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他都摸嘴唇了,阿徹能看不穿嗎?
嬌花似的妹妹還沒出嫁就被周元昉占了便宜,阿徹憋悶,低頭道:“不早了,臣送皇上回宮。”
周元昉鬆了口氣,看來阿徹並未注意到阿滿的異樣。
夜幕已經悄悄降臨,周元昉與阿徹一起往外走。
天上有星星閃爍,上車之前,周元昉低聲囑咐阿徹道:“一會兒你替朕轉告阿滿,等朕回京,朕會立即與她完婚。”
說完,周元昉食髓知味地舔了下嘴唇。
阿徹:……
如果他不幫忙傳話,算是違背皇命嗎?
第114章 大結局下
周元昉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來到山東地界,休整過後,他並沒有直接出兵,而是派使臣去給英王遞了一封招降書。
那招降書乃大儒所寫,情真意切,盡顯帝王的寬容與仁厚,英王看了招降書,卻一把撕碎扔到地上,瞪著眼睛叫使臣回去復命:“你去告訴老三,就說本王跟隨父皇南征北討時,老三還由太監抱著撒尿,寸功未立,識趣的話早早把皇位還給本王,本王看在兄弟一場的情分上,封他個富貴王爺當!”
使臣義憤填膺地告辭,回來面聖時,使臣吞吞吐吐的,不敢原封轉述英王之話,又不敢隱瞞。
“說。”周元昉平靜地催促。
使臣這才跪在地上,低聲學了英王的不敬之詞。
周元昉冷笑:“既然他不知悔改,就別怪朕不念兄弟之情。”
翌日,雙方正式交戰。英王自知兵力總體不如朝廷,他決定擒賊先擒王,就像當初父皇起事,手中兵力遠不如惠文帝,但父皇率領精銳直奔金陵,得了金陵就成了大事。如今,英王全軍出動,將士們互相廝殺,英王率領一萬精銳,專門朝周元昉乘坐的御駕而去。
周元昉與沈復站在御駕上,只見英王率領的軍隊如同一道利箭,成功突破前面大軍的包圍,快速朝這邊而來。隨著距離的接近,英王身邊的將士也越來越少,畢竟朝廷的禁軍也不是吃素的。距離御駕二十丈遠時,英王身邊只剩幾十人了。
霍維章去迎戰英王了,安全起見,沈復勸周元昉先退。
周元昉望著遠處與霍維章纏鬥的兄長,他那位以英勇揚名的二哥,他非但沒退,反而命車前的侍衛統領牽來他的戰馬。
沈復一驚,凝重道:“皇上不可冒險。”
周元昉看他一眼,道:“朕無險可冒。”
說完,周元昉扯下肩上明黃色的繡龍披風,毫不猶豫地跨下御駕,跨上戰馬,英姿颯爽。
英王已經與霍維章過了幾十回合,英王使長刀,霍維章用的是槍,都是揚名多年的武將,兩人短時間難分伯仲。
又一次過招之後,英王勒馬,意外地看向霍維章身後。
霍維章回頭,就見年輕的帝王策馬而來,手持一桿銀槍。
“皇上不可!”霍維章皺眉勸阻,萬一皇上有個三長兩短,天下定會打亂。
周元昉盯著英王,冷聲吩咐道:“退下。”
皇命不可違,霍維章愁眉緊鎖,卻不得不退後幾步。此時此刻,英王已經被禁軍團團包圍,身邊沒有一個幫手,可以說,只要周元昉一聲令下,萬箭齊發就能把英王射成刺蝟。霍維章想,稍後若皇上有危險,他必當及時營救,皇上輸了面子不怕,怕的是丟了性命。
英王自知敗局已定,現在他想的也不是帝位江山,看著對面的周元昉,那個他從不放在眼裡的乳臭小兒,英王冷笑道:“算你還有種,敢來與我動手。”
周元昉單手穩穩地握著刀,面無表情地道:“二哥若下馬投降,朕保證饒你一命。”
英王大怒,策馬沖了過來:“憑你也配!”
他不服氣!他在父皇身邊立了那麼多的功勞,憑什麼父皇要把帝位留給年幼的老三!
英王恨故去的父皇,恨老天爺待他不公,更恨周元昉只憑一個“嫡”字就占的諸多便宜!
大吼著,英王揮刀朝周元昉砍來。
周元昉自幼習武,武藝過人,但他比英王小了十來歲,身高體型不如英王魁梧,力氣也遜色三分,然而武藝比試,比的是功夫力氣,比的也是眼力心性。英王滿心不甘,又面臨必死的絕境,早就沒了理智,周元昉勝券在握,京城還有皇位、嬌妻等他,他又怎會輕易涉險?
時而迎接英王的襲擊,時而敏捷躲避,英王殺紅了眼睛,周元昉越戰越穩,終於在英王徹底亂了分寸時,周元昉故意露出一個破綻,英王見了,馬上揮刀劈砍下來,周元昉卻猛地一彎腰,英王的刀堪堪從他頭頂掠過,周元昉的槍卻快准狠地刺入英王小腹!
