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班主道:“可不是,生的人中龍鳳模樣,坐在輪椅上,客客氣氣的。”

  聶夫人確信是自己兒子幹的事:“他這幾個意思?這作風倒有點像他十四五歲的時候,天下第一,胡作非為!鬧這麼一出,為的是什麼……”

  她猛然間明白過來,一臉喜氣,溫柔的對班主道:“那就這麼演!演上個十天十夜!”

  班主:“……?啊?”

  珈若上了馬車,才憋不住笑了:“還有這樣的!難為他還去找戲班子搭這麼個台子!”

  競秀小聲道:“聶世子怪好的,總算開竅了,總比有人送芫荽好得多了。”

  蕭融:…… ……

  次日,珈若剛起身,競秀就來回稟,昨日那個“不開眼的小子”,已經被免職在家了。

  “他叫宋必文,本來就不是正經科舉上的,而是青州舉孝廉推上京的。今年年初就進了京,兩個月前,好不容易進了禮部,因為其……”

  競秀詭異的扯了扯嘴角:“禮部老尚書那是一位大孝子,就因為宋必文孝順,‘躬親侍母’,因此對他十分有好感。昨日也巧了,是宋必文生辰,老尚書看他一個人在京中,因此就找了個名義,出去飲酒,消消鄉愁。”

  沒想到,老尚書一片好心,給自己惹了個□□煩。

  今日一早,老尚書便遞上奏摺,告老還鄉了。原本的禮部右侍郎便是內定的尚書人選,今早已經意外的,提前走馬上任了。

  陛下也聽說了此事,臣子之間意見不合,也是常有的事,還賞了老尚書不少東西。但這個宋必文言辭粗俗,惡形惡狀,就大不一樣了。

  珈若道:“這樣的人,也能稱之為孝廉?青州太守收了多少銀子,乾的蠢事?”

  珈若就是隨口一說,沒想到很快就真的牽連出了青州太守。

  原本宋必文丟了官,灰溜溜返鄉就是了,偏偏還要在京中逗留,喝醉了酒就大放厥詞,說長寧王仗勢欺人。

  話傳到蕭融耳中,百忙之中,讓人去青州查了他的底細,還真被查出來些了不起的東西。

  宋必文的孝廉根本就是假的,他母親臥病在床,日夜被其辱罵,左鄰右舍都有耳聞。再之後,順藤摸瓜,查出來他母親的死因還有可疑,只可惜日久之下,已無確實證據,但有家中的兩名侍女口供為證。

  這樣一來二去,就摸到了青州太守的頭上,原來收了宋必文家傳的一件寶物,這才舉了這位“孝廉”。

  很快,宋必文就被發回原籍,永不錄用,著令當地官員查明案件實情。且不出一月,青州太守也出事倒霉,因為多起案子被押解進京了。

  競秀回來以後,面色古怪,掀帘子進來便道:

  “這回好了,出去一趟,滿京城都傳,千萬別惹長寧王妃,誰惹誰倒霉。”

  珈若正吃一盞南瓜羹,才含了一口,就吐了出來,漱漱口。

  “怎麼覺得今日的南瓜味道怪怪的?”

  秦鸞笑道:“郡主有孕,味口就會時常變化,常常小餛飩吧。”

  秦鸞這才問:“沒頭沒腦的說什麼呢?誰敢惹我們郡主?我們郡主也不惹別人。”

  競秀將青州的事原原本本說了:“宋必文回去之後,惹出來青州太守,他也饒不了宋必文,趁夜黑風高,把醉酒發牢騷的宋必文直接推進溝里,偽裝成落水溺亡。”

  但陛下已經開始查了,前日,青州太守就被下進大理寺大牢了。

  “說來說去,還是他那日惹了我們郡主,順藤摸瓜,連青州太守都被他坑了。”

  珈若吃了七八個餛飩:“明明是他們自身不正,這才被人看出端倪來了。你以為彈劾青州太守的摺子是誰寫的?是禮部老尚書遞上去的。”

  禮部老尚書恨死這個青州太守了,舉薦的什麼“孝廉”,害得他晚節不保。辭官返鄉前的最後一道摺子,就是把他給彈劾了。

  幾人說說笑笑,珈若忽然慢慢放下碗筷,靜靜的扶住了桌面。

  秦鸞覺出不對:“郡主,怎麼了?”

  珈若:“好像……要生了!”

  第139章

  太子從城外回來, 心急如焚, 趕在半道上, 就有侍從告訴他, 就是今天了。

  他急急忙忙叫人去宮中回稟蕭融, 卻說沒找到人。這一來一去,他也剛到城門口。

  太子在過城門時,小小的猶豫了一下——是先逕自去長寧王府呢, 還是回宮去儘快找到小皇叔。

  他很快決定下來,讓隨侍帶著東宮令牌去長寧王府等候佳音, 若有萬一之處,出示太子令牌即可,一定要保住母子平安。

  太子趕回宮中, 才知道陛下已經派了人過去,嚴皇后在宮中坐立難安,恨不得立刻就去長寧王府。等她知道消息,蕭融還沒回去時,立刻就要出宮。

  太子被額外遷怒, 被親娘訓了好幾句,摸著鼻子去問長寧王的去向。

  這人從半個月前開始, 日日早回, 恨不得不上朝才好,怎麼今日偏偏不見了?

  等到兵部一問,才知道蕭融跟兵部侍郎走了。

  太子道:“最好是有什麼要緊事,不然何侍郎這一年日子可要好過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