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只是,這一切都是無濟於事,大理寺的衙役很快來到侯府,把汪惠麗給帶走。
一行人來到大理寺,正巧遇到大理寺卿從皇宮回來,大理寺卿一聽說是蘇侯府的人前來報案,立馬就升堂開始審案。
案子人物證具在,很輕易就審判完畢,汪惠麗被判了三十年,產婆的丈夫和兒子敲詐勒索,最後也被判了三年。
眾人再次回到侯府,此時蘇正信已經回府,見到他們從外面回來,趕緊上前詢問情況,得知當初丟子的事情真相,蘇正信冷哼一聲,對著身旁的隨從低語了幾句。
隨從退下後,蘇正信重新看向景子明兩人,他笑著說道:「青涵,子明,這次多虧了你們倆,否則侯府就栽進去了。
「老爺,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薛應柳不解地問道,「什麼叫做侯府栽進去了?」
景子明兩人同樣疑惑地看著蘇正信,不明白對方此言何意。
蘇正信深吸一口氣,解釋道:「陛下遇刺,查到了太子殿下的頭上,藍卿現在是太子君,咱們侯府和太子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太子若是倒了,咱們侯府自然也跑不了。」
「陛下遇刺查到了太子頭上!」薛應柳驚慌道。
「你別急,我還沒說完呢。」蘇正信看向景子明和蘇青涵,問道,「你們昨日怎麼沒有告訴我,你們救了陛下?」今日陛下跟他說起這件事,他簡直一頭霧水。
「當時你看起來很忙,我們一時忘了。」景子明解釋道。
「因為青涵和子明救下了陛下,陛下重新細查這件事,最後發現這次刺殺,太子是無辜的,事情是其他幾位皇子做下的。」蘇正信說道,「就連那位深居簡出,不理朝政的臨王也參與其中,他們一致把這件事嫁禍給太子,正因為這樣,才讓陛下發現破綻,查出真相。」
「臨王?」景子明念叨道,「之前他出現在江凌城,我和青涵就懷疑他對皇位有覬覦之心,如今看來,果然沒錯。」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
「臨王去過江凌城?什麼時候?」蘇正信當即詢問道。
「就是前些日子啊,我們還一同進京呢!」景子明說道。
蘇青涵點點頭,繼續說道:「臨王給了我們一張帖子,邀請我們過府一敘,不過我們最近太忙,就給忘了。」
「這麼大的事,你叔父知道嗎?」蘇正信追問道。
像臨王這樣身份敏感的人,若非得到陛下旨意,輕易不能離開京城地界,更遑論到江凌城,若是被人發現,參他一本,都夠他吃一壺。
「知道啊,叔母也知道,這臨王聲稱自己是京城商人,還向我們買了許多貨物呢!當初叔父過壽,臨王還去參加了宴會,我們之所以知道臨王的真實身份,還是蘇瑩巧告訴我們的,蘇瑩巧說臨王覬覦青涵美色,但是我和青涵明白,他是衝著我們的香水配方來的。」景子明說道。
聽完這番話,蘇正信面色一沉。
蘇青涵見他臉色不對勁,趕緊問道:「父親,你怎麼了?」
蘇正信仰首,閉了閉眼睛,半晌才開口道:「你叔父應該已經投靠了臨王。」只有這樣,臨王才敢公然現身江凌城,還去參加蘇正康的壽宴,青涵子明兩人原先不知道臨王身份便罷了,蘇正康是絕對認識臨王的。
「是這樣嗎?他當初參加宴會的時候,叔父只顧著和其他同僚說話,根本沒有搭理臨王啊?」景子明覺得有些奇怪。
「正因為這樣,我才更加確定這一點,他們兩人是認識的,之所以不搭話,只是掩人耳目罷了。」正所謂,明也,暗也,那兩人看起來不熟,實際上早就是一條船上的人。
「那臨王,還有其他幾位皇子,現在怎麼樣了?」景子明好奇地問道。
「他們如今已經下了大獄,陛下正在清查他們的餘黨,朝堂最近很不太平,不過,你們救下了陛下,侯府算是度過這一劫,還有太子殿下和藍卿,多虧了你們相助,為父感激不盡。」蘇正信說道。
「父親不用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兩人擺手道。
幾日後,諸位參與刺殺的皇子的餘黨通通被查出來,蘇正康果然投靠了臨王,不過他並沒有參與這次刺殺計劃的籌謀,只是被免去了官職,至於其他參與籌謀的官員,一律被抄家流放,幾位皇子被圈禁在各自的王府里。
有人看到蘇正康被革職,紛紛猜測蘇侯府是否也腳踏兩隻船,投靠了臨王。
只是,還未等他們多想,皇帝派人送了許多賞賜來到蘇侯府,外人不明緣由,蘇正信和薛應柳倒是明白,謝過皇恩之後,他們吩咐下人把這些賞賜全都抬到了頤寧苑,交給景子明和蘇青涵處置。
皇帝派來的人前腳剛走,太子和蘇藍卿又親臨了蘇侯府,同樣送了景子明夫夫倆許多東西,以作答謝。
陛下以及未來的儲君都對蘇侯府如此看重,外人紛紛收起不該有的心思。
另一邊,蘇瑩巧原本想去臨王府,尋求臨王幫助,救出母親,誰知他剛到王府外面,就看到一群禁衛軍把王府圍起來,再一打聽,得知臨王刺殺皇帝被下了大獄,他頓時嚇傻了,和蘇含巧商議過後,匆匆收拾行李,離開京城,往江凌城方向而去。
這些,景子明和蘇青涵都沒有注意,他們最近忙著收拾東西,打算返回江凌城,可是皇帝和太子送了他們太多東西,一時難以收拾好。