秋風習習,兩匹戰馬交錯而過,各自跑了一段,再同時剎住調轉馬頭。
周元昉輕輕地喘息著,目光平靜,陽光落在他臉上,年輕的帝王英俊、沉著、自信。
英王愣了一瞬,恍惚間,好像在周元昉身上看到了先皇后的影子。
英王從來都不屑幼小的弟弟,但他真心服氣先皇后。
他定睛再看,先皇后消失了,對面只有周元昉,只有一個早已長大成人的帝王。
英王低頭,看著戰甲被鮮血染紅,冷意襲來,英王忽然明白,為何父皇要把帝位傳給三弟了。
“二哥,朕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英王中的那一槍並非致命傷,周元昉也不是非要英王死,留英王一命,更能彰顯他的仁義。
英王聞言,忽的大笑出聲,笑著笑著,他仰起頭,對著萬丈外高遠的天空嘶吼:“父皇,你都看見了嗎!現在你是不是滿意了!”
眼淚從眼角滾落,英王閉上眼睛,手中長刀揮向自己。
父皇,從始至終,兒臣只是你歷練三弟的磨刀石,是不是?
成王敗寇,兒臣認了。
英王戰敗自盡,聖駕凱旋迴京。
來時周元昉想著要鎮壓英王的叛亂,回去之時,周元昉已經在考慮朝廷大事了。
皇帝的馬車寬敞豪華,就像一間有桌有榻的書房,馬車穩穩地行進,周元昉坐在榻上,默默地看著跪在桌案對面奏事的首輔沈復。
沈復有才,周元昉承認,但,隨著他登基,阿徹也將在朝堂上占據一席之地,父子倆這麼像,周元昉不想阿徹尷尬。阿徹是他的人,周元昉肯定要用,至於沈復……“咳咳……”
安靜之中,沈復突然以拳抵唇,劇烈地咳嗽起來。
周元昉回神,假意關心道:“這幾日沈卿經常咳嗽,還是宣太醫看看吧。”
沈復繼續咳,過了一陣,他才一邊拍胸口一邊搖頭道:“多謝皇上關懷,只是臣這咳嗽是老毛病了,太醫也治不好,只能靠養。”
周元昉心中微動。
沈復喝口茶,看著帝王,他苦笑道:“皇上,實不相瞞,先帝在世時,臣便上書請求辭去首輔一職,求先帝給朕安排一份清閒的差事,臣都想好了,臣想去國子監教書,替皇上培育人才,可先帝不允。皇上剛登基,英王便造反,臣只好繼續等,現在英王已死,江山穩定,臣懇請皇上開恩,准臣去國子監養老。”
嬌花似的妹妹還沒出嫁就被周元昉占了便宜,阿徹憋悶,低頭道:“不早了,臣送皇上回宮。”
周元昉鬆了口氣,看來阿徹並未注意到阿滿的異樣。
夜幕已經悄悄降臨,周元昉與阿徹一起往外走。
天上有星星閃爍,上車之前,周元昉低聲囑咐阿徹道:“一會兒你替朕轉告阿滿,等朕回京,朕會立即與她完婚。”
說完,周元昉食髓知味地舔了下嘴唇。
阿徹:……
如果他不幫忙傳話,算是違背皇命嗎?
第114章 大結局下
周元昉率領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來到山東地界,休整過後,他並沒有直接出兵,而是派使臣去給英王遞了一封招降書。
那招降書乃大儒所寫,情真意切,盡顯帝王的寬容與仁厚,英王看了招降書,卻一把撕碎扔到地上,瞪著眼睛叫使臣回去復命:“你去告訴老三,就說本王跟隨父皇南征北討時,老三還由太監抱著撒尿,寸功未立,識趣的話早早把皇位還給本王,本王看在兄弟一場的情分上,封他個富貴王爺當!”
