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頁
江俊走了,他的少爺走了。
所有從前他不需要面對的事情,都一股腦地朝他湧來。
更重要的是,那兩位大人物走前,將這個小皇帝託付給了他,給了他這個半路出家的武夫。
一則小皇帝年幼的時候,攝政王想要他文武雙全,便找了他做他的武夫子;二則其他將領要麼年齡大要麼在京中待不住,所以江俊只有囑咐於他。
當這孩子的老師沒什麼,可無煙從沒想過一來二去的教授,竟叫小皇帝對他生了旁的心思。從前軟糯溫和的孩子,如今在他的眼裡——宛如冰冷的毒蛇,怎麼捂、也捂不熱。
攝政王不是皇帝,也為今後找好了退路。
所以他可以一走了之、可以給他和少爺舉辦一場盛大的「婚禮」,但是他無煙不可以。凌延威是錦朝高高在上的天子,是繼承了凌威、凌武、同嘉公主甚至是段太后所有希望的人。
無奈,搖搖頭,段無煙道:「陛下若無其他事,臣還要準備,就不能招待陛下了。」
這是明顯的送客之語,可小皇帝並不想走。
早知道陛下來容易,送走很難的段無煙只能搖搖頭,吩咐管家去準備小皇帝愛吃的東西,自己站起身來繼續收拾。
只是收拾起來不太順利——因為他走到哪裡,小皇帝就跟到哪裡——就像當年他第一次見到這個孩子,七八歲的小蘿蔔頭,躲在兵器架子後面歪著頭看他,一臉審視。
當時兵器架還不是太穩,跟著皇帝的幾個小太監也沒當回事。
若非是無煙及時趕到,只怕小皇帝就要被那倒下來的兵器架子砸出個好歹。也就是因為這一遭的「相救」,讓小皇帝對他生了越來越多的眷顧和不應有的戀慕。
他,已經年逾三十了。
早過了會因為一兩句話臉紅心跳,或者衝動的年紀了。
小皇帝對他的感情,無煙並不認為是感情,不過是一件心愛的玩具不太順心了,就總是不想放手罷了,等他長大了,選了皇后、妃子,自然就會忘記他。
而那一天,必定就是他離開的時候,無論是辭官還是戰死,總歸是要走。
無煙相信,等小皇帝長大後,他們二人,註定不能相容。
而他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在小皇帝還對他沒有本事下手的時候。抓緊時間,對付大戎國的伯顏阿魯渾,讓他早些臣服,替這不省心的小皇帝,打下一個太平的江山。
他,護不了他一生的平安,更回應不了他荒唐的感情,但是,他會盡力護他平安。
正如他名字「無煙」那樣,等平定了北方戰局,他會還給小皇帝凌延威一個真正沒有烽煙的北地,讓天正朝,成為前所未有、後來難以超越的盛世朝廷。
之後,這裡頭便真的沒有他什麼事兒了。
願不願意給他一份哀榮或者留名,都在小皇帝一念之間,而那個時候,小皇帝肯定不小了,若為明君——他定然容不下他這個「年少時期的恥辱」。
這麼想著的無煙,其實並沒有看見身後小皇帝眼中令人驚異的精光。
裡面蘊含了數千種感情,那樣熾熱又那樣瘋狂絕望。像是被逼到絕境的猛獸,隱忍著要爆發出最後的致命一擊。
如天正皇帝在朝堂上所說的那樣,三日後,他親自為段無煙大將軍踐行。
並且,親自將大軍送到了城外。
而段大將軍也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帶軍而出之後,捷報頻傳,很快就打得大戎國節節敗退,讓大戎國君不得不忍辱求和。
只不過,這場戰爭花費了六年的時間。
當段無煙再次見到凌延威的時候,對方已經加冠,真正長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段無煙尚未來得及欣慰,便聽見了對方冰冷的話語:
「老師,他們在你的將軍府中,發現了黃袍一件,還有偽造的玉璽,你——該如何向朕解釋?」
段無煙一愣,之後便明白了凌延威的意思。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是時候到了,而已。
天正二十一年四月,大將軍段無煙因私造黃袍之罪為皇帝羈押,數罪併罰之下,叛了死罪。同年五月,天正皇帝傳出了他當政以來唯一的一件「醜聞」,那便是他欲立一男子為後。
朝堂混亂,而見過那名「男子」的宮人們說,這禍主的男人,相貌與死去的段將軍——極為相似。
然而無論如何,天正帝鐵腕鎮壓了所有反對的人。
更從宗嗣過繼了德才兼備的一位小世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挑選了德高望重的臣子輔佐,讓大臣們無話可說,更是得到了其姑母同嘉長公主的支持。
鬱悶的宰相大人曾經問過長公主為什麼,長公主抱著小女兒無奈地搖搖頭道:「老五和我能夠給那個孩子一切,甚至是江山社稷天下,可是卻沒有人能夠教會他去愛。」
「如此也好,就算巧取豪奪——解鈴還須繫鈴人,至少——這兩個孩子,我瞧著都不錯。」
天正朝的宰相大人偏著頭想了想,最終無奈一笑:
「只盼著段大將軍可不要想不開才好。」
「無情人才會想不開,」同嘉公主笑得十分揶揄:「心中有情的大將軍,只是放不下自己的固執。磨一磨,也好——朝廷後繼有人就成,孩子們就讓他們瞎折騰去吧。」
