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別忘了你們答應過的。」
「大人放心,單于之位非您莫屬。」
-
匈奴的異動暫時並未傳至大周,因而西北境內,大體上還算是安定,但其下暗流總少不了。
尤其是各郡文官,明哲保身派的就每日提心弔膽地應卯,生怕燕景雲的事牽扯到自己。
但也有些受過燕家恩惠的,就會自己親自或托人上門,明里暗裡地安慰衛蓁,說是安慰,可勸著勸著自個兒先愁起來了,愁眉苦臉地道,侯爺不在了,府里上下可怎麼辦呢?
話說地,好像燕景雲已經怎麼著了似的,好像衛蓁就是個擺設似的。
沒兩日,衛蓁就懶得見了,索性讓林管事把人都給擋了回去。
正巧,底下人傳話過來,說人手已經招齊了,羊毛的事可以安排上了,衛蓁總算可以借事情轉移注意力了。
只是,在每一個忙碌的間隙,衛蓁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燕景雲,猜測此時他會做些什麼。
第71章
被衛蓁記掛著的燕景雲已經到了北地郡境內, 只是他並未繼續往東前往京城,而是留在北地郡的大營內暫做修整。
入夜,燕景雲正在帳中翻看兵書, 忽然, 外間有窸窣響動傳來,他似有所感,不疾不徐地合上書頁, 抬頭望去。
帳內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來人身形長立,衣著華貴, 修眉俊眼, 顧盼燁然。
兩人對視片刻, 燕景雲起身見禮。
「見過太子殿下。」
來人正是當朝太子衛槙。
他擺了擺手,道:「燕侯免禮。」
說話間,兩人各自在案桌後坐定。
衛槙不動聲色地盯著燕景雲打量了一番,末了,唇邊溢出一絲笑意。
「說實話, 不親自見見你,孤很難放下心。」
燕景雲斂目,接道:「如今殿下見到了, 不知可否放心。」
衛槙唇邊笑意愈深:「那要看燕侯對涼州一事怎麼看了。」
他口中所說的涼州, 並非如今武威郡內的涼州城,而是指朝中有人上書的提議。即, 將西北八郡統設為一州, 命名涼州, 設州牧, 總管州內行政軍事要務。
這些,都是在楊漸沅轉交給燕景雲的信中一早寫明的。
至於這個州牧的人選, 必然不會是燕景雲,只會在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員中選定。這點,就是兩人之間心照不宣的事了。
簡而言之,涼州的改制,無非還是針對燕家的兵權所提出的策略。一旦真的施行,燕家仍舊是世襲侯爵,享爵位,但是不再擁有軍權了。
燕景雲心裡明白,如果太子真的打算施行,不會過早的讓他知道,更毋論在信中告知了,那……無非又是一次試探。
眼下,直面太子的問詢,燕景雲不卑不亢道:「如今匈奴異動頻頻,臣認為,暫時不是討論這些事情的時機。」
衛槙頗為認同地頷首:「無論是提出的時機,還是提議本身,孤都認為不好。」
太直白,目的太明顯,如果是他,會選擇更隱晦的辦法……
「只是事關涼州,孤認為,燕侯有必要知曉,因而讓鴻湘稍了書信過去。」
提及楊漸沅,兩人藉此,聊了幾句邊軍的守備問題。
話末,衛槙不禁感嘆:「西北有燕侯和眾將士在,自是固若金湯,可你們的不易,孤也知道。」
說到這裡,他微微一頓,繼而道:「過往種種不提,如今朝廷就是你們的後盾。此次奇襲匈奴,你準備從何地出發?」
言下之意,就當老皇帝主政時期,西北軍物資被剋扣的事不存在了。
針對這一點,燕景雲沒什麼意見,畢竟,雖說是為了養兵,可他截留過稅收是事實,還有煉鐵、製鹽的一攤子……都是不能拿到明面上說的。
至於出兵奇襲匈奴的想法,萌生於第一道聖旨傳到鎮北侯府之後,利用聖旨的回京作為明面上的藉口,為燕景雲奇襲匈奴做個幌子,順道,還能拔出匈奴埋在西北的釘子。更為湊巧的是,太子派親信隨聖旨一同送來的信件中也提到了——「這是個可以利用的時機」。
於是,有了今夜的會面。
而這個計劃唯一的不確定性在於,匈奴到底會不會出兵,儘管燕景雲對此已有大半把握,但為了更加穩妥,他動用了埋藏許久的暗線——須卜攣,讓他去說服老單于。
西北作為大周對抗匈奴的前線,領教過不少對方在戰場之外的暗招,自然也會有所應對。燕家在匈奴安插的暗線里,須卜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如今,萬事俱備。
因而,他只對衛槙的後半句話回道:「匈奴此次必然會從關外主攻西北。因而,我打算從定襄出發,先將左賢王部的兩個大部落拿下後,再攻王庭。」
衛槙在腦中描繪出一幅地圖,勾畫出他所說的路線。
「既如此,孤會在代郡、朔方屯兵支援,交由你全權指揮。」
「臣領命。」
燕景雲起身行禮,想了想,還是問了一句:「不知陛下那邊……」
一方面,兩人曾在信中就匈奴一事做過簡要交流,但並未提及皇帝。
另一方面,太子對他的幫助,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因而,他更看重在提及朝中事宜,對方表現之下所透露出的一些細節。
「大人放心,單于之位非您莫屬。」
-
匈奴的異動暫時並未傳至大周,因而西北境內,大體上還算是安定,但其下暗流總少不了。
尤其是各郡文官,明哲保身派的就每日提心弔膽地應卯,生怕燕景雲的事牽扯到自己。
但也有些受過燕家恩惠的,就會自己親自或托人上門,明里暗裡地安慰衛蓁,說是安慰,可勸著勸著自個兒先愁起來了,愁眉苦臉地道,侯爺不在了,府里上下可怎麼辦呢?
