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她指尖輕輕撫過那處印跡,輕聲道:「不要胡思亂想,我不會離開的。」
沈裕覆上她的手,微微一笑:「我知道。」
明眼人都知道,蕭平衍如今是「騎虎難下」,只能借著聖躬違和的由頭,勉強拖一拖。
公孫玘初時還曾有過擔憂,後來則徹底成了看笑話的心態,還曾想同沈衡打賭,看聖上這個「縮頭烏龜」究竟能當多久。
被沈衡沉默著婉拒了。
看不上蕭平衍的為人處世是一回事,可他終歸在那個位置上,沈衡做不出拿他隨意玩笑的事情。
公孫玘也沒介懷,只是感慨道:「清淮,你這人就是古板了些,若不然……」
話說到一半,覺出不妥,硬生生咽了回去。
無論交情再怎麼好,有些話,還是不能隨意講的。
更何況,他還得慶幸沈衡古板,若那位沈相一個脾性,那熱鬧可就真太過了些,只怕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雖及時止住,可沈衡竟明白了他的意思,微怔之後,垂了眼睫。
「我並沒旁的意思。」
公孫玘乾巴巴地解釋了句,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僕從急匆匆地報了宮中新傳來的消息——
望仙台那位早產,誕下一位小皇子。
而僵持已久的朝局,以此為契機,終於又有了動靜。
朝會恢復如常。
朝臣們卯足了勁兒,準備繼續同這位「大病初癒」的聖上好好辯論一番,務必將前回的事情要個結果。
可還沒來得及開始,便結束了。
大殿之上,蕭平衍親自宣布,為酈妃與小皇子祈福,大赦天下,這其中也包括牢中扣押著的那幾位。
甚至沒有杖刑責罰,只是令他們繳清贖罪銀。
事情就這麼輕描淡寫地揭過。
更讓人意外的是,蕭平衍竟還主動提及上元節「燈塔」一事,攬了自己的錯處,宣稱今後杜絕奢靡之風。
朝臣們的長篇大論堵在嗓子眼,面面相覷,對這個結局始料未及。
震驚與疑惑之餘,也有人對此倍感欣慰。
譬如周老太傅,他是真心盼著蕭平衍能改過自新,不說當一個多有能耐的賢明君主,至少虛心納諫,聽得進去勸。
公孫玘含笑附和著,將自己這位恩師送走後,轉頭就又去找了沈裕。
他壓根不信什麼大徹大悟、改過自新,一見沈裕,開門見山道:「咱們這位聖上,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不必著急,」沈裕翻看著戶部遞上來的賑災糧款預算,眼皮都沒抬,「只管等著看就是。」
他圈了一筆,又道:「請皇后多加小心。」
公孫玘在旁的事情上興許懶散,但在周皇后的事情上,卻是十分上心,當即應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蕭平衍倒真是一副痛改前非的架勢,頗有登基那會兒勤政愛民的樣子。
就連最嚴苛的崔御史,都沒挑出什麼錯。
仿佛一切都在好轉。
因著轉變是從小皇子誕生開始,漸漸的,竟開始有傳言,說這位小皇子是本朝的「福星」。
容錦在繡坊幫忙時聽人提過。晚間聊起閒話,隨口提了一句,疑惑道:「這背後,應當是有人推波助瀾?」
可就算中宮皇后未曾誕下嫡子,以酈妃的出身,無論恩寵如何,她的孩子都不可能繼承大統。
除非蕭平衍當真失心瘋了。
因才沐浴過,半乾的長發攏在一側,洇濕了雪白的中衣,逐漸透出海棠紅的心衣。
沈裕眸色愈深,將人置於膝上,慢條斯理地解著系帶:「他若能這般十幾二十年,長久下去,倒未必不能成。」
可蕭平衍若有這個心性,又何至於此?
