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楊漸沅像是忽然回過神來,收了聲,哈哈一笑:「是我失言了,該罰。」
說著,一口將剛斟的酒飲盡。
至於他未說全的齊太祖,乃是前朝開國皇帝,本是將軍出身,奈何朝廷發不出糧餉,手底下的士兵暴動,他若不跟著一起反,底下的人會第一個拿他祭旗,於是,他從一地守將變成了一國之君。
這就是所謂的被人推著走。
話至此處,楊漸沅料想燕景雲多少該給點回應了,沒想到,他是回應了,問得卻是:「聽聞陛下病了,不知情況如何?」
楊漸沅沉吟片刻:「陛下龍體事關社稷,按說告訴侯爺也無妨……陛下騎馬之前飲了酒,又用了秘藥,太醫說二者相衝,不大好。」
「太子對此事如何看的?」
楊漸沅毫不猶豫道:「太子和陛下在一些事情的看法上有分歧,但太子殿下本身是敬仰陛下的。」
表面上看,是兩人就太子對皇帝病情的關切程度做了問詢。
實際上,燕景雲問的是太子有沒有牽扯其中,而楊漸沅給出的答案是則沒有。
燕景雲不置可否,兩人舉杯對飲,未盡的話皆在其中。
「說來,不止是陛下,太子殿下對幾位公主也十分愛護。」楊漸沅手指似不經意在瓷白酒杯邊沿擦過。
「尤其是儀安公主,她嫁地最遠,太子惦念非常,每逢佳節,總是憂思難解。不過,楊某在來的路上,總能聽到百姓間流傳著殿下與侯爺伉儷情深的事跡,想來,太子殿下若知道了,應是能安心些許。」
姑且不提太子「惦念」衛蓁的事有幾分真。
所謂的伉儷情深無非就是指兩人通力將一些利民的器具傳播開來,百姓感念兩人,然而在他口中,卻平白曖昧許多。
燕景雲與衛蓁聊得多了,也知道些內情,饒是如此,仍舊能順勢接道:「儀安也時常提起太子。不過,太子與儀安手足情深固然是好,只是也需顧及自己的身體。」
楊漸沅將空酒杯握於手中把玩。
「京中諸事繁雜,太子難免要辛苦些。」
「照這般說,被派至守邊,倒合了鴻湘的心意。」
楊漸沅笑應:「有侯爺鎮守西北,匈奴不敢來犯,確是教我偷了閒。」
酒過三巡,興之將至,透過窗牖照進來的光線角度已經變了幾遭。
楊漸沅道:「不覺竟與侯爺暢談到此時,今日是楊某叨擾了。」
燕景雲聽出了他言辭間已有結束筵席的意思,自無不可。
兩人又客套了幾句,楊漸沅便要告辭了,燕景雲讓林管事替他送客。
結果,起身走了不到兩步,都未至廳門,楊漸沅輕點額角笑著轉身。
「瞧我這記性,楊某這裡還有太子手書兩封,是離京之前太子反覆叮囑過的,一封交由侯爺,一封交由公主,只是今日楊某渾身酒氣,未免失儀,就不往公主跟前湊了,這封信件,煩請侯爺轉交。」
說著,他從袖中取出兩封信。
燕景雲卻沒動,他淡漠的目光在信封上短暫停留了幾秒,然後移至楊漸沅的臉上,他臉上笑意未變,就一直保持著將信遞出的狀態。
兩人僵持片刻,林管事上前接過了信,道了句辛苦。
楊漸沅的手空了出來,他朝燕景雲拱了拱手,然後隨林管事走了。
從侯府出來,他回望了眼那高掛的門匾。
可惜了,他還想見見那位儀安公主的……一位原本在宮中平平無奇的公主,來到這西北之地後,竟宛如被仙人點化一般,鼓搗出的東西隨便哪一樣都影響甚廣,這樣的人怎能不讓人好奇?
只是,他得以指令為重……
此番,話他已經帶到了,鎮北侯會如何做就不是他能干涉的了。
想罷,楊漸沅轉身,阿福正在對面的樹下等著他。
他的桃花眼微眯,唇邊揚起一個大大的笑容:「走啦阿福,我們可以在城裡玩個痛快了。」
阿福照例提醒他:「將軍,赴任是有時限的。」
「沒事,最主要任務的已經完成了,太子殿下不會說什麼的。」
「可您還沒給太子回信。」
「那去西街的驛館,剛好那附近有家賣豆花兒的鋪子很有名。」
「……」
第67章
楊漸沅走後, 林管事去書房將那兩封信交於燕景雲,然後自覺告退了。
燕景雲望著信封上「親啟」的字樣,眼中閃過晦暗不明的光。
明明是給衛蓁的信卻讓其過了燕景雲的手, 這來自楊漸沅背後的太子對他的試探, 同時,也是示好。
一來,試探他與衛蓁之間信任幾何, 是否真的相偕有加。如果是的話,有她在其中作為緩和, 宮中或能對他放心些許。
二來, 楊漸沅之所以不親自去見衛蓁, 做出這個態度,無疑是太子在向他表示不會與衛蓁有過多接觸,更不會借她在西北布置什麼,算是讓燕景雲安心。
至於方才檯面上那些客套話,聽過就罷。
之後, 楊漸沅的表現也正說明了這些。
從侯府回去的當天他就寫了信,但並沒有派阿福送往京城,而是大大方方地在城中找了家驛館寄了出去, 全然不怕燕景雲查探與否, 然後在城裡吃逛遊玩了幾天,盡興後, 不等京中可能寄來的回信, 就往四方城去了。
