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頁
他不似他姐,他說話倒言簡意賅,只是跟他姐一般待遇,不得仁和帝一個字的回音。
殿中安靜一刻,落針可聞,只余小鏡兒捂著嘴低弱的哭聲。
須臾,忽聽李懷雍道:「啟稟父皇。」
雲簫韶心中一顫,他要說甚?別是火上澆油。
卻聽他道:「天下間幼兒千千萬,或也有相似,如何說這一名幼童就是馮氏餘孽?」
阿?竟然,他竟然是跳出來質疑?雲簫韶猝不及防,想李懷商也沒想到,夫妻兩個齊齊向李懷雍投去目光。
玉階上徐皇后氣急敗壞:「你與誰說話!這面貌這五官,宮裡嬤嬤早就認出來,確係李懷玄無疑。」
「回母后的話,」李懷雍不慌不忙,「先前兒臣就說,人有相似,更何況幼兒尚未長成,一個鼻子兩隻眼睛,只有更相像。且兒臣細觀,幼兒雖然神智未全開,可這年歲上,總該對家人呼喚自己姓名有所反應。」
是,慢說是孩童,就是一隻貓兒、狗兒,拿名字取喊,稍開智些的都要跑來。
李懷雍接著道:「無論殿上誰喚『李懷玄』,這名幼兒全無反應,一例哭鬧不止。」
可見他或許並不是李懷玄,至少近來旁人不以這名字喚他。也算有理有據,雲簫韶非常想冒險抬抬臉兒,看看這番說辭仁和帝信服沒有。
聽李懷雍又對徐皇后說:「至於宮中嬤嬤,早年近身伺候馮氏的宮人母后已經全部賜死,又哪裡找來包準能辨認皇子的嬤嬤呢。」
死無對證。
這是個路子,先前雲簫韶覺著仁和帝能一眼認出小鏡兒,其實是她想岔了。
雖說李懷玄嬰孩時他母妃受寵,他父皇幾乎和他朝夕相處,可是小孩子總是長得飛快,算來仁和帝業已經有年余未見過他,不一定能說得准,李懷雍走的就是這個路子。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襄國公和徐皇后要說這是李懷玄,我德妃、泰王爺打死不認,兩方各執一詞,總不能拿著沒個定論的事情定罪。
「來人,」上首仁和帝驀地開口,聲音不變喜怒,「將那孩兒抱來。」
抱來?幹什麼?什麼意思?
和公公親自將小鏡兒抱到仁和帝跟前,仁和帝揮揮手,和公公將他口中塞布扯開,說也奇怪,方才一直哭鬧不止的小鏡兒此時安靜得很,只是向龍椅上張望。
仁和帝微微傾身,問:「你認得朕麼?」
!你認得皇帝麼,這話去問小鏡兒,他雖然話說不囫圇,可是點頭搖頭總會!倘若真是尋常百姓家的孩子,他怎會認得九五之尊!都不必他點頭,他只要對仁和帝表現出一丁點熟稔,此事就要決撒!
雲簫韶飛速和李懷商對視一眼,互相眼中都是驚疑不定:這可如何是好!
第74章
徐皇后上前兩步, 一把撾過小鏡兒後頸子,聲色俱厲:「是了,你認不認得父皇?認不認得母后?」
雲簫韶幾乎要起身搶去, 險些驚呼出聲:瞧她手上寸長的丹蔻護甲, 看傷著孩子!邊上李懷商握一握她的手, 她勉強鎮靜, 端正跪好。
她兩個如此情態,落在李懷雍眼中,又是一痛。
從前她做太子妃時, 做隱王妃時, 他若是有難, 她恨不得退避三舍, 冷眼旁觀、高高掛起,後來尋個由頭定下誓約,她才好些,肯助一助他。如今她做泰王妃, 倒好, 二話不說跟六弟和德妃母子跪去, 半句也不把自身往外摘。
如何不能摘?救人的想來是德妃,置宅子的是老六,她一個剛進門的王妃,若說不知情, 有甚說不過去。
可她沒說, 當即就去跪。
不, 李懷雍又想, 她從前,對你也是一般的。
上一世的時候。
你受馮氏欺壓, 是她不離不棄陪著你。你受父皇疑心,被擼去儲君之位,是她再三央求她娘家父親,多番為你奔走,扶你重回東宮。更別提她為著給你誕育子嗣,灌下多少苦藥、受多少罪。
後來那孩子還是沒了,成兒,她多傷心,大約是,李懷雍不得不認,她為你交付的傷心和用心,就在那時候耗完。
倘若那時候還余些兒,後頭雲家覆滅,也該消殘殆盡。縱然那境地她依然情深似海,可後來你不肯迎她為後,你萬萬不該再有念想,你也太殘忍。
可笑你自覺還能彌補,彌補完了你又一次棄她而去,如今好了,她的心交予旁人,你終於肯明白麼?
明白,李懷雍胸中劇痛,兩世自詡聰敏實則糊塗,兩世自詡深情其實薄情,他終於才明白。
又能如何?護著她罷,你欠她的,從前沒護周全的,她不要你,如今萬幸還有用得著你之處,你還愣著做什麼?
