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頁
「咱們米行又沒有攔著你們去。」
之前開口說話的坐在角落的小老闆不敢開口了。
其他人見狀更是得意洋洋:「咱們米行的人既然能坐在這裡,大家就是一家人,咱們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別去眼紅那些被咱們除名了的破落戶,咱們趙老闆不是說了,再等等,再過幾日,等到那邊實在沒有米糧了,指不定咱們的價格能高五十倍呢!」
「你們怎麼不去搶——」最年輕的一個糧商開口了,「要我說,大家見好就收,二十倍吶,咱們幹完這一票,一家人能榮華富貴一輩子!」
「呵,」一個坐在前面的老人鼻孔翕動,「眼皮子淺的傢伙。」
「你說誰眼皮子淺!」年輕人不幹了,當下就大聲喊叫起來。
這個人雖然的確是此地米行的糧商沒錯,但昨晚何似飛和沈大人那邊已經派人過來跟他接觸過,要他來上演一場大戲,以促進更多的糧商迅速運糧前往。
——事情是這麼發生的。
這個年輕人姓韓名津,雖然出身於商賈之家,但一心想要學得文武藝,報與帝王家,雖說本朝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提高的也就僅僅是商人的孩子可以考科舉,或者出錢捐官。
但這已經足夠了,不少商賈生了孩子後就拼命勸學,希望孩子可以考取個功名,以後好光宗耀祖。
這位韓津就是那個被勸學的孩子。
不過他也確實爭氣,小小年紀就頗有才名,只可惜科舉考試並非只論詩詞歌賦,繪畫書法,還得有四書五經和儒家思想,韓津雖然有一顆忠君報國的拳拳之心,可惜對政事的解讀能力實在是差了些。
後來他二十二歲了,還是屢試不中。
家中無法,只能給他先娶了一門妻子,讓他先傳宗接代。
韓津很想反抗,但他的父親當時被診出患有肺癆,恐怕時日無多,他無奈之下,只能屈從家裡的安排,娶妻生子。
還沒過多久,父親就撒手人寰,偌大的家業落在他頭上。
沒有長輩再給他遮風擋雨,他只能自己撐起家裡的米糧鋪子,再也沒有了考科舉的時間。
如今他二十八歲,家裡所有的一切都有了相應的運轉秩序,他漸漸動了繼續讀書考科舉的心思——反正他跟五歲的兒子一起學,總得有個人能考上吧。
因此他一直關注著科舉這方面的事情。
那麼……出身草根,拜得名師,三元及第,少年狀元何似飛的名號,他簡直熟悉得不能更熟悉。
此前隱隱聽小道消息說狀元郎何似飛去協助沈大人抗洪救災,他當下就動了心思,只帶了兩個家丁,悄悄連夜前往隔壁郡縣。
發現狀元郎果然在此,韓津激動地不能自已。
他當即投遞了拜帖,雖然說他也沒報何大人能回應自己的心思,但這種類似於迷弟給偶像寫信的心理狀態,不就是只是期待自己能稍微距離偶像再近一點,完全不在乎是否能得到回應麼?
沒想到何似飛居然派人來接他前往知府衙門會面。
韓津激動的差點背過氣去。
身邊的一個老家丁說:「老爺,怎麼可能這麼順利,其中恐怕有詐。」
「怎麼可能有詐!那可是何大人!他那麼光風霽月,怎會詐我!」
老家丁看著自家老爺一副『即便是有詐我也心甘情願』的架勢,知道自己勸不動,也只能隨他去了。
何似飛見韓津,並非是因為他有多崇拜自己,而是找他了解當地米行的存糧總量以及糧價的波動情況。
現下他還得在知府衙門坐鎮,出去挨個詢問體察民情,這個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至於沈大人那位門生黃先生所了解的情況雖然有用,但極其有限,現在有個送上門的韓津,何似飛當然得細細詢問一番。
了解情況後,何似飛讓人留了韓津的地址等信息,就讓韓津走了。
韓津本以為狀元郎肯見自己,是因為自家還有些存糧,對於如今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來看,雖然很是杯水車薪,但也聊勝於無。
他甚至做好了無償捐獻一半存糧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何似飛壓根就沒開口讓他捐糧!
這簡直非常的不可思議。
出了知府衙門後,韓津還感覺自己好像踩在雲端上,沒一腳都是軟的——狀元郎何似飛比想像中更年輕,更俊朗,完全沒有盛氣凌人的架勢,反倒是滿身矜貴的儒生氣質。
當他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的時候,自己簡直恨不得想像倒豆子一樣,把所有的心裡話都說出來。
「我感覺……」
韓津讓家丁扶著自己,喃喃自語:「我感覺。」
家丁等了好大一會兒,也不見他有下文,正著急著,聽到韓津繼續說,「我感覺我這輩子沒有考科舉的希望了。」
當面見到了真正三元及第的狀元郎,才知道自己同人家的差距有多大。
這似乎已經不是學識和努力能彌補的,他感覺這就是天生的。
那種天生的讓人看一眼就信賴的氣場。
家丁聽到他這麼說,只感覺一腦袋的問號:「可是,老爺,您詩詞歌賦的能力非常好啊,咱們郡的賈秀才還說他詩文不如您呢。」
難不成剛才是跟狀元郎比了詩文,這才感慨自己最強的地方都跟狀元郎相差好多,因此自愧不如,覺得自己沒有考科舉的希望了?
