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鏘——』

  「欽差南巡至此地,有需要的人家午時過後村口廣場集合——」

  『鏘——』

  巡遊的官吏們來來回回地說差不多的話。

  今天的程童生,這個點正好還在田埂上,他內心激盪,就如之前許多次一樣,朝著正北方皇帝的位置納頭就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副做派引來了一個小吏的眼神,不過他也只是友善地笑了笑,並未做出什麼多餘舉動,而是繼續往前走宣揚了起來。

  這是他們的工作。

  大錦的宣傳力度向來快而準確,從皇城的昭告,到發到百官手上的公文,再到貼在牆上的告示,最後到利用小吏們的口口相傳,面面俱到。

  看不懂文章沒關係,總有人會到他們耳邊說與他們聽。

  大錦的官員們,大多都有這種『下基層』的鍛鍊。

  現在國泰民安,大錦屯兵並不嚴重。不過沒什麼仗打,不代表武官和士兵們就清閒。刨去邊境鎮守的戰士,境內的士兵們除卻日常訓練,更多的用處是在民生上,清道修路、徵收稅務、挖溝造渠。

  以及,用來鎮場子的時候更多。

  現在當兵,除卻要做實事,還要上課,叫什麼『加強思想教育管理,爭做大錦標兵。』

  比如當地修路了,他們要派人看著,也可能要人下場;宣傳政策了,他們要派人宣傳,忙起來當地府兵都要挨家挨戶去做講解去。天災人禍了,他們上,搶收來不及了,他們也上。

  不管是大到打仗的大事,還是給百姓摘果子的小事,都做。

  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僅得了民心,更是得了聖人讚揚,說他們大錦的兵都是『子弟兵』,憂百姓之憂,想百姓所想。

  或許現在還沒有到軍民一家親的地步,但普通人對軍隊已從單純的敬畏到現在敬畏中夾雜著仰慕,算是種很大的進步了。

  至少現在明面上的官吏,首要都是『為民』,這讓他們在進村的時候遠比前朝官兵受歡迎。

  午後的廣場上,一隊排列整齊的官兵們有序地守著場地安排人進來。

  這次的縫紉機宣講交流會是在譚山村,但面對的卻不止譚山村的村民,而是整個望亭鎮下屬的所有村子。

  會選在這裡,一個是上面的大官圈了,另一個,確實是譚山村很合適。

  譚山村處在整個望亭鎮最中間,同時又是最接近姑蘇府城的村子之一,這裡的人勤奮,消息也靈通,又多數以刺繡、織布、養蠶為生,有屬於自己的一套生態循環,很適合作為投放縫紉機的試點。

  能選到這裡不奇怪。

  望亭鎮下屬的鄉長和幾個附近村的里正,都很開心。

  他們整齊地往這邊趕著,不過這類交流會向來不會苛責,每次講的東西都會循環反覆,只要在與會期間到達,那必定會有收穫。

  是以第一場交流會開始的時候,廣場下面的人大多數是譚山村和附近村的村民;江螢在其中就看到了張氏,以及張氏那個肥壯怪異的兒子。

  最開始江螢甚至不太敢認張氏,張氏比她大不過八歲,與那程童生也算是標準的老夫少妻。

  在江螢的印象里,張氏五官嬌俏,身材微微豐滿又白嫩,整個人稱得上一句珠圓玉潤。

  如今她離家不過二十栽,這張氏實打實的不過四十歲出頭,怎地如此老態。人細瘦又駝背不說,更是頭髮花白,滿臉皺紋,宛若老嫗。若不是那五官隱隱還能分辨出當年模樣,她怎麼也想不到這是當年那個狠毒跋扈的張氏。

  她觀察了好一會兒,才將目光放在張氏邊上那個眉眼中暴戾都藏不住的男人身上。

  看來,惡人自有惡人磨?

  越看,江螢越是開心。嘴角勾起一抹不明顯的笑意。

  這就是父親賣了她換來的弟弟。

  交流會既嚴肅又輕鬆,村民們感激與自豪的目光,是一種非常正能量的反饋,但顯然張氏母子並不能得到這種反饋。

  她眼看著那年輕男人從硬端著的乖巧到藏不住的著急再到戾氣橫生。

  呵。

  這就是張氏整日抱著肚子,不惜趕她出走,心心念念得來的兒子啊。

  程童生原本對這樣的交流會並不感興趣,畢竟一來他不是女郎不懂織布,二來,他一個童生,沒必要了解這等下等人的工具,這輩子能不能用到還另說。

  但自從他知道了那交流會上有京城來的大官以後,態度就變了。

  京城來的大官!

  若是得到一二指點,對他來說,那就是撞了天大的運;即使什麼都沒得到,在這樣的場合轉一圈,若是能入了誰家的眼,搭上一條人脈,都無異於寶藏!

  尤其當他打聽到這是位來自戶部的員外郎的時候,他更為血脈沸騰。

  員外郎,那可是五品官!還是京城的五品官,他們這小地方,人家跺一跺腳,都得震上三震!

  滿心的熱切在他看見那位據說是來自戶部的大人的時候,戛然而止。

  此時已經接近本場交流會的尾聲,下面坐著的人群正在老老實實地聽著總結和收尾,以及期待在結束後自己被選上去親身操作一番。

  但人們期待的心情被一聲驚恐的爆呵聲打斷:「江氏?!你……你是人是鬼?」

  「還是借屍還魂?」

  「不對,這個年紀,難不成是大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