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杜若本想借著這話就坡下驢,哪想小傢伙卻十分執拗,頗認真的搖搖頭:“阿泓年紀雖小,卻也知道師娘這些話並非胡言,是真有道理的,且父皇曾教導阿泓,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只要有道理的話當多聽才是。”

  杜若微愣了愣,心道看起來這小正太是板上釘釘的下任君主了,雖未立太子,卻早已被當成了儲君教育。

  杜若愣神的功夫卻聽小傢伙長長嘆了口氣道:“師傅說百姓沒什麼太多的想頭,就盼著能過一輩子安生日子,若天下太平永無戰事不僅是百姓之福,也是我大宋之福,只是宋遼比鄰二居,屢屢侵擾大宋,打退了,消停不了幾年,一旦遼國遭了災,便又會興兵劫掠,每每戰事一起父皇思及邊境的百姓,便常徹夜難眠。”

  小小的人兒一臉的憂愁,才不過四歲的小傢伙滿嘴裡都是憂國憂民的愁思,本該最無憂無慮的童年,卻因出身皇家,又被當成儲君教育,這麼個小小的人兒背負了整個大宋百姓的生計,瞧著既可笑又讓人心疼。

  杜若忽然覺得其實老天格外公平,小傢伙出身貴重,大約從落生便被當成儲君寄予厚望,外人看到的只是無上的尊貴,卻忽略了小傢伙肩上背負的重擔,才不過四歲既要學文又要習武,還需知道百姓疾苦,想想都累得慌,依著杜若想,投生在皇家倒還不如當個尋常百姓家的小子更快活些。

  只不過私心裡作為大宋的百姓,杜若又覺小傢伙如此小的年紀便知道憂國憂民,著實難得,想來以後必是一位賢德愛民的明君,在這樣的封建王朝,老百姓最大的運氣便是攤上一位明君,只要君王賢德,百姓便能過上安生日子,而自己作為如今大宋百姓的一份子,自然也一樣,所以有機會為自己以後的幸福生活添磚加瓦的時候,絕不能錯過。

  想到此,便一改之前想就坡下驢的想法,而是把旁邊的板凳挪了過來,拉了小傢伙道:“有道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大宋正因富庶,百姓無飢餒之憂,方被譽為禮儀之邦,而遼人被稱為蠻夷之國,若遼人也與我大宋一般過上安生富足的日子,不會三五不時的餓肚子,到了那時便上位者為了一己私心想興兵,只怕百姓也不會答應。”

  慕容泓眼睛一亮,歡喜起來,嘴角微揚露出一個笑容,那張秀美的小臉便如那春日下盛開的桃花一般,瞧得杜若都恨不能撲過去親一口,當然杜若只能在心裡想想,身份擺在那兒,杜若也不能太過造次,琢磨著退而求其次,回頭在自己兒子身上找補找補也算聊勝於無了。

  只不過小傢伙的笑容只維持了一瞬便收了起來,又堆滿了愁雲搖著小腦袋道:“可是遼國跟我大宋不同,我大宋有田地可以耕種,春播秋收,風調雨順,有了收成老百姓的日子自然富庶,而遼國雖有望不到邊際的草場,卻只能放牧為生,一旦冬天下場大雪,牛羊死了衣食便也沒了著落,正因如此才屢有戰禍。”

  杜若想了想:“那就發展一下副業好了。”

  慕容泓愕然看著她:“副業?什麼副業?”

  杜若:“副業就是正經生計之外的法子,例如可以跟遼人做生意,收購牧人手裡的羊毛,奶製品,藥材等等,還能試著幫遼人耕種,如此一來牧人的收入多了,有了存項,便真鬧了災荒,也不至於挨不過去,只要不是連年鬧災,總是能活人的,只要能活下去,想必遼人也願意打仗,畢竟這仗打起來,死的不只是我大宋的百姓,那些遼兵也是血肉之軀,挨上一刀子,也一樣活不成。”

  慕容泓:“師娘說的這個法子便可行,但奶製品藥材也還罷了,那些羊毛我們收來做什麼,還有耕種,師娘大約不知,遼國那邊兒的地里只能長草,是種不活莊稼的。”

  杜若此刻終於感覺到了作為一個現代人的優勢,即便眼前這個小人精腦子裡的觀念也是僵的,誰說牧人只能放牧不能種地了,麥子大米種不活,不會種別的嗎,自己怎麼記得後世里最好的土豆山藥蘿蔔什麼的都產自草原呢。

  只是這些跟小傢伙說只怕說不通,而且杜若也還沒弄清楚這裡到底有沒有土豆山藥一類的東西,貿然開口只怕不好圓場,需尋個身邊的實例才好。

  忽抬頭瞧見不遠處的藥田裡的白芨草,開著一叢叢紫色的小花,這是上個月從紫花村移過來的,只是在將軍山上遠不如檀洲的長勢好,也不知蘇銘怎麼想的,大老遠移這些白芨過來做甚。

  不過如今倒是一個現成的例子。

  第96章 有喜事了

  想到此,杜若便指了指籬笆外的藥田道:“那些開著紫花的是白芨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故此對咯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等症有奇效,尤其這種開紫花的藥效更佳,這紫花白芨在檀洲便如道旁的野草一般隨處可見,只隨便找塊地落下藥種便能收穫最好的白芨,可你瞧一旦挪到將軍山來,即便這麼多人每日裡鋤草鬆土的精心打理,依舊遠不如檀洲時長得旺盛。”

  慕容泓盯著那些紫花瞧了一會兒道:“師娘是說遼地可種白芨草。”

  杜若:“不止白芨,遼地尚有許多珍貴的藥材,只是遼人不識把好好的藥材當成了野草,說到羊毛,可以織毯做衣裳啊,既擋風又禦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