裴君浩不置可否,卻只是希望段將軍在後宮裡,能夠讓那位早慧的皇帝陛下染上一點感□□彩,不再是那麼冷冰冰的模樣。
所有從前他不需要面對的事情,都一股腦地朝他湧來。
更重要的是,那兩位大人物走前,將這個小皇帝託付給了他,給了他這個半路出家的武夫。
一則小皇帝年幼的時候,攝政王想要他文武雙全,便找了他做他的武夫子;二則其他將領要麼年齡大要麼在京中待不住,所以江俊只有囑咐於他。
當這孩子的老師沒什麼,可無煙從沒想過一來二去的教授,竟叫小皇帝對他生了旁的心思。從前軟糯溫和的孩子,如今在他的眼裡——宛如冰冷的毒蛇,怎麼捂、也捂不熱。
攝政王不是皇帝,也為今後找好了退路。
所以他可以一走了之、可以給他和少爺舉辦一場盛大的「婚禮」,但是他無煙不可以。凌延威是錦朝高高在上的天子,是繼承了凌威、凌武、同嘉公主甚至是段太后所有希望的人。
無奈,搖搖頭,段無煙道:「陛下若無其他事,臣還要準備,就不能招待陛下了。」
這是明顯的送客之語,可小皇帝並不想走。
早知道陛下來容易,送走很難的段無煙只能搖搖頭,吩咐管家去準備小皇帝愛吃的東西,自己站起身來繼續收拾。
只是收拾起來不太順利——因為他走到哪裡,小皇帝就跟到哪裡——就像當年他第一次見到這個孩子,七八歲的小蘿蔔頭,躲在兵器架子後面歪著頭看他,一臉審視。
當時兵器架還不是太穩,跟著皇帝的幾個小太監也沒當回事。
若非是無煙及時趕到,只怕小皇帝就要被那倒下來的兵器架子砸出個好歹。也就是因為這一遭的「相救」,讓小皇帝對他生了越來越多的眷顧和不應有的戀慕。
他,已經年逾三十了。
早過了會因為一兩句話臉紅心跳,或者衝動的年紀了。
小皇帝對他的感情,無煙並不認為是感情,不過是一件心愛的玩具不太順心了,就總是不想放手罷了,等他長大了,選了皇后、妃子,自然就會忘記他。
而那一天,必定就是他離開的時候,無論是辭官還是戰死,總歸是要走。
無煙相信,等小皇帝長大後,他們二人,註定不能相容。
而他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在小皇帝還對他沒有本事下手的時候。抓緊時間,對付大戎國的伯顏阿魯渾,讓他早些臣服,替這不省心的小皇帝,打下一個太平的江山。
他,護不了他一生的平安,更回應不了他荒唐的感情,但是,他會盡力護他平安。
正如他名字「無煙」那樣,等平定了北方戰局,他會還給小皇帝凌延威一個真正沒有烽煙的北地,讓天正朝,成為前所未有、後來難以超越的盛世朝廷。
之後,這裡頭便真的沒有他什麼事兒了。
願不願意給他一份哀榮或者留名,都在小皇帝一念之間,而那個時候,小皇帝肯定不小了,若為明君——他定然容不下他這個「年少時期的恥辱」。
這麼想著的無煙,其實並沒有看見身後小皇帝眼中令人驚異的精光。
裡面蘊含了數千種感情,那樣熾熱又那樣瘋狂絕望。像是被逼到絕境的猛獸,隱忍著要爆發出最後的致命一擊。
如天正皇帝在朝堂上所說的那樣,三日後,他親自為段無煙大將軍踐行。
並且,親自將大軍送到了城外。
而段大將軍也沒有辜負皇帝的信任,帶軍而出之後,捷報頻傳,很快就打得大戎國節節敗退,讓大戎國君不得不忍辱求和。
只不過,這場戰爭花費了六年的時間。
當段無煙再次見到凌延威的時候,對方已經加冠,真正長成了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而段無煙尚未來得及欣慰,便聽見了對方冰冷的話語:
「老師,他們在你的將軍府中,發現了黃袍一件,還有偽造的玉璽,你——該如何向朕解釋?」
段無煙一愣,之後便明白了凌延威的意思。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只是時候到了,而已。
天正二十一年四月,大將軍段無煙因私造黃袍之罪為皇帝羈押,數罪併罰之下,叛了死罪。同年五月,天正皇帝傳出了他當政以來唯一的一件「醜聞」,那便是他欲立一男子為後。
朝堂混亂,而見過那名「男子」的宮人們說,這禍主的男人,相貌與死去的段將軍——極為相似。
然而無論如何,天正帝鐵腕鎮壓了所有反對的人。
更從宗嗣過繼了德才兼備的一位小世子作為皇位的繼承人,挑選了德高望重的臣子輔佐,讓大臣們無話可說,更是得到了其姑母同嘉長公主的支持。
鬱悶的宰相大人曾經問過長公主為什麼,長公主抱著小女兒無奈地搖搖頭道:「老五和我能夠給那個孩子一切,甚至是江山社稷天下,可是卻沒有人能夠教會他去愛。」
「如此也好,就算巧取豪奪——解鈴還須繫鈴人,至少——這兩個孩子,我瞧著都不錯。」
天正朝的宰相大人偏著頭想了想,最終無奈一笑:
「只盼著段大將軍可不要想不開才好。」
「無情人才會想不開,」同嘉公主笑得十分揶揄:「心中有情的大將軍,只是放不下自己的固執。磨一磨,也好——朝廷後繼有人就成,孩子們就讓他們瞎折騰去吧。」
裴君浩不置可否,卻只是希望段將軍在後宮裡,能夠讓那位早慧的皇帝陛下染上一點感□□彩,不再是那麼冷冰冰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