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頁
肥水不流外人田,加上對柴愛花張永華人品的了解和信任,喬玉直接讓柴愛花來接手食堂。
「做餐飲你們有經驗,食堂比飯店還要簡單一些,你們都能開兩間那麼大的飯店了,培訓一些人員出來,練練手藝,再把你們招待人的那一套,根據工廠的要求進行調整,八百人的食堂,對你們來說,不是難事兒。」
「而且吧,」喬玉笑眯眯地道,「我這裡你永遠不會有追款的問題,每個月都先給你錢,你們再做飯。」
喬玉提出的條件這麼好,就連摳門的張永華都說不出來什麼別的話,只喜氣洋洋地應下了。
柴愛花當然也知道這是喬玉照顧她,她一直都是個聰明人。
能在喬玉這裡做食堂,摸熟了食堂的一套流程和上下供應鏈之後,柴愛花很快就又接了另外兩家廠子的食堂。
她現在的經營,已經從小飯館,拓展成了縣裡數一數二的食堂了。
雖然現在大多數廠子還是自己招人來辦食堂,但是也有些廠子人不多不少,請師傅吧,不划算,不請吧,那麼些人的飯食又是個難題。
柴愛花不嫌人家廠子小,都接過來。
她反正手裡已經有好幾家食堂了,採購都是一塊兒的,培訓也能蹭別人廠子的,甚至連廚具、餐具,也不需要再單獨跑腿了,直接從倉庫里拿,這樣就比人家自己請要輕鬆很多。
而且萬一哪家廠子臨時有事,比如辦個年會,請了無數供應商和客戶,一下子用餐人數翻倍了,她也能協調得過來。
畢竟手裡管的人多了,靈活調動的範圍也大,足可以確保每一次的活動順利進行了。
1987年,就是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年頭。
秋天來之前,喬玉送青楊上了飛機。
她已經給遠在M國的老爺子和青楠都寫了信,告訴他們青楊即將前往M國留學的事。
這麼多年了,在老爺子的細心照顧下,青楠的病情好了很多。
現在雖然性格還有些孤僻,但是已經能夠正常進行社交,不說話的心理問題也解決了。
不過也是因此,青楠知道老爺子對他好,心裡已經把老爺子當成親爺爺了。
對於喬玉他們,卻是因為分別太早,又不像喬麗一樣重新聯繫上,常常有來往……因此感情有些淡漠。
喬玉每次寫信過去,老爺子倒是體諒他們的心情,事無巨細地回復,也經常寄青楠的照片回來。
但青楠的回信總是那麼幾句話:你們好嗎?我一切都好。
喬玉心裡無奈,但也知道青楠這樣才是正常的。
他跟喬麗三歲就被送到二姑家,五歲就被賣了。
之後一直在國外,雖然這麼多年一直在通信,但是終究還是謝老爺子他們照顧得多。
人心都是肉長的,青楠更親近那邊,她也能理解。
但是如今青楊過去了,喬玉還是希望青楊能去親眼看看青楠,好歹告訴他,他的家人一直都很想她,至少哥哥姐姐從來沒有拋棄過他。
第884章 等你去了國外,買輛二手車
送青楊上飛機後,喬玉還是失落了好一段時間的。
現在這個時候,別說什麼網絡、電話了,就連通信,都是個麻煩事兒。
這麼些年,喬玉一直堅持跟青楠那邊每個月通信至少一次。
但一般一封信寄過去,都得兩三個月才到。
這邊寄出去的時候還在說馬上八月十五了,國外過不過中秋節呢,那邊收到的時候,陽曆新年都過了。
青楊這一去,只怕以後也得有這麼幾個月的「時差」。
兄弟姐妹這麼多人里,喬玉跟青楊的感情是最深,也是最好的。
猛然這麼一分開,心裡是真不好受。
之前雖說在滬市上大學,但是隔幾天就有一封信,喬玉和余小姨也是隔三差五寄東西過去。
而且因為喬玉的廠子生產擴大,業務範圍也跟著擴大。
廠里的司機也時常去滬市送貨,每次去都會幫喬玉帶些東西給青楊,順便看看青楊的近況,有什麼,也都能及時知道。
現在去國外,人生地不熟的,還很難跟家裡聯繫上,喬玉是真擔心。
因此青楊走之前,喬玉給他換了足足兩萬美金。
加上學校的補助,按理說過上半年是沒有問題的。
但喬玉還是厚著臉皮寫信給了謝老爺子,請謝老爺子幫忙照看照看。
她在現代查了M國的版圖,如果兩個世界的版圖一樣的話,那青楊學校距離青楠住的城市,應該開車半天時間就到。
喬玉想著M國的汽車保有量高,還叮囑青楊有條件就去考個駕照,買輛二手車,方便日常出行。
青楊聽到的時候也是汗顏:「姐,我是去交流學習的,又不是去玩的。」
這還買上車了?