一行人來到大理寺,正巧遇到大理寺卿從皇宮回來,大理寺卿一聽說是蘇侯府的人前來報案,立馬就升堂開始審案。
案子人物證具在,很輕易就審判完畢,汪惠麗被判了三十年,產婆的丈夫和兒子敲詐勒索,最後也被判了三年。
眾人再次回到侯府,此時蘇正信已經回府,見到他們從外面回來,趕緊上前詢問情況,得知當初丟子的事情真相,蘇正信冷哼一聲,對著身旁的隨從低語了幾句。
隨從退下後,蘇正信重新看向景子明兩人,他笑著說道:「青涵,子明,這次多虧了你們倆,否則侯府就栽進去了。
「老爺,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薛應柳不解地問道,「什麼叫做侯府栽進去了?」
景子明兩人同樣疑惑地看著蘇正信,不明白對方此言何意。
蘇正信深吸一口氣,解釋道:「陛下遇刺,查到了太子殿下的頭上,藍卿現在是太子君,咱們侯府和太子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太子若是倒了,咱們侯府自然也跑不了。」
「陛下遇刺查到了太子頭上!」薛應柳驚慌道。
「你別急,我還沒說完呢。」蘇正信看向景子明和蘇青涵,問道,「你們昨日怎麼沒有告訴我,你們救了陛下?」今日陛下跟他說起這件事,他簡直一頭霧水。
「當時你看起來很忙,我們一時忘了。」景子明解釋道。
「因為青涵和子明救下了陛下,陛下重新細查這件事,最後發現這次刺殺,太子是無辜的,事情是其他幾位皇子做下的。」蘇正信說道,「就連那位深居簡出,不理朝政的臨王也參與其中,他們一致把這件事嫁禍給太子,正因為這樣,才讓陛下發現破綻,查出真相。」
「臨王?」景子明念叨道,「之前他出現在江凌城,我和青涵就懷疑他對皇位有覬覦之心,如今看來,果然沒錯。」不想當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
「臨王去過江凌城?什麼時候?」蘇正信當即詢問道。
「就是前些日子啊,我們還一同進京呢!」景子明說道。
蘇青涵點點頭,繼續說道:「臨王給了我們一張帖子,邀請我們過府一敘,不過我們最近太忙,就給忘了。」
「這麼大的事,你叔父知道嗎?」蘇正信追問道。
像臨王這樣身份敏感的人,若非得到陛下旨意,輕易不能離開京城地界,更遑論到江凌城,若是被人發現,參他一本,都夠他吃一壺。
「知道啊,叔母也知道,這臨王聲稱自己是京城商人,還向我們買了許多貨物呢!當初叔父過壽,臨王還去參加了宴會,我們之所以知道臨王的真實身份,還是蘇瑩巧告訴我們的,蘇瑩巧說臨王覬覦青涵美色,但是我和青涵明白,他是衝著我們的香水配方來的。」景子明說道。
聽完這番話,蘇正信面色一沉。
蘇青涵見他臉色不對勁,趕緊問道:「父親,你怎麼了?」
蘇正信仰首,閉了閉眼睛,半晌才開口道:「你叔父應該已經投靠了臨王。」只有這樣,臨王才敢公然現身江凌城,還去參加蘇正康的壽宴,青涵子明兩人原先不知道臨王身份便罷了,蘇正康是絕對認識臨王的。
「是這樣嗎?他當初參加宴會的時候,叔父只顧著和其他同僚說話,根本沒有搭理臨王啊?」景子明覺得有些奇怪。
「正因為這樣,我才更加確定這一點,他們兩人是認識的,之所以不搭話,只是掩人耳目罷了。」正所謂,明也,暗也,那兩人看起來不熟,實際上早就是一條船上的人。
「那臨王,還有其他幾位皇子,現在怎麼樣了?」景子明好奇地問道。
「他們如今已經下了大獄,陛下正在清查他們的餘黨,朝堂最近很不太平,不過,你們救下了陛下,侯府算是度過這一劫,還有太子殿下和藍卿,多虧了你們相助,為父感激不盡。」蘇正信說道。
「父親不用客氣,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兩人擺手道。
幾日後,諸位參與刺殺的皇子的餘黨通通被查出來,蘇正康果然投靠了臨王,不過他並沒有參與這次刺殺計劃的籌謀,只是被免去了官職,至於其他參與籌謀的官員,一律被抄家流放,幾位皇子被圈禁在各自的王府里。
有人看到蘇正康被革職,紛紛猜測蘇侯府是否也腳踏兩隻船,投靠了臨王。
只是,還未等他們多想,皇帝派人送了許多賞賜來到蘇侯府,外人不明緣由,蘇正信和薛應柳倒是明白,謝過皇恩之後,他們吩咐下人把這些賞賜全都抬到了頤寧苑,交給景子明和蘇青涵處置。
皇帝派來的人前腳剛走,太子和蘇藍卿又親臨了蘇侯府,同樣送了景子明夫夫倆許多東西,以作答謝。
陛下以及未來的儲君都對蘇侯府如此看重,外人紛紛收起不該有的心思。
另一邊,蘇瑩巧原本想去臨王府,尋求臨王幫助,救出母親,誰知他剛到王府外面,就看到一群禁衛軍把王府圍起來,再一打聽,得知臨王刺殺皇帝被下了大獄,他頓時嚇傻了,和蘇含巧商議過後,匆匆收拾行李,離開京城,往江凌城方向而去。
這些,景子明和蘇青涵都沒有注意,他們最近忙著收拾東西,打算返回江凌城,可是皇帝和太子送了他們太多東西,一時難以收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