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頁
屏風後人影晃動,得到皇帝允許後,南榮臻三步並兩步,心中覺得氣惱,自家弟弟甚至不能陪伴身旁,還得等待皇帝允准,掠過潮景帝,他險些難以忍耐揮舞出去的拳頭。
南榮臻幾乎飛撲般來到遂鈺床前,掀開床幔的瞬間,他放輕呼吸,幾欲呼喚的聲音卡在喉嚨——
這是他初次見如此沉默,又像是極其脆弱的琉璃的遂鈺。
秀州,這是遂鈺離開大都後的自由,即便危險重重,卻神采奕奕難掩興奮。廣闊天地任由飛鳥翱翔,不受宗室禮法的約束,沒有朝廷詭譎的風雲,他過得緊張而快樂。
外界總是給予南榮王府壓力,就連南榮明徽也時常將「我們南榮氏的好兒郎」掛在嘴邊,好像他們自出生起,便有了戰場陣亡的理由。
南榮臻並不喜歡這樣的父王,也連帶著厭倦少年時期的自己。故而南榮王選擇將他 「流放」,去鳥不拉屎的地方打仗。
他想挫他的銳氣,南榮臻偏不,哪怕流血丟掉性命,也得抵抗南榮王所強加在他身上的責任。
南榮臻並非什麼南榮王的兒子,就只是沙場征戰的南榮臻,不被稱作二公子,也沒有觥籌交錯高高捧起的奉承,他想他的舉動皆由自己做主。
但當他遇見遂鈺,卻忽地覺得自己這麼多年過得如此幼稚,遂鈺無法逃脫的命運,他只是比他幸運那麼一些,若他活在大都,豈會比遂鈺過得更好?
只有更差罷了。
榮光加身的南榮王府,承載多少希冀,便經受多少風浪,回頭再望,不過是血路一條,任何人都沒得選。
南榮臻抬起手指,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遂鈺的臉,從不斷起伏的胸膛,以及灼熱的呼吸,他確定遂鈺還活著。
「他為了王府,還是你,這些全都問過他嗎。」
南榮臻從牙縫中蹦出幾個字,扭頭死死盯著蕭韞,幾乎想將皇帝拆骨入腹以解心頭恨。
蕭韞沉聲:「如果他想走,我不會留他。」
「走?」南榮臻嗤笑,揚了揚鋒利的眉梢,嘲諷道:「若能走,你早就該放他回鹿廣郡,並非去什麼秀州。」
既要又要的感情,令遂鈺始終徘徊踟躕。在王府與皇帝之間無法立即做出選擇,倘若皇帝並非皇帝,或許鹿廣郡能夠接受遂鈺喜歡男人。
南榮臻學不會父兄的坦然面對現實,為了維護弟弟,他只能無限地表達出對潮景帝的厭惡,這樣會給予潮景帝威脅嗎。
他也不知。
但無疑正在挑戰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
心跳如鼓槌般狂亂地敲打著胸膛,幾乎緊張得要跳出來。
潮景帝上位者的氣勢幾乎壓得他喘不過氣,南榮臻卻不得不迎難而上,就算帶不走遂鈺,他必須得到蕭韞的保證。
時間分秒流逝,蕭韞居高臨下地俯視南榮臻,空氣中的粉塵緩緩揚起,很快隨著氣流盤旋落下,兩人之間涌動著的氛圍岌岌可危。
南榮臻眉眼間可見南榮明徽風采,那是少年時期飛揚縱馬的南榮明徽。而又懷有女子溫潤的柔軟,這縷氣質與遂鈺極其相似,令他難以對這幅樣貌生出惱怒。
