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頁
狄其野輕笑一聲,沒言語。
踏入殿門,顧烈才將狄其野放下,又摟了腰抱住,嘆息道:「總算回來了。」
第129章 久別重逢
狄其野靠在顧烈懷裡, 他們好像天生就該這樣依偎著, 一時無人說話。
狄其野這些年出去, 不全是因為閒不住,那只是很少一部分原因。
隔個兩三年出去走走,是他們摸索出的相處方式。
一部分, 是因為狄其野和顧烈的關係。
即使滿朝文武再純良正直,面對開朝十五年來幾乎形影不離的兩個人,就算是傻子, 也看出門道來了。
然而看出來也沒用, 因為還是那句話,都已經同居未央宮十五年, 但凡狄其野是個女子,想必都兒女成行了, 陛下龍威日盛,哪有他們說話的餘地?
於是乎, 前世那些「將軍本是傾城色,當年鐵甲動帝王」的顏色詩句,又飄飄於眾人之耳, 即使面上不顯, 對定國侯,群臣到底是夾雜了不同的眼光。
對於滿朝文武的心照不宣,其實狄其野和顧烈都很坦然。
但顧烈心底不是沒有愧疚的,好好的一個大楚兵神,為他打下半壁江山, 開朝以來又做了多少功績,到頭來叫人時不時拿看佞_幸的目光打量著,這簡直是戮顧烈的心。
顧烈理智上清醒,感情上捨不得他家將軍受這種委屈,結果就是越清醒越捨不得,有時候看狄其野那個眼神,有情皆孽似的沉痛,能把狄其野齁得一個激靈。
狄其野倒是不在意被人編排,但他不喜歡被人用腌臢事由來招惹他,他愛乾淨,忍不了這個。
朝中勢力那麼多,難免有糊塗的,以前當狄其野是顧烈都忌憚的權臣,那自然不敢動,現在明白了狄其野是個寵臣,這天底下哪有盛寵不絕的道理?既然顧烈能寵一個狄其野,怎麼不能寵愛更明媚鮮妍更溫柔婉轉的女子?
老話說色衰愛弛,定國侯今年可都三十五了,講句不好聽的,什麼東西吃個十五年吃不厭?指不定陛下早就厭煩了。
說到底,大楚越強盛,顧烈後宮中的位置,吸引力越大。
因此,本來明里暗裡對顧烈耍花招討巧的人就不計其數,現在更是有了狄其野這個現成的爭寵之敵,狄其野再坦然,也不會願意被不知所謂的蠢貨當作爭風吃醋的對象,這簡直是在他過分愛潔的那根神經上敲鼓。
偏偏他也沒法對顧烈生氣,首先其實敢招惹到狄其野面前的蠢貨也不多,何況,有時候狄其野自己都不在意的,顧烈已經先心疼了,狄其野怎麼可能為了不相干的外人去生顧烈的氣?
顧烈說狄其野這人心軟,其實一點都沒說錯,讓狄其野在意很難,但真的走到他心裡去了,這人就算手握利刃,也只會往他自己心口裡捅。
就是因為顧烈知道,所以狄其野提出想出去走走,顧烈幾乎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跟放風箏似的,這麼個驕傲的人,一味緊緊拽住絲線,容易斷。
另一部分,也是狄其野自己主觀的意願。
狄其野喜歡到處看看走走,一半是替顧烈看看他累死累活拼出的盛世,一半是從細微處,做一些狄其野在朝堂上不能做的事。
他們兩個三觀上的衝突,到底還是有的,但這些年來爭執是越來越少。
這既是因為盛世已開,顧烈有意地寬鬆了風氣,在一些事物的處理上,不關乎日後布局的,顧烈都考慮到了狄其野的看法。還因他們是已經相處了十五年的愛侶,對對方都瞭若指掌,只要兩人都有心好好說話,是很不容易吵起來的。
這一點上,做出更大妥協的,自然是狄其野。他不是改變了自己的原則,而是眼睜睜看著顧烈一頭濃於夜色的烏髮漸漸染了風霜,有時候可說可不說或是說了也白說的,狄其野就閉口不談了。
在原則和底線問題上,他們都不會因為對方動搖,但顧烈會因為他的掙扎妥協而內疚。
狄其野不願意為難顧烈,如果一個開創盛世的明君都不好,在這個時代,他要強求顧烈到什麼程度呢?
