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頁
「校長,您放心吧,我知道的,我講課是免費的,教室也是村長批示提供的,不會收ъeΙBěI費的。」顧知朝認真地應了下來。
放在後世,顧知朝用自己的勞動賺取價值,天經地義。
但是特殊年代,該注意還是得要注意,顧知朝還沒有厲害到可以挑戰整個時代。
從學校離開,顧知朝在劉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和劉宏斌一塊去了鄉下。
隨行的還有劉靜和劉樂怡。
學校放假了,劉繼軍還在住院,家裡大人也沒工夫照顧她們,劉宏斌乾脆將兩人帶上,一塊去鄉下玩一陣。
回到了鄉下,顧知朝的生活就變得規律起來。
每天三節課,早上一節英語課和一節語文課,下午一節數學課。
顧知朝知道這些學生們基礎差,所以一開始都是從最基礎的講起,給他們鞏固知識。
另外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興趣,顧知朝時常會根據知識點講一些笑話。
原本大家以為這個高考輔導班會是個很苦逼的地方,但是卻沒承想,經常能夠從裡面聽到歡聲笑語。
講課的內容淺顯易懂,連劉靜這種初中生都能聽懂,加上顧知朝又十分幽默,上課總體氛圍非常輕鬆。
這也是顧知朝有意為之。
顧知朝不願意大家將讀書看作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除了教導知識,他同時也想要讓大家明白知識的樂趣。
這樣的話,在進入大學之後,他們才會有動力進一步探索。
來上課的學生很多,基本上村里準備參加高考的年輕人都來了,除了上河村本村的,隔壁村子,乃至縣城的都有過來的。
只是因為教室容量不大,顧知朝一個人也只能帶一個班,最後這些人都被一中給帶走了。
一中同樣有老師教導,還有宿舍可以居住。
最終留下來的有83人,再加上幾個老師,班級人數達到了90人。
不到五十平的教室裡面的課桌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學生們也都是一個緊挨著一個。
不過學生們雖然多,但是顧知朝的工作任務並不重。
他只負責講課,管理班級學生,批改作業,解答學生難題這些有劉宏斌以及幾位輪流來聽課的老師從旁輔導。
遇到劉宏斌還有老師解答不了的,他們會將問題整理集中起來找顧知朝。
所以上課之餘,顧知朝還是有很多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
除了列印資料,顧知朝還抽空親自狗蛋小花以及劉樂怡啟蒙。
除了講故事,也教他們英語以及一些基礎的數理化知識,算是給他們打下基礎。
畢竟,等到他們參加高考,高考又發生了變化,到時候可不止只考三門了。
對了,也不能再叫狗蛋和小花了,他們上學後,都取了正式的學名。
狗蛋叫顧陽,小花叫顧晴。
名字都是他們父母取的,原本想要讓顧知朝取名,不過顧知朝沒答應,家裡孩子名字都是父母取的,他這個叔叔沒必要越俎代庖。
劉靜雖然跟著輔導班學習,但是晚上也會跟著聽聽顧知朝講的故事。
她人很聰明,雖然說是班級里年紀最小的,才12歲,但是成績卻是非常拔尖的,日常聽課聽一遍就懂了,課後作業也是很快就寫完,還沒什麼錯的。
如果她真的能夠堅持聽完整個課程,搞不好明年真的可以去參加高考,並且考個不錯的成績。
不過對於這一點,顧知朝並沒有勉強,劉靜想聽就聽,不想聽,白天跟著幾個小孩出去玩也都可以的。
她年紀小,多玩幾年也是可以的,沒必要急著讓她跟上成年人的腳步。
除了偶爾去一趟縣城看看外公,再給單文軒寄信,顧知朝剩下的時間基本上都是留在鄉下的。
每日時間被填滿,顧知朝過得十分充實,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時間轉眼來到了78年二月份,補習班需要停下來了。
原因很簡單,顧知朝要去上學了,他所在的學校三月份開學,他必須要去學校報到了。
不過,78年高考,得要等到7月份才會舉行。
之前是顧知朝弄錯,他以為學校開學時間和高考時間是重疊的,其實中間相差了四個月。
他給學校的學生們補習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基本的知識點他都講過一遍了。
這年頭高考不像後世,考點就那麼一些,尤其又只考三門,基本上只要將基礎打牢固了,不說大學,中科大專還是穩上的。
顧知朝要離開了,大家也表示理解,不過顧知朝雖然沒繼續講課了,但是班級卻沒有解散。
同學們依舊在教室裡面學習,他們開始複習顧知朝的講課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就請教同學,同學們沒法解答的,就跑到一中去找老師。