說著,一口將剛斟的酒飲盡。
至於他未說全的齊太祖,乃是前朝開國皇帝,本是將軍出身,奈何朝廷發不出糧餉,手底下的士兵暴動,他若不跟著一起反,底下的人會第一個拿他祭旗,於是,他從一地守將變成了一國之君。
這就是所謂的被人推著走。
話至此處,楊漸沅料想燕景雲多少該給點回應了,沒想到,他是回應了,問得卻是:「聽聞陛下病了,不知情況如何?」
楊漸沅沉吟片刻:「陛下龍體事關社稷,按說告訴侯爺也無妨……陛下騎馬之前飲了酒,又用了秘藥,太醫說二者相衝,不大好。」
「太子對此事如何看的?」
楊漸沅毫不猶豫道:「太子和陛下在一些事情的看法上有分歧,但太子殿下本身是敬仰陛下的。」
表面上看,是兩人就太子對皇帝病情的關切程度做了問詢。
實際上,燕景雲問的是太子有沒有牽扯其中,而楊漸沅給出的答案是則沒有。
燕景雲不置可否,兩人舉杯對飲,未盡的話皆在其中。
「說來,不止是陛下,太子殿下對幾位公主也十分愛護。」楊漸沅手指似不經意在瓷白酒杯邊沿擦過。
「尤其是儀安公主,她嫁地最遠,太子惦念非常,每逢佳節,總是憂思難解。不過,楊某在來的路上,總能聽到百姓間流傳著殿下與侯爺伉儷情深的事跡,想來,太子殿下若知道了,應是能安心些許。」
姑且不提太子「惦念」衛蓁的事有幾分真。
所謂的伉儷情深無非就是指兩人通力將一些利民的器具傳播開來,百姓感念兩人,然而在他口中,卻平白曖昧許多。
燕景雲與衛蓁聊得多了,也知道些內情,饒是如此,仍舊能順勢接道:「儀安也時常提起太子。不過,太子與儀安手足情深固然是好,只是也需顧及自己的身體。」
楊漸沅將空酒杯握於手中把玩。
「京中諸事繁雜,太子難免要辛苦些。」
「照這般說,被派至守邊,倒合了鴻湘的心意。」
楊漸沅笑應:「有侯爺鎮守西北,匈奴不敢來犯,確是教我偷了閒。」
酒過三巡,興之將至,透過窗牖照進來的光線角度已經變了幾遭。
楊漸沅道:「不覺竟與侯爺暢談到此時,今日是楊某叨擾了。」
燕景雲聽出了他言辭間已有結束筵席的意思,自無不可。
兩人又客套了幾句,楊漸沅便要告辭了,燕景雲讓林管事替他送客。
結果,起身走了不到兩步,都未至廳門,楊漸沅輕點額角笑著轉身。
「瞧我這記性,楊某這裡還有太子手書兩封,是離京之前太子反覆叮囑過的,一封交由侯爺,一封交由公主,只是今日楊某渾身酒氣,未免失儀,就不往公主跟前湊了,這封信件,煩請侯爺轉交。」
說著,他從袖中取出兩封信。
燕景雲卻沒動,他淡漠的目光在信封上短暫停留了幾秒,然後移至楊漸沅的臉上,他臉上笑意未變,就一直保持著將信遞出的狀態。
兩人僵持片刻,林管事上前接過了信,道了句辛苦。
楊漸沅的手空了出來,他朝燕景雲拱了拱手,然後隨林管事走了。
從侯府出來,他回望了眼那高掛的門匾。
可惜了,他還想見見那位儀安公主的……一位原本在宮中平平無奇的公主,來到這西北之地後,竟宛如被仙人點化一般,鼓搗出的東西隨便哪一樣都影響甚廣,這樣的人怎能不讓人好奇?
只是,他得以指令為重……
此番,話他已經帶到了,鎮北侯會如何做就不是他能干涉的了。
想罷,楊漸沅轉身,阿福正在對面的樹下等著他。
他的桃花眼微眯,唇邊揚起一個大大的笑容:「走啦阿福,我們可以在城裡玩個痛快了。」
阿福照例提醒他:「將軍,赴任是有時限的。」
「沒事,最主要任務的已經完成了,太子殿下不會說什麼的。」
「可您還沒給太子回信。」
「那去西街的驛館,剛好那附近有家賣豆花兒的鋪子很有名。」
「……」
第67章
楊漸沅走後, 林管事去書房將那兩封信交於燕景雲,然後自覺告退了。
燕景雲望著信封上「親啟」的字樣,眼中閃過晦暗不明的光。
明明是給衛蓁的信卻讓其過了燕景雲的手, 這來自楊漸沅背後的太子對他的試探, 同時,也是示好。
一來,試探他與衛蓁之間信任幾何, 是否真的相偕有加。如果是的話,有她在其中作為緩和, 宮中或能對他放心些許。
二來, 楊漸沅之所以不親自去見衛蓁, 做出這個態度,無疑是太子在向他表示不會與衛蓁有過多接觸,更不會借她在西北布置什麼,算是讓燕景雲安心。
至於方才檯面上那些客套話,聽過就罷。
之後, 楊漸沅的表現也正說明了這些。
從侯府回去的當天他就寫了信,但並沒有派阿福送往京城,而是大大方方地在城中找了家驛館寄了出去, 全然不怕燕景雲查探與否, 然後在城裡吃逛遊玩了幾天,盡興後, 不等京中可能寄來的回信, 就往四方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