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頁
倒是京都,這京都才是賈祤這一輩子的跟腳住。家在哪兒,家在京都。
北巡一場,南歸京都。
帝駕起行當然就是浩浩蕩蕩。也便是這等回返的日子裡。賈祤的金手指名額空缺出來。
不過有一點不湊巧,京都來信,呂伭這一位呂爵爺打馬回京都。這早早的歸去。
不是為著差事,據賈祤知道的事情便是京都來了家書。呂爵爺的舅舅不好了,然後呂爵爺這一位打小在舅舅家長大的外甥當然就得趕緊告假歸京。
在隊伍的行程太慢,呂爵爺單獨加急的話,那回程的速度就很快。
就是這等時候,賈祤也收到京都的家書。
只是看完家書後,賈祤的心情不怎麼美好。
一路上許是馬車坐久了悶得慌,賈祤也沒有什麼味口。
姚皇后這一位兒媳來勸了。這等事情姚皇后不瞞著,然後皇帝兒子李燁也來勸了生母。
見著兒子兒媳的孝順,賈祤勉強的膳食。
「母后,曾外祖母去了,她老人家也一定不想您哀傷過甚。」李燁這會兒的話里話外,還是請生母保重。
「我知,我都知。」賈祤確實替祖母隆安郡主的故去傷心。「天子不必太擔憂,我能看得開。祖母年歲大了,這等年紀在世人眼中過逝了也是喜喪。」賈祤嘴裡這般講,可心頭還是挺難受。
世人眼中,這是喜喪。那是因為這一個世道里的黎庶平境外壽數太短了。
隆安郡主生來是宗親,嫁的又是國公勛貴。她這等貴人的壽數當然與黎庶不同。
可在賈祤的眼中,她瞧見的只是祖母,只是親人。她傷心著不能見了祖母的最後一面。
第120章
一回京都, 賈祤去了一趟隨國侯府。皇太后親臨,對於隨國侯府的諸人而言當然是大事。
彼時的靈堂之上,賈祤見著一眾的娘家人。她與眾人寒喧問候,瞧著眾人關切的眼神。
賈祤的心情莫名的有一點抽離感。
歸來時, 祖母不在。賈祤能做的不過是奉供香火。
在心底賈祤有一點空落落的感覺。就像是先帝駕崩時的感覺一樣。
明明有上一輩子的記憶, 她待人在心湖的深處總有一點疏離感。可真的等著他們不在了, 她又總覺得不適應。
午夜夢回時, 她似乎又能想起他們的音容相貌。
只是想起時又覺得開始慢慢的變得模糊,似乎他們本來的模樣跟她印象里的有差別。
至於差別在哪兒,她似乎又不太說的清楚。
「太后娘娘請節哀。」賈道善當著女兒的面, 他還得勸了話。
「太后娘娘,您請節哀。」嫡母賈趙氏也是這般勸一勸賈祤。
賈祤輕輕頷首,她回道:「我心頭有數, 父親母親不必擔憂於我。」
在賈祤這一位皇太后跟前,敢開口,能有底氣開口的當然數著賈道善夫妻。至於旁人, 沒有皇太后的吩咐那只能恭敬的份兒。
皇權至上, 哪怕賈祤這等依附於皇權的太后也一樣。
歸來娘家,一切皆不同的。若是為妃嬪, 為皇后時, 她還要避諱一些。等著她成為皇太后, 那些規矩她想避諱就避諱。
她想隨心所欲一些,她便能隨心所欲一些。
至少在做皇后時, 她顧及的東西更多。如今又不同。這一回賈祤回娘家祭拜一下祖母。
兩宮太皇太后當然知情, 她們也只是寬慰的態度。至於拿著皇家規矩壓人什麼的?
