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張九齡身為首相,要顧忌到李隆基的龍體,還要顧忌到朝堂時局的安慰,這時的確顧不上高力士。
高力士身為李隆基身邊第一人,這個時候定也無恙。
譚昭昭鬆了一口氣,對千山道:「我在府里沒事,讓大郎自己照顧好自己。」
千山應了,接過包袱小跑著離去,很快沒入了雨幕中。
疾風驟雨,好似在頃刻間,就停了。
烏雲被一雙大手拂開,露出了藍得醉人的天。很快,這片藍也被撥開,太陽鑽出來,光芒萬丈。
天晴了。
張九齡又過了兩日,在譚昭昭已經用完了晚飯後方才回府,向來喜好整潔儀態的他難得一見的鬍子拉碴,憔悴而疲憊。
譚昭昭趕緊起身迎上去,心疼地道:「大郎用過飯沒有?快過來躺著。」
張九齡虛虛地道:「我已經用過了。身上髒,先去洗一洗。」
譚昭昭只能趕緊讓眉豆去打熱湯,她去取了裡衣到淨房,聽到裡面一片安靜,在門外等了好一陣,聽到裡面還是沒有動靜,她不禁急了,輕輕敲了下門,喊道:「大郎?」
屋內沒有回應,譚昭昭顧不得其他,趕緊拉開門,看到張九齡頭髮坐在浴桶里,頭髮濕漉漉,微微抬頭望著她,眼神茫然。
譚昭昭舒了口氣,將裡衣放在條几上,走到浴桶邊,伸手去試探了下水,道:「大郎,水快涼了,起來擦拭乾淨吧。」
張九齡嗯了聲,雙手撐著浴桶起身,不知是乏力還是手滑,他連著晃了兩下,譚昭昭驚呼一聲,忙伸手扶住了他。
「昭昭不要擔心,我這些時日沒睡好,不小心睡著了。」
張九齡喘了口氣,借著譚昭昭的力氣站起來,拿起布巾擦拭。
譚昭昭知道張九齡這幾日顧不上歇息,她並未多言,取了布巾幫他包住濕發。
黑髮與白髮在手上,黑白分明,譚昭昭的手頓了下。
短短几日,白髮明顯多了好些。
譚昭昭克制住心頭的萬般情緒,待張九齡穿上衣衫,與他一道走出淨房,坐在他身後,用干布巾,一點點絞乾他的頭髮。
張九齡靠在譚昭昭的懷裡,微微閉上了眼睛,不大一會,就發出了輕輕的鼾聲。
譚昭昭放輕了動作,待頭髮絞乾之後,取了軟枕塞在他的頭下墊著,將薄被拉起來蓋在了他的胸口。
張九齡一下睜開了眼,盯了譚昭昭好一陣,再次變得茫然的眼神,終於恢復了柔和,撐著坐起身,道:「時辰不早,我們去歇息吧。」
譚昭昭道好,先去更洗了下,回到臥房,見張九齡在被褥里睜眼望著某處,她頓了下,熄滅了燈盞,進去床裡面躺著。
張九齡如往常那樣,將她攬在了懷裡,下顎抵在她的頸窩間,手與她十指相扣。
命婦在移棺槨大祭時才會入宮,張九齡卻要天天進宮,譚昭昭道:「大郎這些時日累著了,先別管那麼多,早些歇息。」
張九齡低低應了聲,過了好一陣,譚昭昭聽到他的呼吸聲,終於回轉身,問道:「大郎怎地還沒睡?」
「睡不著。」
張九齡苦笑了聲,「累極了,反倒睡不著了。」
譚昭昭嘆了口氣,道:「大郎,離安葬還有好些時日,你總得要先保重好自己。」
張九齡沉默不語,久久之後方道:「陛下......太子成了新帝,應當稱作先帝了。先帝比我還要年輕,他就這麼去了。」
譚昭昭能理解張九齡的遺憾與悲傷,畢竟李隆基對他有知遇提攜之恩,君臣最後雖有嫌隙,到底還未徹底翻臉。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張九齡是真正的君子,他如何會不為李隆基的駕崩而傷懷。
譚昭昭卻不同,真正得知李隆基駕崩之後,一顆心徹底落回了肚子裡,奇異地感到塵埃落定。
安祿山史思明尚未得到重用,郭子儀哥舒翰等名將在,長安有杜甫,有王維他們,還有在劍南道避世的李白。
新帝不管如何,大唐天下有了這些明珠,至少可以再繁榮昌盛幾十上百年。
她來這一世,徹底無憾。
張九齡見譚昭昭未做聲,小心翼翼問道:「昭昭怎地了?」
譚昭昭搖頭,道:「我沒事,只是大郎,你可以傷心,只莫要傷心太甚。大郎站得比我高,應當看得更遠。向前看,大郎,向前看!」
張九齡怔了怔,床幃里昏暗,他看不清譚昭昭的臉,只感到那雙眼眸,在此刻尤其明亮。
向前看,向更遠更高處看去。
李隆基多活幾年,舉薦制死灰復燃,大唐的朝政,又會回到以前的模樣。
可是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開國之初,一旦朝政大亂,天下會跟著大亂。
張九齡深深呼出口氣,心底的鬱氣,跟著散去了些,道:「昭昭聰慧,我不如昭昭也。」