李懷雍勸徐皇后:「母后,罷了。」
徐皇后對他怒目而視。
他恍若未見,向仁和帝躬身建言:「父皇,未及齠年的孩童,尚在牙牙學語,他的證詞如何做得數?即便他不怕生人,或許只是天生外向,生做好性子罷了。」
仁和帝目光逗留在小鏡兒面上,口中問李懷雍:「那你說說看,要如何確認這孩子身份。」
李懷雍道:「自然要問收留他的人。依兒臣看,德娘娘執掌宮中,平素無有不敬、不周,德行宮中上下稱頌,六弟更與兒臣一處長大,兒臣最知道他的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殿中安靜一刻,落針可聞,只余小鏡兒捂著嘴低弱的哭聲。
須臾,忽聽李懷雍道:「啟稟父皇。」
雲簫韶心中一顫,他要說甚?別是火上澆油。
卻聽他道:「天下間幼兒千千萬,或也有相似,如何說這一名幼童就是馮氏餘孽?」
阿?竟然,他竟然是跳出來質疑?雲簫韶猝不及防,想李懷商也沒想到,夫妻兩個齊齊向李懷雍投去目光。
玉階上徐皇后氣急敗壞:「你與誰說話!這面貌這五官,宮裡嬤嬤早就認出來,確係李懷玄無疑。」
「回母后的話,」李懷雍不慌不忙,「先前兒臣就說,人有相似,更何況幼兒尚未長成,一個鼻子兩隻眼睛,只有更相像。且兒臣細觀,幼兒雖然神智未全開,可這年歲上,總該對家人呼喚自己姓名有所反應。」
是,慢說是孩童,就是一隻貓兒、狗兒,拿名字取喊,稍開智些的都要跑來。
李懷雍接著道:「無論殿上誰喚『李懷玄』,這名幼兒全無反應,一例哭鬧不止。」
可見他或許並不是李懷玄,至少近來旁人不以這名字喚他。也算有理有據,雲簫韶非常想冒險抬抬臉兒,看看這番說辭仁和帝信服沒有。
聽李懷雍又對徐皇后說:「至於宮中嬤嬤,早年近身伺候馮氏的宮人母后已經全部賜死,又哪裡找來包準能辨認皇子的嬤嬤呢。」
死無對證。
這是個路子,先前雲簫韶覺著仁和帝能一眼認出小鏡兒,其實是她想岔了。
雖說李懷玄嬰孩時他母妃受寵,他父皇幾乎和他朝夕相處,可是小孩子總是長得飛快,算來仁和帝業已經有年余未見過他,不一定能說得准,李懷雍走的就是這個路子。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襄國公和徐皇后要說這是李懷玄,我德妃、泰王爺打死不認,兩方各執一詞,總不能拿著沒個定論的事情定罪。
「來人,」上首仁和帝驀地開口,聲音不變喜怒,「將那孩兒抱來。」
抱來?幹什麼?什麼意思?
和公公親自將小鏡兒抱到仁和帝跟前,仁和帝揮揮手,和公公將他口中塞布扯開,說也奇怪,方才一直哭鬧不止的小鏡兒此時安靜得很,只是向龍椅上張望。
仁和帝微微傾身,問:「你認得朕麼?」
!你認得皇帝麼,這話去問小鏡兒,他雖然話說不囫圇,可是點頭搖頭總會!倘若真是尋常百姓家的孩子,他怎會認得九五之尊!都不必他點頭,他只要對仁和帝表現出一丁點熟稔,此事就要決撒!
雲簫韶飛速和李懷商對視一眼,互相眼中都是驚疑不定:這可如何是好!
第74章
徐皇后上前兩步, 一把撾過小鏡兒後頸子,聲色俱厲:「是了,你認不認得父皇?認不認得母后?」
雲簫韶幾乎要起身搶去, 險些驚呼出聲:瞧她手上寸長的丹蔻護甲, 看傷著孩子!邊上李懷商握一握她的手, 她勉強鎮靜, 端正跪好。
她兩個如此情態,落在李懷雍眼中,又是一痛。
從前她做太子妃時, 做隱王妃時, 他若是有難, 她恨不得退避三舍, 冷眼旁觀、高高掛起,後來尋個由頭定下誓約,她才好些,肯助一助他。如今她做泰王妃, 倒好, 二話不說跟六弟和德妃母子跪去, 半句也不把自身往外摘。
如何不能摘?救人的想來是德妃,置宅子的是老六,她一個剛進門的王妃,若說不知情, 有甚說不過去。
可她沒說, 當即就去跪。
不, 李懷雍又想, 她從前,對你也是一般的。
上一世的時候。
你受馮氏欺壓, 是她不離不棄陪著你。你受父皇疑心,被擼去儲君之位,是她再三央求她娘家父親,多番為你奔走,扶你重回東宮。更別提她為著給你誕育子嗣,灌下多少苦藥、受多少罪。
後來那孩子還是沒了,成兒,她多傷心,大約是,李懷雍不得不認,她為你交付的傷心和用心,就在那時候耗完。
倘若那時候還余些兒,後頭雲家覆滅,也該消殘殆盡。縱然那境地她依然情深似海,可後來你不肯迎她為後,你萬萬不該再有念想,你也太殘忍。
可笑你自覺還能彌補,彌補完了你又一次棄她而去,如今好了,她的心交予旁人,你終於肯明白麼?
明白,李懷雍胸中劇痛,兩世自詡聰敏實則糊塗,兩世自詡深情其實薄情,他終於才明白。
又能如何?護著她罷,你欠她的,從前沒護周全的,她不要你,如今萬幸還有用得著你之處,你還愣著做什麼?
李懷雍勸徐皇后:「母后,罷了。」
徐皇后對他怒目而視。
他恍若未見,向仁和帝躬身建言:「父皇,未及齠年的孩童,尚在牙牙學語,他的證詞如何做得數?即便他不怕生人,或許只是天生外向,生做好性子罷了。」
仁和帝目光逗留在小鏡兒面上,口中問李懷雍:「那你說說看,要如何確認這孩子身份。」
李懷雍道:「自然要問收留他的人。依兒臣看,德娘娘執掌宮中,平素無有不敬、不周,德行宮中上下稱頌,六弟更與兒臣一處長大,兒臣最知道他的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