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頁
然而他卻看到斛律光早已經取下了長弓,屏息搭箭。
尉遲迥話音剛落,斛律光也鬆開了弓弦,羽箭破空,這般近的距離尉遲迥根本就躲閃不開,一箭正中其右胸。
斛律光高聲喊道:
「尉遲迥已死!餘眾何不速降!」
吶喊之餘,也不耽誤他將第二箭射出。
由於此前的吶喊吸引了眾人注意,在眾目睽睽之下,斛律光第二箭正中尉遲迥的面門,將他射落馬下。
本就是強弩之末的南周騎士見主將落馬,軍心徹底渙散,不敢再與齊軍交戰,部分人棄甲而降,也有許多騎士向成都方向奔逃。
斛律光也顧不得檢查尉遲迥的生死,與侯景分領兵馬,命侯景衝散尚未集結的南周步卒,自己則領其餘人馬追逐南周騎兵。
此前侯莫陳崇等人被追的有多狼狽,此時角色互換,南周騎卒更是不堪。
縱使他們丟盔棄甲,以減輕重量,但胯下的戰馬早已經脫了立,斛律光一連追出十餘里,沿途望見大量口吐白沫,累倒在地的周軍馬匹。
斛律光俘斬八百餘人,這才班師,匯同侯景一併收納北周降卒。
北齊善待俘虜,那也是有口皆碑的事情,也就斛律光攻漢中時,驅使降卒強攻堡壘,但也從未有過殺俘行為。
而此前高澄在討周檄文中,也向周軍將士承諾,降者不殺,戰後放歸家園。
故而眼見騎卒被齊軍擊潰,大量周軍步卒也沒有往山林奔逃,而是就地放下武器,向齊軍投降。
與此同時,侯莫陳崇、李昞也重新集結了部曲,但清點之後,居然只剩了兩千餘人,餘眾或死或逃,可謂損失慘重。
當二人帶了殘部與斛律光匯合,斛律光派遣一名親衛割下尉遲迥的首級,將它挑在馬槊上,奔往隆山縣城。
斛律光這才想起來要寬慰侯莫陳崇、李昞:
「此戰你二人誘敵有功,我自會稟明天子。」
別看侯莫陳崇、李昞在心底把斛律光恨得要死,卻不敢表露分毫,連聲稱謝。
經隆山一戰,侯莫陳崇、李昞用部眾死傷無數的代價,也初步贏得了斛律光的信任。
隆山縣城城樓,縣令望見挑著尉遲迥首級的北齊騎卒在城下耀武揚威,驚恐不已,趕忙命人開城請降。
斛律光留兩千騎卒給侯景,由他與侯莫陳崇、李昞二人共同在隆山縣看守降卒,等待吳明徹領步卒前來匯合。
自己則率八千騎北上,直驅成都。
聽聞前線敗績,南周君臣無不震恐,有人言降,有人主張盡起城中丁壯,奮力一搏,更有人建議天子巡狩,暫且逃離成都,再作計較。
宇文護如今徹底慌了神,北面防線幾乎土崩瓦解,段韶一路招降納叛。
而南面,斛律光更是長驅直入,不等他做出決定,昭德十年(557年)十月二十八,斛律光親領八千騎卒為先鋒,抵達成都城下。
城外百姓扶老攜幼,棄家逃亡,斛律光也沒有為難他們,甚至放任他們逃入城中。
在斛律光看來,這些老弱根本濟不得什麼事,入城反而會消耗城中糧食。
他並不急於攻城,在北齊就沒有騎兵下馬攻城的先例,斛律光派遣一名降卒將尉遲迥的首級送入城中,以恐嚇南周君臣。
隨即又將勸降信射入城中,便在城外安下營寨,一面等待吳明徹領步卒前來匯合,一面也給時間讓南周君臣做出選擇。
成都,宮城。
南周天子宇文毓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大臣紛紛進言請降:
「如今城中兵微將寡,難以禦敵,齊主又有寬仁之名,不如降之。」
而獨掌大權的宇文護卻是一言不發。
宮中禁衛已然掌控在他的手中,大事仍需宇文護來決斷。
此前宇文毓數次問計於宇文護,而宇文護卻束手無策,宇文毓欲降,宇文護卻又不許。
細究宇文護之意,無非是希望高澄能承諾他一份富貴,正在待價而沽。
正當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宇文泰第四子,時年十五歲的宇文邕悄摸靠近了宇文護,亮起藏在袖中的匕首,在眾人驚愕之中,從宇文護的後背狠狠刺入。
第四百七十七章 獻城歸降
變故來得如此突然,就連宇文護的黨羽都沒有反應過來。
宇文護一聲慘叫,隨著宇文邕將短刀抽出,鮮血從宇文護的後背濺射而出。
然而宇文邕並不罷手,一連捅了三四下,宇文護當場氣絕。
不只是群臣驚愕,就連身為天子的宇文毓也沒想到四弟會突然發難。
宇文邕舉著短刀,掃視群臣,說道:
「我與宇文護有殺兄之仇,如今齊軍兵臨城下,國勢再難挽回,眾臣皆言降,獨宇文護為一己之私,欲令滿城流血,我殺他,既是死仇,也為保全成都百姓!」
賀蘭祥眼見宇文護被殺,驚恐不已,可不等他逃出大殿,已經被反應過來的大臣們堵在了殿內,只得束手就擒。
若是讓他逃了,調集禁軍,只怕今日之事會再生波瀾。
宇文毓見四弟誅殺了權臣,趕緊將宇文護一系將領調離禁軍,派自己的親信接手,一場針對宇文護黨羽的屠戮隨即在成都城內展開。
當天,宇文邕自請出城與斛律光商談投降事宜,宇文毓將他送出宮城,執手道:
