有意堵住蜚短流長一般。
只不過相較於如今身體康健的皇后娘娘,令京中乃至天下更為震驚的應當是那位自稱老饕紅袖的書法大家竟然又重新回到京城售賣字畫。
此女頗為神秘,並無一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也無人知道她年方幾何,只知自夏末入秋以來,她的字畫在京城與幽州逐步聞名,與前朝才女楚琳琅不相上下,富豪之家,書香之門爭相購買以作收藏。
可是入秋後,她卻不知遊歷何處,許久沒有新的墨寶見世,眾人紛紛猜測她已絕筆,故而從前的書畫更為珍貴,一副小小匾額字竟能賣出黃金千兩,如今竟猝不及防再次售賣,筆力相較於從前更為醇厚,卻依舊如從前一般,與他人書墨一般價格。
為此,有并州富商豪擲萬兩黃金,希望從店鋪老闆口中得知這位老饕紅袖的真實身份,可是店鋪老闆卻不肯答應,至於原因為何,自然是老闆被親自召入皇宮面見帝後,得知自己從前賞識書墨的那個無名小女就是如今母儀天下的皇后娘娘,是當今人人稱讚的書法大家老饕紅袖。
皇后娘娘待他一如往日尊敬,謙和請求,只求他能繼續售賣自己的字畫,求他不要告知旁人她的身份,為此陛下許他三世恩蔭,這豈是萬兩黃金便可買走的消息。
雖無法得知此女的真實身份,眾人也大多能從她的墨寶中尋得蛛絲馬跡,比如她不愧對自己的名號,喜愛編寫食譜,又比如她的字畫用紙金貴,必然身在富庶之家,更或許她是皇親貴女,只因她的書墨有皇宮新修繕的庭院做配,如此種種傳入皇宮之中,也就只有讓冬兒和蕭瑜會心一笑了。
經歷了生死一遭,冬兒的書法大有精進,她終於明白了自己從前相較楚琳琅究竟差在了哪裡,不知該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只是想起她和蕭瑜兩世的情緣,便知曉了何為神韻,何為風骨。
相較於楚琳琅半生漂泊,從前的冬兒經歷的的確太少了,只是如今她雖依舊年紀輕,提筆之間所想所思卻不僅僅只是此世小情小愛,她喜歡幽州,那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她要寫完,她和蕭瑜的故事也要字字記錄,她知道長情鳥和相思樹的故事未盡,她和蕭瑜的紅線永遠牽連。
思索間,蕭瑜已經將彩墨透乾的畫放在冬兒面前,拿起她為普臨寺新題的匾頭仔細端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是你不許說我,不許罵我,人人都有擅長的事,我的臉皮很薄,你要多誇獎我我才能學得更好。」蕭瑜回想起之前做飯的經歷,似乎不那麼美妙,於是微微蹙眉補充道。
冬兒停下口中的哼唱,回過身望向他眉間的擔憂,他從來不在她面前表露擔憂的神色,如今居然是為了這樣的小事。
她笑了,握緊他的手道:「這是一定的,但是殿下你學會了之後要經常給冬兒做好吃的,你不是很喜歡算帳來去的嗎,哼!那冬兒之前給你做得好吃的也要算,殿下都要補回來……不過我想你學得沒有那麼快,想必今後的每一天,殿下都不能離開冬兒了。」
覺慧在為冬兒醫治後曾讓蕭琳代為轉交一封書信給蕭瑜,依照信中所言,冬兒三日後便能甦醒,此後餘生不再為心悸之症所擾,如若冬兒不曾甦醒,也務必不得前往法華殿打擾他修行。
蕭瑜對此自然應允,也早已命人備好覺慧所要求的黃金珍寶,故而冬兒甦醒當日午後,兩人便依照約定前往法華殿面見覺慧,然而卻只見到他安然端坐佛前,容色安寧,不知何時已然坐化離去。
