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縣裡承諾會給喬玉通水通電通路,另外現金撥款接近一百三十萬,允許喬玉在信用社貸款三百萬以內地數額。

  要求就是要建造一個千人級別的大廠,兩年內至少解決縣裡六百個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喬玉對此欣然接受,但還補充了一點,要求道路拓寬。

  縣裡目前規劃的兩車道,喬玉覺得很快就會不夠用了。

  這點上縣裡還是有不同意見的。

  修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真要按照喬玉的要求修路了,別說一百三十萬了,就是再貸款三百萬也做不到。

  幾輪討價還價下來,最終雙方各退一步。

  縣裡按照喬玉的要求,留出至少雙向六車道的土地。

  喬玉也接受縣裡暫時只修一車道,剩下的慢慢修,她擁有優先的道路規劃建議權。

  這邊談妥之後,喬玉立刻去信用社貸款,開始拉旗子修建新廠房了。

  第882章 喬玉坐擁兩個大廠

  有了縣裡的撥款,喬玉覺得她花錢也舒坦多了。

  這些年雖然有過艱難時刻,但總的來說喬玉一直都是掙錢的。

  養雞場每年能穩定給她分三萬以上,紅薯粉作坊一半的股份則在五萬上下。

  百貨店是悶聲發大財的地方,一個月就能有三五萬的淨利潤。

  只可惜喬玉不能對外這麼說,對外得算「成本」,只能說自己頂多掙個萬兒八千的。

  飼料廠是最複雜的,有過廠子一個月一單都不出,還要供五六十個工人的食宿工資和機器的開機維修保養、水電費的時候。

  但也有翻身打勝仗之後,一個月賣了上十萬的時候。

  但算下來,喬玉還是有賺的。

  這些年她花錢的地方不多,拖拉機已經不算什麼了,大貨車買了兩輛。

  能全款,但為了低調還是貸了款。

  陸陸續續買了一些便宜的房子,但是也都沒有超過一萬的。

  現在一下子上百萬的資金來了,喬玉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能把自己錢混進去,繼續擴大生產了。

  這就帶來了一個效果——同樣是投資一百萬,喬玉的廠房就起得比別人大,宿舍樓都蓋了三棟。

  喬玉說了:「男的一棟,女的一棟,成了家的可以申請家庭住房,另外一棟。」

  建築方面,能貸款的都貸款。

  有縣裡支持,進行得很順利。

  87年年中,喬玉的第一棟廠房和宿舍樓封頂,設備進廠,預計兩個月內就可以投入使用。

  其餘的一邊生產一邊建設。

  與此同時,青楊也不負眾望拿到了交換留學的機會。

  青楊寫信回來告訴喬玉這個好消息的時候,喬玉剛好在剪彩。

  她這麼一個低調得近乎沉悶的人,都沒忍住,在剪彩發言的時候硬是加上了青楊即將去M國交換留學這件事。

  「我弟弟陳青楊即將公費出國留學,以後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交流機會,我們取長補短,總會有一天趕超他們的!」

  喬玉的聲音通過大喇叭響徹全場。

  這一年姜亞軍他們每個月都在招工,每個月都會嚴格按照喬玉最初的要求進行一次篩查。

  有了老黃和老康那些人堵喬玉家門,還想放火的前科,現在不管上頭催得多急,姜亞軍他們都嚴防死守。

  第一個,人品不過關的就不能進來。

  技術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就算是笨一點也沒關係,大不了就做一些基礎崗位。

  反正現在廠子擴大了,也不要求所有員工都是全才了。

  有些崗位不需要太機靈聰明的,只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就行。

  招了一年,才勉強招了三百多人。

  距離縣裡給喬玉下的指標,還差小一半。

  但喬玉如今錢拿到手了,也是有點硬氣了,上面的領導催她,她就推說宿舍沒蓋好,再不然就是產線沒搭建好。

  總而言之,招工的節奏得按照她的要求來。

  寧可慢一點,不要後面在急速發展的時候,還要焦頭爛額地處理內部蛀蟲。

  當初簽訂協議的時候,縣裡光想哄著喬玉擴大生產,解決工作崗位的事兒了,就沒在管理權上多做要求。

  現在好了,喬玉說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他們也插不了手。

  不過好在喬玉也沒有故意拖延,她每個月都會舉辦招工大會。

  有條件的時候甚至會自己親自面試。

  陸陸續續的,每個月還是能招幾十個人的。

  而且現在新廠正式投入使用,總比之前建了一半的時候招工要更多一些。

  加上有方錦文等一幫老同學從中協調,為喬玉撐腰,喬玉在企業的發展和管理上,還是擁有極大的自主權的。

  飼料廠是專供飼料了,但是紅薯粉作坊在擴大規模的時候,就改成了食品加工廠。

  新廠的名字是從喬玉和英子的名字里各取了一個字,叫英喬食品加工廠,現在除了紅薯粉之外,也做麵條、方便麵、餅乾等食品。

  英子是廠子的實際管理人,喬玉現在雖然不怎麼參與,但也還是會在創意創新上提出建議,爭取對得起英子死活都要給她的一半股份。

  當時廠子擴大的時候,喬玉就準備減少持股,甚至退出來的。

  畢竟她已經不實際管理紅薯粉作坊了,後來的食品加工,更是都是英子自己去跑下來的,她沒出多少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