想明白了這一點,狄其野自己的心境都明朗了許多,他可以出去查查冤案,去幫助這個時代無人會幫的人,甚至有次還幫苦命鴛鴦主持了姻緣,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他對得起自己,也不必讓顧烈擔憂委屈。
他們都願意為對方考慮,都願意為對方遮擋風雨。
但心底再理智,走出去,還是會相思的。
狄其野勾唇笑笑,撫上顧烈被歲月風霜浸染的鬢角:「我從你的江山回來了。」
知道狄其野是有心安慰,顧烈也笑了,捉了他的手到唇邊一吻,問:「哪來的櫻桃?」
狄其野被顧烈牽著往殿內走,慢慢道來。
是早上路過果林,正好趕路趕累了,就給了果農銀錢,和蘭延之祖父倆人摘了三籃子,在山泉里沖洗過,沾了沁涼香甜的泉水,又涼又甜,路上兩人不知不覺吃空了一籃。狄其野倒沒什麼,主要是蘭延之祖父年歲大身體也不很好,剛才把老人家送到蘭府,還特地提醒蘭延之請大夫看看診。
顧烈聽到最後,猜測道:「那蘭老爺子可開心得夠嗆。」
被長孫這樣關心著,蘭老爺子的確開心得老淚縱橫。
狄其野對蘭家祖孫很有些盛情難卻的意思,步步妥協,顧烈能猜到並不奇怪,狄其野似是非是地沉吟一聲,轉而說起一路見聞來。
踏入殿門,顧烈才將狄其野放下,又摟了腰抱住,嘆息道:「總算回來了。」
第129章 久別重逢
狄其野靠在顧烈懷裡, 他們好像天生就該這樣依偎著, 一時無人說話。
狄其野這些年出去, 不全是因為閒不住,那只是很少一部分原因。
隔個兩三年出去走走,是他們摸索出的相處方式。
一部分, 是因為狄其野和顧烈的關係。
即使滿朝文武再純良正直,面對開朝十五年來幾乎形影不離的兩個人,就算是傻子, 也看出門道來了。
然而看出來也沒用, 因為還是那句話,都已經同居未央宮十五年, 但凡狄其野是個女子,想必都兒女成行了, 陛下龍威日盛,哪有他們說話的餘地?
於是乎, 前世那些「將軍本是傾城色,當年鐵甲動帝王」的顏色詩句,又飄飄於眾人之耳, 即使面上不顯, 對定國侯,群臣到底是夾雜了不同的眼光。
對於滿朝文武的心照不宣,其實狄其野和顧烈都很坦然。
但顧烈心底不是沒有愧疚的,好好的一個大楚兵神,為他打下半壁江山, 開朝以來又做了多少功績,到頭來叫人時不時拿看佞_幸的目光打量著,這簡直是戮顧烈的心。
顧烈理智上清醒,感情上捨不得他家將軍受這種委屈,結果就是越清醒越捨不得,有時候看狄其野那個眼神,有情皆孽似的沉痛,能把狄其野齁得一個激靈。
狄其野倒是不在意被人編排,但他不喜歡被人用腌臢事由來招惹他,他愛乾淨,忍不了這個。
朝中勢力那麼多,難免有糊塗的,以前當狄其野是顧烈都忌憚的權臣,那自然不敢動,現在明白了狄其野是個寵臣,這天底下哪有盛寵不絕的道理?既然顧烈能寵一個狄其野,怎麼不能寵愛更明媚鮮妍更溫柔婉轉的女子?