他這些時日冷眼旁觀,看著這些所謂的謀劃,只覺可笑。
但此事,又恰巧勾起沈裕另一樁心事。
他攏著容錦的腰,反覆喚著她的名字,聲音低啞而纏|綿。
容錦被他這般哄得身子發軟,小聲道:「你有什麼話,只管說就是。」
沈裕不動聲色:「錦錦,你何時情願為我生個孩子?」
許久之前,沈裕也曾問過這樣的話,只是他那時獨斷專行,話問得遠不如今日這般順耳。
容錦那時聽了,滿心惶恐。
在她看起來,孩子並非爭權奪利的工具,這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定下的事情。
她那時從未想過與沈裕長相廝守,自是不肯答應。
至於如今,容錦不似早前那般牴觸,卻對沈裕突然舊事重提感到不解。
容錦抬眼看他,認真道:「我以為,你並不喜歡孩子。」
這話沒說錯。沈裕待除她以外的人,總是格外沒有耐性,一直以來也從未見他喜歡過哪家的孩子。
前些日子沈裕休沐,兩人同往城外山寺賞桃花時,曾遇著旁的香客帶了孩童,他的態度可見一斑。
沈裕避重就輕,只道:「旁人的孩子與你我生的,自然不同。」
容錦想了想,趴在他肩頭,柔聲道:「若懷了身孕,便不能再如現在這般,得精悉心將養著。十月懷胎生下後,縱有乳母,也總得日夜分心照看孩子……」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沈裕覆上她的手,微微一笑:「我知道。」
明眼人都知道,蕭平衍如今是「騎虎難下」,只能借著聖躬違和的由頭,勉強拖一拖。
公孫玘初時還曾有過擔憂,後來則徹底成了看笑話的心態,還曾想同沈衡打賭,看聖上這個「縮頭烏龜」究竟能當多久。
被沈衡沉默著婉拒了。
看不上蕭平衍的為人處世是一回事,可他終歸在那個位置上,沈衡做不出拿他隨意玩笑的事情。
公孫玘也沒介懷,只是感慨道:「清淮,你這人就是古板了些,若不然……」
話說到一半,覺出不妥,硬生生咽了回去。
無論交情再怎麼好,有些話,還是不能隨意講的。
更何況,他還得慶幸沈衡古板,若那位沈相一個脾性,那熱鬧可就真太過了些,只怕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雖及時止住,可沈衡竟明白了他的意思,微怔之後,垂了眼睫。
「我並沒旁的意思。」
公孫玘乾巴巴地解釋了句,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僕從急匆匆地報了宮中新傳來的消息——
望仙台那位早產,誕下一位小皇子。
而僵持已久的朝局,以此為契機,終於又有了動靜。
朝會恢復如常。
朝臣們卯足了勁兒,準備繼續同這位「大病初癒」的聖上好好辯論一番,務必將前回的事情要個結果。
可還沒來得及開始,便結束了。
大殿之上,蕭平衍親自宣布,為酈妃與小皇子祈福,大赦天下,這其中也包括牢中扣押著的那幾位。
甚至沒有杖刑責罰,只是令他們繳清贖罪銀。
事情就這麼輕描淡寫地揭過。
更讓人意外的是,蕭平衍竟還主動提及上元節「燈塔」一事,攬了自己的錯處,宣稱今後杜絕奢靡之風。
朝臣們的長篇大論堵在嗓子眼,面面相覷,對這個結局始料未及。
震驚與疑惑之餘,也有人對此倍感欣慰。
譬如周老太傅,他是真心盼著蕭平衍能改過自新,不說當一個多有能耐的賢明君主,至少虛心納諫,聽得進去勸。
公孫玘含笑附和著,將自己這位恩師送走後,轉頭就又去找了沈裕。
他壓根不信什麼大徹大悟、改過自新,一見沈裕,開門見山道:「咱們這位聖上,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不必著急,」沈裕翻看著戶部遞上來的賑災糧款預算,眼皮都沒抬,「只管等著看就是。」
他圈了一筆,又道:「請皇后多加小心。」
公孫玘在旁的事情上興許懶散,但在周皇后的事情上,卻是十分上心,當即應了下來。
接下來的日子,蕭平衍倒真是一副痛改前非的架勢,頗有登基那會兒勤政愛民的樣子。
就連最嚴苛的崔御史,都沒挑出什麼錯。
仿佛一切都在好轉。
因著轉變是從小皇子誕生開始,漸漸的,竟開始有傳言,說這位小皇子是本朝的「福星」。
容錦在繡坊幫忙時聽人提過。晚間聊起閒話,隨口提了一句,疑惑道:「這背後,應當是有人推波助瀾?」
可就算中宮皇后未曾誕下嫡子,以酈妃的出身,無論恩寵如何,她的孩子都不可能繼承大統。
除非蕭平衍當真失心瘋了。
因才沐浴過,半乾的長發攏在一側,洇濕了雪白的中衣,逐漸透出海棠紅的心衣。
沈裕眸色愈深,將人置於膝上,慢條斯理地解著系帶:「他若能這般十幾二十年,長久下去,倒未必不能成。」
可蕭平衍若有這個心性,又何至於此?
他這些時日冷眼旁觀,看著這些所謂的謀劃,只覺可笑。
但此事,又恰巧勾起沈裕另一樁心事。
他攏著容錦的腰,反覆喚著她的名字,聲音低啞而纏|綿。
容錦被他這般哄得身子發軟,小聲道:「你有什麼話,只管說就是。」
沈裕不動聲色:「錦錦,你何時情願為我生個孩子?」
許久之前,沈裕也曾問過這樣的話,只是他那時獨斷專行,話問得遠不如今日這般順耳。
容錦那時聽了,滿心惶恐。
在她看起來,孩子並非爭權奪利的工具,這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定下的事情。
她那時從未想過與沈裕長相廝守,自是不肯答應。
至於如今,容錦不似早前那般牴觸,卻對沈裕突然舊事重提感到不解。
容錦抬眼看他,認真道:「我以為,你並不喜歡孩子。」
這話沒說錯。沈裕待除她以外的人,總是格外沒有耐性,一直以來也從未見他喜歡過哪家的孩子。
前些日子沈裕休沐,兩人同往城外山寺賞桃花時,曾遇著旁的香客帶了孩童,他的態度可見一斑。
沈裕避重就輕,只道:「旁人的孩子與你我生的,自然不同。」
容錦想了想,趴在他肩頭,柔聲道:「若懷了身孕,便不能再如現在這般,得精悉心將養著。十月懷胎生下後,縱有乳母,也總得日夜分心照看孩子……」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