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曹營曾在南衙十六衛任職,後來跟隨孤在嶺南道有建功,陛下提拔他做了護軍中尉,」苻琰一瞬停頓,說道,「日前襄王挑了個錯,貶了他,今職責乃是值守重玄門的中郎將,曹營與孤說,自襄王接管禁軍以來,已貶了好幾人,還往高位上安插了自己人。」
禁軍才被襄王捏在手裡,他就這麼著急的換人,可見必有大事發生。
崔姣心口一跳,就有種不祥的預感,也不用他再說,便道,「殿下送我去益州吧,多給點錢,我在益州好歹能安生。」
苻琰一時失笑,問她,「你不擔心孤嗎?」
崔姣側了側臉,小聲嘟噥,「殿下若沒用,打不過襄王,死了也活該,我是不會給殿下守寡的。」
苻琰神情頓時陰鬱,發狠的親她嘴唇,親的她說不出傷人的話,緊緊環抱著她說道,「孤不會死,孤是你丈夫。」
崔姣眼底凝出淚花,張開胳膊回抱住他。
——
翌日天蒙蒙亮,苻琰欲送崔姣走,家令卻言有羽林軍巡邏到了東宮這一帶,素日東宮有十率府,十率府兵就能巡衛東宮,禁軍從不會過來干擾。
若被他們看到,難免又生事端,苻琰遂只能暫作罷這想法。
叫家令往大明宮遞話,再有一個月就到了崔姣母親的祭日,崔姣思念母親,日漸消瘦,於胎兒也不利,所以苻琰打算送她回益州住上些時日,了結其思念亡母之情。
這由頭找的很好,按理皇帝應該准許,可家令帶回來皇帝的話,卻是再有三日是王貴妃的生辰,等王貴妃的生辰過了,讓崔姣再走也不遲。
這辦法崔姣也走不掉了,苻琰便欲尋別的出路,崔姣心知宮裡面王貴妃一定在出力,苻琰再找千百個出路,也抵不過王貴妃的枕頭風,她也是心生虎膽,兩手一拍就決定不走了,她不過是懷著孕,她腦子好使,有她在,她還能幫襯苻琰,苻琰對抗襄王,她加上皇后難道還打不過一個王貴妃嗎?
崔姣這一決心直把苻琰感動壞了,這一日抱著她又親又舔不撒手,無人時還落了幾滴淚,篤定不再管皇帝的話,夜裡送她走,可半夜宮裡傳出皇帝遇刺了,刺客還沒抓著,宮裡宮外都戒嚴,凡有出入宮門者都要排查,長安城四方城門緊閉,嚴禁外出。
這下擺明了,崔姣別想出長安,苻琰這才罷休。
皇帝來這出,他們也看的清明,大抵是又對苻琰懷疑上了,畢竟他信了太白晝見而兵起,認為起兵的必然是苻琰,對苻琰恨不得打殺了,奈何苻琰自己爭氣,贏得民心,今時今日,崔姣是苻琰的軟肋,皇帝豈會讓她出長安。
崔姣這兩日吃好喝好,養足自己的精神,以應對接下來的動盪。
每日離宵禁前的那一個時辰,苻琰都會簡裝出東宮,回來亦是臉色深沉,夫婦倆甚默契,這事沒往外走漏半點風聲。
到王貴妃生辰這天,皇帝在宮中太液池畔的長安殿為王貴妃設下了生辰宴,王貴妃是后妃,生辰宴沒那麼盛大,只有宮中后妃皇子公主參宴。
苻琰本要崔姣裝病,不用去參宴,但崔姣不放心,有皇后在宴上,她怕皇后鬥不過王貴妃,還給苻琰添了亂,她去至少能看住皇后。
崔姣最終還是去了。
崔姣先入了宴席,王貴妃打扮的極年輕淑雅,陪在皇帝身邊說笑,皇后還是老樣子,擺著張冷臉,看見崔姣是一人來的,才納悶道,「太子怎麼沒來?他人呢?」
崔姣得體的露著笑道,「昨日太子少師給殿下布置了一篇策論,殿下忘了做。」
她有些靦腆。
不僅皇后,皇帝和王貴妃也都看在眼裡,猜是苻琰與她這個太子妃夜裡廝混,耽誤了功課。
皇后不快道,「再貪玩也不該誤了功課,你是太子妃,也不知道勸勸他。」
崔姣垂著頭害羞的應是。
皇帝卻是高興的,太子太認真學業,他反倒會生忌憚,就這樣的好,做個不及他的太子,他也舒心,近來王貴妃時不時在他耳旁說著太子如何有本事,也只有這民女能牽制住他,只要這民女在,就沒甚可怕的。
皇帝坐在龍椅上四平八穩,平生僅見的大氣,「既然太子忙於功課,那就等等再開宴吧。」
王貴妃心裡略著急,她與襄王合計,只待太子入玄武門內,便以太子有謀逆之心命禁軍將其撲殺,這長安殿內也潛伏著襄王府豢養的部曲,只要太子一死,再將皇后和太子妃一干人等全殺盡,最後就是她逼迫皇帝退位,她的兒子坐上皇位,她成為太后,五娘也能再從吐蕃接回來。
萬事俱備,結果太子還沒來。
王貴妃按捺著不安的心,走到這步,不勝則敗,況且太子最在意的人都在這里,等太子做完了策論,也必然過來,他們計劃周密,絕不會有紕漏,今日是她的生辰宴,生辰禮就是太子和皇后的項上人頭,以回報她這些年的忍辱負重!
