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常安以為少爺是在懷疑自己是受了少奶奶的指使監視她,又趕緊解釋:「我跟著少爺這麼多年了,對少爺忠心一片。我實是擔心少爺被人害了,府上的人都說少奶奶好,少爺也該珍惜些,再過不久,您和少奶奶就該回金陵成親了,若是少奶奶知曉了這事生了氣,豈不是得不償失。」
玉秋笑得越發開懷:「你快別操心了,你何不如仔細瞧瞧我邊上的人是不是你家少奶奶?」
常安一聽這話,又趕緊去瞧鈴兒,鈴兒本也捂著嘴笑,見他瞧來,又挽著玉秋的手臂將臉埋在了玉秋肩上,又伸手戳了戳玉秋的腦袋,女兒態十足。
常安便也反應過來是自己誤會了,臉上通紅,趕緊往外走去:「我這就去叫廚房煮湯來,少爺少奶奶在裡頭好好歇息,有事便喚一聲,我就在外頭。」
常安出門去了,鈴兒順勢便側身坐進了玉秋的懷裡:「早知我便在別的屋子裡等你了。」
「我本就是想帶你來露露臉,叫他們認識認識少奶奶,你躲在別的屋裡算什麼。」玉秋說著,又將下巴在鈴兒的肩上蹭了蹭,繼續道,「對不起,我方才嚇著你了。」
鈴兒轉過身來抱住玉秋:「我知曉你小小年紀便要在外頭主持大局多有不易,若脾氣太好,有些人便鎮不住了。」
玉秋聽了,一副委屈極了的模樣,在鈴兒的懷裡撒起嬌來:「是呢是呢,原先在金陵尚且還好,京城裡的人可瞧不起我了,都說我嘴上都沒毛。」
鈴兒親了一口玉秋:「好啦,待會兒有人進來瞧見就不好了。」商鋪里本就還有許多事要處理,玉秋撒完嬌便也放開鈴兒,翻看起方才劉掌柜拿來的帳本來。
快用晚膳時,鈴兒又換回了女裝,是玉秋早幾日便吩咐成衣鋪的人制的,常安既知曉這是少奶奶,兩人的事越發親力親為,就怕出了一點差錯。
玉秋與鈴兒坐著轎子到王珅亮說的酒樓時,便只有王珅亮王申廣和王妘在。索性也都是認識的人,幾人便坐在那兒閒聊起來。
這個飯局是王珅亮攢的,後頭來的便都是他的朋友,有幾人還認識王申廣,有一兩個認出玉秋來的,其餘便都是互不相識的了,自是也有別的姑娘來的,玉秋便更不認識了。
正值元宵佳節,幾個少年便談論著晚膳後要去街上看看有沒有合心意的姑娘,也有幾個似是已有心上人的,便說著要去外頭候著,看看有沒有一睹芳容的緣分。
席上有一個少年尤其羞澀,說著自己今日幸運,一出門便遇上了心儀之人。眾人便起鬨要他說是誰家的姑娘,大家一起替他想法子。玉秋鮮少與同齡人這般談笑,也一臉笑意地看著那少年,望他說出什麼令人神往的故事來。
誰知那少年站起身,朝著鈴兒作了一揖:「不知這位姑娘是哪一家的?」一時之間,起鬨聲越發大了。
玉秋臉上的笑意瞬時便收了回來:「這是我未過門的妻子。」
王珅亮也難得見到玉秋臉上毫無笑意,也立馬起身打圓場:「那是我玉大嫂子,你這般冒犯人家,可得自罰三杯。」
鈴兒也端起酒來起身:「多謝公子厚愛,我與心上人很快便要成親了,可惜我們遠在金陵,公子無法前去見證,這杯酒便權當喜酒吧。」那人便也舉起酒杯,向鈴兒的方向敬了下,仰頭飲盡。
鈴兒喝了一小口,還剩下半杯,坐下來將酒杯遞給玉秋,玉秋倒也明白她的意思,既是喜酒,自是一對新人共敬的了,她接過酒一飲而盡。鈴兒在桌下拉過她的手,用手指在她手心寫下一字——乖。