使臣義憤填膺地告辭,回來面聖時,使臣吞吞吐吐的,不敢原封轉述英王之話,又不敢隱瞞。
“說。”周元昉平靜地催促。
使臣這才跪在地上,低聲學了英王的不敬之詞。
周元昉冷笑:“既然他不知悔改,就別怪朕不念兄弟之情。”
翌日,雙方正式交戰。英王自知兵力總體不如朝廷,他決定擒賊先擒王,就像當初父皇起事,手中兵力遠不如惠文帝,但父皇率領精銳直奔金陵,得了金陵就成了大事。如今,英王全軍出動,將士們互相廝殺,英王率領一萬精銳,專門朝周元昉乘坐的御駕而去。
周元昉與沈復站在御駕上,只見英王率領的軍隊如同一道利箭,成功突破前面大軍的包圍,快速朝這邊而來。隨著距離的接近,英王身邊的將士也越來越少,畢竟朝廷的禁軍也不是吃素的。距離御駕二十丈遠時,英王身邊只剩幾十人了。
霍維章去迎戰英王了,安全起見,沈復勸周元昉先退。
周元昉望著遠處與霍維章纏鬥的兄長,他那位以英勇揚名的二哥,他非但沒退,反而命車前的侍衛統領牽來他的戰馬。
沈復一驚,凝重道:“皇上不可冒險。”
周元昉看他一眼,道:“朕無險可冒。”
說完,周元昉扯下肩上明黃色的繡龍披風,毫不猶豫地跨下御駕,跨上戰馬,英姿颯爽。
英王已經與霍維章過了幾十回合,英王使長刀,霍維章用的是槍,都是揚名多年的武將,兩人短時間難分伯仲。
又一次過招之後,英王勒馬,意外地看向霍維章身後。
霍維章回頭,就見年輕的帝王策馬而來,手持一桿銀槍。
“皇上不可!”霍維章皺眉勸阻,萬一皇上有個三長兩短,天下定會打亂。
周元昉盯著英王,冷聲吩咐道:“退下。”
皇命不可違,霍維章愁眉緊鎖,卻不得不退後幾步。此時此刻,英王已經被禁軍團團包圍,身邊沒有一個幫手,可以說,只要周元昉一聲令下,萬箭齊發就能把英王射成刺蝟。霍維章想,稍後若皇上有危險,他必當及時營救,皇上輸了面子不怕,怕的是丟了性命。
英王自知敗局已定,現在他想的也不是帝位江山,看著對面的周元昉,那個他從不放在眼裡的乳臭小兒,英王冷笑道:“算你還有種,敢來與我動手。”
周元昉單手穩穩地握著刀,面無表情地道:“二哥若下馬投降,朕保證饒你一命。”
英王大怒,策馬沖了過來:“憑你也配!”
他不服氣!他在父皇身邊立了那麼多的功勞,憑什麼父皇要把帝位留給年幼的老三!
英王恨故去的父皇,恨老天爺待他不公,更恨周元昉只憑一個“嫡”字就占的諸多便宜!
大吼著,英王揮刀朝周元昉砍來。
周元昉自幼習武,武藝過人,但他比英王小了十來歲,身高體型不如英王魁梧,力氣也遜色三分,然而武藝比試,比的是功夫力氣,比的也是眼力心性。英王滿心不甘,又面臨必死的絕境,早就沒了理智,周元昉勝券在握,京城還有皇位、嬌妻等他,他又怎會輕易涉險?
時而迎接英王的襲擊,時而敏捷躲避,英王殺紅了眼睛,周元昉越戰越穩,終於在英王徹底亂了分寸時,周元昉故意露出一個破綻,英王見了,馬上揮刀劈砍下來,周元昉卻猛地一彎腰,英王的刀堪堪從他頭頂掠過,周元昉的槍卻快准狠地刺入英王小腹!
秋風習習,兩匹戰馬交錯而過,各自跑了一段,再同時剎住調轉馬頭。
周元昉輕輕地喘息著,目光平靜,陽光落在他臉上,年輕的帝王英俊、沉著、自信。
英王愣了一瞬,恍惚間,好像在周元昉身上看到了先皇后的影子。
英王從來都不屑幼小的弟弟,但他真心服氣先皇后。
他定睛再看,先皇后消失了,對面只有周元昉,只有一個早已長大成人的帝王。
英王低頭,看著戰甲被鮮血染紅,冷意襲來,英王忽然明白,為何父皇要把帝位傳給三弟了。
“二哥,朕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英王中的那一槍並非致命傷,周元昉也不是非要英王死,留英王一命,更能彰顯他的仁義。
英王聞言,忽的大笑出聲,笑著笑著,他仰起頭,對著萬丈外高遠的天空嘶吼:“父皇,你都看見了嗎!現在你是不是滿意了!”
眼淚從眼角滾落,英王閉上眼睛,手中長刀揮向自己。
父皇,從始至終,兒臣只是你歷練三弟的磨刀石,是不是?
成王敗寇,兒臣認了。
英王戰敗自盡,聖駕凱旋迴京。
來時周元昉想著要鎮壓英王的叛亂,回去之時,周元昉已經在考慮朝廷大事了。
皇帝的馬車寬敞豪華,就像一間有桌有榻的書房,馬車穩穩地行進,周元昉坐在榻上,默默地看著跪在桌案對面奏事的首輔沈復。
沈復有才,周元昉承認,但,隨著他登基,阿徹也將在朝堂上占據一席之地,父子倆這麼像,周元昉不想阿徹尷尬。阿徹是他的人,周元昉肯定要用,至於沈復……“咳咳……”
安靜之中,沈復突然以拳抵唇,劇烈地咳嗽起來。
周元昉回神,假意關心道:“這幾日沈卿經常咳嗽,還是宣太醫看看吧。”
沈復繼續咳,過了一陣,他才一邊拍胸口一邊搖頭道:“多謝皇上關懷,只是臣這咳嗽是老毛病了,太醫也治不好,只能靠養。”
周元昉心中微動。
沈復喝口茶,看著帝王,他苦笑道:“皇上,實不相瞞,先帝在世時,臣便上書請求辭去首輔一職,求先帝給朕安排一份清閒的差事,臣都想好了,臣想去國子監教書,替皇上培育人才,可先帝不允。皇上剛登基,英王便造反,臣只好繼續等,現在英王已死,江山穩定,臣懇請皇上開恩,准臣去國子監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