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輩子的話這麼一棟房子肯定是不夠的,杜若以前最羨慕人家四世同堂其樂融融的樣子,即便孩子們將來長大了成了家不會住在山上,年節兒的時候依舊會回來住的,所以房子是要有的,更何況自己本來就是做設計的,自己的家自然要舒適合心意才行。

  故此,她重新畫了圖紙找工匠擴建,旁邊這一棟是給多多的,至於肚子裡這倆倒不用著急,想著多多著急的樣子,杜若站起來準備過去瞧瞧。

  婆子勸了兩句勸不住,只得小心的扶著她走了過去,這些工匠倒是極利落,才幾個月的功夫,已經蓋好了大半,估摸再有兩個月就能完工了,杜若瞧了一圈,頗為滿意,卻見幹活的工人大都身姿魁梧,五官不大似宋人,不禁道:“那些工人是哪來的?”

  旁邊跟著的二喜忙道:“回主子話,這些是檀洲那邊兒逃難過來的,人勤快,不惜力氣,倒都是幹活的好手。”

  二喜一說杜若就明白了,這一打仗最倒霉的是老百姓,為了活命只得背井離鄉,沒根沒葉的也只能尋這樣的工作,便道:“工錢莫少了,讓灶房做些些葷的。”

  只等二喜應著去了,杜若方覺有些睏倦,打了哈欠,回屋歇覺去了,杜若卻未想到這一覺便生了變故。

  第99章 修書一封

  不知是不是懷孕的緣故,杜若覺得自己這一覺睡得有些長,幾次想醒過來眼皮卻沉重的仿佛壓了兩座大山,費了些力氣才勉強睜開眼,映入眼帘的卻不是自己熟悉的場景,仿佛仍是晚間,光線頗暗,她以為自己仍在夢中,下意識閉了閉眼,再次睜開仍然如此,她皺了皺眉剛想叫人卻聽側面一個聲音響起:“夫人醒了。”

  聲音低沉可那種不同一般的氣勢依然從這短短的一句話中透了出來,聽起來既陌生卻又有一種奇怪的熟悉感,仿佛在哪裡聽過,側頭看去,不禁微微一愣,昏暗的燈光映出一張陌生的臉,這人明顯不是宋人,五官輪廓較深,看上去稜角分明,此人明顯不是宋人,應是遼國人。

  而且這張臉雖陌生卻跟他的聲音一樣讓杜若有一絲熟悉的感覺,杜若不免暗暗沉吟自己是不是見過此人,若見過是在何處?而這又是哪裡?很明顯此處並非將軍山,她記得自己看完擴建的工地就回屋睡了,怎麼一覺醒來卻變了地方。

  感覺到身下微微晃動的頻率讓杜若知道自己是在馬車上,而這輛馬車顯是特製的,車廂很是寬敞,寬敞到能放下兩張可容躺臥的軟塌,自己身下一張,對面男人坐了一張,另外側面還放了一張小几,小几一個小小的炭爐上放著一個造型精美的銅壺,小几邊有個侍弄的小丫頭,穿了一身紫色衣裙,模樣柔麗卻恭眉順眼極有規矩,整個人跪坐在哪兒就像一朵迎風綻放的白芨花。

  白芨花,提到這個杜若忽然想起了檀洲的紫花村,也在這一瞬想起了自己在何處見過此人,這男人不是別人正是去年紫花村的里長帶到自己跟前兒花了大價錢購買走白芨的大客商。

  不,他根本不是什麼大客商,若自己猜的不錯此人應是遼人,且在遼國的地位不低,因他身上這種上位者的氣場是如何也隱藏不住的,想來應是遼國的權貴,而如今兩國交戰之時,此人不在前線督戰卻冒著天大的風險深入宋地把自己擄掠出來,不用想也知其目的是想以自己為質要挾蠻牛退兵。

  杜若不免暗道倒霉,就知道跟著那頭蠻牛准沒好事兒,自己遠在將軍山都能遭此橫禍,兩國交戰之時對方使出如此下三濫的手段,可想而知必是被蠻牛打的怕了,無計可施才出此下策。

  杜若雖不大了解打仗的事,但對於古人的死腦筋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尤其這些權貴不管是遼人還是送人,都是極好面子的,若不是逼急了,絕不會幹出掠奪女眷這等上不得台面的事情來,更何況此人看起來與自己以往見過的那些遼人皆不同,舉手投足間有幾分儒雅書卷之氣,他手上的那捲書杜若曾見過是宋人大儒所著,甚至他身上的衣袍打扮也是宋人衣冠,若說為了掩人耳目卻有些牽強了。

  畢竟他這樣遼人的樣子,穿宋人的衣冠反而更加招眼,倒不如穿著遼人服飾的好,畢竟兩國接壤,即便不和睦也不能妨礙兩國百姓來往,尤其商人,商人逐利,不會管什麼宋國遼國,哪有銀子賺便往哪兒鑽,因此遼國的商人出現在大宋也並非什麼稀罕事,加之兩國交戰,邊境那些遼人為了生計拖家帶口往宋國逃難的大有人在,大宋也並不會驅逐,因此街市上多有遼人走動,也早已見怪不怪,反倒像此人這般硬做宋人打扮的少之又少。

  若非掩人耳目,便是此人極崇尚宋國文化,杜若猜側應是後者,若是後者或許自己可以想個法子,想到此開口道:“閣下如此行徑卻非君子之風?”

  男人看了杜若半晌開口道:“在下耶律隆聿。”

  耶律隆聿,杜若暗驚,即便她不關心國家大事,對於這位耶律隆聿的大名也是聽過的,這位是遼國鼎鼎大名的賢王,是如今這位新繼位遼國國君的親叔叔,聽說極受遼國老國君寵愛,曾想傳位於他,可這位卻並醉心山水,無心皇位,才成全了自己的侄子的皇位,他自己因極受遼國百姓愛戴,獲封賢王。

  聽說這位賢王頗知民生疾苦,故此賢名遠播,也難怪會喬裝成藥商去紫花村購買白芨草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