話說地,好像燕景雲已經怎麼著了似的,好像衛蓁就是個擺設似的。
沒兩日,衛蓁就懶得見了,索性讓林管事把人都給擋了回去。
正巧,底下人傳話過來,說人手已經招齊了,羊毛的事可以安排上了,衛蓁總算可以借事情轉移注意力了。
只是,在每一個忙碌的間隙,衛蓁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燕景雲,猜測此時他會做些什麼。
第71章
被衛蓁記掛著的燕景雲已經到了北地郡境內, 只是他並未繼續往東前往京城,而是留在北地郡的大營內暫做修整。
入夜,燕景雲正在帳中翻看兵書, 忽然, 外間有窸窣響動傳來,他似有所感,不疾不徐地合上書頁, 抬頭望去。
帳內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來人身形長立,衣著華貴, 修眉俊眼, 顧盼燁然。
兩人對視片刻, 燕景雲起身見禮。
「見過太子殿下。」
來人正是當朝太子衛槙。
他擺了擺手,道:「燕侯免禮。」
說話間,兩人各自在案桌後坐定。
衛槙不動聲色地盯著燕景雲打量了一番,末了,唇邊溢出一絲笑意。
「說實話, 不親自見見你,孤很難放下心。」
燕景雲斂目,接道:「如今殿下見到了, 不知可否放心。」
衛槙唇邊笑意愈深:「那要看燕侯對涼州一事怎麼看了。」
他口中所說的涼州, 並非如今武威郡內的涼州城,而是指朝中有人上書的提議。即, 將西北八郡統設為一州, 命名涼州, 設州牧, 總管州內行政軍事要務。
這些,都是在楊漸沅轉交給燕景雲的信中一早寫明的。
至於這個州牧的人選, 必然不會是燕景雲,只會在京中三品以上的官員中選定。這點,就是兩人之間心照不宣的事了。
簡而言之,涼州的改制,無非還是針對燕家的兵權所提出的策略。一旦真的施行,燕家仍舊是世襲侯爵,享爵位,但是不再擁有軍權了。
燕景雲心裡明白,如果太子真的打算施行,不會過早的讓他知道,更毋論在信中告知了,那……無非又是一次試探。
眼下,直面太子的問詢,燕景雲不卑不亢道:「如今匈奴異動頻頻,臣認為,暫時不是討論這些事情的時機。」
衛槙頗為認同地頷首:「無論是提出的時機,還是提議本身,孤都認為不好。」
太直白,目的太明顯,如果是他,會選擇更隱晦的辦法……
「只是事關涼州,孤認為,燕侯有必要知曉,因而讓鴻湘稍了書信過去。」
提及楊漸沅,兩人藉此,聊了幾句邊軍的守備問題。
話末,衛槙不禁感嘆:「西北有燕侯和眾將士在,自是固若金湯,可你們的不易,孤也知道。」
說到這裡,他微微一頓,繼而道:「過往種種不提,如今朝廷就是你們的後盾。此次奇襲匈奴,你準備從何地出發?」
言下之意,就當老皇帝主政時期,西北軍物資被剋扣的事不存在了。
針對這一點,燕景雲沒什麼意見,畢竟,雖說是為了養兵,可他截留過稅收是事實,還有煉鐵、製鹽的一攤子……都是不能拿到明面上說的。
至於出兵奇襲匈奴的想法,萌生於第一道聖旨傳到鎮北侯府之後,利用聖旨的回京作為明面上的藉口,為燕景雲奇襲匈奴做個幌子,順道,還能拔出匈奴埋在西北的釘子。更為湊巧的是,太子派親信隨聖旨一同送來的信件中也提到了——「這是個可以利用的時機」。
於是,有了今夜的會面。
而這個計劃唯一的不確定性在於,匈奴到底會不會出兵,儘管燕景雲對此已有大半把握,但為了更加穩妥,他動用了埋藏許久的暗線——須卜攣,讓他去說服老單于。
西北作為大周對抗匈奴的前線,領教過不少對方在戰場之外的暗招,自然也會有所應對。燕家在匈奴安插的暗線里,須卜攣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
如今,萬事俱備。
因而,他只對衛槙的後半句話回道:「匈奴此次必然會從關外主攻西北。因而,我打算從定襄出發,先將左賢王部的兩個大部落拿下後,再攻王庭。」
衛槙在腦中描繪出一幅地圖,勾畫出他所說的路線。
「既如此,孤會在代郡、朔方屯兵支援,交由你全權指揮。」
「臣領命。」
燕景雲起身行禮,想了想,還是問了一句:「不知陛下那邊……」
一方面,兩人曾在信中就匈奴一事做過簡要交流,但並未提及皇帝。
另一方面,太子對他的幫助,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因而,他更看重在提及朝中事宜,對方表現之下所透露出的一些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