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頁
他只是哭著喊著「祝卿卿」,只有「祝卿卿」三個字是清楚的。
他想祝卿卿,他想要祝卿卿活過來。
最後,李鉞自己把自己關在殿裡一天一夜,出來的時候,便下了新的旨意。
只要那些牢里的人肯改口,說祝卿卿和他是天生一對,祝卿卿就該做他的皇后,那就可以馬上出獄。這個消息一傳下去,整個牢房裡都充斥著這些話。
「陛下與祝大人天生一對!」
「祝大人天命所歸,該當皇后!」
李鉞抱著祝青臣的牌位,站在牢房門口,先是笑出聲來,笑著笑著,又沒忍住流下眼淚。
他和祝卿卿沒法成為一對,在史冊上、在人心裡,也要是一對。
*
這件事情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對祝青臣做皇后的事情提出異議。
李鉞親自籌備了他們的大婚。
紅燭燃到天明,李鉞便對著祝青臣的牌位,一遍一遍地收拾祝青臣從前留下的東西。
李鉞違背了祝青臣的遺願,沒有把他用過的所有東西都放進他的棺材裡,他自己留下了幾樣。
祝青臣小時候用過的短毛筆、自己編的小詩集,祝青臣穿過的衣裳、戴過的玉冠。
他都偷偷留了下來。
李鉞頹喪地坐在地上,拿著軟布,把這些東西,從一個箱子裡拿出來,擦一擦,再放到另一個箱子裡。
他一邊清點,一邊想起祝青臣用這些東西時的樣子。
一邊卻又慶幸。
慶幸自己沒有過早地暴露齷齪的心思。
祝卿卿一直都認為他們是知己、君臣、好友,要是祝卿卿知道了,走的時候,也一定走不安穩。
三年前,李鉞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統天下,讓祝卿卿住上好的陵寢,給祝卿卿安排高貴的封號。
現在天下既定,李鉞又要開始尋找新的目標。
立祝卿卿做皇后,實現他描述過無數次的海晏河清。
這回李鉞給自己定的時限是五年。
李鉞翻來覆去地收拾東西,一直到天色微亮,紅燭燃盡。
*
李鉞登基後的一天:
卯時醒來,在祝卿卿的牌位前說一會兒話,陪祝卿卿一起吃早飯。
隨後去晨練,練刀、練槍或是練拳,視情況而定。
晨練之後,更衣上朝。
朝會一般會在正午時分結束,回去陪祝卿卿吃午飯,小睡一會兒,起來之後批奏摺。
批奏章到傍晚時分,傍晚可能會去巡查軍營,也可能會召見史官,看看他們給祝卿卿新寫的文章、新畫的畫像,提出自己的意見,若是沒有,便陪祝卿卿一起吃晚飯。
吃完晚飯,繼續批奏摺。
批完奏摺,整理一下祝卿卿的東西,洗漱就寢。
年輕的時候,李鉞恨不能一天召見八百次史官,想起一點關於祝卿卿的事情,就要讓他們記錄下來。
他讓史官把祝卿卿寫成,出生時一朵蓮花綻放、滿室芬芳、紫氣東來的文曲星降世,小時候聰敏過人、出口成章的神仙孩童,長大後點石成金、撒豆成兵的神仙少年。
史官們總是在改文章,李鉞總是不滿意。
祝卿卿偶爾入夢,控訴他怎麼胡編亂造,趕緊全部改回來。
李鉞卻只是笑,醒來之後,繼續召見史官。
他越是胡說八道,祝卿卿就越生氣,越有可能來找他。
這樣幼稚的狀態,持續了整整十年。
直到李鉞三十歲的時候,他忽然醒悟了。
這天,他按照祝青臣之前的慣例,去學宮探望學生。
門外有兩個十六歲的少年跑過,他忽然好像看見了少年的自己和祝卿卿。
所以,祝卿卿不來見他,他為什麼不去見祝卿卿呢?