都說家中老二是最不受重視的那個,但南榮臻卻截然相反。他沒有繼承南榮王府的責任,在母親膝下得到諸般愛護,兄長多加照拂事事順遂,儘管南榮王沒少教訓他,卻仍舊願意親自前往塗塗關教他治軍之道。
說來算去,上下幾輩人之中,倒只有南榮臻獲得恣意瀟灑。
透過南榮臻,蕭韞想起了許多人。
多數人的一生不曾擁有片刻停歇,蕭韞想開口問遂鈺是否真正願意留在大都,卻發覺自己總是逃避那些最尖銳的話題,企圖在夾縫中偷得浮生。
「如果他。」
半晌,蕭韞才開口說:「如果他願意離開,朕會放他走。」
「陛下金口玉言,臣卻覺得白紙黑字更可信。」南榮臻霍然起身,徹底擋住遂鈺,頂著帝皇的威壓沉聲重複道:「臣要陛下寫下來。」
曾幾何時,遂鈺為了南榮繪能夠安全離開大都,而在殿中自傷,要求蕭韞寫下詔書,如今面前換了南榮臻。
蕭韞似笑非笑地盯著南榮臻,問道:「遂鈺威脅朕,朕尚且能看在他的面子上答應幾分,你呢,二公子。」
他並未稱南榮臻官職,也不是什麼南榮遂鈺的兄長南榮臻全名,倒令南榮臻驀地猶豫,他心中沒底,此舉無非在用蕭韞對待遂鈺的真心作賭。
不,南榮臻深吸口氣,重新恢復冷靜,道:「陛下心中早有決斷,又何必戲弄臣呢。」
「因陛下秀州捨身搭救遂鈺之舉,臣的父兄決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臣卻不覺得含混有什麼好,兩家之間的糾葛,總要說清楚才能繼續走下去。」
「若有朝一日陛下厭倦了遂鈺,臣會帶遂鈺回家,屆時還請陛下手下留情,放他一馬。」
站在遂鈺兄弟的立場,南榮臻又見過蕭韞為遂鈺所做,帝王肯背叛整個朝廷選擇相信一方軍閥,已經前所未聞,但今日是這般情深,改日若有新人,比年輕的南榮遂鈺更青春,皇帝又會如何選擇。
南榮臻承認,作為男人,蕭韞的確是少見的心懷百姓的梟雄,固然兩人之間有他們不知的隱秘,可作為南榮王府的孩子,他只堅信自己眼中所看,他人行為所見。
兩人之間暗潮湧動,腦後的汗順著脊背一路滑落,很快,南榮臻感到自己衣襟完全濕透。
南榮臻幾乎飛撲般來到遂鈺床前,掀開床幔的瞬間,他放輕呼吸,幾欲呼喚的聲音卡在喉嚨——
這是他初次見如此沉默,又像是極其脆弱的琉璃的遂鈺。
秀州,這是遂鈺離開大都後的自由,即便危險重重,卻神采奕奕難掩興奮。廣闊天地任由飛鳥翱翔,不受宗室禮法的約束,沒有朝廷詭譎的風雲,他過得緊張而快樂。
外界總是給予南榮王府壓力,就連南榮明徽也時常將「我們南榮氏的好兒郎」掛在嘴邊,好像他們自出生起,便有了戰場陣亡的理由。
南榮臻並不喜歡這樣的父王,也連帶著厭倦少年時期的自己。故而南榮王選擇將他 「流放」,去鳥不拉屎的地方打仗。
他想挫他的銳氣,南榮臻偏不,哪怕流血丟掉性命,也得抵抗南榮王所強加在他身上的責任。
南榮臻並非什麼南榮王的兒子,就只是沙場征戰的南榮臻,不被稱作二公子,也沒有觥籌交錯高高捧起的奉承,他想他的舉動皆由自己做主。
但當他遇見遂鈺,卻忽地覺得自己這麼多年過得如此幼稚,遂鈺無法逃脫的命運,他只是比他幸運那麼一些,若他活在大都,豈會比遂鈺過得更好?