尉遲迥話音剛落,斛律光也鬆開了弓弦,羽箭破空,這般近的距離尉遲迥根本就躲閃不開,一箭正中其右胸。
斛律光高聲喊道:
「尉遲迥已死!餘眾何不速降!」
吶喊之餘,也不耽誤他將第二箭射出。
由於此前的吶喊吸引了眾人注意,在眾目睽睽之下,斛律光第二箭正中尉遲迥的面門,將他射落馬下。
本就是強弩之末的南周騎士見主將落馬,軍心徹底渙散,不敢再與齊軍交戰,部分人棄甲而降,也有許多騎士向成都方向奔逃。
斛律光也顧不得檢查尉遲迥的生死,與侯景分領兵馬,命侯景衝散尚未集結的南周步卒,自己則領其餘人馬追逐南周騎兵。
此前侯莫陳崇等人被追的有多狼狽,此時角色互換,南周騎卒更是不堪。
縱使他們丟盔棄甲,以減輕重量,但胯下的戰馬早已經脫了立,斛律光一連追出十餘里,沿途望見大量口吐白沫,累倒在地的周軍馬匹。
斛律光俘斬八百餘人,這才班師,匯同侯景一併收納北周降卒。
北齊善待俘虜,那也是有口皆碑的事情,也就斛律光攻漢中時,驅使降卒強攻堡壘,但也從未有過殺俘行為。
而此前高澄在討周檄文中,也向周軍將士承諾,降者不殺,戰後放歸家園。
故而眼見騎卒被齊軍擊潰,大量周軍步卒也沒有往山林奔逃,而是就地放下武器,向齊軍投降。
與此同時,侯莫陳崇、李昞也重新集結了部曲,但清點之後,居然只剩了兩千餘人,餘眾或死或逃,可謂損失慘重。
當二人帶了殘部與斛律光匯合,斛律光派遣一名親衛割下尉遲迥的首級,將它挑在馬槊上,奔往隆山縣城。
斛律光這才想起來要寬慰侯莫陳崇、李昞:
「此戰你二人誘敵有功,我自會稟明天子。」
別看侯莫陳崇、李昞在心底把斛律光恨得要死,卻不敢表露分毫,連聲稱謝。
經隆山一戰,侯莫陳崇、李昞用部眾死傷無數的代價,也初步贏得了斛律光的信任。
隆山縣城城樓,縣令望見挑著尉遲迥首級的北齊騎卒在城下耀武揚威,驚恐不已,趕忙命人開城請降。
斛律光留兩千騎卒給侯景,由他與侯莫陳崇、李昞二人共同在隆山縣看守降卒,等待吳明徹領步卒前來匯合。
自己則率八千騎北上,直驅成都。
聽聞前線敗績,南周君臣無不震恐,有人言降,有人主張盡起城中丁壯,奮力一搏,更有人建議天子巡狩,暫且逃離成都,再作計較。
宇文護如今徹底慌了神,北面防線幾乎土崩瓦解,段韶一路招降納叛。
而南面,斛律光更是長驅直入,不等他做出決定,昭德十年(557年)十月二十八,斛律光親領八千騎卒為先鋒,抵達成都城下。
城外百姓扶老攜幼,棄家逃亡,斛律光也沒有為難他們,甚至放任他們逃入城中。
在斛律光看來,這些老弱根本濟不得什麼事,入城反而會消耗城中糧食。
他並不急於攻城,在北齊就沒有騎兵下馬攻城的先例,斛律光派遣一名降卒將尉遲迥的首級送入城中,以恐嚇南周君臣。
隨即又將勸降信射入城中,便在城外安下營寨,一面等待吳明徹領步卒前來匯合,一面也給時間讓南周君臣做出選擇。
成都,宮城。
南周天子宇文毓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大臣紛紛進言請降:
「如今城中兵微將寡,難以禦敵,齊主又有寬仁之名,不如降之。」
而獨掌大權的宇文護卻是一言不發。
宮中禁衛已然掌控在他的手中,大事仍需宇文護來決斷。
此前宇文毓數次問計於宇文護,而宇文護卻束手無策,宇文毓欲降,宇文護卻又不許。
細究宇文護之意,無非是希望高澄能承諾他一份富貴,正在待價而沽。
正當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宇文泰第四子,時年十五歲的宇文邕悄摸靠近了宇文護,亮起藏在袖中的匕首,在眾人驚愕之中,從宇文護的後背狠狠刺入。
第四百七十七章 獻城歸降
變故來得如此突然,就連宇文護的黨羽都沒有反應過來。
宇文護一聲慘叫,隨著宇文邕將短刀抽出,鮮血從宇文護的後背濺射而出。
然而宇文邕並不罷手,一連捅了三四下,宇文護當場氣絕。
不只是群臣驚愕,就連身為天子的宇文毓也沒想到四弟會突然發難。
宇文邕舉著短刀,掃視群臣,說道:
「我與宇文護有殺兄之仇,如今齊軍兵臨城下,國勢再難挽回,眾臣皆言降,獨宇文護為一己之私,欲令滿城流血,我殺他,既是死仇,也為保全成都百姓!」
賀蘭祥眼見宇文護被殺,驚恐不已,可不等他逃出大殿,已經被反應過來的大臣們堵在了殿內,只得束手就擒。
若是讓他逃了,調集禁軍,只怕今日之事會再生波瀾。
宇文毓見四弟誅殺了權臣,趕緊將宇文護一系將領調離禁軍,派自己的親信接手,一場針對宇文護黨羽的屠戮隨即在成都城內展開。
當天,宇文邕自請出城與斛律光商談投降事宜,宇文毓將他送出宮城,執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