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富庶,他再也沒有事情可以做了。
還有一件,要為天下培養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只要做完這件事情,他就可以去見祝卿卿了。
思及此處,李鉞迅速起駕回宮,派人將旁支的孩童名冊整理一份,三日內交給他。
這些年來,隨著李鉞年歲漸長,情緒越來越穩定,偶爾有幾個朝臣提及後宮之事。
只是朝臣每次一提,李鉞就把他們貶官,久而久之,也就沒有人再敢提了。
這回李鉞要收養旁支家的孩子,自然也沒有人反對。
最後,李鉞選中了一個名叫李端的六歲孩子。
人看著挺老實,也還算機靈。
把人接到宮裡的第一天,李鉞就按著這孩子的腦袋,讓他靠在牆上,用匕首沿著他的腦袋,在牆上刻下一道劃痕。
李端不解,遲疑地看著他,不知道該不該問。
李鉞用匕首加深劃痕,又微微抬起手,低聲道:「等你長到這裡,我就可以去見祝卿卿了。」
李端小聲問:「是……祝皇后嗎?」
「是他。」李鉞頷首。
「那我應該叫他……君後?」
「叫他太傅,他才不想忽然當爹。」
「是。」
李端不甚聰明,但是勝在勤奮。
在他看來,皇宮的日子是很不錯的,有許多夫子教他念書,父皇偶爾也會教他騎射。
在這些夫子之上,還有一位祝太傅。
夫子們偶爾教完他功課,也會跟他說一些祝太傅的事情。
他想祝卿卿,他想要祝卿卿活過來。
最後,李鉞自己把自己關在殿裡一天一夜,出來的時候,便下了新的旨意。
只要那些牢里的人肯改口,說祝卿卿和他是天生一對,祝卿卿就該做他的皇后,那就可以馬上出獄。這個消息一傳下去,整個牢房裡都充斥著這些話。
「陛下與祝大人天生一對!」
「祝大人天命所歸,該當皇后!」
李鉞抱著祝青臣的牌位,站在牢房門口,先是笑出聲來,笑著笑著,又沒忍住流下眼淚。
他和祝卿卿沒法成為一對,在史冊上、在人心裡,也要是一對。
*
這件事情之後,再也沒有人敢對祝青臣做皇后的事情提出異議。
李鉞親自籌備了他們的大婚。
紅燭燃到天明,李鉞便對著祝青臣的牌位,一遍一遍地收拾祝青臣從前留下的東西。
李鉞違背了祝青臣的遺願,沒有把他用過的所有東西都放進他的棺材裡,他自己留下了幾樣。
祝青臣小時候用過的短毛筆、自己編的小詩集,祝青臣穿過的衣裳、戴過的玉冠。
他都偷偷留了下來。
李鉞頹喪地坐在地上,拿著軟布,把這些東西,從一個箱子裡拿出來,擦一擦,再放到另一個箱子裡。
他一邊清點,一邊想起祝青臣用這些東西時的樣子。
一邊卻又慶幸。
慶幸自己沒有過早地暴露齷齪的心思。
祝卿卿一直都認為他們是知己、君臣、好友,要是祝卿卿知道了,走的時候,也一定走不安穩。
三年前,李鉞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統天下,讓祝卿卿住上好的陵寢,給祝卿卿安排高貴的封號。
現在天下既定,李鉞又要開始尋找新的目標。
立祝卿卿做皇后,實現他描述過無數次的海晏河清。
這回李鉞給自己定的時限是五年。
李鉞翻來覆去地收拾東西,一直到天色微亮,紅燭燃盡。
*
李鉞登基後的一天:
卯時醒來,在祝卿卿的牌位前說一會兒話,陪祝卿卿一起吃早飯。
隨後去晨練,練刀、練槍或是練拳,視情況而定。
晨練之後,更衣上朝。
朝會一般會在正午時分結束,回去陪祝卿卿吃午飯,小睡一會兒,起來之後批奏摺。
批奏章到傍晚時分,傍晚可能會去巡查軍營,也可能會召見史官,看看他們給祝卿卿新寫的文章、新畫的畫像,提出自己的意見,若是沒有,便陪祝卿卿一起吃晚飯。
吃完晚飯,繼續批奏摺。
批完奏摺,整理一下祝卿卿的東西,洗漱就寢。
年輕的時候,李鉞恨不能一天召見八百次史官,想起一點關於祝卿卿的事情,就要讓他們記錄下來。
他讓史官把祝卿卿寫成,出生時一朵蓮花綻放、滿室芬芳、紫氣東來的文曲星降世,小時候聰敏過人、出口成章的神仙孩童,長大後點石成金、撒豆成兵的神仙少年。
史官們總是在改文章,李鉞總是不滿意。
祝卿卿偶爾入夢,控訴他怎麼胡編亂造,趕緊全部改回來。
李鉞卻只是笑,醒來之後,繼續召見史官。
他越是胡說八道,祝卿卿就越生氣,越有可能來找他。
這樣幼稚的狀態,持續了整整十年。
直到李鉞三十歲的時候,他忽然醒悟了。
這天,他按照祝青臣之前的慣例,去學宮探望學生。
門外有兩個十六歲的少年跑過,他忽然好像看見了少年的自己和祝卿卿。
所以,祝卿卿不來見他,他為什麼不去見祝卿卿呢?
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富庶,他再也沒有事情可以做了。
還有一件,要為天下培養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只要做完這件事情,他就可以去見祝卿卿了。
思及此處,李鉞迅速起駕回宮,派人將旁支的孩童名冊整理一份,三日內交給他。
這些年來,隨著李鉞年歲漸長,情緒越來越穩定,偶爾有幾個朝臣提及後宮之事。
只是朝臣每次一提,李鉞就把他們貶官,久而久之,也就沒有人再敢提了。
這回李鉞要收養旁支家的孩子,自然也沒有人反對。
最後,李鉞選中了一個名叫李端的六歲孩子。
人看著挺老實,也還算機靈。
把人接到宮裡的第一天,李鉞就按著這孩子的腦袋,讓他靠在牆上,用匕首沿著他的腦袋,在牆上刻下一道劃痕。
李端不解,遲疑地看著他,不知道該不該問。
李鉞用匕首加深劃痕,又微微抬起手,低聲道:「等你長到這裡,我就可以去見祝卿卿了。」
李端小聲問:「是……祝皇后嗎?」
「是他。」李鉞頷首。
「那我應該叫他……君後?」
「叫他太傅,他才不想忽然當爹。」
「是。」
李端不甚聰明,但是勝在勤奮。
在他看來,皇宮的日子是很不錯的,有許多夫子教他念書,父皇偶爾也會教他騎射。
在這些夫子之上,還有一位祝太傅。
夫子們偶爾教完他功課,也會跟他說一些祝太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