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老莫嗤一聲笑了,掩著嘴巴小聲說上級壞話,「太上皇拎不清,咱家還是拎的清的。寶銀子書,青箬今全,許妍清流,寶林嚴疏。這回對了?」

  大家都羞羞答答不作聲了,又夸老莫是個明白人,比主公平易近人多了,並且祝願東廠越辦越紅火,人才輩出。

  「爾等不要埋怨主公,」老莫則說:「主公知曉他自己中意誰就是了,他自己沒稀里糊塗把自己姻緣整黃就不錯了。還指望他幫襯你們的姻緣?等著等著,賜婚聖旨片刻送到。爾等也不必擔憂太上皇會追究為何不按他話執行。因為他被長喜沖昏頭腦,根本不記得自己說過什麼。」

  大家都笑了。

  六月里。中宮滿園桔梗花開了,又一年初夏里,花香瀰漫。

  第406章 十年

  不順心的日子一天都度日如年。

  順心的日子,一過十年。

  十年匆匆又匆匆。時光它從指縫溜走。

  文瑾同傅景桁又走過了十年。

  孩子們都大了,他們卻老了。

  他四十歲了。她也三十七歲了。

  十年裡日子平淡。如他所說,四十歲給她安穩的日子,這日子可是安穩的枯燥無聊,又處處安逸,充滿小確幸。

  十年裡他沒有再吞吞吐吐問過她什麼,但他眼底遺憾仍在。

  她心想長喜同他那般相像,他如何還有遺憾,倒不知他究竟有什麼心事呢。

  這些年,文瑾將中原文化滲透各屬國,逐漸實現各地語言統一,各國都說廣黎話,釘子戶邱立大王就是個廣黎人,自然將邱立也同化了。

  傅景桁則在平亂世後,將百廢興建,他們夫婦合夥幹了不少大事,建立抵禦南方洪水的大壩,修固護城牆,減輕徭役、賦稅,輕量刑,做到刑罰有依據,一起興商助農,開河道,布商船。打造夜不閉戶,路無餓殍的一片盛世。

  真是太平了,連被傅景桁自大牢放出來的文王爺都開始學習做一位好人,文王爺居然成立一處善堂,收容有困難的人,無論你是落考的秀才,還是情場失意的落魄小生,或者被老子娘遺棄的孤兒,到善堂都有一處屋檐暫且歇腳。

  文王爺不單幫助有困難的人,他還會溫柔的勸那些落魄人不要灰心,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他吹大牛說老子當年拉下了大盈,要是被他收留的人不愛聽他嘮叨,他就把人家罵一頓,然後接著勸人家,威逼利誘,做好人做的比較霸道。

  文王爺和夏苒霜偶爾通信,夏苒霜非常鄙夷,但也會回一二個字說以後不准再寫。文王越挫越勇。把夏苒霜氣半死,直說這老不羞。

  傅景桁知道善堂存在。布人觀望。並不干預。

  這些年,文瑾同傅景桁又回到初相識的日子那般,她與他紅袖添香,磨墨鋪紙,他於她國子監下課時去接她回家,尋常百姓家夫婦一樣,因為孩子功課鬧意見不合時,文瑾脾氣暴躁把他詢個狗血噴頭,他悻悻離開,去找老莫訴苦,老莫哄哄他就自己回來了。

  倆人都會檢討沒有隔夜仇。然後下回再因為孩子教育出鬧矛盾時,文瑾給他再來一頓狠的,如此循環往復,奔流不息。

  他們一起經歷了鎮南王子書一等將軍寶銀的婚禮,小妮子不開竅,十六歲嫁給子書後還叫子書阿叔,二十歲她見阿姐孩兒都大了,便問子書,為什麼他們成親四年還沒有小孩兒,把子書問的不知怎麼作答,自她問過那日,翌日改口叫子書叫沈子書,不再叫阿叔了,來年產下一雙龍鳳,原沈府承接了原端木府的名望,誕下的女兒成新一屆聖女。

  也經歷了大理寺卿玉甄、平陽王清流、暗衛組織首腦今全、又一起為雲偲送行,雲偲去邱立國了,邱立長公主因病歿了,邱立那邊來人接她去邱立,她這次去邱立後,後面沒有再孤身回來了,那是她和阿州的故事。

  瑣碎的生活,忙忙碌碌,碌碌忙忙。

  今兒阿嬤過壽,明兒蘇老夫人過壽,後兒太皇太后過壽,又這個孩兒過生,那個孩兒過生。各種宴席,種種隨禮。

  沈家的,蘇家的,薛家的,傅家的,清流家的,今全家的,寶林家的,趙姐兒家的,康蕊黎家的,一幫小丫頭小伙子在皇宮內外開始了他們的故事。老一輩被火速拍暈在沙灘上。

  文瑾同傅景桁好似每日裡忙忙碌碌,沒有個清閒的時候。

  偏文瑾是個愛熱鬧的,去國子監、去商會就不提了,好容易閒了,不是去沈家走動,便是去薛家走動,要麼去和周媛一起畫畫游湖組織什麼姐妹淘茶話會,要麼是小姐兒幾個帶一幫孩子去郊遊體察民情,就是不帶丈夫的各種應酬。

  傅景桁喜歡冷清,就想把她拴身邊,於是備受冷落多有抱怨,怪她不是去這裡走動,就是去那裡走動,不是去見這個妹妹,就是去見那個姐姐,要麼就去見外婆、奶奶、太奶奶。

  一日不沾家門,他得四處去找她,有時跑差地方,跑好幾處還提溜不到人,滿京城都知道太上皇愛四處找人。

  這女人,認識三十二年不說愛字就算了,成家後還總往外跑,這...這...老莫和他都有很大意見,又敢怒不敢言,怕她又跑一萬里開外...不是不想去接,那不馬也受罪麼...

  從前年裡傅景桁同文瑾商量卸任給傅長林,她卸任給高宴,然後兩人全方位撂挑子一起出去遊玩二三年,就他們兩人,過一過自己的生活,天天一堆老頭老太熊孩子把她霸占,他排不上隊,就...很受冷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