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他簡單與小販聊了兩句,便將米糕接到了手中。
然而那商販雖然懂得官話,可稍有些重的口音,還是令幾個同樣聚在這裡的小孩犯了難。
見狀,稍能聽懂一些的江玉珣不由停下腳步,替他們與那小販交流了起來。
這幾個小孩的話頗多,在等待米糕的間隙又朝那小販問來問去:「這些米糕是哪裡的特產?你為何要到昭都來?」
商販一邊收拾爐灶一邊頭也不抬地回答道:「是南地幾郡的特產,我是桃延郡人。這不是專程來昭都做生意的嗎?」
話音落下,便將用荷葉打包好的米糕交到了他們的手中。
聽到這裡,本該離去的江玉珣忍不住想起了顧野九早年的經歷。
他停下腳步多問了一句:「如今來朝的官道上可還有匪徒路霸?」
方才一直忙著做生意的小販突然來了興致:「早都沒有了!官道上到處都是崗哨,哪裡還有匪徒敢行兇?」
這幾十年來,南地有不少百姓逃難來到昭都。
直到這兩年南方幾郡陸續開荒,又引進了產量更高的新稻種。
原本來昭都逃荒的百姓終於重回故土。
而在此期間,仍有不少百姓來到昭都。
與從前有所不同的是,這回來到昭都的不再是瘦骨嶙峋的荒民,而是希望在此闖蕩一番作出事業的普通百姓。
昭都周圍無法種植稻米,食米的風氣是近幾年才培養出來的。
像米糕這樣的小吃大部分人連見都沒有見過。
夜風將熱氣與甜香吹滿了長街,不消片刻小小的推車前便擠滿了百姓。
見狀,擔心被人認出來的江玉珣立刻拿著溫掉的米糕退出人群,並在走向暗處的同時回頭張望了一瞬。
「怎麼了?」應長川揉了揉江玉珣的發頂。
江玉珣咬了一口米糕,壓低了聲音對應長川說:「忽然覺得這個商販的確很有頭腦。這幾年南方諸郡雖得到了開發,但到底不如昭都繁華。米糕味道清甜,容易被人接受。他來這裡買小吃食,說不定要不了幾年就能在昭都開店,並將根扎在此地。」
不只米糕,昭都長街上甚至還出現了賣柑橘的小攤。
平心而論,這橘子賣得一點也不便宜。
但幾年豐收過後,昭都百姓兜里都有了些銀子。
如今臨近年關,遇到這種不常見的吃食他們也願意掏錢嘗試一番。
在如今的大周,「活下去」已不再是百姓唯一的追求。
新年還未到,但昭都城內已經有了過節的氛圍。
長街上方不知何時掛滿了明燈,燈上還有用蠅頭小楷寫的詩文。
夜風吹得燈火跟著一道搖曳。
燈上的詩文化作影子,落在了江玉珣的身上。
他手中的米糕還冒著騰騰的熱氣。
鼻尖的紅意,終於消散了幾分。
話音落下之後,應長川不知道從哪裡變處一隻水囊遞到了江玉珣的手中,並輕描淡寫道:「別再嗆到。」
剛才還以為自己躲過一劫的江玉珣立刻被嚇得咳了起來:「咳咳咳……你怎麼還記得?」
說著便接過水囊,一口氣喝掉大半溫水。
應長川輕輕拍了拍他的背,「愛卿說過的話,孤什麼時候忘記過?」語畢他忽然將視線落在了江玉珣手中的米糕上,並微微挑眉問,「愛卿這一次怎麼不邀孤品嘗了?」
剛蒸出來尚且柔軟的米糕上,有一道小小的咬痕。
好似缺了一瓣的月亮,白玉瑩瑩格外可愛。
夜風吹得燈籠輕搖,生出「沙沙」聲響。
江玉珣身上的影子也跟著一道晃了起來。
他忽然抬起了頭。
這一回江玉珣並沒有像上次那般用手掰一塊遞給應長川。
而是微微抬臂,直接把缺了一角的米糕遞了上去。
燈火還在晃著。
應長川笑了一下,直接與江玉珣一道咬在了同一個地方。
桂花的香在瞬間味溢滿唇齒。
他低頭看到,身著晴藍色錦衣的江玉珣正期待地眨著眼睛看向自己。
昭都長街上的煙火與明燈,全部落在了他的眼底。
目光相對的那一瞬,江玉珣輕輕地笑了一下,並看著應長川那雙不再冰冷的菸灰色眼眸問:「怎麼樣,甜嗎?」
幾年前江玉珣也曾在怡河旁的馬車上問應長川同樣的問題。
彼時天子並沒有給出答案。
長街上的燈火還在搖晃。
應長川抬起手捏了捏江玉珣被凍得發紅的耳垂,低頭將唇落在了他的耳邊。
他無比認真地壓低了聲音,給出了那個本應在四年前說出的答案:「甜。」
※
今晚的昭都格外熱鬧。
幾乎所有商鋪都開著門,且排著長隊。
除了自南地來的特產風物以外,最受歡迎的還是售賣烈酒的店鋪。
邢治的生意越做越大。
除了較為高端的酒樓以外,他還在昭都開了幾間售酒的鋪子。
這些鋪子面積不大,裡面沒有桌案供堂食。
只有一個門臉,與三兩店家在這裡為買家打酒。
這種鋪子裡售賣的烈酒,大多是當年釀出還未經過陳釀。
味道雖然不比酒樓中的好,但是一口下肚便能使渾身發熱,是百姓在冬日裡難得的慰藉。
