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且說這晉王,本是先帝膝下最有名望的皇子。九年前,因在上元宮宴上犯了些事兒,被先帝一怒之下褫奪了封號,趕去昆川荒蕪之地。
這九年過去了,京城的百姓都要忘記了從前還有這麼一號人物。如今聽聞他重返京城,百姓譁然不止。
更令人詫異的,則是賈太后親自出面,說是當年冤枉了晉王,如今要好好彌補他。因此,不僅重加封號,更是賞賜府邸珍寶,出手慷慨。
當年晉王被貶,乃是因為「對長公主不敬」、「醉酒鬧事失儀」等由頭。如今賈太后說冤枉了他,豈不是說明這些事情都不存在,晉王根本沒有對長公主不敬,全是當年那長公主憑著一張嘴胡說嗎?!
一時間,朝野之中,更是流言甚囂塵上。
再想到先前長公主加害皇嗣一事,許多支持正統的老臣都憤概不已,紛紛要求李源宏懲治跋扈多年、草菅人命的長公主。
此時此刻,朝堂之上,一群臣子們正在激烈地噴著唾沫星子。
「皇后乃是國母之尊,加害皇后,已不僅僅是後宮陰私、婦人較勁,更是謀害皇家正統,意欲令龍脈無存!」一名白髮老臣振振有詞,滿面肅色,「皇上,您決不可在此事上徇私!」
另一個圓胖的臣子擦了擦汗,也鄭重上諫道:「因當年長公主構陷污衊,晉王竟被貶昆川近十年,不得踏入京城,真是冤天下之大枉!無辜之人,卻要蒙受此等災厄;試問,晉王非皇上兄弟手足邪?生為人者,又有幾數十年乎?!」
「是呀,晉王之冤,不懲罰長公主便不足以平息!」
「還望皇上明察!」
「定要對長公主嚴懲不貸!」
李源宏坐在龍椅上,手越握越緊。聽著朝臣擲地有聲的進諫之語,他蹙眉道:「長公主到底於國有功,若非是長公主兩度出嫁,如何換得大楚太平?」
白髮老臣懇切道:「身為公主,享天下之尊,理應為大楚犧牲吶!皇上,世間有幾個女子,能過的如長公主這般奢靡?!」
見群臣咄咄不讓,李源宏忍不住牙關緊咬。
事情已鬧得這樣大,他還有必要看在那點微薄的兄妹情誼上,保住武安長公主嗎?
母后到底是為什麼私自做了決定,定要那晉王從昆川回來呢!那晉王一回來,就害的如今朝中流言紛紛,人人都要嚴懲長公主!難道那首「龍鳳不可全」的歌謠,就這樣讓母后擔憂嗎?
民間百姓,為何會唱出這種歌謠來?
某一瞬間,李源宏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秦檀的面容來。
是她嗎?
「朕知道了!」他不得不給群臣一個交代,嚴肅道,「朕會徹查此事,給群臣百姓一個交代。」他怒氣上涌,只覺得胸肺隱隱作痛。下意識的,他便咳了一聲,誰知喉嚨中竟湧上一股腥甜之味。
李源宏大驚,攤開微熱掌心,發現上頭沾著幾縷血絲。
他的瞳眸猛然一縮。
「皇……」
「皇上!您咳血了!」
群臣一見此狀,頓時大驚失色,亂作一團。須知道李源宏向來身子康健,自幼無病無災;如今驟然咳血,真是叫人驚悚無比。
大太監劉春也是面若紙色,忙不迭打發人去請太醫。
兩盞茶的功夫後,太醫就到了李源宏的枕邊。景泰宮裡一片死寂,年輕的帝王躺在床褥間,面龐一片如霜冷色,瘦削的身體微微蜷起。
殷皇后坐在床邊,柔美的面孔上一片郁色。
西洋座鐘滴答行走,銅鶴香爐的口中吐出絲縷白煙。宮女、太監們,個個皆屏息凝神,不敢出聲,生怕打攪了這份寂靜。
太醫的手搭在李源宏的脈間,仔細按觸著。
半晌後,太醫皺眉,臉色古怪。
「章太醫,皇上的身子怎麼樣?」殷皇后很是焦急,「好端端的,怎麼會吐血?」
「這……」章太醫的表情,愈發古怪,似有話不敢言。
「直說便是。」李源宏淡淡道。
章太醫一撩衣擺,在龍床前跪下了,呼喊道:「皇上,您這是中了毒呀!是有心思叵測之人,給您下了抽虛身體的毒物,這才使得中氣難須,氣斷若絲,以至於肺虛氣濁,咳血不止!」
此言一出,四下皆驚。
殷皇后面如菜色,抖著身子,道:「何人如此大膽,竟敢加害聖上?!快,快去查……」
李源宏撐著身體坐起,道:「不用查。此事,不得伸張。」他咳了咳,用袖口擦去溢出血絲,眼光落到章太醫身上,「章太醫,你出去之後,便只說朕咳血,查不出緣由。其餘的,一概不准伸張。」
章太醫心驚膽戰地扣了頭。
待章太醫走後,殷流珠忍不住簌簌地掉下眼淚來。她又驚又怕,含著淚珠子對李源宏道:「皇上,您為何不徹查此事?這可是事關社稷大體的事兒呀!」
李源宏靠著軟枕,神色麻木。
他沒有說話,卻在心底回答了殷流珠的問題。
他已隱隱猜到了幾分,那位下毒之人是誰,又是因何而下毒,只是他不願去承認罷了。
證據很難找,可他是那樣地了解那個人,那樣清楚地知道她的自私、偏執、扭曲、冷酷;他甚至不需要證據,就能猜測到幾乎與他一心同體一般的她,到底是在想些什麼。
「皇后,朕要向你坦白一件事。」他突然道。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九年過去了,京城的百姓都要忘記了從前還有這麼一號人物。如今聽聞他重返京城,百姓譁然不止。
更令人詫異的,則是賈太后親自出面,說是當年冤枉了晉王,如今要好好彌補他。因此,不僅重加封號,更是賞賜府邸珍寶,出手慷慨。
當年晉王被貶,乃是因為「對長公主不敬」、「醉酒鬧事失儀」等由頭。如今賈太后說冤枉了他,豈不是說明這些事情都不存在,晉王根本沒有對長公主不敬,全是當年那長公主憑著一張嘴胡說嗎?!
