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相比於網友們的焦躁,現場觀眾就悠哉多了,上個洗手間,喝喝水,聊聊天,等待下半場的開始。

  大概休息了五分鐘,開始有工作人員往舞台上搬東西。

  眾人定睛一看,是一些裝飾舞台的道具,樹啊、花啊、草啊、石頭啊等等,數量不多,分別被放置於舞台兩側。

  王德發轉向隔了一個位置的肖天鵬,問道:「天鵬,他們在幹什麼?」

  肖天鵬也是一臉懵,搖頭道:「我也不知道。」

  隨即。

  幾人回頭看向後面一排的陳橙和譚慧。

  陳橙眨了眨眼睛,道:「小雲當時讓我安心籌備婚禮,音樂會的事全是他們自己在弄。」

  譚慧攤了攤手,道:「小唐也沒有跟我說。」

  合著只有他們兩個當事人知道。

  雲林卻是插了一句:「依我看,下半場會是我們華夏民族樂器的演奏,這些道具組合在一起所構成的畫面,透露著一絲江湖氣息。」

  聞言,眾人再看向舞台,好像真有點雲林說的這個意思。

  再往下想。

  上半場西方樂器、樂曲,下半場東方樂器、樂曲,也很合理,要知道,唐雨的古琴和古箏也非常厲害。

  十五分鐘轉眼即逝,在各種猜測中,唐雨換了造型和服飾。

  一身紅白相間的漢服,讓人想起那句「白雪紅梅知」,端莊大氣、威儀典雅,有一股女王的氣勢。

  「哇,女神!」

  「好美啊!」

  「女俠!」

  「仙氣飄飄!」

  「果真驚喜連連!」

  ……

  現場觀眾被唐雨的古裝造型驚艷到了,非常有古典氣息,一顰一笑,無不透露著濃郁的古韻。

  而雲林也沒有猜錯,音樂會的下半場是華夏民族樂器的演奏。

  「錚錚……」

  古琴聲起的一瞬間,全息投影將整個音樂廳變成了一個竹林。

  竹林鬱鬱蔥蔥,竹葉上掛滿晨露,顯得青嫩的竹葉像一塊碧玉,在古琴聲的蕩漾之下,晨露自竹葉上緩緩滑落。

  看到這一幕,有觀眾不自覺的伸出手,想要接住晶瑩剔透的水珠,奈何這是全息投影,但是伴著琴聲,仿佛真的像是滴在了手心一般。

  驀地。

  似有一陣風颳來,竹林搖搖晃晃。

  眨眼之間,竹葉紛紛落下一片片金黃的竹葉,像金色的蝴蝶在竹林中翩翩起舞。

  這時的琴聲變了,多了一份傷感。

  —張古琴,給竹林譜上神韻,一張古琴,給心靈刻下旅痕。

  整個音樂廳被美妙的音符漫漫浸潤,仔細聆聽,有竹的色采,水的聲音,風的長吟……

  好美!

  好聽!

  躁動的心,一下子就靜了下來,此時再去看舞台前的小屏幕。

  【《春秋竹韻》——

  演奏:唐雨

  作曲:唐雨、雲峰

  編曲:唐雨、雲峰】

  又是新曲子!

  又是兩人一起創作的!

  這……

  還能說什麼呢?

  觀眾們再一次的鼓起了掌。

  接下來的古琴《青花》、古箏《男兒當自強》、古箏《刀劍如夢》三首曲子,更是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著他們的耳朵和心靈。

  再有。

  全息投影不斷更換的場景,也恰到好處。

  原來,科技跟音樂是這麼玩的!

  當唐雨起身。

  觀眾們才反應過來,時間過得好快,下半場又接近尾聲了。

  個人音樂會是要比個人演唱會短一些,一般十首曲子左右。

  上半場六首鋼琴曲,下半場到這裡已經四首了。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說的是,有一個姓祝的地主,人稱祝員外,他有一個女兒,名叫祝英台……」

  唐雨簡單的講了一下這個故事。

  「什麼意思?」

  「場間故事環節?」

  「難道是在為新作品做預告?」

  「可能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同人小說。」

  「這也太那啥了吧?」

  ……

  觀眾們不明所以。

  終於,唐雨說到了重點:「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悽美愛情所感染、感動,有我,也有雲峰。」

  話音剛落。

  雲峰再次上台。

  他的造型和服飾也變了,是與唐雨身上漢服配色、款式相同的漢服。

  本身他顏值就很高,再加上特有的氣質,就和古代的文人雅士一樣。

  當觀眾看到他手裡拿著的笛子,頓時恍然。

  箏笛合奏的新曲子!

  期待值一下拉滿。

  雲峰和唐雨,一坐一站,一古箏一笛子,再現神仙眷侶組合。

  「一首《梁祝》,希望大家喜歡。」

  唐雨、雲峰一起報幕。

  這是本場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子,也是雲峰為唐雨這個音樂會定製的最後一首曲子。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取材於民間傳說,吸取越劇曲調為素材,經由何占豪、陳鋼於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

  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