但喬玉覺得無所謂:「車子只是工具,你出門坐車坐地鐵,跟開車沒什麼兩樣。」
「買輛車,出門方便一些,不是能更深入地了解M國的風土人情嗎?這也是有助於學習的。」
喬玉說:「你要是不買車,你日常的生活就只會在寄宿家庭和學校兩點一線,如果寄宿家庭不帶你出去,你在那裡就像個手足無措的孤兒,一舉一動都不方便。」
「買了車之後,你可以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一定只在學校和寄宿家庭周邊。」
「做餐飲你們有經驗,食堂比飯店還要簡單一些,你們都能開兩間那麼大的飯店了,培訓一些人員出來,練練手藝,再把你們招待人的那一套,根據工廠的要求進行調整,八百人的食堂,對你們來說,不是難事兒。」
「而且吧,」喬玉笑眯眯地道,「我這裡你永遠不會有追款的問題,每個月都先給你錢,你們再做飯。」
喬玉提出的條件這麼好,就連摳門的張永華都說不出來什麼別的話,只喜氣洋洋地應下了。
柴愛花當然也知道這是喬玉照顧她,她一直都是個聰明人。
能在喬玉這裡做食堂,摸熟了食堂的一套流程和上下供應鏈之後,柴愛花很快就又接了另外兩家廠子的食堂。
她現在的經營,已經從小飯館,拓展成了縣裡數一數二的食堂了。
雖然現在大多數廠子還是自己招人來辦食堂,但是也有些廠子人不多不少,請師傅吧,不划算,不請吧,那麼些人的飯食又是個難題。
柴愛花不嫌人家廠子小,都接過來。
她反正手裡已經有好幾家食堂了,採購都是一塊兒的,培訓也能蹭別人廠子的,甚至連廚具、餐具,也不需要再單獨跑腿了,直接從倉庫里拿,這樣就比人家自己請要輕鬆很多。
而且萬一哪家廠子臨時有事,比如辦個年會,請了無數供應商和客戶,一下子用餐人數翻倍了,她也能協調得過來。
畢竟手裡管的人多了,靈活調動的範圍也大,足可以確保每一次的活動順利進行了。
1987年,就是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年頭。
秋天來之前,喬玉送青楊上了飛機。
她已經給遠在M國的老爺子和青楠都寫了信,告訴他們青楊即將前往M國留學的事。
這麼多年了,在老爺子的細心照顧下,青楠的病情好了很多。
現在雖然性格還有些孤僻,但是已經能夠正常進行社交,不說話的心理問題也解決了。
不過也是因此,青楠知道老爺子對他好,心裡已經把老爺子當成親爺爺了。
對於喬玉他們,卻是因為分別太早,又不像喬麗一樣重新聯繫上,常常有來往……因此感情有些淡漠。
喬玉每次寫信過去,老爺子倒是體諒他們的心情,事無巨細地回復,也經常寄青楠的照片回來。
但青楠的回信總是那麼幾句話:你們好嗎?我一切都好。
喬玉心裡無奈,但也知道青楠這樣才是正常的。
他跟喬麗三歲就被送到二姑家,五歲就被賣了。
之後一直在國外,雖然這麼多年一直在通信,但是終究還是謝老爺子他們照顧得多。
人心都是肉長的,青楠更親近那邊,她也能理解。
但是如今青楊過去了,喬玉還是希望青楊能去親眼看看青楠,好歹告訴他,他的家人一直都很想她,至少哥哥姐姐從來沒有拋棄過他。
第884章 等你去了國外,買輛二手車
送青楊上飛機後,喬玉還是失落了好一段時間的。
現在這個時候,別說什麼網絡、電話了,就連通信,都是個麻煩事兒。
這麼些年,喬玉一直堅持跟青楠那邊每個月通信至少一次。
但一般一封信寄過去,都得兩三個月才到。
這邊寄出去的時候還在說馬上八月十五了,國外過不過中秋節呢,那邊收到的時候,陽曆新年都過了。
青楊這一去,只怕以後也得有這麼幾個月的「時差」。
兄弟姐妹這麼多人里,喬玉跟青楊的感情是最深,也是最好的。
猛然這麼一分開,心裡是真不好受。
之前雖說在滬市上大學,但是隔幾天就有一封信,喬玉和余小姨也是隔三差五寄東西過去。
而且因為喬玉的廠子生產擴大,業務範圍也跟著擴大。
廠里的司機也時常去滬市送貨,每次去都會幫喬玉帶些東西給青楊,順便看看青楊的近況,有什麼,也都能及時知道。
現在去國外,人生地不熟的,還很難跟家裡聯繫上,喬玉是真擔心。
因此青楊走之前,喬玉給他換了足足兩萬美金。
加上學校的補助,按理說過上半年是沒有問題的。
但喬玉還是厚著臉皮寫信給了謝老爺子,請謝老爺子幫忙照看照看。
她在現代查了M國的版圖,如果兩個世界的版圖一樣的話,那青楊學校距離青楠住的城市,應該開車半天時間就到。
喬玉想著M國的汽車保有量高,還叮囑青楊有條件就去考個駕照,買輛二手車,方便日常出行。
青楊聽到的時候也是汗顏:「姐,我是去交流學習的,又不是去玩的。」
這還買上車了?
但喬玉覺得無所謂:「車子只是工具,你出門坐車坐地鐵,跟開車沒什麼兩樣。」
「買輛車,出門方便一些,不是能更深入地了解M國的風土人情嗎?這也是有助於學習的。」
喬玉說:「你要是不買車,你日常的生活就只會在寄宿家庭和學校兩點一線,如果寄宿家庭不帶你出去,你在那裡就像個手足無措的孤兒,一舉一動都不方便。」
「買了車之後,你可以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不一定只在學校和寄宿家庭周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