等了一陣,皇帝有些不耐煩了,著中官速去東宮請人。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禁軍才被襄王捏在手裡,他就這麼著急的換人,可見必有大事發生。
崔姣心口一跳,就有種不祥的預感,也不用他再說,便道,「殿下送我去益州吧,多給點錢,我在益州好歹能安生。」
苻琰一時失笑,問她,「你不擔心孤嗎?」
崔姣側了側臉,小聲嘟噥,「殿下若沒用,打不過襄王,死了也活該,我是不會給殿下守寡的。」
苻琰神情頓時陰鬱,發狠的親她嘴唇,親的她說不出傷人的話,緊緊環抱著她說道,「孤不會死,孤是你丈夫。」
崔姣眼底凝出淚花,張開胳膊回抱住他。
——
翌日天蒙蒙亮,苻琰欲送崔姣走,家令卻言有羽林軍巡邏到了東宮這一帶,素日東宮有十率府,十率府兵就能巡衛東宮,禁軍從不會過來干擾。
若被他們看到,難免又生事端,苻琰遂只能暫作罷這想法。
叫家令往大明宮遞話,再有一個月就到了崔姣母親的祭日,崔姣思念母親,日漸消瘦,於胎兒也不利,所以苻琰打算送她回益州住上些時日,了結其思念亡母之情。
這由頭找的很好,按理皇帝應該准許,可家令帶回來皇帝的話,卻是再有三日是王貴妃的生辰,等王貴妃的生辰過了,讓崔姣再走也不遲。
這辦法崔姣也走不掉了,苻琰便欲尋別的出路,崔姣心知宮裡面王貴妃一定在出力,苻琰再找千百個出路,也抵不過王貴妃的枕頭風,她也是心生虎膽,兩手一拍就決定不走了,她不過是懷著孕,她腦子好使,有她在,她還能幫襯苻琰,苻琰對抗襄王,她加上皇后難道還打不過一個王貴妃嗎?
崔姣這一決心直把苻琰感動壞了,這一日抱著她又親又舔不撒手,無人時還落了幾滴淚,篤定不再管皇帝的話,夜裡送她走,可半夜宮裡傳出皇帝遇刺了,刺客還沒抓著,宮裡宮外都戒嚴,凡有出入宮門者都要排查,長安城四方城門緊閉,嚴禁外出。
這下擺明了,崔姣別想出長安,苻琰這才罷休。
皇帝來這出,他們也看的清明,大抵是又對苻琰懷疑上了,畢竟他信了太白晝見而兵起,認為起兵的必然是苻琰,對苻琰恨不得打殺了,奈何苻琰自己爭氣,贏得民心,今時今日,崔姣是苻琰的軟肋,皇帝豈會讓她出長安。
崔姣這兩日吃好喝好,養足自己的精神,以應對接下來的動盪。
每日離宵禁前的那一個時辰,苻琰都會簡裝出東宮,回來亦是臉色深沉,夫婦倆甚默契,這事沒往外走漏半點風聲。
到王貴妃生辰這天,皇帝在宮中太液池畔的長安殿為王貴妃設下了生辰宴,王貴妃是后妃,生辰宴沒那麼盛大,只有宮中后妃皇子公主參宴。
苻琰本要崔姣裝病,不用去參宴,但崔姣不放心,有皇后在宴上,她怕皇后鬥不過王貴妃,還給苻琰添了亂,她去至少能看住皇后。
崔姣最終還是去了。
崔姣先入了宴席,王貴妃打扮的極年輕淑雅,陪在皇帝身邊說笑,皇后還是老樣子,擺著張冷臉,看見崔姣是一人來的,才納悶道,「太子怎麼沒來?他人呢?」
崔姣得體的露著笑道,「昨日太子少師給殿下布置了一篇策論,殿下忘了做。」
她有些靦腆。
不僅皇后,皇帝和王貴妃也都看在眼裡,猜是苻琰與她這個太子妃夜裡廝混,耽誤了功課。
皇后不快道,「再貪玩也不該誤了功課,你是太子妃,也不知道勸勸他。」
崔姣垂著頭害羞的應是。
皇帝卻是高興的,太子太認真學業,他反倒會生忌憚,就這樣的好,做個不及他的太子,他也舒心,近來王貴妃時不時在他耳旁說著太子如何有本事,也只有這民女能牽制住他,只要這民女在,就沒甚可怕的。
皇帝坐在龍椅上四平八穩,平生僅見的大氣,「既然太子忙於功課,那就等等再開宴吧。」
王貴妃心裡略著急,她與襄王合計,只待太子入玄武門內,便以太子有謀逆之心命禁軍將其撲殺,這長安殿內也潛伏著襄王府豢養的部曲,只要太子一死,再將皇后和太子妃一干人等全殺盡,最後就是她逼迫皇帝退位,她的兒子坐上皇位,她成為太后,五娘也能再從吐蕃接回來。
萬事俱備,結果太子還沒來。
王貴妃按捺著不安的心,走到這步,不勝則敗,況且太子最在意的人都在這里,等太子做完了策論,也必然過來,他們計劃周密,絕不會有紕漏,今日是她的生辰宴,生辰禮就是太子和皇后的項上人頭,以回報她這些年的忍辱負重!
等了一陣,皇帝有些不耐煩了,著中官速去東宮請人。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