老話說色衰愛弛,定國侯今年可都三十五了,講句不好聽的,什麼東西吃個十五年吃不厭?指不定陛下早就厭煩了。
說到底,大楚越強盛,顧烈後宮中的位置,吸引力越大。
因此,本來明里暗裡對顧烈耍花招討巧的人就不計其數,現在更是有了狄其野這個現成的爭寵之敵,狄其野再坦然,也不會願意被不知所謂的蠢貨當作爭風吃醋的對象,這簡直是在他過分愛潔的那根神經上敲鼓。
偏偏他也沒法對顧烈生氣,首先其實敢招惹到狄其野面前的蠢貨也不多,何況,有時候狄其野自己都不在意的,顧烈已經先心疼了,狄其野怎麼可能為了不相干的外人去生顧烈的氣?
顧烈說狄其野這人心軟,其實一點都沒說錯,讓狄其野在意很難,但真的走到他心裡去了,這人就算手握利刃,也只會往他自己心口裡捅。
就是因為顧烈知道,所以狄其野提出想出去走走,顧烈幾乎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跟放風箏似的,這麼個驕傲的人,一味緊緊拽住絲線,容易斷。
另一部分,也是狄其野自己主觀的意願。
狄其野喜歡到處看看走走,一半是替顧烈看看他累死累活拼出的盛世,一半是從細微處,做一些狄其野在朝堂上不能做的事。
他們兩個三觀上的衝突,到底還是有的,但這些年來爭執是越來越少。
這既是因為盛世已開,顧烈有意地寬鬆了風氣,在一些事物的處理上,不關乎日後布局的,顧烈都考慮到了狄其野的看法。還因他們是已經相處了十五年的愛侶,對對方都瞭若指掌,只要兩人都有心好好說話,是很不容易吵起來的。
這一點上,做出更大妥協的,自然是狄其野。他不是改變了自己的原則,而是眼睜睜看著顧烈一頭濃於夜色的烏髮漸漸染了風霜,有時候可說可不說或是說了也白說的,狄其野就閉口不談了。
在原則和底線問題上,他們都不會因為對方動搖,但顧烈會因為他的掙扎妥協而內疚。
狄其野不願意為難顧烈,如果一個開創盛世的明君都不好,在這個時代,他要強求顧烈到什麼程度呢?
想明白了這一點,狄其野自己的心境都明朗了許多,他可以出去查查冤案,去幫助這個時代無人會幫的人,甚至有次還幫苦命鴛鴦主持了姻緣,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他對得起自己,也不必讓顧烈擔憂委屈。
他們都願意為對方考慮,都願意為對方遮擋風雨。
但心底再理智,走出去,還是會相思的。
狄其野勾唇笑笑,撫上顧烈被歲月風霜浸染的鬢角:「我從你的江山回來了。」
知道狄其野是有心安慰,顧烈也笑了,捉了他的手到唇邊一吻,問:「哪來的櫻桃?」
狄其野被顧烈牽著往殿內走,慢慢道來。
是早上路過果林,正好趕路趕累了,就給了果農銀錢,和蘭延之祖父倆人摘了三籃子,在山泉里沖洗過,沾了沁涼香甜的泉水,又涼又甜,路上兩人不知不覺吃空了一籃。狄其野倒沒什麼,主要是蘭延之祖父年歲大身體也不很好,剛才把老人家送到蘭府,還特地提醒蘭延之請大夫看看診。
顧烈聽到最後,猜測道:「那蘭老爺子可開心得夠嗆。」
被長孫這樣關心著,蘭老爺子的確開心得老淚縱橫。
狄其野對蘭家祖孫很有些盛情難卻的意思,步步妥協,顧烈能猜到並不奇怪,狄其野似是非是地沉吟一聲,轉而說起一路見聞來。