覺慧所留不過唯有一封簡單書信,除卻當日所贈予蕭瑜的讖語,便只有寥寥幾筆,一來祝福兩人攜手相伴餘生,二來勸勉蕭瑜為君勤勉仁厚,至於他究竟是誰,他從何而來,他為什麼能知曉兩人的心中之念,恐怕不會再有回答,也無需再做回答。
蕭瑜和冬兒在殿中無言停駐許久,離殿後,蕭瑜下旨將原本為覺慧所備的黃金珍寶押解送往幽州普臨寺,用作修繕佛寺,將其封為皇家寺院,並於後山修建寶塔安葬覺慧的屍身,供百姓瞻仰。
冬兒病癒,有關孫青茹涉嫌以巫蠱之術謀禍皇后一案也很快告破,雖沉冤昭雪,固然蕭瑜有愛惜才能之心,孫青茹亦知自己曾經對立後一事染指過多,年老體衰,不便留於京中,便辭官歸鄉開辦書院,雖遠廟堂,卻得桃李天下。
自此一事過後,蕭琳不再同蕭瑜提及離京請封江州一事,腿上落下的殘疾也於入冬之時轉好,此後盡心輔佐蕭瑜穩定朝堂內外,與王妃安居京城之中,只是一如既往不願與朝臣有過多來往,於科舉舞弊一案中假意同蕭瑜離心,藉機剷除朝堂二心之臣,自此政令通達,蕭瑜力行改革,再無後繼之憂。
自皇后病癒至深冬初雪,京中鮮少流傳有關皇后娘娘的消息,間或有傳言稱當日皇后已然病故,只是新帝傷心欲絕,為安穩朝堂秘不發喪,只是此番流言還不曾傳開,新帝便帶著皇后前往太廟祭祖,似乎是有意堵住蜚短流長一般。
只不過相較於如今身體康健的皇后娘娘,令京中乃至天下更為震驚的應當是那位自稱老饕紅袖的書法大家竟然又重新回到京城售賣字畫。
此女頗為神秘,並無一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也無人知道她年方幾何,只知自夏末入秋以來,她的字畫在京城與幽州逐步聞名,與前朝才女楚琳琅不相上下,富豪之家,書香之門爭相購買以作收藏。
可是入秋後,她卻不知遊歷何處,許久沒有新的墨寶見世,眾人紛紛猜測她已絕筆,故而從前的書畫更為珍貴,一副小小匾額字竟能賣出黃金千兩,如今竟猝不及防再次售賣,筆力相較於從前更為醇厚,卻依舊如從前一般,與他人書墨一般價格。
為此,有并州富商豪擲萬兩黃金,希望從店鋪老闆口中得知這位老饕紅袖的真實身份,可是店鋪老闆卻不肯答應,至於原因為何,自然是老闆被親自召入皇宮面見帝後,得知自己從前賞識書墨的那個無名小女就是如今母儀天下的皇后娘娘,是當今人人稱讚的書法大家老饕紅袖。
皇后娘娘待他一如往日尊敬,謙和請求,只求他能繼續售賣自己的字畫,求他不要告知旁人她的身份,為此陛下許他三世恩蔭,這豈是萬兩黃金便可買走的消息。
雖無法得知此女的真實身份,眾人也大多能從她的墨寶中尋得蛛絲馬跡,比如她不愧對自己的名號,喜愛編寫食譜,又比如她的字畫用紙金貴,必然身在富庶之家,更或許她是皇親貴女,只因她的書墨有皇宮新修繕的庭院做配,如此種種傳入皇宮之中,也就只有讓冬兒和蕭瑜會心一笑了。
經歷了生死一遭,冬兒的書法大有精進,她終於明白了自己從前相較楚琳琅究竟差在了哪裡,不知該說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只是想起她和蕭瑜兩世的情緣,便知曉了何為神韻,何為風骨。
相較於楚琳琅半生漂泊,從前的冬兒經歷的的確太少了,只是如今她雖依舊年紀輕,提筆之間所想所思卻不僅僅只是此世小情小愛,她喜歡幽州,那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她要寫完,她和蕭瑜的故事也要字字記錄,她知道長情鳥和相思樹的故事未盡,她和蕭瑜的紅線永遠牽連。
思索間,蕭瑜已經將彩墨透乾的畫放在冬兒面前,拿起她為普臨寺新題的匾頭仔細端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