然而那商販雖然懂得官話,可稍有些重的口音,還是令幾個同樣聚在這裡的小孩犯了難。
見狀,稍能聽懂一些的江玉珣不由停下腳步,替他們與那小販交流了起來。
這幾個小孩的話頗多,在等待米糕的間隙又朝那小販問來問去:「這些米糕是哪裡的特產?你為何要到昭都來?」
商販一邊收拾爐灶一邊頭也不抬地回答道:「是南地幾郡的特產,我是桃延郡人。這不是專程來昭都做生意的嗎?」
話音落下,便將用荷葉打包好的米糕交到了他們的手中。
聽到這裡,本該離去的江玉珣忍不住想起了顧野九早年的經歷。
他停下腳步多問了一句:「如今來朝的官道上可還有匪徒路霸?」
方才一直忙著做生意的小販突然來了興致:「早都沒有了!官道上到處都是崗哨,哪裡還有匪徒敢行兇?」
這幾十年來,南地有不少百姓逃難來到昭都。
直到這兩年南方幾郡陸續開荒,又引進了產量更高的新稻種。
原本來昭都逃荒的百姓終於重回故土。
而在此期間,仍有不少百姓來到昭都。
與從前有所不同的是,這回來到昭都的不再是瘦骨嶙峋的荒民,而是希望在此闖蕩一番作出事業的普通百姓。
昭都周圍無法種植稻米,食米的風氣是近幾年才培養出來的。
像米糕這樣的小吃大部分人連見都沒有見過。
夜風將熱氣與甜香吹滿了長街,不消片刻小小的推車前便擠滿了百姓。
見狀,擔心被人認出來的江玉珣立刻拿著溫掉的米糕退出人群,並在走向暗處的同時回頭張望了一瞬。
「怎麼了?」應長川揉了揉江玉珣的發頂。
江玉珣咬了一口米糕,壓低了聲音對應長川說:「忽然覺得這個商販的確很有頭腦。這幾年南方諸郡雖得到了開發,但到底不如昭都繁華。米糕味道清甜,容易被人接受。他來這裡買小吃食,說不定要不了幾年就能在昭都開店,並將根扎在此地。」
不只米糕,昭都長街上甚至還出現了賣柑橘的小攤。
平心而論,這橘子賣得一點也不便宜。
但幾年豐收過後,昭都百姓兜里都有了些銀子。
如今臨近年關,遇到這種不常見的吃食他們也願意掏錢嘗試一番。
在如今的大周,「活下去」已不再是百姓唯一的追求。
新年還未到,但昭都城內已經有了過節的氛圍。
長街上方不知何時掛滿了明燈,燈上還有用蠅頭小楷寫的詩文。
夜風吹得燈火跟著一道搖曳。
燈上的詩文化作影子,落在了江玉珣的身上。
他手中的米糕還冒著騰騰的熱氣。
鼻尖的紅意,終於消散了幾分。
話音落下之後,應長川不知道從哪裡變處一隻水囊遞到了江玉珣的手中,並輕描淡寫道:「別再嗆到。」
剛才還以為自己躲過一劫的江玉珣立刻被嚇得咳了起來:「咳咳咳……你怎麼還記得?」
說著便接過水囊,一口氣喝掉大半溫水。
應長川輕輕拍了拍他的背,「愛卿說過的話,孤什麼時候忘記過?」語畢他忽然將視線落在了江玉珣手中的米糕上,並微微挑眉問,「愛卿這一次怎麼不邀孤品嘗了?」
剛蒸出來尚且柔軟的米糕上,有一道小小的咬痕。
好似缺了一瓣的月亮,白玉瑩瑩格外可愛。
夜風吹得燈籠輕搖,生出「沙沙」聲響。
江玉珣身上的影子也跟著一道晃了起來。
他忽然抬起了頭。
這一回江玉珣並沒有像上次那般用手掰一塊遞給應長川。
而是微微抬臂,直接把缺了一角的米糕遞了上去。
燈火還在晃著。
應長川笑了一下,直接與江玉珣一道咬在了同一個地方。
桂花的香在瞬間味溢滿唇齒。
他低頭看到,身著晴藍色錦衣的江玉珣正期待地眨著眼睛看向自己。
昭都長街上的煙火與明燈,全部落在了他的眼底。
目光相對的那一瞬,江玉珣輕輕地笑了一下,並看著應長川那雙不再冰冷的菸灰色眼眸問:「怎麼樣,甜嗎?」
幾年前江玉珣也曾在怡河旁的馬車上問應長川同樣的問題。
彼時天子並沒有給出答案。
長街上的燈火還在搖晃。
應長川抬起手捏了捏江玉珣被凍得發紅的耳垂,低頭將唇落在了他的耳邊。
他無比認真地壓低了聲音,給出了那個本應在四年前說出的答案:「甜。」
※
今晚的昭都格外熱鬧。
幾乎所有商鋪都開著門,且排著長隊。
除了自南地來的特產風物以外,最受歡迎的還是售賣烈酒的店鋪。
邢治的生意越做越大。
除了較為高端的酒樓以外,他還在昭都開了幾間售酒的鋪子。
這些鋪子面積不大,裡面沒有桌案供堂食。
只有一個門臉,與三兩店家在這裡為買家打酒。
這種鋪子裡售賣的烈酒,大多是當年釀出還未經過陳釀。
味道雖然不比酒樓中的好,但是一口下肚便能使渾身發熱,是百姓在冬日裡難得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