學習氛圍依舊十分濃烈。
甚至,他們還根據顧知朝的提議,組建了英語角,每天一群人都會在角落裡面用英語交流。
顧知朝和劉宏斌收拾好行囊,再次踏上了離家的火車。
「知朝!」
火車停靠,顧知朝走出車廂,看著等在站台的人,快步走去。
放在後世,顧知朝用自己的勞動賺取價值,天經地義。
但是特殊年代,該注意還是得要注意,顧知朝還沒有厲害到可以挑戰整個時代。
從學校離開,顧知朝在劉家住了一晚,第二天和劉宏斌一塊去了鄉下。
隨行的還有劉靜和劉樂怡。
學校放假了,劉繼軍還在住院,家裡大人也沒工夫照顧她們,劉宏斌乾脆將兩人帶上,一塊去鄉下玩一陣。
回到了鄉下,顧知朝的生活就變得規律起來。
每天三節課,早上一節英語課和一節語文課,下午一節數學課。
顧知朝知道這些學生們基礎差,所以一開始都是從最基礎的講起,給他們鞏固知識。
另外為了提高學生們的興趣,顧知朝時常會根據知識點講一些笑話。
原本大家以為這個高考輔導班會是個很苦逼的地方,但是卻沒承想,經常能夠從裡面聽到歡聲笑語。
講課的內容淺顯易懂,連劉靜這種初中生都能聽懂,加上顧知朝又十分幽默,上課總體氛圍非常輕鬆。
這也是顧知朝有意為之。
顧知朝不願意大家將讀書看作是一件很苦逼的事情,除了教導知識,他同時也想要讓大家明白知識的樂趣。
這樣的話,在進入大學之後,他們才會有動力進一步探索。
來上課的學生很多,基本上村里準備參加高考的年輕人都來了,除了上河村本村的,隔壁村子,乃至縣城的都有過來的。
只是因為教室容量不大,顧知朝一個人也只能帶一個班,最後這些人都被一中給帶走了。
一中同樣有老師教導,還有宿舍可以居住。
最終留下來的有83人,再加上幾個老師,班級人數達到了90人。
不到五十平的教室裡面的課桌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學生們也都是一個緊挨著一個。
不過學生們雖然多,但是顧知朝的工作任務並不重。
他只負責講課,管理班級學生,批改作業,解答學生難題這些有劉宏斌以及幾位輪流來聽課的老師從旁輔導。
遇到劉宏斌還有老師解答不了的,他們會將問題整理集中起來找顧知朝。
所以上課之餘,顧知朝還是有很多時間來做自己的事情。
除了列印資料,顧知朝還抽空親自狗蛋小花以及劉樂怡啟蒙。
除了講故事,也教他們英語以及一些基礎的數理化知識,算是給他們打下基礎。
畢竟,等到他們參加高考,高考又發生了變化,到時候可不止只考三門了。
對了,也不能再叫狗蛋和小花了,他們上學後,都取了正式的學名。
狗蛋叫顧陽,小花叫顧晴。
名字都是他們父母取的,原本想要讓顧知朝取名,不過顧知朝沒答應,家裡孩子名字都是父母取的,他這個叔叔沒必要越俎代庖。
劉靜雖然跟著輔導班學習,但是晚上也會跟著聽聽顧知朝講的故事。
她人很聰明,雖然說是班級里年紀最小的,才12歲,但是成績卻是非常拔尖的,日常聽課聽一遍就懂了,課後作業也是很快就寫完,還沒什麼錯的。
如果她真的能夠堅持聽完整個課程,搞不好明年真的可以去參加高考,並且考個不錯的成績。
不過對於這一點,顧知朝並沒有勉強,劉靜想聽就聽,不想聽,白天跟著幾個小孩出去玩也都可以的。
她年紀小,多玩幾年也是可以的,沒必要急著讓她跟上成年人的腳步。
除了偶爾去一趟縣城看看外公,再給單文軒寄信,顧知朝剩下的時間基本上都是留在鄉下的。
每日時間被填滿,顧知朝過得十分充實,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時間轉眼來到了78年二月份,補習班需要停下來了。
原因很簡單,顧知朝要去上學了,他所在的學校三月份開學,他必須要去學校報到了。
不過,78年高考,得要等到7月份才會舉行。
之前是顧知朝弄錯,他以為學校開學時間和高考時間是重疊的,其實中間相差了四個月。
他給學校的學生們補習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基本的知識點他都講過一遍了。
這年頭高考不像後世,考點就那麼一些,尤其又只考三門,基本上只要將基礎打牢固了,不說大學,中科大專還是穩上的。
顧知朝要離開了,大家也表示理解,不過顧知朝雖然沒繼續講課了,但是班級卻沒有解散。
同學們依舊在教室裡面學習,他們開始複習顧知朝的講課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就請教同學,同學們沒法解答的,就跑到一中去找老師。
學習氛圍依舊十分濃烈。
甚至,他們還根據顧知朝的提議,組建了英語角,每天一群人都會在角落裡面用英語交流。
顧知朝和劉宏斌收拾好行囊,再次踏上了離家的火車。
「知朝!」
火車停靠,顧知朝走出車廂,看著等在站台的人,快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