那人自是也瞧見了她們二人共飲一杯酒這般親密的舉措,當下也死了心。
第二十二章
酒宴結束,玉秋便帶著鈴兒向大家道別,兩人一道往街上走去。
此時天色早就黑了,街上掛滿了燈,鈴兒提著一盞燈走在前面,玉秋跟在後頭。鈴兒從不曾來過這般熱鬧的街市,自是新奇萬分。
鈴兒走幾步便回頭看看玉秋是否跟上,見玉秋跟著,便也放心往前走去,東張西望的,什麼都想留步看看。
誰知有人眼拙,沒瞧出玉秋雖獨自走在後頭,眼睛卻一直盯在前頭一個姑娘身上,貿然向前,便想著將手中的香囊贈給玉秋。
那姑娘滿面羞澀,低著頭一手拉扯著裙擺,一手遞著香囊。
玉秋順手便往自己的腰間摸去,原來今日她忘了將香囊帶出來了,難怪有人誤會了去。玉秋沒有去接香囊,只笑著道:「多謝姑娘美意。我今日雖不曾戴了香囊出來,卻是帶了替我繡香囊的人。」
而鈴兒轉頭之際見到有姑娘攔住玉秋說話,也趕緊折返回來,恰好聽見了玉秋說的話,走過去牽住了玉秋的手。那姑娘見了,便捂著臉跑了開去。
鈴兒長高許多,與玉秋只差了小半個腦袋,在女子中算是高挑,將腦袋輕靠在玉秋肩上,有些怨懟:「只一眼沒看便不行。」也不管她們二人如此親昵在人群中十分顯眼。
「這裡人太多,你若是玩夠了,我們便去江邊等煙花吧。」
京城天冷,江面都結了冰,銀裝素裹的模樣金陵也有,只是金陵與京城到底不太一樣,京城的雪給人一種波瀾壯闊的感覺。
玉秋早就讓常安在江邊布置好了,是在一間亭子裡。這亭子是一家酒樓的,玉秋早便定下了這個位置。常安知曉今夜少爺是帶著少奶奶來的,就怕凍著兩人,在亭子裡也將碳燒得旺旺的,亭頂的雪也慢慢融了,滴答滴答落下亭檐,像是未停的雨。
玉秋笑得越發開懷:「你快別操心了,你何不如仔細瞧瞧我邊上的人是不是你家少奶奶?」
常安一聽這話,又趕緊去瞧鈴兒,鈴兒本也捂著嘴笑,見他瞧來,又挽著玉秋的手臂將臉埋在了玉秋肩上,又伸手戳了戳玉秋的腦袋,女兒態十足。
常安便也反應過來是自己誤會了,臉上通紅,趕緊往外走去:「我這就去叫廚房煮湯來,少爺少奶奶在裡頭好好歇息,有事便喚一聲,我就在外頭。」
常安出門去了,鈴兒順勢便側身坐進了玉秋的懷裡:「早知我便在別的屋子裡等你了。」
「我本就是想帶你來露露臉,叫他們認識認識少奶奶,你躲在別的屋裡算什麼。」玉秋說著,又將下巴在鈴兒的肩上蹭了蹭,繼續道,「對不起,我方才嚇著你了。」
鈴兒轉過身來抱住玉秋:「我知曉你小小年紀便要在外頭主持大局多有不易,若脾氣太好,有些人便鎮不住了。」
玉秋聽了,一副委屈極了的模樣,在鈴兒的懷裡撒起嬌來:「是呢是呢,原先在金陵尚且還好,京城裡的人可瞧不起我了,都說我嘴上都沒毛。」
鈴兒親了一口玉秋:「好啦,待會兒有人進來瞧見就不好了。」商鋪里本就還有許多事要處理,玉秋撒完嬌便也放開鈴兒,翻看起方才劉掌柜拿來的帳本來。
快用晚膳時,鈴兒又換回了女裝,是玉秋早幾日便吩咐成衣鋪的人制的,常安既知曉這是少奶奶,兩人的事越發親力親為,就怕出了一點差錯。
玉秋與鈴兒坐著轎子到王珅亮說的酒樓時,便只有王珅亮王申廣和王妘在。索性也都是認識的人,幾人便坐在那兒閒聊起來。