不存在的。
嬪妃不能出宮, 不能隨意見了家人。那是上位者定奪的規矩。可如今的賈祤已經是上位者,她當然有權利姿意而為。
隨國侯府。
隆安郡主的身後事非常隆重, 特別是賈祤這一位皇太后親自奉了香火之後,賈氏一門的出嫁女也是歸來祭拜。
在賈祤未曾離開時,得著消息的出嫁姐妹們也是回了娘家。
雖然平日有相見,可在娘家聚一回為著祖母的身後事。那等感情是不同的。人人都是悲傷在心底。
這會兒的賈祤沒有旁的心思,她在娘家待的時間並不長。只是奉了給祖母的香火後,她便是起駕回宮。
她留下來,也不過是為難家人。哪怕如今的皇太后想留了娘家,旁邊也不會非議於她。
可真心為著娘家好,賈祤也不會想著替娘家招來太多的非議。
在皇太后離開後。
賈道善繼續替母親守靈,隨國侯府亦是繼續操辦著隆安郡主的身後事宜。
京都皇城,宮廷內苑,仁壽宮。
賈祤歸來後,她心頭也在想著一些事情。因著祖母的過逝,賈氏一門裡二房的長孫,三哥賈弘禧的嫡長子婚事延後。這一位年十五的少年郎自然也得跟著長輩們守了孝期。
這些於賈祤而言,她想的也不過是把送給小輩的賀禮延後。
賈祤更在意著身邊人。因為長輩的過逝,她覺得自己更應該珍惜眼前人。
生生滅滅,輪迴不止。
因為生命就是傳承,就像是一枯一榮興衰交替一樣。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北巡一場,南歸京都。
帝駕起行當然就是浩浩蕩蕩。也便是這等回返的日子裡。賈祤的金手指名額空缺出來。
不過有一點不湊巧,京都來信,呂伭這一位呂爵爺打馬回京都。這早早的歸去。
不是為著差事,據賈祤知道的事情便是京都來了家書。呂爵爺的舅舅不好了,然後呂爵爺這一位打小在舅舅家長大的外甥當然就得趕緊告假歸京。
在隊伍的行程太慢,呂爵爺單獨加急的話,那回程的速度就很快。
就是這等時候,賈祤也收到京都的家書。
只是看完家書後,賈祤的心情不怎麼美好。
一路上許是馬車坐久了悶得慌,賈祤也沒有什麼味口。
姚皇后這一位兒媳來勸了。這等事情姚皇后不瞞著,然後皇帝兒子李燁也來勸了生母。
見著兒子兒媳的孝順,賈祤勉強的膳食。
「母后,曾外祖母去了,她老人家也一定不想您哀傷過甚。」李燁這會兒的話里話外,還是請生母保重。
「我知,我都知。」賈祤確實替祖母隆安郡主的故去傷心。「天子不必太擔憂,我能看得開。祖母年歲大了,這等年紀在世人眼中過逝了也是喜喪。」賈祤嘴裡這般講,可心頭還是挺難受。
世人眼中,這是喜喪。那是因為這一個世道里的黎庶平境外壽數太短了。
隆安郡主生來是宗親,嫁的又是國公勛貴。她這等貴人的壽數當然與黎庶不同。
可在賈祤的眼中,她瞧見的只是祖母,只是親人。她傷心著不能見了祖母的最後一面。
第120章
一回京都, 賈祤去了一趟隨國侯府。皇太后親臨,對於隨國侯府的諸人而言當然是大事。
彼時的靈堂之上,賈祤見著一眾的娘家人。她與眾人寒喧問候,瞧著眾人關切的眼神。
賈祤的心情莫名的有一點抽離感。
歸來時, 祖母不在。賈祤能做的不過是奉供香火。
在心底賈祤有一點空落落的感覺。就像是先帝駕崩時的感覺一樣。
明明有上一輩子的記憶, 她待人在心湖的深處總有一點疏離感。可真的等著他們不在了, 她又總覺得不適應。
午夜夢回時, 她似乎又能想起他們的音容相貌。
只是想起時又覺得開始慢慢的變得模糊,似乎他們本來的模樣跟她印象里的有差別。
至於差別在哪兒,她似乎又不太說的清楚。
「太后娘娘請節哀。」賈道善當著女兒的面, 他還得勸了話。
「太后娘娘,您請節哀。」嫡母賈趙氏也是這般勸一勸賈祤。
賈祤輕輕頷首,她回道:「我心頭有數, 父親母親不必擔憂於我。」
在賈祤這一位皇太后跟前,敢開口,能有底氣開口的當然數著賈道善夫妻。至於旁人, 沒有皇太后的吩咐那只能恭敬的份兒。
皇權至上, 哪怕賈祤這等依附於皇權的太后也一樣。
歸來娘家,一切皆不同的。若是為妃嬪, 為皇后時, 她還要避諱一些。等著她成為皇太后, 那些規矩她想避諱就避諱。
她想隨心所欲一些,她便能隨心所欲一些。
至少在做皇后時, 她顧及的東西更多。如今又不同。這一回賈祤回娘家祭拜一下祖母。
兩宮太皇太后當然知情, 她們也只是寬慰的態度。至於拿著皇家規矩壓人什麼的?
不存在的。
嬪妃不能出宮, 不能隨意見了家人。那是上位者定奪的規矩。可如今的賈祤已經是上位者,她當然有權利姿意而為。
隨國侯府。
隆安郡主的身後事非常隆重, 特別是賈祤這一位皇太后親自奉了香火之後,賈氏一門的出嫁女也是歸來祭拜。
在賈祤未曾離開時,得著消息的出嫁姐妹們也是回了娘家。
雖然平日有相見,可在娘家聚一回為著祖母的身後事。那等感情是不同的。人人都是悲傷在心底。
這會兒的賈祤沒有旁的心思,她在娘家待的時間並不長。只是奉了給祖母的香火後,她便是起駕回宮。
她留下來,也不過是為難家人。哪怕如今的皇太后想留了娘家,旁邊也不會非議於她。
可真心為著娘家好,賈祤也不會想著替娘家招來太多的非議。
在皇太后離開後。
賈道善繼續替母親守靈,隨國侯府亦是繼續操辦著隆安郡主的身後事宜。
京都皇城,宮廷內苑,仁壽宮。
賈祤歸來後,她心頭也在想著一些事情。因著祖母的過逝,賈氏一門裡二房的長孫,三哥賈弘禧的嫡長子婚事延後。這一位年十五的少年郎自然也得跟著長輩們守了孝期。
這些於賈祤而言,她想的也不過是把送給小輩的賀禮延後。
賈祤更在意著身邊人。因為長輩的過逝,她覺得自己更應該珍惜眼前人。
生生滅滅,輪迴不止。
因為生命就是傳承,就像是一枯一榮興衰交替一樣。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