之前開口說話的坐在角落的小老闆不敢開口了。
其他人見狀更是得意洋洋:「咱們米行的人既然能坐在這裡,大家就是一家人,咱們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別去眼紅那些被咱們除名了的破落戶,咱們趙老闆不是說了,再等等,再過幾日,等到那邊實在沒有米糧了,指不定咱們的價格能高五十倍呢!」
「你們怎麼不去搶——」最年輕的一個糧商開口了,「要我說,大家見好就收,二十倍吶,咱們幹完這一票,一家人能榮華富貴一輩子!」
「呵,」一個坐在前面的老人鼻孔翕動,「眼皮子淺的傢伙。」
「你說誰眼皮子淺!」年輕人不幹了,當下就大聲喊叫起來。
這個人雖然的確是此地米行的糧商沒錯,但昨晚何似飛和沈大人那邊已經派人過來跟他接觸過,要他來上演一場大戲,以促進更多的糧商迅速運糧前往。
——事情是這麼發生的。
這個年輕人姓韓名津,雖然出身於商賈之家,但一心想要學得文武藝,報與帝王家,雖說本朝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提高的也就僅僅是商人的孩子可以考科舉,或者出錢捐官。
但這已經足夠了,不少商賈生了孩子後就拼命勸學,希望孩子可以考取個功名,以後好光宗耀祖。
這位韓津就是那個被勸學的孩子。
不過他也確實爭氣,小小年紀就頗有才名,只可惜科舉考試並非只論詩詞歌賦,繪畫書法,還得有四書五經和儒家思想,韓津雖然有一顆忠君報國的拳拳之心,可惜對政事的解讀能力實在是差了些。
後來他二十二歲了,還是屢試不中。
家中無法,只能給他先娶了一門妻子,讓他先傳宗接代。
韓津很想反抗,但他的父親當時被診出患有肺癆,恐怕時日無多,他無奈之下,只能屈從家裡的安排,娶妻生子。
還沒過多久,父親就撒手人寰,偌大的家業落在他頭上。
沒有長輩再給他遮風擋雨,他只能自己撐起家裡的米糧鋪子,再也沒有了考科舉的時間。
如今他二十八歲,家裡所有的一切都有了相應的運轉秩序,他漸漸動了繼續讀書考科舉的心思——反正他跟五歲的兒子一起學,總得有個人能考上吧。
因此他一直關注著科舉這方面的事情。
那麼……出身草根,拜得名師,三元及第,少年狀元何似飛的名號,他簡直熟悉得不能更熟悉。
此前隱隱聽小道消息說狀元郎何似飛去協助沈大人抗洪救災,他當下就動了心思,只帶了兩個家丁,悄悄連夜前往隔壁郡縣。
發現狀元郎果然在此,韓津激動地不能自已。
他當即投遞了拜帖,雖然說他也沒報何大人能回應自己的心思,但這種類似於迷弟給偶像寫信的心理狀態,不就是只是期待自己能稍微距離偶像再近一點,完全不在乎是否能得到回應麼?
沒想到何似飛居然派人來接他前往知府衙門會面。
韓津激動的差點背過氣去。
身邊的一個老家丁說:「老爺,怎麼可能這麼順利,其中恐怕有詐。」
「怎麼可能有詐!那可是何大人!他那麼光風霽月,怎會詐我!」
老家丁看著自家老爺一副『即便是有詐我也心甘情願』的架勢,知道自己勸不動,也只能隨他去了。
何似飛見韓津,並非是因為他有多崇拜自己,而是找他了解當地米行的存糧總量以及糧價的波動情況。
現下他還得在知府衙門坐鎮,出去挨個詢問體察民情,這個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至於沈大人那位門生黃先生所了解的情況雖然有用,但極其有限,現在有個送上門的韓津,何似飛當然得細細詢問一番。
了解情況後,何似飛讓人留了韓津的地址等信息,就讓韓津走了。
韓津本以為狀元郎肯見自己,是因為自家還有些存糧,對於如今百姓流離失所的情況來看,雖然很是杯水車薪,但也聊勝於無。
他甚至做好了無償捐獻一半存糧的心理準備!
沒想到何似飛壓根就沒開口讓他捐糧!
這簡直非常的不可思議。
出了知府衙門後,韓津還感覺自己好像踩在雲端上,沒一腳都是軟的——狀元郎何似飛比想像中更年輕,更俊朗,完全沒有盛氣凌人的架勢,反倒是滿身矜貴的儒生氣質。
當他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的時候,自己簡直恨不得想像倒豆子一樣,把所有的心裡話都說出來。
「我感覺……」
韓津讓家丁扶著自己,喃喃自語:「我感覺。」
家丁等了好大一會兒,也不見他有下文,正著急著,聽到韓津繼續說,「我感覺我這輩子沒有考科舉的希望了。」
當面見到了真正三元及第的狀元郎,才知道自己同人家的差距有多大。
這似乎已經不是學識和努力能彌補的,他感覺這就是天生的。
那種天生的讓人看一眼就信賴的氣場。
家丁聽到他這麼說,只感覺一腦袋的問號:「可是,老爺,您詩詞歌賦的能力非常好啊,咱們郡的賈秀才還說他詩文不如您呢。」
難不成剛才是跟狀元郎比了詩文,這才感慨自己最強的地方都跟狀元郎相差好多,因此自愧不如,覺得自己沒有考科舉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