這個飯局是王珅亮攢的,後頭來的便都是他的朋友,有幾人還認識王申廣,有一兩個認出玉秋來的,其餘便都是互不相識的了,自是也有別的姑娘來的,玉秋便更不認識了。
正值元宵佳節,幾個少年便談論著晚膳後要去街上看看有沒有合心意的姑娘,也有幾個似是已有心上人的,便說著要去外頭候著,看看有沒有一睹芳容的緣分。
席上有一個少年尤其羞澀,說著自己今日幸運,一出門便遇上了心儀之人。眾人便起鬨要他說是誰家的姑娘,大家一起替他想法子。玉秋鮮少與同齡人這般談笑,也一臉笑意地看著那少年,望他說出什麼令人神往的故事來。
誰知那少年站起身,朝著鈴兒作了一揖:「不知這位姑娘是哪一家的?」一時之間,起鬨聲越發大了。
玉秋臉上的笑意瞬時便收了回來:「這是我未過門的妻子。」
王珅亮也難得見到玉秋臉上毫無笑意,也立馬起身打圓場:「那是我玉大嫂子,你這般冒犯人家,可得自罰三杯。」
鈴兒也端起酒來起身:「多謝公子厚愛,我與心上人很快便要成親了,可惜我們遠在金陵,公子無法前去見證,這杯酒便權當喜酒吧。」那人便也舉起酒杯,向鈴兒的方向敬了下,仰頭飲盡。
鈴兒喝了一小口,還剩下半杯,坐下來將酒杯遞給玉秋,玉秋倒也明白她的意思,既是喜酒,自是一對新人共敬的了,她接過酒一飲而盡。鈴兒在桌下拉過她的手,用手指在她手心寫下一字——乖。
那人自是也瞧見了她們二人共飲一杯酒這般親密的舉措,當下也死了心。
第二十二章
酒宴結束,玉秋便帶著鈴兒向大家道別,兩人一道往街上走去。
此時天色早就黑了,街上掛滿了燈,鈴兒提著一盞燈走在前面,玉秋跟在後頭。鈴兒從不曾來過這般熱鬧的街市,自是新奇萬分。
鈴兒走幾步便回頭看看玉秋是否跟上,見玉秋跟著,便也放心往前走去,東張西望的,什麼都想留步看看。
誰知有人眼拙,沒瞧出玉秋雖獨自走在後頭,眼睛卻一直盯在前頭一個姑娘身上,貿然向前,便想著將手中的香囊贈給玉秋。
那姑娘滿面羞澀,低著頭一手拉扯著裙擺,一手遞著香囊。
玉秋順手便往自己的腰間摸去,原來今日她忘了將香囊帶出來了,難怪有人誤會了去。玉秋沒有去接香囊,只笑著道:「多謝姑娘美意。我今日雖不曾戴了香囊出來,卻是帶了替我繡香囊的人。」
而鈴兒轉頭之際見到有姑娘攔住玉秋說話,也趕緊折返回來,恰好聽見了玉秋說的話,走過去牽住了玉秋的手。那姑娘見了,便捂著臉跑了開去。
鈴兒長高許多,與玉秋只差了小半個腦袋,在女子中算是高挑,將腦袋輕靠在玉秋肩上,有些怨懟:「只一眼沒看便不行。」也不管她們二人如此親昵在人群中十分顯眼。
「這裡人太多,你若是玩夠了,我們便去江邊等煙花吧。」
京城天冷,江面都結了冰,銀裝素裹的模樣金陵也有,只是金陵與京城到底不太一樣,京城的雪給人一種波瀾壯闊的感覺。
玉秋早就讓常安在江邊布置好了,是在一間亭子裡。這亭子是一家酒樓的,玉秋早便定下了這個位置。常安知曉今夜少爺是帶著少奶奶來的,就怕凍著兩人,在亭子裡也將碳燒得旺旺的,亭頂的雪也慢慢融了,滴答滴答落下亭檐,像是未停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