譚昭昭從未認為自己比張九齡聰慧,她再也普通尋常不過,只占了那麼點先知的便宜而已。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高力士身為李隆基身邊第一人,這個時候定也無恙。
譚昭昭鬆了一口氣,對千山道:「我在府里沒事,讓大郎自己照顧好自己。」
千山應了,接過包袱小跑著離去,很快沒入了雨幕中。
疾風驟雨,好似在頃刻間,就停了。
烏雲被一雙大手拂開,露出了藍得醉人的天。很快,這片藍也被撥開,太陽鑽出來,光芒萬丈。
天晴了。
張九齡又過了兩日,在譚昭昭已經用完了晚飯後方才回府,向來喜好整潔儀態的他難得一見的鬍子拉碴,憔悴而疲憊。
譚昭昭趕緊起身迎上去,心疼地道:「大郎用過飯沒有?快過來躺著。」
張九齡虛虛地道:「我已經用過了。身上髒,先去洗一洗。」
譚昭昭只能趕緊讓眉豆去打熱湯,她去取了裡衣到淨房,聽到裡面一片安靜,在門外等了好一陣,聽到裡面還是沒有動靜,她不禁急了,輕輕敲了下門,喊道:「大郎?」
屋內沒有回應,譚昭昭顧不得其他,趕緊拉開門,看到張九齡頭髮坐在浴桶里,頭髮濕漉漉,微微抬頭望著她,眼神茫然。
譚昭昭舒了口氣,將裡衣放在條几上,走到浴桶邊,伸手去試探了下水,道:「大郎,水快涼了,起來擦拭乾淨吧。」
張九齡嗯了聲,雙手撐著浴桶起身,不知是乏力還是手滑,他連著晃了兩下,譚昭昭驚呼一聲,忙伸手扶住了他。
「昭昭不要擔心,我這些時日沒睡好,不小心睡著了。」
張九齡喘了口氣,借著譚昭昭的力氣站起來,拿起布巾擦拭。
譚昭昭知道張九齡這幾日顧不上歇息,她並未多言,取了布巾幫他包住濕發。
黑髮與白髮在手上,黑白分明,譚昭昭的手頓了下。
短短几日,白髮明顯多了好些。
譚昭昭克制住心頭的萬般情緒,待張九齡穿上衣衫,與他一道走出淨房,坐在他身後,用干布巾,一點點絞乾他的頭髮。
張九齡靠在譚昭昭的懷裡,微微閉上了眼睛,不大一會,就發出了輕輕的鼾聲。
譚昭昭放輕了動作,待頭髮絞乾之後,取了軟枕塞在他的頭下墊著,將薄被拉起來蓋在了他的胸口。
張九齡一下睜開了眼,盯了譚昭昭好一陣,再次變得茫然的眼神,終於恢復了柔和,撐著坐起身,道:「時辰不早,我們去歇息吧。」
譚昭昭道好,先去更洗了下,回到臥房,見張九齡在被褥里睜眼望著某處,她頓了下,熄滅了燈盞,進去床裡面躺著。
張九齡如往常那樣,將她攬在了懷裡,下顎抵在她的頸窩間,手與她十指相扣。
命婦在移棺槨大祭時才會入宮,張九齡卻要天天進宮,譚昭昭道:「大郎這些時日累著了,先別管那麼多,早些歇息。」
張九齡低低應了聲,過了好一陣,譚昭昭聽到他的呼吸聲,終於回轉身,問道:「大郎怎地還沒睡?」
「睡不著。」
張九齡苦笑了聲,「累極了,反倒睡不著了。」
譚昭昭嘆了口氣,道:「大郎,離安葬還有好些時日,你總得要先保重好自己。」
張九齡沉默不語,久久之後方道:「陛下......太子成了新帝,應當稱作先帝了。先帝比我還要年輕,他就這麼去了。」
譚昭昭能理解張九齡的遺憾與悲傷,畢竟李隆基對他有知遇提攜之恩,君臣最後雖有嫌隙,到底還未徹底翻臉。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張九齡是真正的君子,他如何會不為李隆基的駕崩而傷懷。
譚昭昭卻不同,真正得知李隆基駕崩之後,一顆心徹底落回了肚子裡,奇異地感到塵埃落定。
安祿山史思明尚未得到重用,郭子儀哥舒翰等名將在,長安有杜甫,有王維他們,還有在劍南道避世的李白。
新帝不管如何,大唐天下有了這些明珠,至少可以再繁榮昌盛幾十上百年。
她來這一世,徹底無憾。
張九齡見譚昭昭未做聲,小心翼翼問道:「昭昭怎地了?」
譚昭昭搖頭,道:「我沒事,只是大郎,你可以傷心,只莫要傷心太甚。大郎站得比我高,應當看得更遠。向前看,大郎,向前看!」
張九齡怔了怔,床幃里昏暗,他看不清譚昭昭的臉,只感到那雙眼眸,在此刻尤其明亮。
向前看,向更遠更高處看去。
李隆基多活幾年,舉薦制死灰復燃,大唐的朝政,又會回到以前的模樣。
可是如今的大唐,早已不是開國之初,一旦朝政大亂,天下會跟著大亂。
張九齡深深呼出口氣,心底的鬱氣,跟著散去了些,道:「昭昭聰慧,我不如昭昭也。」
譚昭昭從未認為自己比張九齡聰慧,她再也普通尋常不過,只占了那麼點先知的便宜而已。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