只有更差罷了。
榮光加身的南榮王府,承載多少希冀,便經受多少風浪,回頭再望,不過是血路一條,任何人都沒得選。
南榮臻抬起手指,小心翼翼地碰了碰遂鈺的臉,從不斷起伏的胸膛,以及灼熱的呼吸,他確定遂鈺還活著。
「他為了王府,還是你,這些全都問過他嗎。」
南榮臻從牙縫中蹦出幾個字,扭頭死死盯著蕭韞,幾乎想將皇帝拆骨入腹以解心頭恨。
蕭韞沉聲:「如果他想走,我不會留他。」
「走?」南榮臻嗤笑,揚了揚鋒利的眉梢,嘲諷道:「若能走,你早就該放他回鹿廣郡,並非去什麼秀州。」
既要又要的感情,令遂鈺始終徘徊踟躕。在王府與皇帝之間無法立即做出選擇,倘若皇帝並非皇帝,或許鹿廣郡能夠接受遂鈺喜歡男人。
南榮臻學不會父兄的坦然面對現實,為了維護弟弟,他只能無限地表達出對潮景帝的厭惡,這樣會給予潮景帝威脅嗎。
他也不知。
但無疑正在挑戰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
心跳如鼓槌般狂亂地敲打著胸膛,幾乎緊張得要跳出來。
潮景帝上位者的氣勢幾乎壓得他喘不過氣,南榮臻卻不得不迎難而上,就算帶不走遂鈺,他必須得到蕭韞的保證。
時間分秒流逝,蕭韞居高臨下地俯視南榮臻,空氣中的粉塵緩緩揚起,很快隨著氣流盤旋落下,兩人之間涌動著的氛圍岌岌可危。
南榮臻眉眼間可見南榮明徽風采,那是少年時期飛揚縱馬的南榮明徽。而又懷有女子溫潤的柔軟,這縷氣質與遂鈺極其相似,令他難以對這幅樣貌生出惱怒。
都說家中老二是最不受重視的那個,但南榮臻卻截然相反。他沒有繼承南榮王府的責任,在母親膝下得到諸般愛護,兄長多加照拂事事順遂,儘管南榮王沒少教訓他,卻仍舊願意親自前往塗塗關教他治軍之道。
說來算去,上下幾輩人之中,倒只有南榮臻獲得恣意瀟灑。
透過南榮臻,蕭韞想起了許多人。
多數人的一生不曾擁有片刻停歇,蕭韞想開口問遂鈺是否真正願意留在大都,卻發覺自己總是逃避那些最尖銳的話題,企圖在夾縫中偷得浮生。
「如果他。」
半晌,蕭韞才開口說:「如果他願意離開,朕會放他走。」
「陛下金口玉言,臣卻覺得白紙黑字更可信。」南榮臻霍然起身,徹底擋住遂鈺,頂著帝皇的威壓沉聲重複道:「臣要陛下寫下來。」
曾幾何時,遂鈺為了南榮繪能夠安全離開大都,而在殿中自傷,要求蕭韞寫下詔書,如今面前換了南榮臻。
蕭韞似笑非笑地盯著南榮臻,問道:「遂鈺威脅朕,朕尚且能看在他的面子上答應幾分,你呢,二公子。」
他並未稱南榮臻官職,也不是什麼南榮遂鈺的兄長南榮臻全名,倒令南榮臻驀地猶豫,他心中沒底,此舉無非在用蕭韞對待遂鈺的真心作賭。
不,南榮臻深吸口氣,重新恢復冷靜,道:「陛下心中早有決斷,又何必戲弄臣呢。」
「因陛下秀州捨身搭救遂鈺之舉,臣的父兄決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臣卻不覺得含混有什麼好,兩家之間的糾葛,總要說清楚才能繼續走下去。」
「若有朝一日陛下厭倦了遂鈺,臣會帶遂鈺回家,屆時還請陛下手下留情,放他一馬。」
站在遂鈺兄弟的立場,南榮臻又見過蕭韞為遂鈺所做,帝王肯背叛整個朝廷選擇相信一方軍閥,已經前所未聞,但今日是這般情深,改日若有新人,比年輕的南榮遂鈺更青春,皇帝又會如何選擇。
南榮臻承認,作為男人,蕭韞的確是少見的心懷百姓的梟雄,固然兩人之間有他們不知的隱秘,可作為南榮王府的孩子,他只堅信自己眼中所看,他人行為所見。
兩人之間暗潮湧動,腦後的汗順著脊背一路滑落,很快,南榮臻感到自己衣襟完全濕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