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扶蘇思索片刻,承認父親這個應對方案比他那個靠譜。

  若是有哪個小國反叛了,他們還能隨時剿滅,再換個小國扶持。只要沿線大部分國家掌控在他們手裡,派兵過去就很方便。

  始皇想的是先控制商路上的國家。

  而後努力同化他們,暗中幫助他們互相合併。等到沿路只剩幾個大國,就可以繼續資助他們往外擴張。

  數量龐多的小國會導致局勢過於複雜,所以最好化繁為簡。等他們互相吞得就剩下幾個了,那一切便好辦了。

  都是附屬國,大秦並不在意西域範圍內的附屬國是一個、兩個還是三個。只要他們不會聯合起來反抗大秦,數量維持在三五個反而能夠激起他們的競爭心思,爭相討好秦國。

  其實五個比三個要保險,數量越多越難聯合起來。國家多了,各自的小心思就多,總會有人想靠檢舉別人為自己謀利的。

  扶蘇想著以後韓信他們時不時帶一隊兵馬在西域招搖過市的樣子,不由失笑。

  「如此一來,大秦又要挨罵了。」

  村口的老大爺都沒他們閒事管得多,西域各國自家打仗關你什麼事,需要你老是跑來「主持公道」?

  又閒了一年的將軍們在新年的大朝會上無所事事地看熱鬧,他們如今上朝就和點卯似的,沒啥好聊的,光看文臣吵架了。

  還以為今年依舊是個沒事幹的年。

  結果忽然聽上首的陛下宣布了最新決議,準備往西域派兵去了。

  眾將軍精神一振,全都目光炯炯地看向陛下,眼裡寫滿了「選我去選我去」。

  始皇原是想著讓年紀漸長的中老年將軍們在咸陽養老,見狀到嘴的話咽了回去。

  他親切地詢問諸位將軍有何見教:

  「莫非將軍們也想去西域?」

  王翦李牧李瑤等老將一大把年紀還能上陣殺敵,想來朝中這些還沒老到那個程度的將軍是該坐不住的。

  當然,這幾位老將早就養老去了。

  畢竟就連他們的孫輩都開始上戰場拼搏了,兒子更是快要步入老年。即便他們自己敢去打仗,始皇帝也不敢放他們出去。

  不過常年征戰的老將軍本也傷病在身,確實受不住軍營的辛苦。大幾十歲的人了,是該頤養天年,人不服老不行。

  兩年前李牧將軍去世,勉強算是壽終正寢,葬在了他心愛的故鄉代郡。他的孫兒李左車在喪禮上狠狠哭了一場,後來回咸陽述職的時候也沒什麼精神。

  李左車堅持認為是當年的趙王不做人,沒有好好對待他祖父。才讓祖父留下一身傷病,早早病逝。

  李瑤和李牧是堂兄弟,李瑤還比李牧大幾歲呢。結果李瑤還活得好好的,李牧去世了,這難道不能說明是趙王的問題嗎?

  出門不巧遇見趙侯,李左車差點衝過去給他一拳頭。幸而被親兵及時攔下了,否則他肯定要受罰。

  得虧李左車只是偶爾才會回一趟咸陽,要是和其他將軍一樣整日在咸陽待著,趙侯門都不敢出了。

  始皇每每想起李牧將軍,就很憂慮自家的其他將軍們也會因為戰場上留下的暗傷有損壽數。

  然而將軍們就是坐不住,一個兩個都表示願意去西域為大秦出一份力。

  沒仗可打閒得摳腳,真的很無聊!

  始皇試圖勸說:

  「西域山高路遠——」

  李信決心已定:

  「末將不怕那些!陛下不能只給年輕小將掙軍功的機會!」

  始皇:……

  最後,除卻王賁顧念著老父沒有請戰之外,別的將軍都很躍躍欲試。

  始皇到底還是隨他們去了。

  朝會散去後,他留下王賁,詢問通武侯為何不曾請戰。

  王賁搖了搖頭:

  「陛下有所不知,父親今冬身子骨明顯不好了。」

  王老將軍能撐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他是大秦現存武將里年紀最大的那個。以前和李信的祖父李崇平輩相交,可李崇都去世好些年了。

  始皇算了算,老將軍已經八十多了。

  前世王老將軍去得更早一些,他是在攻打百越的時候去世的。

  那是大一統初年的事情,老將軍南征百越取得勝利。但因為這次戰爭傷病不愈,離開了人世。①

  王翦因功獲封「武成侯」,按照大秦律法,戰死沙場爵位才可傳給子孫。雖然老將軍是戰後病逝的,但生病也是因為戰爭,因而這個爵位不曾被收回。

  王賁自己有「通武侯」的爵位,所以承襲這個爵位的是王離。

  當時天下才剛一統沒多久,王離年紀輕還沒來得及立多少戰功。他的「武城侯」乃是最高等的列侯,顯然不是靠自己得到的。承爵後為了避諱長輩,還將其中的「成」字改為了「城」字。

  這一世王翦沒去打百越,倒是多活了好些年。雖說爵位只怕傳不到孫子手裡了,但王離自己爭氣,完全可以憑本事封爵。

  始皇帶著太子和太孫,親自去王氏宅邸看望了老將軍。

  王翦樂呵呵地給二人倒茶:

  「臣老了,能活到這個歲數已經知足。陛下要好好保重身體,臣聽人說您這些日子實在操勞。」

  以往老將軍總是很在意君臣之別,不會說一些越界的話。別人都說他是老狐狸,一點把柄都不給別人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