一時間,朝野之中,更是流言甚囂塵上。
再想到先前長公主加害皇嗣一事,許多支持正統的老臣都憤概不已,紛紛要求李源宏懲治跋扈多年、草菅人命的長公主。
此時此刻,朝堂之上,一群臣子們正在激烈地噴著唾沫星子。
「皇后乃是國母之尊,加害皇后,已不僅僅是後宮陰私、婦人較勁,更是謀害皇家正統,意欲令龍脈無存!」一名白髮老臣振振有詞,滿面肅色,「皇上,您決不可在此事上徇私!」
另一個圓胖的臣子擦了擦汗,也鄭重上諫道:「因當年長公主構陷污衊,晉王竟被貶昆川近十年,不得踏入京城,真是冤天下之大枉!無辜之人,卻要蒙受此等災厄;試問,晉王非皇上兄弟手足邪?生為人者,又有幾數十年乎?!」
「是呀,晉王之冤,不懲罰長公主便不足以平息!」
「還望皇上明察!」
「定要對長公主嚴懲不貸!」
李源宏坐在龍椅上,手越握越緊。聽著朝臣擲地有聲的進諫之語,他蹙眉道:「長公主到底於國有功,若非是長公主兩度出嫁,如何換得大楚太平?」
白髮老臣懇切道:「身為公主,享天下之尊,理應為大楚犧牲吶!皇上,世間有幾個女子,能過的如長公主這般奢靡?!」
見群臣咄咄不讓,李源宏忍不住牙關緊咬。
事情已鬧得這樣大,他還有必要看在那點微薄的兄妹情誼上,保住武安長公主嗎?
母后到底是為什麼私自做了決定,定要那晉王從昆川回來呢!那晉王一回來,就害的如今朝中流言紛紛,人人都要嚴懲長公主!難道那首「龍鳳不可全」的歌謠,就這樣讓母后擔憂嗎?
民間百姓,為何會唱出這種歌謠來?
某一瞬間,李源宏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秦檀的面容來。
是她嗎?
「朕知道了!」他不得不給群臣一個交代,嚴肅道,「朕會徹查此事,給群臣百姓一個交代。」他怒氣上涌,只覺得胸肺隱隱作痛。下意識的,他便咳了一聲,誰知喉嚨中竟湧上一股腥甜之味。
李源宏大驚,攤開微熱掌心,發現上頭沾著幾縷血絲。
他的瞳眸猛然一縮。
「皇……」
「皇上!您咳血了!」
群臣一見此狀,頓時大驚失色,亂作一團。須知道李源宏向來身子康健,自幼無病無災;如今驟然咳血,真是叫人驚悚無比。
大太監劉春也是面若紙色,忙不迭打發人去請太醫。
兩盞茶的功夫後,太醫就到了李源宏的枕邊。景泰宮裡一片死寂,年輕的帝王躺在床褥間,面龐一片如霜冷色,瘦削的身體微微蜷起。
殷皇后坐在床邊,柔美的面孔上一片郁色。
西洋座鐘滴答行走,銅鶴香爐的口中吐出絲縷白煙。宮女、太監們,個個皆屏息凝神,不敢出聲,生怕打攪了這份寂靜。
太醫的手搭在李源宏的脈間,仔細按觸著。
半晌後,太醫皺眉,臉色古怪。
「章太醫,皇上的身子怎麼樣?」殷皇后很是焦急,「好端端的,怎麼會吐血?」
「這……」章太醫的表情,愈發古怪,似有話不敢言。
「直說便是。」李源宏淡淡道。
章太醫一撩衣擺,在龍床前跪下了,呼喊道:「皇上,您這是中了毒呀!是有心思叵測之人,給您下了抽虛身體的毒物,這才使得中氣難須,氣斷若絲,以至於肺虛氣濁,咳血不止!」
此言一出,四下皆驚。
殷皇后面如菜色,抖著身子,道:「何人如此大膽,竟敢加害聖上?!快,快去查……」
李源宏撐著身體坐起,道:「不用查。此事,不得伸張。」他咳了咳,用袖口擦去溢出血絲,眼光落到章太醫身上,「章太醫,你出去之後,便只說朕咳血,查不出緣由。其餘的,一概不准伸張。」
章太醫心驚膽戰地扣了頭。
待章太醫走後,殷流珠忍不住簌簌地掉下眼淚來。她又驚又怕,含著淚珠子對李源宏道:「皇上,您為何不徹查此事?這可是事關社稷大體的事兒呀!」
李源宏靠著軟枕,神色麻木。
他沒有說話,卻在心底回答了殷流珠的問題。
他已隱隱猜到了幾分,那位下毒之人是誰,又是因何而下毒,只是他不願去承認罷了。
證據很難找,可他是那樣地了解那個人,那樣清楚地知道她的自私、偏執、扭曲、冷酷;他甚至不需要證據,就能猜測到幾乎與他一心同體一般的她,到底是在想些什麼。
「皇后,朕要向你坦白一件事。」他突然道。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